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急性心脏毒性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贺飞 薄明明 +3 位作者 梁锌 彭黎黎 陈岷 李国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研究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急性心脏毒性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正式实施前在我院接受化疗的21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 目的研究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急性心脏毒性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正式实施前在我院接受化疗的21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根据心电图的改变预测急性心脏毒性的发生:蒽环类药物致37%的乳腺癌住院患者心电图发生改变,即发生了急性心脏毒性。结论在所有的相关影响因素中,有既往治疗、相对高龄、绝经后是导致患者急性心脏毒性的主要因素。对于此类乳腺癌患者,临床药师应给予更多的药学监护,同时应合理使用保护心脏的药物。建议蒽环类药物应做到个体化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药物 表柔比星 吡柔比星 乳腺癌 心脏毒性
原文传递
Cardiac Decompensation after Dilatation of an Arteriovenous Fistula Stenosis: A Case Report
2
作者 Modou Ndongo Sid Ali Toufik Benyaghla +8 位作者 Fabrice Tiako Mamadou Mouctar Diallo Misylias Bouaoud Houyem Attia Fatiha Lahouel Djillali Ziane Berroudja Nestor Nankeu Tayeb Bensalem Catherine Albert 《Open Journal of Nephrology》 CAS 2022年第4期369-374,共6页
The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has been considered for several decades as the preferred approach for hemodialysis because of its longevity and its low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However, it can be the cause of s... The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has been considered for several decades as the preferred approach for hemodialysis because of its longevity and its low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However, it can be the cause of several infectious and especially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Stenosis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of AVF. It is favored by several hemodynamic, cellular and mechanical factors. Reduced dialysis performance and thrombosis are the main risks associated with stenosis. Intervention for dilation is indicated in the presence of any pre-thrombotic stenosis or stenosis that alters the quality of dialysis. However, in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an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decompensation is mandatory before considering any gesture of dilation of a fistula. We report a case of acute cardiac decompensation in an 85-year-old patient with severe but stable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fter dilatation of an AVF stenosis. This observation shows that 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elderly subjects with AVF stenosis,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underlying heart disease where closure of the AVF with placement of a tunneled catheter is an alternative that should always b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ovenous Fistula Stenosis Hyperflow HEMODIALYSIS cardiotoxic
下载PDF
参附汤、芪附汤、姜附汤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范颖 才丽平 +2 位作者 于彩娜 徐丹 林庶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汤、芪附汤、姜附汤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心肌线粒体抗凋亡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Bax),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半胱氨... 目的:探讨参附汤、芪附汤、姜附汤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心肌线粒体抗凋亡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Bax),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结果:阿霉素组心肌线粒体Bcl-2含量降低、Bax含量提高,cytc,Caspase-9,Caspase-3含量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汤、芪附汤、姜附汤3组心肌线粒体Bcl-2含量提升、Bax含量下降,cytc,Caspase-9,Caspase-3含量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Bax,cytc,Caspase-9,Caspase-3与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参附汤、芪附汤、姜附汤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保护心肌抑制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肌毒性损伤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参附汤 芪附汤 姜附汤
原文传递
网络毒理学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睿 李新宇 +1 位作者 李亚卓 刘昌孝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709-715,共7页
为了了解与掌握网络毒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简介网络毒理学的概念,分析了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思路,总结了相关毒性预测工具与软件,概述了毒性预测的方法与研究思路,重点综述了网络毒理学在中药肝毒性、肾毒性成分... 为了了解与掌握网络毒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简介网络毒理学的概念,分析了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思路,总结了相关毒性预测工具与软件,概述了毒性预测的方法与研究思路,重点综述了网络毒理学在中药肝毒性、肾毒性成分、心脏毒性成分与急性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具体应用;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毒理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相关领域,尤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人们更深刻的认识了中药的毒性成分,迫切需要用现代技术方法对中药毒性进行预测与评价,为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网络毒理学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毒理学 中药毒性预测 肝毒性成分 肾毒性成分 心脏毒性成分 急性毒性成分
原文传递
