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0
1
作者 高枫 孙桂波 +4 位作者 任小宇 聂媛媛 孙静 秦蒙 孙晓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阳性给药组(维拉帕米150μg.L-1)、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10,5,2.5 mg.L-1),每组8只。采用Langendorff法灌流离... 目的:研究丹酚酸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阳性给药组(维拉帕米150μg.L-1)、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10,5,2.5 mg.L-1),每组8只。采用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大鼠心脏,停灌25 min后再灌3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大鼠左心房插入水囊导管,记录丹酚酸B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测定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丹酚酸B不同剂量组(10,5,2.5 mg.L-1),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的心功能损伤,减少AST,LDH释放和MDA的产生,增加SOD的活性。结论:丹酚酸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舒缩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脏血流动力学 心肌酶
原文传递
电针不同单穴与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胡玲 何璐 +2 位作者 蔡荣林 龙迪和 吴子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单穴与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影响,为临床选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从健康家兔中选择8只作为正常组,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组、"内关"组、配穴组,每组8只。"...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单穴与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影响,为临床选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从健康家兔中选择8只作为正常组,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组、"内关"组、配穴组,每组8只。"神门"组电针"神门","内关"组电针"内关",配穴组电针"神门""支正"。观察电针治疗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结果:"内关"组、"神门"组、配穴组的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率、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率、LDH、CK-M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电针"神门"配"支正"穴的改善作用优于"内关"及"神门"穴,而"内关"又优于"神门"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电针原络配穴及不同单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及心肌酶含量的影响存在相对特异性,原络配穴对心脏的调整作用优于单个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络配穴 电针 内关 神门 支正 心功能 心肌酶
原文传递
血浆B型利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及心肌酶评估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高珣 李爱焕 +4 位作者 李娜 张玮 李雅琴 王岚 王维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血浆B型利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评估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128例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患者为有机磷中毒组,并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亚组41例,中度中毒亚组47例,重度中毒亚组40例。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血浆B型利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评估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128例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患者为有机磷中毒组,并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亚组41例,中度中毒亚组47例,重度中毒亚组40例。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给以受试者常规治疗后第1、3、5、7天进行静脉取血,检测血浆B型利钠肽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浓度。结果:四个时间点有机磷中毒组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机磷中毒组患者随着中毒程度的加深,血浆B型利钠肽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浓度随之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血浆B型利钠肽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浓度随着有机磷中毒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增大,可用于有机磷中毒并发心肌损害的及时、有效的诊断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心肌损害 B型利钠肽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酶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肌酶谱及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汪晓刚 陈德宣 李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886-889,893,共5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心肌酶谱及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CHF病例依据纳入顺序单双号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缬...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心肌酶谱及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CHF病例依据纳入顺序单双号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E/A)、心肌酶谱(LDH、AST、CK、CK-MB)及甲状腺素水平(TT3、TT4、FT3、FT4、TSH)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E/A明显上升(P<0.05)而LVEDD、LVESD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LVEF、E/A高于对照组而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DH、AST、CK、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LDH、AST、CK、CK-M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T3、FT3明显上升(P<0.05)而TT4、FT4、TS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T3、FT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HF时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作用确切,并能有效促进甲状腺素水平恢复,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缬沙坦 阿托伐他汀 心功能 心肌酶谱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黄英 刘翠兰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
