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宋志芳 郭晓红 +10 位作者 潘祝平 王树云 顾茵 朱赟琳 谢伟 殷娜 谢伟霖 张悦 单慧敏 陈列彬 李文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施 CPCR过程中采取的 A、B、C顺序及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 (<5分钟、5~ 10分钟和 >10分钟 )所分组的各期复苏成功率。结果 :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C组 (11例32例次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均 <0 .0 1) ;CAB组 (2 4例 )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同 ,<5分钟组各期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 >5分钟组 (P<0 .0 5或 P<0 .0 1) ;AB组(3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6 6 .7%,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33.3%,均显著高于 CAB组 (P均 <0 .0 1)。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ABC组各期复苏成功率与 CAB组总体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一、二期复苏成功率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三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10分钟组明显低于 <10分钟组 (P均 <0 .0 1)。结论 :CAB可能是各种原因致心搏骤停患者 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5分钟可能是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脑复苏步骤 人工气道 通气 心脏复苏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困难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贾明 王红 +3 位作者 周晔 王滨 孟旭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27例成年心脏手术后心脏骤停患者因心肺复苏困难应用ECMO救治,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42 ~ 76(60±8)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 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27例成年心脏手术后心脏骤停患者因心肺复苏困难应用ECMO救治,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42 ~ 76(60±8)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瓣膜手术5例,心包剥脱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各1例.全部患者均经应用药物、实施电除颤及心脏按压等措施抢救无效紧急建立ECMO辅助.结果 27例患者心肺复苏(CPR)时间35 ~ 190 min(中位时间90min),ECMO辅助后全部患者均恢复自主心律,ECMO辅助时间13.5 ~ 207 h(中位时间95 h),监护室停留时间1~20 d(中位时间7d).21例(77.8%)患者成功撤离ECMO辅助,其中13例(48.1%)存活出院.6例患者未脱离ECMO,8例成功脱机后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感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ECMO辅助24 h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持续好转.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在年龄、肾功能衰竭需透析(CRRT)治疗人数、复苏后即刻MAP以及复苏72 h后IS、LVEF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ECMO可以提供紧急循环支持,挽救部分成年心脏术后心脏骤停而常规方法复苏困难的患者的生命,积极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脑损伤对改善预后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噪声对窦房结体系钠通道电导作用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业遒 张季谦 +2 位作者 斯小琴 汪春道 张恒贵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3-452,共10页
本文考虑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利用张恒贵等人构建的兔子心脏窦房结-心房细胞体系的完整二维模型,将其改造为能模拟人体心脏起搏活动的在体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了环境噪声对心脏体系起搏活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一方面,利用... 本文考虑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利用张恒贵等人构建的兔子心脏窦房结-心房细胞体系的完整二维模型,将其改造为能模拟人体心脏起搏活动的在体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了环境噪声对心脏体系起搏活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一方面,利用该模型可以重现有生理缺陷的心脏体系异常搏动现象,例如老年化的心脏因细胞膜钠电流减少或部分心肌细胞死亡导致耦合强度减弱等,临床上均会导致心脏猝死现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引入适当的外界环境色噪声来消除这种死振,从而让心脏重新恢复正常搏动。同时,分析了调节色噪声参数对这种恢复作用的影响。另外还讨论了高斯白噪声的调控作用。模拟结果表明环境噪声在调控心脏窦房结起搏活动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个结果将有助于揭示临床医学上电击治疗心脏病的内在动力学机制,并为心脏复苏提供理论上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死振 传导受阻 心脏猝死 心脏复苏
原文传递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飞 金茵 +2 位作者 王丽薇 秦建晔 胡善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现状,为针对性的提出普及急救知识内容及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嘉定区6个社区的384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84份,有效率为94.12%。调查对象对急救知识...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现状,为针对性的提出普及急救知识内容及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嘉定区6个社区的384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84份,有效率为94.12%。调查对象对急救知识总体知晓率为34.9%,其中,心肺复苏知晓率为53.4%,止血知识总知晓率达76.3%。在心肺复苏的各项知晓率中,心肺复苏总知晓率和呼吸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显著降低(均P〈0.05);高学历者多项知晓率显著高于低学历者(P〈0.05);有学习经历者总知晓率显著高于无学习经历者(81.34%VS38.40%,P〈O.01)。在止血总知晓率中,高学历者显著高于低学历者(P=0.011)。结论上海市嘉定区居民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总体不高;学习经历对于提高急救知识水平非常重要,需加强心肺复苏知识的宣传,尤其在老年、低学历等人群中;应通过多元途径进行宣传,尤其需重视视频宣传及现场演练的宣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心肺复苏 止血包扎 问卷调查 知晓率 社区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复苏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4