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方案化疗乳腺癌患者表柔比星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孟达 张鹏程 +3 位作者 张迅 赵晶晶 张也 晏大学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表柔比星化疗引发的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表柔比星方案(EC-T,前4个治疗周期静脉滴注50 mg/m^(2)盐酸表柔比星联合500 mg/m^(2)环磷酰胺,后...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表柔比星化疗引发的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表柔比星方案(EC-T,前4个治疗周期静脉滴注50 mg/m^(2)盐酸表柔比星联合500 mg/m^(2)环磷酰胺,后4个治疗周期静脉滴注75 mg/m2序贯多西他赛,共8个治疗周期,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化疗。观察组患者使用EC-T方案前30 min快速静脉滴注右丙亚胺,与表柔比星剂量比为10∶1。两组患者第1、3、5、8治疗周期前1 d与化疗后3 d,均采用ELISA法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心脏彩超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行心电图(ECG)检查。结果每个治疗周期前后,对照组各心肌酶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对照组各心肌酶均高于第1个治疗周期治疗前(P均<0.05),LVEF均低于第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但仅第3、5个治疗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每个治疗周期后,除AST指标降低以外,观察组其他心肌酶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心肌酶均高于第1个治疗周期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前观察组第3个治疗周期CK、CK-MB及第5个治疗周期CK低于对照组(P均<0.05);化疗后观察组第1个治疗周期AST、LDH、CK,第3个治疗周期AST、LDH、CK、CK-MB,第5个治疗周期AST、α-HBDH、CK、CK-MB以及第8个治疗周期AST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LVEF均低于第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心脏彩超、心电图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表柔比星化疗引发的心脏毒性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化疗药物毒性作用 化疗药物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不良作用 表柔比星 乳腺癌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在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反应早期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赵红 王宝震 +1 位作者 杨珊 黄丹桂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在早期监测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于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4个周期之后均接受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在早期监测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于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4个周期之后均接受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参考检查结果分为A组(心电图异常,n=50)与B组(心电图正常,n=50);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体检的50名健康女性为C组。三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生物力学参数予以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测定。比较三组常规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A峰值流速、二尖瓣口舒张期E、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相关参数[基底段平面纵向心肌应变(bLS)、中间段平面纵向心肌应变(mLS)、心尖段平面纵向心肌应变(aLS)、整体全层纵向应变(GLS)、达峰时间离散度(PSD)、整体全层径向应变(GRS)、整体全层圆周应变(GCS)、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AP-Prot)、心底部旋转角度峰值(MV-Prot)、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LV-Ptw)]。结果三组LAD、LVD、IVS、LVPW、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E/A比值为0.91±0.21,明显低于B组(1.31±0.22)、C组(1.33±0.24),LVEDV为(104.25±12.86)mL,明显高于B组[(88.87±11.46)mL]、C组[(88.59±11.1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LS、mLS、aLS、GLS、GRS、GCS、AP-Prot、LV-Ptw分别为-8.59±2.12、-10.36±2.33、-9.28±2.20、-9.52±2.09、15.58±4.61、-13.29±3.32、(4.28±0.99)°、(9.19±1.62)°,均明显低于B组[-16.23±2.38、-15.22±2.49、-16.41±2.22、-15.92±2.57、21.63±6.78、-18.39±3.12、(7.58±2.31)°、(13.71±2.14)°]、C组[-21.79±3.45、-18.37±2.41、-19.98±4.11、-20.01±4.12、25.17±6.59、-19.17±5.96、(9.19±2.43)°、(16.12±2.31)°],PSD为(66.89±15.67)ms,明显高于B组[(46.63±13.09)ms]、C组[(29.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 化疗药物 心脏毒性反应 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技术 早期监测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不良反应的诊治进展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艾罗燕 余一祎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6期917-921,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给肿瘤治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标志着免疫治疗新时代的开启。与此同时,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报道也日趋增多。免疫相关心脏不良反应虽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肿瘤患...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给肿瘤治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标志着免疫治疗新时代的开启。与此同时,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报道也日趋增多。免疫相关心脏不良反应虽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肿瘤患者临床转归。患者可表现为乏力、气促、胸痛、心悸等症状。实验室指标可见肌钙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升高。心电图显示可有新发的传导阻滞。心脏核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显示心肌炎表现。约半数患者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50%。心内膜心肌活检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常见组织学表现为以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治疗上以早期应用足量激素为主,可酌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抑制剂。对使用ICIs的所有患者,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联合治疗的患者,用药早期建议严密监测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以及肌钙蛋白、NT-proBNP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相关不良反应 管理策略 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多柔比星心脏毒性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浩 向定成 +1 位作者 阴继凯 郭万刚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4-580,共7页