分析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0例小儿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符合入组标准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 分析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0例小儿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符合入组标准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及抗病毒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A/E)]、心肌肌钙蛋白(c Tn I)和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实验组治愈率(66. 25%)、有效率(92. 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38. 75%)及有效率(67.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EF、FS均明显升高,A/E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实验组EF、FS显著高于对照组,A/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cTnI、CK、CK-MB、LDH、AST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儿心功能,降低心肌酶,且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免疫球蛋白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心功能 肌钙蛋白 心肌酶
原文传递
广枣总黄酮对阿霉素引起大鼠心肌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乌日娜 张昕原 +3 位作者 张维兰 王哲 王玉莹 李宝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 通过广枣总黄酮 (TFCA)对阿霉素 (ADR)引起大鼠心肌过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进一步证实广枣疗效可能与 TFCA抗氧化作用有关。方法 动物分为空白组、ADR组和实验组 (ADR+TFCA10 0 ,15 0 ,2 0 0mg/ kg组 )。以“心酶谱”、抗氧... 目的 通过广枣总黄酮 (TFCA)对阿霉素 (ADR)引起大鼠心肌过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进一步证实广枣疗效可能与 TFCA抗氧化作用有关。方法 动物分为空白组、ADR组和实验组 (ADR+TFCA10 0 ,15 0 ,2 0 0mg/ kg组 )。以“心酶谱”、抗氧化酶做为检测指标。结果  ADR组心酶谱、MDA均比空白组高 ,而抗氧化酶活性均比空白组低。TFCA干预后“心酶谱”、MDA下降 ,抗氧化酶活性上升。结论  TFCA能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枣总黄酮 心酶谱 抗氧化酶 丙二醛 阿霉素
下载PDF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与心电图在儿童手足口病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莎 王旭东 +1 位作者 黄永国 艾洪武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患儿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与心肌受损之间关系。方法对241例HFMD患儿及203名健康儿童进行hs-cTn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1)、肌酸激...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患儿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与心肌受损之间关系。方法对241例HFMD患儿及203名健康儿童进行hs-cTn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和心电图检测。分析2组之间的hs-cTnT、心肌酶水平及异常率和心电图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HFMD组hs-cTnT、心肌酶水平及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包括ST-T段改变、传导阻滞、早博、异位心动过速)也高于对照组(P<0.01)。HFMD患儿hs-cTnT异常率要高于其他心肌酶指标。结论血清hs-cTnT、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测可作为早期判断HFMD患儿心肌受损及心功能评价的辅助诊断指标,且血清hs-cTnT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 心肌酶 心电图 手足口病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与心肌酶活性的时相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光福 蔡茵莎 +1 位作者 刘丽辉 黄铁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及心肌酶活性的时相变化。方法 化学发光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新生儿窒息组 2 6例 (轻度窒息 16例 ,重度窒息 10例 )和对照组 10例生后 0h ,6h ,12h ,2 4h ,72h ,10d血清CTnI水平、...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及心肌酶活性的时相变化。方法 化学发光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新生儿窒息组 2 6例 (轻度窒息 16例 ,重度窒息 10例 )和对照组 10例生后 0h ,6h ,12h ,2 4h ,72h ,10d血清CTnI水平、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活性。结果 窒息组 0h血清CTnI水平 ,CK ,CK MB和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其中CTnI峰值在 12h ,4 8h开始下降 ;CK活性峰值为 6h ,而CK MB活性于 12~ 2 4h达高峰 ,均于 72h后下降 ;LDH活性于 12h达高峰 ,AST活性则于 6h开始升高 ,2 4h后降低。结论 窒息新生儿生后早期动态监测血清CTnI与心肌酶活性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心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心肌肌钙蛋白Ⅰ 心肌酶 时相变化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焦素敏 沙玉英 冯雪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888-4890,共3页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含量,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89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含量,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89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结果患儿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5.6%、对照组为8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要比对照组患儿含量要低,分别是(6.7±0.9)mg/L和(15.6±1.4)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治疗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并且能有效降低患儿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含量,减少支原体属感染后对患儿心肌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医院感染 支原体肺炎 C-反应蛋白 心肌酶