5
作者 费华华 王元星 +1 位作者 刘赞 仝梅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行ECC心内直视手术的15例心脏复苏困难患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处理方法包括再次阻断升主动脉、温...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行ECC心内直视手术的15例心脏复苏困难患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处理方法包括再次阻断升主动脉、温血灌注;冠状静脉窦逆灌;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等方法等。15例患者均顺利脱离ECC。结论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与心脏本身病变、气栓、酸碱电解质失衡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温血灌注 心脏复苏困难
下载PDF
急救前移对心搏骤停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达 《中国校医》 2020年第8期594-595,60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救前移对心搏骤停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中心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147例心搏骤停患,依据有无进行急救前移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4例)。对比2组救治时间和复跳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搏骤停后首次进... 目的分析急救前移对心搏骤停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中心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147例心搏骤停患,依据有无进行急救前移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4例)。对比2组救治时间和复跳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搏骤停后首次进行胸外按压时间、心搏骤停后至医院的时间、院前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前心脏复跳率(5.5%)、院内心脏复跳率(12.3%)均高于对照组(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搏骤停后首次进行电除颤时间、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前移可以降低心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应当在院前急救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心脏停搏 心脏复苏术
原文传递
院外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宇 张春艳 +3 位作者 安慧茹 梁建琴 池菲 李香兰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究院外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结局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石家庄市急救中心接诊的3127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发生地点、气道建立方式、胸外按压方式、心电监护、除颤次数、急诊绿色通... 目的探究院外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结局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石家庄市急救中心接诊的3127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发生地点、气道建立方式、胸外按压方式、心电监护、除颤次数、急诊绿色通道是否畅通、复苏结果、有无目击者、目击者进行心脏复苏救治等情况,分析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院外心搏骤停51.90%发生在家中,其次为工作地点(32.71%)、公共场所(13.46%)。有59.51%的患者被目击,但仅4.45%的患者由目击者进行心脏复苏救治,19.87%的患者院外进行气管插管,51.93%的患者院外进行肾上腺素治疗。临床病因分析发现,院外心搏骤停的原因以心源性疾病最多(46.02%),其次分别为创伤性(31.53%)、其他(10.97%)、溺水(7.39%)、呼吸系统疾病(4.09%)。自主循环恢复的例数有目击者(52例)、目击者进行心脏复苏救治(64例)、初始心律可电击(43例)、急救反应时间≤6min(48例)、院外除颤(45例)分别高于无目击者(25例)、目击者未进行心脏复苏救治(13例)、初始心律不可电击(34例)、急救反应时间>6min(29例)、院外未除颤(3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目击者、目击者进行心脏复苏救治、初始心律可电击、急救反应时间≤6min、院外除颤是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大部分发生在家中,其次为工作地点、公共场所,有目击者、目击者进行心脏复苏救治、初始心律可电击、急救反应时间≤6min、院外除颤是其自主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脏复苏 初始心律 急救 除颤
下载PDF
院外危重症哮喘导致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及风险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淑凤 汪群智 陈宗相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8期93-96,共4页
目的判断实施心肺复苏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生OHCA并接受CPR救治的成年患者100例,进行完整2个月院内追踪及随访,判断心脏复苏的风险控制及应用效果;并针对患... 目的判断实施心肺复苏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生OHCA并接受CPR救治的成年患者100例,进行完整2个月院内追踪及随访,判断心脏复苏的风险控制及应用效果;并针对患者的最终存活情况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恢复自主呼吸的患者共18例,6例存活出院。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目击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存活出院无关(P>0.05),患者存活出院主要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初始心率、CPR开始时间、急救的反应时间及肾上腺素的累计剂量有直接关系(P<0.05)。结论心脏骤停复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给予规范的心脏复苏及除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心脏复苏 自主呼吸 除颤治疗