多柔比星(DOX)的临床应用受到潜在的致命心脏毒性的限制。增强DOX的抗癌作用同时减少相关的心脏毒性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可能的方法包括使用心脏保护药物、DOX衍生物以及改变给药方式。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防治DOX心... 多柔比星(DOX)的临床应用受到潜在的致命心脏毒性的限制。增强DOX的抗癌作用同时减少相关的心脏毒性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可能的方法包括使用心脏保护药物、DOX衍生物以及改变给药方式。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防治DOX心脏毒性的新思路,试图找到既能发挥抗癌功效、又能起到心脏保护作用的靶点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抗肿瘤化疗 心脏毒素类 临床治疗方案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拮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邹文俊 李忌 +2 位作者 刘忠荣 王道毅 银福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阿霉素体外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和体内小鼠心脏毒性两种模型 ,应用生化方法测定黄芪注射液对其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 :阿霉素体外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 (MDA...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阿霉素体外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和体内小鼠心脏毒性两种模型 ,应用生化方法测定黄芪注射液对其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 :阿霉素体外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 (MDA)水平升高、谷胱甘肽 (GSH)含量降低及线粒体肿胀等 ,黄芪注射液对上述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体内实验表明 ,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引起的小鼠心肌线粒体丙二醛 (MDA)、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水平增高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降低等损伤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拮抗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 ,为临床应用黄芪注射液作为抗肿瘤辅助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阿霉素 线粒体 心脏毒性 抗氧化剂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附子C19二萜生物碱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0
作者 张晓晨 郑清阁 +2 位作者 杨菁华 容蓉 杨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1-541,共11页
附子为常用中药,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阳化气的功效。C19二萜生物碱是其主要生物碱类成分,可分为双酯型、单酯型和胺醇型,其在发挥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效同时,也可导致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对附子C19二萜生物碱化学结构、药理... 附子为常用中药,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阳化气的功效。C19二萜生物碱是其主要生物碱类成分,可分为双酯型、单酯型和胺醇型,其在发挥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效同时,也可导致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对附子C19二萜生物碱化学结构、药理及毒理作用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使用附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乌头 C19型二萜生物碱 抗炎 镇痛 抗肿瘤 心脏毒性 神经毒性
原文传递
雷公藤红素对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思锋 刘可春 +3 位作者 王希敏 何秋霞 韩利文 侯海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4-636,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方法以发育48 h的斑马鱼胚胎为心脏毒性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上述胚胎,分别于处理后6、12、24 h观察胚胎心脏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1μmol.L-1雷公藤红素作用24 h未引起胚胎心脏...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方法以发育48 h的斑马鱼胚胎为心脏毒性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上述胚胎,分别于处理后6、12、24 h观察胚胎心脏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1μmol.L-1雷公藤红素作用24 h未引起胚胎心脏中毒。而2、3、4μmol.L-1雷公藤红素均导致胚胎心脏中毒,出现心脏线性化、心膜出血、血细胞在心区堆积等现象,而且心率也随着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引起心率下降的EC50(24 h)约为1.78μmol.L-1。结论雷公藤红素对斑马鱼胚胎具有心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斑马鱼胚胎 心脏毒性
下载PDF
抗组胺药物的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孙忠实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48-450,共3页
概述和评价了传统抗组胺药,包括第一代、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及其临床应用中陆续发现的严重心脏毒性。介绍了新型抗组胺药非索非那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 抗组胺药 心脏毒性 非索非那定 药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邵维维 邵宗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9-781,共3页
关键词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心脏毒性的比较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慧清 高东艳 任伟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时的心脏毒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病人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将以上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低浓度组为0.33%罗哌卡因组、中浓度组为0.4%罗哌卡因组、高浓度组为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时的心脏毒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病人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将以上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低浓度组为0.33%罗哌卡因组、中浓度组为0.4%罗哌卡因组、高浓度组为0.5%罗哌卡因组),每组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每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阻滞效果、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别于注药前(T_0)和注药后24 h(T_1)抽取肘静脉血4 ml,测定血清cTnI、CKMB。结果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逐渐缩短、镇痛维持时间和功能恢复时间逐渐延长,阻滞效果无差异,三组病人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三组患者注药后24 h cTnI、CKMB均较注药前有所增高,三组间相比,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注药后24 h血清cTnI、CKMB含量也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0.33%、0.4%、0.5%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手术需求。