原文传递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与心肌酶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磊 马沛然 +2 位作者 汪翼 韩秀珍 王玉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 (IFN γ)、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病毒性心肌炎 (V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50例VM患儿及 50例健康正常儿童外周血清IFN γ、TNF α含量 ,采用美国En coreT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 (IFN γ)、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病毒性心肌炎 (V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50例VM患儿及 50例健康正常儿童外周血清IFN γ、TNF α含量 ,采用美国En coreT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 ,并分析IFN γ、TNF α与心肌酶异常的关系。结果 VM组IFN γ、TNF α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儿童 (P均 <0 .0 1) ;VM组IFN γ、TNF α升高者 ,各项心肌酶异常百分数均增高 (P <0 .0 5)。结论 IFN γ、TNF α参与VM的发病 ;检测VM患儿IFN γ、TNF α含量有助于VM的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因子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肌酶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变化对心肌损害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8
11
作者 万伟国 姜莉 +3 位作者 郑舒聪 裘昊昊 宣丹旦 邹和建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国内1979至2010年学术期刊及PubMed上发表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且有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纳入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例数2129例... 目的探讨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国内1979至2010年学术期刊及PubMed上发表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且有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纳入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例数2129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中毒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毒组血清CK和CK-MB活力和cTnI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中毒组CK—MB/CK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组血清CK、CK—MB活力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非I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呼吸肌麻痹重度中毒组比较,呼吸肌麻痹组血清CK、CK—MB活力均明显增高,CK-MB/CK的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血清CK、CK—MB活力升高作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损害的诊断依据不足,CK—MB/CK的比值的诊断价值更高;cTnI水平作为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损害的依据值得怀疑。CK、CK—MB活力及cTnI水平可作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轻重的辅助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 中毒 心肌酶 肌钙蛋白
原文传递
高原脱适应与急性高原反应及心脏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生岳 周其全 +4 位作者 冯恩志 闫自强 田忠新 殷和 石自福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反应(HADAR)与急性高原反应(AHAR)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由低海拔(1 500 m)进入高原(3 700~4 800 m)并从事重体力作业的男性军人96名,年龄18~35岁。在高原上,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组(A组,24)、轻中度组(B组,...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反应(HADAR)与急性高原反应(AHAR)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由低海拔(1 500 m)进入高原(3 700~4 800 m)并从事重体力作业的男性军人96名,年龄18~35岁。在高原上,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组(A组,24)、轻中度组(B组,47)和无AHAR组(C组,25)。返回低海拔后,根据HAD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组(E组,19)、轻中度组(F组,40)和无HADAR组(G组,37)。在该高度停留50 d后下撤前和返回低海拔(1 500 m)后12 h、15 d、30 d分别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内径(RVID)、右心室流出道(RVOT)、左心室内径(LVI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LDH-1)浓度,并与低海拔(1 500 m)50名健康军人(D组)比较。结果:A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Tei指数、CK-MB、LDH-1水平显著高于,LVEF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B组与C组之间和C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LVID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HAR总计分与HADAR总计分呈显著正相关(r=0.863,P<0.01)。返回低海拔12 h,E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Tei指数、CK-MB、LDH-1水平显著高于,LVEF显著低于F组、G组和D组,F组与D组之间和G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返回低海拔15 d,E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显著高于F组、G组和D组(P<0.01或P<0.05),F组与G组和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G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LVEF、Tei指数、CK-MB、LDH-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返回低海拔30 d,E、F、G组各项指标与D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HADAR程度与AHAR、心脏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在高原AHAR和心脏受损越重,返回低海拔HADAR和心脏受损越重,右心形态学受损恢复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脱适应 急性高原反应 心脏形态学 心功能 心肌酶 低海拔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对心肌的损害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冶夫 谭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708-709,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EKG)的变化特点。结果21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均有心肌酶升高及EKG的缺血性变化。脑出血组(A组)与脑梗死组(B组)患者所测心肌酶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EKG)的变化特点。结果21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均有心肌酶升高及EKG的缺血性变化。脑出血组(A组)与脑梗死组(B组)患者所测心肌酶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之间心肌酶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意识障碍的病人EKG缺血性变化与心肌酶的增高与无意识障碍的病人比较其变化程度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酶值升高与EKG变化的程度与病变部位有关,与年龄无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以引起心脏的损害,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幅度和EKG缺血性变化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心肌酶 心电图