下载PDF
心脏复苏中应用多巴胺与肾上腺素合用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钟旗 江俊 +1 位作者 蒙国升 俞宁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8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复苏中应用多巴胺与肾上腺素合用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该院进行心脏复苏治疗的96例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应用多巴... 目的探讨心脏复苏中应用多巴胺与肾上腺素合用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该院进行心脏复苏治疗的96例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应用多巴胺与肾上腺素合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以及各项指标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电活动恢复率72.9%、自主循环恢复率68.8%均高于对照组心电活动恢复率47.9%、自主循环恢复率41.7%(χ2=6.272、5101,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aO2、PaCO2以及PaO2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t=19.215、20.571、19.255,P<0.05)。结论多巴胺与肾上腺素在心脏复苏中联合使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电活动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同时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苏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心电活动 自主循环
下载PDF
人工通气在早期心肺复苏中价值的探讨
10
作者 潘永兴 张卫娟 施克文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24-325,337,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心肺复苏(CPR)中A(气道)、B(呼吸)、C(循环)抢救步骤的价值。方法:收集132例心跳、呼吸骤停行CPR患者的临床资料,对43例复苏成功病例,按原发疾病进行分类统计以及实施心肺复苏所采取C、CAB及ABC的步骤,比较各组的成功率。... 目的:评价早期心肺复苏(CPR)中A(气道)、B(呼吸)、C(循环)抢救步骤的价值。方法:收集132例心跳、呼吸骤停行CPR患者的临床资料,对43例复苏成功病例,按原发疾病进行分类统计以及实施心肺复苏所采取C、CAB及ABC的步骤,比较各组的成功率。结果:心源性疾患所引起心跳、呼吸骤停C组复苏成功率为50.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C组与ABC组比较复苏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及CAB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CPR中有效的抢救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步骤 心脏复苏
下载PDF
心脏复苏患者急诊就诊连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莹 赵振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在心脏复苏患者急诊就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72例心脏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临床特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在心脏复苏患者急诊就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72例心脏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临床特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心脏复苏的常规临床治疗上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症临床治疗上予以连续性护理模式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康复情况。结果①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动脉压及HR均高于对照组,而SAS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均少于对照组,且24h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比61.11%,P〈0.05)。③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22%比83.33%,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提高心脏复苏患者存活率,减少其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一定程度上还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苏 急诊就诊 连续性护理模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再次停跳温血灌注处理在心脏直视手术复苏困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萍 姜志斌 +3 位作者 许蓼梅 何争鸣 孙兰英 段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7-90,共4页
目的总结45例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的成功处理经验,寻求心脏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重新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完全静止后再开放... 目的总结45例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的成功处理经验,寻求心脏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重新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完全静止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 45例心脏手术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经过再次停跳温血灌注的处理后均复苏成功。结论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的处理,对于复苏困难的心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心脏复苏 温血灌注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在心脏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效 邓活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59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苏过程中是否使用1,6-二磷酸果糖将患者分成果糖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及心脏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自主...