随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心脏毒性增加,从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心脏毒性综合考虑,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推荐给予0.4%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心脏毒性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尹纪业 王和枚 丁日高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9-314,共6页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疟药,能杀灭多种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等,还能调节免疫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体外细胞实验证实对多种人源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疟药,能杀灭多种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等,还能调节免疫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体外细胞实验证实对多种人源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的结构中存在内过氧桥,催化断裂后产生的碳中心自由基和活性氧,是其发挥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的结构基础。临床上大量的抗疟治疗迄今未见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而动物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等临床前研究发现药物的高剂量或长期暴露能导致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毒性效应。本文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神经毒性、胚胎毒性、遗传毒性、造血和免疫毒性、心脏毒性等,从体外细胞水平、整体动物水平和人体临床试验,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总结青蒿素类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为以扩大青蒿素类药物临床适应证,选择安全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检测指标为目的的毒理学评价和研究提供支持,更好地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毒理学 心脏毒性 神经毒性
下载PDF
蒽环类药物对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毒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呼改凤 付海霞 +4 位作者 马继芳 胡鸣凤 赵子牛 呼朝 杨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87-992,共6页
目的观察蒽环类药物对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经病理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4例,年龄36~59岁。其中ACT组(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21例、FAC... 目的观察蒽环类药物对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经病理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4例,年龄36~59岁。其中ACT组(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21例、FAC组(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19例、EC组(表柔比星+环磷酰胺)24例。分别在化疗2、4和6周期后,采用美国癌症中心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量表评价各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分为0~4级;同时观察各组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12导联心电图和左心射血分数,观察点分别为急性毒性反应时间(时间点A)、亚急性毒性反应时间(时间点B)、化疗结束后24个月(时间点C)、化疗结束后36个月(时间点D)、化疗结束后48个月(时间点E)和化疗结束后60个月(时间点F);并比较各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差别。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分期、乳腺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阳性、ECOG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全组均未发生4级化疗毒性反应。3组的cTnT水平在基线及时间点C、D、E和F均明显低于时间点A,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C组的cTnT指标在化疗2周后的各随访时间点均高于FAC组合AC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心电图异常率和左心射血分数水平在各随访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CT组、FAC组和EC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100%(19/19)和95.8%(23/24),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94.7%(18/19)和91.7%(22/24),各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均可耐受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ACT、FAC和EC方案均可引起心肌损伤,EC方案诱发的心脏晚期毒性反应高于其他化疗方案,但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蒽环类 心脏毒性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心脏毒性的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覃晶 张鹏海 +3 位作者 钱新宇 李爱民 罗荣城 许顶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心脏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2例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有无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筛...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心脏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2例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有无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筛选心脏毒性的早期诊断的指标。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相比CK-MB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相比心电图改变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LVEF值的改变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初步认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存在轻度的心脏不良反应,对心肌有一定的损伤,但是心功能未受到明显改变。CK-MB和心电图可作为早期监测心脏毒性的检查指标。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过程中应该警惕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心脏毒性 早期诊断指标
下载PDF
Cardiotoxicity of 5-fluorouracil and capecitabine in Chinese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24
18
作者 Jianjun Peng Chao Dong +13 位作者 Chang Wang Weihua Li Hao Yu Min Zhang Qun Zhao Bo Zhu Jun Zhang Wenliang Li Fenghua Wang Qiong Wu Wenhao Zhou Ying Yuan Meng Qiu Gong Chen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18年第1期247-253,共7页
