期刊文献+
共找到7,1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正常人颈动脉弹性 被引量:135
1
作者 王建华 王岳恒 +4 位作者 吴春玲 杜昕 张莉 尹洪宁 毛天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健康志愿者颈动脉弹性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确定相关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对143位健康志愿者[男性72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47.2±14.9)岁]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获取双侧颈动脉的弹性系数(Ep)、僵硬度...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健康志愿者颈动脉弹性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确定相关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对143位健康志愿者[男性72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47.2±14.9)岁]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获取双侧颈动脉的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及顺应性(AC)三项指标,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心率和血压的关系.结果①年龄与Ep和β显著正相关而与AC显著负相关,收缩压与Ep显著正相关,性别、心率和舒张压与这些参数相关性不显著.②在20~29岁、30~39岁和40~49岁组中,随年龄增加Ep和β增高而AC减低;但在50~59岁和≥60岁组,各参数与40~49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年龄对<40岁者颈动脉弹性参数影响显著,而对≥40岁者影响不显著.③ Ep、β和AC的正常值在≥40岁者分别为 117.97±31.04、8.67±2.23 和 0.74±0.21,而在<40岁者随年龄不同而异.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准确获取颈动脉性能参数,为临床定量评价颈动脉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定量检查 颈动脉弹性 超声检查 年龄 僵硬度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被引量:105
2
作者 郭毅 姜昕 +2 位作者 陈实 赵宏文 古坤毅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 12 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 72h内抽取血清测定CRP水平 ,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CNFDS)进行评分 ,所有患...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 12 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 72h内抽取血清测定CRP水平 ,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CNFDS)进行评分 ,所有患者进行CT/MRI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CRP异常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为 ( 8 0 6± 5 47)mg/L ,白细胞数为 ( 10± 4)× 10 9/L ,明显高于CRP正常组的 ( 6 43± 2 78)mg/L和 ( 9± 3)× 10 9/L ;脑梗死发生率 ( 42例 )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 ( 2 3例 ) ;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也较CRP正常组高 ( 32例 ,17例 )。CRP的异常组患者CNFDS评分较高 ,中位数为 18( 6~ 35 ) ,且预后不良。结论 CRP水平是反映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C反应蛋白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头颈部血管超声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颈动脉部分) 被引量:113
3
作者 华扬 +1 位作者 蒋天安 温朝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6-353,共8页
该专家共识基于颈动脉超声在临床检查诊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收集和整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及颈部血... 该专家共识基于颈动脉超声在临床检查诊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收集和整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及颈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血管超声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进一步解析和回答,以促进专业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专业引领与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 超声检查 脑血管 专家共识
下载PDF
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8
4
作者 王薇 赵冬 +10 位作者 厚磊 李志安 勇强 孙慧 黄葵 赵青 田津 孙佳艺 张宏印 赵丽雅 吴兆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血压水平及10年(1992年至2002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建立了年龄为35~64岁共1985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在2002年对该人群再...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血压水平及10年(1992年至2002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建立了年龄为35~64岁共1985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在2002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本研究对两次调查资料完整的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北京地区45~74岁研究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增厚率为514%,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为347%。(2)高血压者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495%)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289%)(P<0001)。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均呈增加趋势。在血压≥180/110mmHg(1mmHg=0133kPa)时,颈动脉IMT增厚的相对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18倍,而颈动脉斑块的相对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56倍。(3)1992年和2002年查体血压均正常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506%;1992年检查高血压,2002年检查血压正常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636%;1992年和2002年查体均为高血压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742%。结论在北京地区45~74岁的研究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普遍存在的。随着基线血压水平的上升,无论是颈动脉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IMT 患病率 血压水平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人群 北京地区 变化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8
5
作者 王薇 武阳丰 +9 位作者 赵冬 杨颖 梁立荣 王淼 解武祥 孙佳艺 周广华 史平 任福秀 霍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3-557,共5页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中美协作研究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7年9至10月期间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超声的横断面复查结果...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中美协作研究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7年9至10月期间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超声的横断面复查结果进行分析.参加调查人数共计2681名,年龄43~81岁.结果 (1)颈动脉内中膜36点厚度平均值为0.68 mm,最大值为1.07 mm.(2)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0.3%.男女两性颈动脉膨大部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2%和51.6%(χ^2=23.44,P〈0.01).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2.2%(χ^2=69.57,P〈0.01).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0.9%和13.8%(χ^2=23.18,P〈0.01).(3)多因素分析:男女两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和最大值随着收缩压、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无危险因素者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普遍存在,且与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43
6
作者 张磊 陈国荣 +3 位作者 郑荣远 王群姬 谢淑萍 王拥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为建立一种新的比较适合于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 ,将 5 4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 3组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空气干燥术 (n =2 4)、单纯高脂饲料喂养 (n =2 4)和正常饲料喂养 (n =6 )。在实施空气干燥术后的第 3天、第 1周、第 2... 为建立一种新的比较适合于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 ,将 5 4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 3组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空气干燥术 (n =2 4)、单纯高脂饲料喂养 (n =2 4)和正常饲料喂养 (n =6 )。在实施空气干燥术后的第 3天、第 1周、第 2周和第 4周时分别处死动物 ,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形态特征 ,计量其内膜增厚程度。结果发现 ,在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组出现较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包括内皮细胞再生、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脂质沉积、弹力纤维和胶原基质的生成等。第 2周和第 4周时内膜增生明显 ,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分别达到0 .47± 0 .0 7和 0 .94± 0 .0 7,而在单纯高脂饲料组的颈动脉和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组的对侧颈动脉未发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上结果提示 ,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可以使家兔形成典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其病理改变较适合于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疾病模型 空气干燥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54