原文传递
广枣总黄酮对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昕原 包保全 +3 位作者 王志民 娜仁花 孙福祥 李宝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研究TFFC对大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TFFC应用于ADR致过氧化损伤的大鼠,测定大鼠血清中LDH、AST、CK的活性,心肌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以及MDA含量,并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结... 目的:研究TFFC对大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TFFC应用于ADR致过氧化损伤的大鼠,测定大鼠血清中LDH、AST、CK的活性,心肌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以及MDA含量,并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结果:ADR组大鼠血清中LDH、AST、CK活性及心肌中MDA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P<0.001),而心肌中SOD、GSH-Px活性下降(P<0.001)。乳鼠心肌细胞加ADR培养组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当TFFC干预后血清中LDH、AST、CK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回落,SOD、GSH-Px活性上升;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逐渐下降(P<0.01,P<0.001)。结论:TF-FC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持心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枣总黄酮 阿霉素 心酶谱 抗氧化酶 心肌细胞 过氧化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史卫国 孙学玉 +1 位作者 渠莉 王桂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肌酶、炎症反应物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丹红治疗组(55例),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PCI前给予...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肌酶、炎症反应物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丹红治疗组(55例),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PCI前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0 d.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及PCI后测定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个冠心病组患者hs-CRP、IL-6、PAI-1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丹红治疗组PCI术后IL-6、Fib、PAI-1、DD均降低,CK-MB升高(P〈0.05或P〈0.01);而常规治疗组hs-CRP、IL-6、PAI-1、DD、CK-MB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丹红治疗组hs-CRP、IL-6、PAI-1、DD、CK-MB水平均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冠脉血流分级〈3级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有抑制PCI后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纤溶活性、稳定斑块的作用,并可作为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心肌酶 炎症反应物 冠状动脉血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心肌酶谱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余梅玫 李从圣 +2 位作者 孟令毅 朱长琪 周志诚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8-671,共4页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心肌酶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伴肺部感染患者为...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心肌酶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伴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CHF患者7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检测PCT、TNF-α、Hcy及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患者PCT、TNF-α及Hcy水平与其心功能、心肌酶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TNF-α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Ⅱ级组和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病程及NYHA分级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心功能Ⅰ~Ⅱ级组患者的血清PCT、TNF-α、Hcy、AST、CK-MB、LDH及CK水平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F伴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PCT、TNF-α及Hcy水平均与其NYHA分级和血清AST、CK-MB、LDH、CK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伴肺部感染患者的PCT、TNF-α及Hcy水平与心功能、心肌酶谱水平呈显著相关性,监测上述指标对于临床评估患者病情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降钙素原 同型半胱氨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功能 心肌酶谱
原文传递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晓星 闫丽荣 +5 位作者 王冬雪 韩璐璐 李彦 刘红 刘玉清 李一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1,85,共6页
目的: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非急诊PCI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CYP2C19基因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心肌酶学指标cTNI的检测,... 目的: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非急诊PCI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CYP2C19基因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心肌酶学指标cTNI的检测,并在所有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术后24 h的cTNI复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CYP2C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2或*3)将其分为非携带组与携带组,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前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术前和术后的cTNI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总共入选的365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中,CYP2C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非携带组150例(41.1%),携带组215例(58.9%)。其中携带*2位点等位基因的患者199例(54.5%),包括杂合型161例(44.1%)及纯合型38例(10.4%);携带*3位点等位基因的患者24例(6.6%),均为杂合型。非携带组与携带组间的血小板聚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52.2±13.2)%vs(58.9±11.1)%,P<0.001)。两组患者的cTNI水平在PCI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其中非携带组由0.027 ng·mL-1升高至0.409 ng·mL-1(P=0.002),携带组由0.038 ng·mL-1升高至0.318 ng·mL-1(P<0.001),但同一时期内组间cTN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携带CYP2C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可导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减弱,但并不影响非急诊PCI患者术后24 h内的cTNI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聚集率 心肌酶