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59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苏过程中是否使用1,6-二磷酸果糖将患者分成果糖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及心脏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果糖组的心脏复苏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1,6-二磷酸果糖能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二磷酸果糖 心脏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率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脏复跳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芳俊 陈斌 +3 位作者 涂发平 杨光 覃焦 贺红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脏复跳的影响。方法:60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S组)组和生理盐水(N组)组,每组30例。S组在开放主动脉前给予参附注射液,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的...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脏复跳的影响。方法:60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S组)组和生理盐水(N组)组,每组30例。S组在开放主动脉前给予参附注射液,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的时间、复跳后1 min ST段改变的绝对值及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复跳后心律失常情况;记录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后并行循环时间,以及心脏复跳后多巴胺使用情况。结果:S组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的时间较N组明显缩短(P<0.01);S组心脏自主复跳率较N组高,且室颤发生率较低(P<0.05);S组心脏复跳后ST段改变幅度明显较N组小(P<0.01),ST段恢复正常时间较N组显著缩短(P<0.01);两组患者前并行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组后并行循环时间较S组延长(P<0.05);S组心脏复跳后1~30 min、30~60 min、60~90 min,以及ICU期间多巴胺使用量均较N组少(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促进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脏自动复跳,而且可减少复跳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二尖瓣置换术 心脏复跳
原文传递
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春双 徐杰丰 +2 位作者 陈启江 金晓红 张茂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猪10头,体质量(35.9±2.4)kg,随机数字法表分为假手术组、心肺复苏组各5头。假手术组仅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组在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经历心脏骤... 目的探讨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猪10头,体质量(35.9±2.4)kg,随机数字法表分为假手术组、心肺复苏组各5头。假手术组仅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组在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经历心脏骤停与复苏,于复苏前和复苏后1、3、6、12h应用肺超声评分(LUS)评估肺损伤情况,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脉搏指示连续派血量法测定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采用重复方差分析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LUS与PaO2/FiO2、EVLWI、PVP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动物的基本参数具有可比性。假手术组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肺复苏组的PaO2/Fi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复苏后1、3和6h均低于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EVLWI和PVPI在复苏后持续升高(F=17.96、27.70,P<0.001),EVLWI从基线的(9.7±1.3)mL/kg升高到12h的(21.0±5.5)mL/kg,PVPI从(2.3±0.7)mL/kg升到(6.1±0.5)mL/kg,且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相应值。复苏组的LUS也持续升高(F=34.2,P<0.001),基线和复苏后1、3、6、12h分别为(2.6±0.5)、(13.4±0.9)、(15.0±1.9)、(15.8±0.8)和(17.6±4.0)分,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值。相关性分析显示,LUS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625,P<0.001),与EVLWI、PVPI正相关(r=0.790、0.882,P<0.001)。结论在猪心肺复苏模型中,肺超声评分与传统肺损伤指标的相关性较好,可以实时、连续无创地评估复苏后肺损伤的程度,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肺超声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永德 张本固 +3 位作者 葛酉新 赵金平 严华 陈夏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8期475-477,共3页
目的:为提高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率。方法:总结20例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处理经验。结果:胸内心脏挤压和中等剂量心脏兴奋剂有利于心脏手术中的心脏复苏;心肌出现粗颤即应尽早除颤,不宜片面追求较高的心脏自动复跳率... 目的:为提高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率。方法:总结20例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处理经验。结果:胸内心脏挤压和中等剂量心脏兴奋剂有利于心脏手术中的心脏复苏;心肌出现粗颤即应尽早除颤,不宜片面追求较高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对复苏困难病例,依其不同情况,在常规复苏方法的基础上,可采用一些特殊复苏措施,包括消除导致复苏困难的原因、长时间心脏挤压和长时间体外循环辅助、采用外科手段等。结论:有多种因素影响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心脏复苏,正确分析判断复苏困难的特殊原因,恰当地采用综合性措施(包括外科手段)进行复苏可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心脏复苏 复苏方法