7
作者 汪德娴 赵玮 +2 位作者 孙燕淑 田清平 陈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147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 (n=45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102例),颈动脉内 中膜增厚组 (n=52例)和非...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147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 (n=45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102例),颈动脉内 中膜增厚组 (n=52例)和非内 中膜增厚组 (n=95例 ),经询问病史、体检、测定动态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2)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分别为: 24h平均收缩压 ( 140. 7±14 .1 )比 ( 128 .3±12 .3 )mmHg( 1mmHg=0. 133kPa), 24h平均舒张压(86 .4±8. 9)比(81. 6±9. 3)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 (142 .8±13 .9)比 (130 .9±11 .1)mmHg,白昼平均舒张压(86 .9±8. 8)比(83 .4±9. 0)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29. 0±13. 2)比(114. 6±11 .4)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 ( 77 2±9 4 )比 ( 67 .5±8 .1 )mmHg, 24h脉压 ( 54 .2±10 .2)比(46. 9±9. 6)mmHg,白昼脉压(55. 9±10. 5)比(47 .5±9 .1)mmHg,夜间脉压(51. 8±10 .7)比(47. 1±8 .7)mmHg, 24h收缩压变异系数(8 .4±2 .0)比(7 .2±1 .9), 24h舒张压变异系数 (9 .5±2. 2)比(8 .0±2. 1),动态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 55 6%比 2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左室肥厚 颈动脉 高血压病 收缩压 舒张压 患者 变异系数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6
8
作者 周敏 贾方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7例、非冠心病组93例,分析两...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7例、非冠心病组93例,分析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计算动态心电图、颈动脉彩色超声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组动态心电图、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均为阳性患者111例(75.5%),非冠心病组6例(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732,P〈0.01),动态心电图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5%、93.6%、94.5%、70.4%。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颈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47
9
作者 成君 赵冬 +5 位作者 王薇 李治安 勇强 孙佳艺 赵丽雅 吴兆苏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关系。方法1992年和200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1323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于2002年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和粥样斑块形成作为评价... 目的探讨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关系。方法1992年和200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1323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于2002年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和粥样斑块形成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随着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持续上升;年龄、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2)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着基线危险因素聚集个数的增加而升高(P<0.001);(3)1992年和2002年均有危险因素者的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斑块患病率分别为67.1%和42.6%,其患病危险分别是2次调查均无危险因素者的1.7倍和3.1倍。结论传统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均产生影响,但强度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危险的早期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被引量:40
10
作者 苏琳 苗懿德 +2 位作者 孙宁玲 周惠清 张万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 ,对 6 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进行检测 ,并观察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发现 ,高血压II期、III期颈动脉内膜中层... 为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 ,对 6 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进行检测 ,并观察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发现 ,高血压II期、III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且随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高血压各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P <0 .0 5 )。结果提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颈动脉 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
下载PDF
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46
11
作者 朱银梅 李海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与对比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签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120... 目的探讨与对比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签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一般资料、检验指标与超声颈动脉IMT、斑块特点。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总胆固醇(T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厚度、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血糖及血管病变数目为影响冠心病颈动脉IMT的危险因素(P<0.05)。选择诊断临界点为IMT=0.90 mm,此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0%、87.5%和78.9%(P>0.05);选择颈动脉斑块作为临界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2%、91.7%和77.6%(P>0.05)。结论超声颈动脉IMT、斑块可全面反映冠心病的发生与病情,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的窗口,对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 超声检查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3
12
作者 金远志 王邦宁 《安徽医学》 2010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及早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175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97例)和无斑块...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及早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175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97例)和无斑块组(78例)两组,记录所有患者血脂情况,包括:三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水平(FBG),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等病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块组高血压发病率、TC、TG、LDL-C、apoB、Lp(a)、FIB浓度、糖代谢异常发病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均<0.05),两组间吸烟饮酒史、载脂蛋白A(apoA)、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血脂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4
13