原文传递
磷酸肌酸钠对心肌缺血老年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康清 伍伟军 +2 位作者 陈祯 陈坚伟 黄文起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8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心肌缺血老年手术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心肌酶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术前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上腹部手术患者,ASAII~Ⅲ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麻醉后使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为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心肌缺血老年手术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心肌酶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术前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上腹部手术患者,ASAII~Ⅲ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麻醉后使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为生理盐水100ml。两组均分别在麻醉后、术中1~2h、术毕时行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于术后24h抽静脉血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记录围术期Ⅱ导联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1、2h和术毕时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h心肌酶较术前均升高,但实验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围术期实验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提高心肌缺血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动脉血氧分压,心肌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动脉血氧分压 心肌酶 心律失常 磷酸肌酸钠
原文传递
心脏损伤患者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洪琼川 李志华 +2 位作者 李绍鹏 麻成方 魏春勇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7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心肌酶水平是否可反映心脏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是否可作为早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对预后进行预测的指标,为迟发性心脏破裂的早期诊断及心脏损伤严重程度的准确评估提供方法。方法160例心脏损伤病例,根据损伤严重程...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心肌酶水平是否可反映心脏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是否可作为早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对预后进行预测的指标,为迟发性心脏破裂的早期诊断及心脏损伤严重程度的准确评估提供方法。方法160例心脏损伤病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3组,选择60例无心脏损伤病例作为对照组,将各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值对比分析。结果心脏损伤各组患者心肌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组的心肌酶含量高于中度组(P<0.05),且有3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心脏破裂;中度组含量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心肌酶水平越高心脏损伤越严重,血清心肌酶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心脏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且能作为迟发性心脏破裂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损伤 心肌酶 心包填塞 休克
原文传递
自动体外除颤仪对猪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烁 武军元 李春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抢救心搏骤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对比国产及进口AED的除颤和复苏效果.方法 14头北京长白猪,体质量(30±1)kg,于本院动物实验室,麻醉后左股静脉置入双腔临时起搏电极,连接医用程控刺激仪制作室... 目的 探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抢救心搏骤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对比国产及进口AED的除颤和复苏效果.方法 14头北京长白猪,体质量(30±1)kg,于本院动物实验室,麻醉后左股静脉置入双腔临时起搏电极,连接医用程控刺激仪制作室颤模型.左股动脉置入动脉导管,连接PiCCO监护仪测量动脉血压及心输出量(CO)和肺血管外水指数(EVWI).心电监护证实室颤成功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将动物分为2组,每组7只,随机使用国产(M组)或进口(Z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胸骨两侧粘贴电极,按AED语音提示操作并除颤.以上过程反复进行4次,记录除颤次数及成功率.每次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0 min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监测CO及EVWI.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4只动物共进行54次致颤,除Z组1只第二次致颤后未能成功复苏,其余均ROSC,复苏成功率为98.1%.M组放电37次,首次除颤成功率75.0%;Z组放电32次,首次除颤成功率80.8%.从AED开机到心电信号识别完毕平均需要(29±1)s.M组及Z组各2次在首次致颤后,AED未能成功识别室颤;Z组2次将ROSC后室性心动过速,误判为室颤,但按其提示除颤后未造成不良影响.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心率、血压及CO未见明显波动,但EVWI和肌红蛋白(MYO)随时间变化进行性升高,其中第三、第四次除颤后与基础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检测指标M组与Z组之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AED能够安全、有效地终止室颤;国产与进口AED在信号判别能力、除颤效果与对心肌损伤方面无显著差异;对于专业医护人员,推荐使用人工除颤器,以避免AED过度依赖自动化而产生的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体外除颤仪 心搏骤停 心室颤动 心肺复苏 心肌酶 心输出量 肺血管外水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