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P敏感性钾通道SUR2B/Kir6.1亚型选择性开放剂纳他卡林的心血管药理学作用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渊 王汝欢 +2 位作者 潘志远 崔文玉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研究SUR2B/Kir6.1亚型KATP通道开放剂纳他卡林的心血管药理学作用。方法(1)血流动力学测定: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从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连接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功能的变化。(2)制备大鼠离体工作心脏,观察纳他卡林对其心... 目的研究SUR2B/Kir6.1亚型KATP通道开放剂纳他卡林的心血管药理学作用。方法(1)血流动力学测定: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从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连接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功能的变化。(2)制备大鼠离体工作心脏,观察纳他卡林对其心功能的影响。(3)制备大鼠尾动脉血管条,用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后,观察累积给予纳他卡林对血管张力的影响。结果纳他卡林10-8~10-4mol.L-1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功能无影响;对大鼠尾动脉血管条具有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作用。麻醉大鼠,纳他卡林0.5、2、8mg.kg-1静脉注射可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纳他卡林8mg.kg-1抑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其效应可被格列苯脲和L-NAME拮抗。结论纳他卡林对心脏无直接作用,可通过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纳他卡林的心血管药理学作用与其选择性开放KATP通道、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卡林 K_ATP通道 SUR2B/Kir6.1通道 内皮细胞 心血管作用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小燕 付雪 +3 位作者 邓意 雷思思 包崑 陈伯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37-247,共11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己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其防治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参麦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因其辨证施治的个性化优势且疗效肯定,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被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己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其防治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参麦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因其辨证施治的个性化优势且疗效肯定,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被广泛运用;同时,其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也日益明朗。现代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可通过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功能障碍、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减轻药物心脏毒性及抗病毒等作用产生心肌保护作用;还可通过舒缩血管、保护内皮细胞及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产生心血管保护作用;另外,参麦注射液可降低血液黏度及血脂,具有改善血流流变学的作用。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阐明其疗效及作用靶点,以进一步证实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心血管保护 心肌作用 心血管作用 血液流变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在孤束核内对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引起的心血管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本研究观察了糖皮质激素自身在孤束核(NTS)内的心血管效应,以及它在NTS内对NANPY诱导的心血管活动变化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大剂量地塞米松(Dex)在大鼠NTS内能很快导致血压下降,血清中NO浓度升高。小剂... 本研究观察了糖皮质激素自身在孤束核(NTS)内的心血管效应,以及它在NTS内对NANPY诱导的心血管活动变化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大剂量地塞米松(Dex)在大鼠NTS内能很快导致血压下降,血清中NO浓度升高。小剂量Dex在NTS内能很快抑制NANPY在NTS内诱导的心血管效应,并维持较长时间。表明Dex对NANPY在NTS诱导的心血管效应的抑制作用可能有基因和非基因两种途径参与。进一步分析它的非基因机制发现这种快速抑制作用与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无关,而是通过兴奋GABAA受体,降低减压反射;或者降低α2受体的敏感性,抑制NO的形成;或者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以影响它们对NANPY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孤束核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肽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及其新型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4
作者 师嘉浩 王鑫晶 +4 位作者 成日青 萨仁高娃 何琴芳 塔娜 齐和日玛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有清除自由基、调控抗炎因子、舒张血管等。近年来,对于黄酮类成分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有清除自由基、调控抗炎因子、舒张血管等。近年来,对于黄酮类成分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新型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被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心脑血管疾病 作用机制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杜仲对心血管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丹 李明聪 +2 位作者 郭英 樊官伟 王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98-2301,共4页
杜仲是我国特有药材,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杜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实杜仲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各个环节中发挥调节作用。文章就杜仲的活性成分对心血管保护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杜仲 活性成分 心血管保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