下载PDF
搏动性导管泵在绵羊心脏复苏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Gu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搏动性导管 (pulsatilecatheter,PUCA)泵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 ,为临床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健康绵羊 11只 ,致室颤心脏停跳行心脏复苏 ,根据有无PUCA泵辅助及辅助是否及时分三组 :无辅助 (n =3)、延迟辅... 目的 探讨搏动性导管 (pulsatilecatheter,PUCA)泵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 ,为临床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健康绵羊 11只 ,致室颤心脏停跳行心脏复苏 ,根据有无PUCA泵辅助及辅助是否及时分三组 :无辅助 (n =3)、延迟辅助 (n =2 )和即时辅助(n =6 ) ,记录并比较 3组复苏所持续时间和成败率。分别于复苏后 5min、 6 0min和 180min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无辅助、延迟辅助和即时辅助复苏持续时间分别为 (38 3± 5 8)min、 (4 3 5± 9 2 )min和 (4 8 7± 2 3 8)min ,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组成败比分别为 0 / 3、 0 / 2和 5 / 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复苏成功的 5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 ,血压在辅助 180min与 5min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心跳骤停中 ,在PUCA泵即时辅助下行心脏复苏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并能恢复和稳定复苏动物的血流动力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苏 辅助 血流动力学 心跳骤停 导管 复苏成功率 复苏后 绵羊 应用 动物
原文传递
搏动性导管泵对绵羊心脏复苏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搏动性导管(PUCA)泵对绵羊心脏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绵羊11只,致室颤心搏停止后行心脏复苏,序贯分为三组:无辅助组(n=3)、延迟辅助组(n=2)和即时辅助组(n=6),比较三组复苏持续时间及成功与失败的例数比。分别于复苏后5、60... 目的探讨搏动性导管(PUCA)泵对绵羊心脏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绵羊11只,致室颤心搏停止后行心脏复苏,序贯分为三组:无辅助组(n=3)、延迟辅助组(n=2)和即时辅助组(n=6),比较三组复苏持续时间及成功与失败的例数比。分别于复苏后5、60、180 min监测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无辅助组、延迟辅助组和即时辅助组复苏持续时间分别为(38.3±5.8)、(43.5±9.2)和(48.7±23.8)min,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成功/失败例数比分别为0/3、0/2和5/1(P<0.05)。复苏成功的5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液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血压在辅助180 min与5 min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停止中,在PUCA泵即时辅助下行心脏复苏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并能恢复和稳定复苏动物的血液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苏 辅助循环 左室辅助装置 导管泵 绵羊
下载PDF
用外界刺激调节窦房结心房体系中的异常搏动行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季谦 黄守芳 +2 位作者 卢珺 庞四焘 高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546-551,共6页
本文引入外部扰动对副交感神经系统分泌乙酰胆碱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模拟考察了外部扰动对窦房结组织动作电位积极的调控作用.可以观察到,在老龄化心脏体系中,由于窦房结组织中钠电流的降低或活性细胞数量的减少,会引起心脏起搏活动的变... 本文引入外部扰动对副交感神经系统分泌乙酰胆碱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模拟考察了外部扰动对窦房结组织动作电位积极的调控作用.可以观察到,在老龄化心脏体系中,由于窦房结组织中钠电流的降低或活性细胞数量的减少,会引起心脏起搏活动的变慢甚至出现死振.不过该死振现象可以通过引入外部低频信号来减轻或消除.再者,体系内外环境噪声也有类似的作用效果.上述现象表明,在控制心脏的起搏活动过程中,外部扰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死振 外部刺激 心脏复苏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与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复跳的关系
20
作者 肖巍 张健群 +2 位作者 迟立群 梁林 陈辛亮 《中国医药》 2013年第7期898-89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的水平对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复跳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8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脏是否自动复跳分为自动复跳组(32例)及电击复跳组(51例),比较2组术前血浆BNP水平,对心脏...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的水平对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复跳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8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脏是否自动复跳分为自动复跳组(32例)及电击复跳组(51例),比较2组术前血浆BNP水平,对心脏复跳的电击次数及血浆BNP水平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自动复跳组和电击复跳组术前BNP分别为(226±130)和(628±411)n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术前血浆BNP水平与术后心脏电击次数呈正相关(r=0.8055,P=0.000)。结论术前血浆BNP的水平可以预测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复跳的难易,对于高BNP水平患者应加强术前心功能的纠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心脏瓣膜置换 心脏复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