Background:5-Fluorouracil(5-FU)and capecitabine-associated cardiotoxicity ranging from asymptomatic electro-cardiography(ECG)abnormalities to seve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been reported in a number of studies,but s... Background:5-Fluorouracil(5-FU)and capecitabine-associated cardiotoxicity ranging from asymptomatic electro-cardiography(ECG)abnormalities to seve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been reported in a number of studies,but such cardiotoxicit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disease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to date.In the present study,we aimed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incidence rat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5-FU-and capecitabine-associated cardiotoxicity in cancer patients recruited from multiple centers in China.Methods:Among the 527 patients who completed the study,196 received 5-FU-based chemotherapy and 331 received capecitabine-based chemotherapy as either first-line or adjuvant therapy.Adverse events were reported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up to 28 days of follow-up.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ECG,myocardial enzymes,cardiac troponin,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echocardiography.Univariate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performed for subgroup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cardiotoxicity of both agents.Results:In total,161 of 527 patients(30.6%)experienced cardiotoxicity.The incidence rate of cardiotoxicity was 33.8%(112/331)in the capecitabine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25%(49/196)in the 5-FU group(P=0.0042).110/527 patients(20.9%)suffered arrhythmia,105/527(19.9%)developed ischemic changes,while only 20/527 patients(3.8%)presented heart failure and 6/527 patients(1.1%)had myocardial infarction.Pre-existing cardiac disease,hypertension,capecitabine-based chemotherapy and duration of treatment were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diotoxicity.The odds ratio were 15.7(prior history of cardiac disease versus no history),1.86(capecitabine versus 5-FU),1.06(5-8 versus 1-4 chemotherapy cycles)and 1.58(hypertension versus no hypertension),respectively.Conclusions:Cardiotoxicity induced by fluoropyrimidine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may be underestimated in clini-cal practice.Close monito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LUOROURACIL CAPECITABINE cardiotoxicITY
原文传递
阿霉素致大鼠心脏氧化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立娟 郭家彬 彭双清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霉素(ADR)给药后不同时间对大鼠心脏的作用,探讨ADR心脏毒性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给药组。给药组分别单次腹腔注射5、10和20 mg/kg的ADR溶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后第1、2和4天...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霉素(ADR)给药后不同时间对大鼠心脏的作用,探讨ADR心脏毒性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给药组。给药组分别单次腹腔注射5、10和20 mg/kg的ADR溶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后第1、2和4天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心室制备组织匀浆,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DTNB)测定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含量,Griess试剂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随着剂量的增加,给药后第1天心脏组织中NPSH、TSH含量增加;给药后第2天TSH、NO含量增加;给药后第4天MDA、NO含量增加,NPSH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20 mg/kg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阿霉素致心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心脏组织中NPSH的耗竭及NO产生过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脏毒性 脂质过氧化作用 巯基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接受吡柔比星化疗后右心室心肌力学特性改变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燕 张平洋 +5 位作者 刘琨 张洁 马小五 李林 李妙 刘菁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2-1038,共7页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乳腺癌化疗后右室心肌力学特性。方法选择术后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乳腺癌36例,采用3D-STI观察化疗前及化疗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末(下简称C2、C4、C6)右室心肌力学改变,检测血hs-c Tn I、NT-pr...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乳腺癌化疗后右室心肌力学特性。方法选择术后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乳腺癌36例,采用3D-STI观察化疗前及化疗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末(下简称C2、C4、C6)右室心肌力学改变,检测血hs-c Tn I、NT-pro BNP水平,31例在C6进行^(99m)Tc-MIBI和^(18)F-FDG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测量参数:RV-V、FAC、TAPSE及S'、LV-V和LV-EF;RVGLS、RVGCS、RVGRS及RVGAS,根据核素显像评判心肌灌注和存活。结果 (1)与化疗前相比,C2时RVGLS明显降低,C4时RVGLS、RVGAS均明显降低(P<0.05),且C6时进一步下降,与药物剂量累计有关。TAPSE、hs-c Tn I水平及RV-FAC下降程度不同患者的RVGLS、RVGAS显著不同(P<0.05);(2)RVGLS、RVGAS与FAC,TAPSE,S'存在相关性(r=0.37,0.26;0.43,0.51;0.21,0.36;P<0.01),RVGAS、RVGLS判定RV-FAC下降>5%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3)核素显像:17例右室心肌灌注正常,14例右室出现灌注异常但18F-FDG显示为存活心肌节段,且后者的RVGLS、RVGAS较前者显著减小;hs-c Tn I明显增高(P<0.05)。ROC曲线显示:RVGLS绝对值小于18.2%判断RV受损的敏感度92.9%,特异度88.2%,曲线下面积0.87;RVGAS绝对值小于26.8%判断RV受损的敏感度94.8%,特异度86.6%,曲线下面积0.86。结论 3D-STI可为评判乳腺癌接受吡柔比星化疗时右室心肌力学改变提供早期、可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乳腺肿瘤 心脏毒性 吡柔比星 三维 斑点追踪成像 右心室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