作者 马勋龙 刘洋贝 +1 位作者 刘荣雁 杨秋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10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10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MMSE、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ADL评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水平高于对照组,ADL评分、TC、TG、LDL-C、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还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颈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有利于患者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依达拉奉 阿托伐他汀钙 血液流变学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颈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高明杰 华扬 贾凌云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0期52-55,共4页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5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CDFI对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动脉内...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5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CDFI对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形成、管腔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发病特征,观察单一个体不同部位发病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动脉硬化病变特点:(1)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均高于下肢动脉,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斑块形成特点一致,均以多发斑块居多,以钙化性强回声斑块为主,形态以规则型为主。(2)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最高发,颅内动脉与颈部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颈部动脉与下肢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颅内动脉狭窄特点以多支动脉的轻度狭窄为主,前循环狭窄发生率高于后循环,并以大脑中动脉最为高发。(4)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以股总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则以膝以下末梢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联合应用CDFI与TCD能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进行形态学评价,对预测和预防糖尿病患者脑血管、下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临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 颈动脉 下肢动脉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孙海燕 黄品同 +3 位作者 黄福光 田新桥 杨琰 吕夕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3例患者中,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49处,经外周静脉团注SonoVue2.4ml后,观察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的造影显像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做初步探讨。结果49处斑块中有35处超声造...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3例患者中,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49处,经外周静脉团注SonoVue2.4ml后,观察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的造影显像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做初步探讨。结果49处斑块中有35处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表现为斑块周边或(和)斑块内部的线状增强,14处未见增强。按斑块性质分为三组,其造影增强率分别为软斑块90%(18/20),硬斑块38%(5/13),混合斑块75%(12/16)。结论斑块周边及内部的造影增强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有关,同时亦可提示斑块局部炎症反应的存在及其程度,有助于全面评价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颈动脉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栗静 田婷 +2 位作者 石正洪 冯斌 赵立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住院患者,依据TO...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住院患者,依据TOAST分型选择其中的LAA型前循环区域卒中患者273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组(n=84)、稳定斑块组(n=42)、易损斑块组(n=147),另收集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中无颈动脉病变的1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19项人口学和血液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对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FIB、CRP及Hcy水平在四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OR=1.408,95%CI1.028-1.927,P=0.033)是L 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B(r=0.292,P=0.000)、Hcy(r=0.172,P=0.000)与L 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结论血清FIB、Hcy水平可能是预测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生物学指标;血清CRP水平与LAA型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质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0
17
作者 马璟曦 蔡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835-1836,1840,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普罗布考0.25g,每天2次,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P<0.05),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TC、LDL-C、TG及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5),HDL-C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降脂和降低颈动脉IMT作用,能有效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可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血管中膜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梅 张运 +3 位作者 高月花 张园园 葛志明 季晓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声像图改变。方法 对 8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应用体表超声测量颈动脉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和偏心指数。结果 斑块部位斑块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正相关 ( r=0 .5 6 ,P <...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声像图改变。方法 对 8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应用体表超声测量颈动脉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和偏心指数。结果 斑块部位斑块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正相关 ( r=0 .5 6 ,P <0 .0 5 ) ,与管腔面积无相关性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r=-0 .35 ,P <0 .0 5 )。当狭窄程度≤ 2 5 %时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无相关性 ,当狭窄程度 >2 5 %时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r =-0 .38,P <0 .0 5 )。软斑组血管总面积与斑块面积正相关( r=0 .6 6 ,P <0 .0 2 ) ,硬斑组血管总面积与斑块面积亦呈正相关 ( r =0 .5 9,P <0 .0 1)。向心性斑块组斑块面积与血管面积呈正相关 (r =0 .5 7,P <0 .0 1) ,与管腔面积无相关性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r =-0 .6 3,P <0 .0 0 5 )。偏心性斑块组斑块面积与血管面积呈正相关 (r =0 .71,P <0 .0 1) ,与管腔面积无相关关系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r =-0 .46 ,P <0 .0 5 )。结论 高频体表超声可准确反映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重构
原文传递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沈敏 李兰荪 +2 位作者 贾国良 郭文怡 王海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超声分级 ,并与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检测的 9...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超声分级 ,并与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检测的 90例患者中 ,经冠脉造影证实 ,冠心病组 69例 ,对照组 2 1例 .结果 :冠心病组中 ,IMT明显大于对照组 ,但冠脉病变组之间无差异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以分叉部为最高 ,依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与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裴林林 陈庆伟 +3 位作者 王志刚 吴庆 柯大智 李桂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 对80例有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 对80例有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 颈动脉斑块的总体发病率左侧高于右侧,斑块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超声与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和(或)狭窄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8.1%和73.8%;诊断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43.5±0.6)%和(46.5±0.7)%(P〉0.05)。以血管造影为诊断参照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7%、63.64%、86.44%和73.68%。结论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偏低,但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造影,联合应用颈动脉造影对其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