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与组织改善技术途径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再新 张治民 周贤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08-1110,共3页
针对传统的“先成形 ,后渗碳”工艺在硬齿面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和组织形态方面存的问题 ,提出齿轮“渗碳—温挤”成形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模具结构 (模具圆角半径等 )、合理选择成形工艺参数 (成形温度等 ) ,可使齿轮渗碳层... 针对传统的“先成形 ,后渗碳”工艺在硬齿面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和组织形态方面存的问题 ,提出齿轮“渗碳—温挤”成形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模具结构 (模具圆角半径等 )、合理选择成形工艺参数 (成形温度等 ) ,可使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合理、组织改善 (晶粒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齿面齿轮 渗碳 渗碳层组织 渗碳层厚度 温挤压
下载PDF
渗碳淬硬层中疲劳裂纹的扩展与闭合行为 被引量:4
2
作者 井晓天 楼秉哲 +1 位作者 谷臣清 沈福三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采用Ⅴ型缺口四点弯曲疲劳试样,系统研究了20CrNiMo 钢微氮渗碳后不同热处理规范的渗碳层疲劳裂纹扩展与闭合行为,研究表明:渗碳淬硬层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具有峰谷变化,曲线呈倒"S"型。渗后热处理规范和疲劳力学条件均不... 本文采用Ⅴ型缺口四点弯曲疲劳试样,系统研究了20CrNiMo 钢微氮渗碳后不同热处理规范的渗碳层疲劳裂纹扩展与闭合行为,研究表明:渗碳淬硬层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具有峰谷变化,曲线呈倒"S"型。渗后热处理规范和疲劳力学条件均不改变上述趋势,疲劳裂纹沿渗层的扩展行为受到残余奥氏体转变、初始残余应力和渗层组织分布的共同影响。残余奥氏体相变诱发闭合显著降低高碳区的裂纹扩展速率。初始残余压应力在降低"塑性铰"对闭合的支撑阻碍作用和增大裂纹面残留位移两方面均促进裂纹闭合。渗层组织分布的作用则突出表现在对断裂机制的影响,渗层断裂机制的变化是裂纹扩展速率曲线凹谷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区间急剧增加的初始残余压应力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断裂机制,和闭合效应的共同影响,渗层 da/dN-ΔK■曲线在不同区域归于三条平行线,其所对应的断裂机制分别是:准解理、循环解理和循环解理+韧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层 疲劳 裂纹 扩展 闭合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在渗碳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子源 王德庆 +2 位作者 王新明 李秀典 康意雄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研究了稀上渗剂的成分,渗碳温度和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碳浓度梯度分布及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上元素在渗碳过程中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常规渗碳工艺相比,可提高渗速25%,改善渗层的组织与... 研究了稀上渗剂的成分,渗碳温度和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碳浓度梯度分布及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上元素在渗碳过程中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常规渗碳工艺相比,可提高渗速25%,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渗剂 渗碳 渗层 工艺 机车 齿轮
下载PDF
渗碳钢渗层淬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松哲 刘文泉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12,共5页
本文对渗碳钢的渗层淬透性进行试验研究,并论述了等硬度曲线的某些应用。
关键词 渗碳钢 淬透性 渗碳 淬火 渗碳层
下载PDF
合金钢渗碳层的现场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昌怀 潘晓松 《热处理》 CAS 2011年第5期75-78,共4页
在生产现场,为较准确地测定渗碳层的深度,通常都是将试棒从渗碳炉中取出缓冷,以在渗碳层中得到平衡态组织。但是对于中、高合金钢,即使试棒从渗碳炉中取出缓冷,也得不到平衡态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渗碳层含碳量的变化与组织转变之... 在生产现场,为较准确地测定渗碳层的深度,通常都是将试棒从渗碳炉中取出缓冷,以在渗碳层中得到平衡态组织。但是对于中、高合金钢,即使试棒从渗碳炉中取出缓冷,也得不到平衡态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渗碳层含碳量的变化与组织转变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现场快速、方便地测定渗碳层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组织 渗碳层 现场检测
下载PDF
专用滚动轴承的车削工艺研究
6
作者 孙志杰 张秋红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2-33,共2页
介绍了如何用车削的方法加工专用轴承的渗碳淬火滚道,对加工中的各尺寸余量及尺寸精度控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渗碳层 精车余量
下载PDF
G10型气镐阀柜垫板热处理工艺
7
作者 周亮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3年第4期42-44,共3页
对高碳钢制作的零件在淬火和回火条件不变时,分别用水、10%的盐水作为淬火介质,结果表明,盐水作为淬火介质,零件表面硬度提高较大,能达到热处理技术要求。
关键词 热处理 渗碳层 淬火介质
下载PDF
渗碳处理提高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 被引量:20
8
作者 贺跃辉 黄伯云 +1 位作者 曲造辉 刘业翔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03-607,共5页
研究了表面渗碳处理对Ti-48Al-2Cr-2Nb(原子分数)合金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处理显著地提高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钛合金 渗碳处理 抗氧化性 渗碳层
下载PDF
渗碳齿轮硬化层深度设计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肖伟中 刘忠明 袁玉鹏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基于接触强度计算方法,计算出了齿轮沿齿面深度方向的剪切应力分布,通过剪切应力与剪切强度的关系,得到了渗碳齿轮最低要求的硬度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齿轮硬化层硬度分布,得到有效硬化层深度。
关键词 齿轮 渗碳层深度 剪切应力 硬度分布
原文传递
航空齿轮钢16Cr3NiWMoVNbE的真空低压渗碳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斌 何燕萍 +4 位作者 王昊杰 田勇 贾涛 王丙兴 王昭东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2,共8页
对航空齿轮钢16Cr3NiWMoVNbE进行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研究了真空渗碳、淬火、冰冷处理以及回火工艺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从表面到心部的组织可分为碳化物区、碳化物与针状马氏体混合区、针状马... 对航空齿轮钢16Cr3NiWMoVNbE进行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研究了真空渗碳、淬火、冰冷处理以及回火工艺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从表面到心部的组织可分为碳化物区、碳化物与针状马氏体混合区、针状马氏体区和心部板条马氏体区。在碳化物区的晶界有大量的块状Cr碳化物析出,在析出位置Ni元素较少。在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基体中细小的析出物为Nb、V、Mo微合金元素的碳化物。从渗碳钢表面到心部,随着碳浓度的降低硬度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渗层深度为0.95 mm。冰冷处理使残余奥氏体进一步转化为马氏体,使实验钢的硬度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真空渗碳 航空齿轮钢 渗层硬度 残余奥氏体 碳化物
原文传递
常用渗碳材料渗层碳浓度分布数值模拟系统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冰洋 程晓敏 +1 位作者 虞莉娟 吴兴文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1-84,共4页
建立了不同渗碳条件下渗碳层深度和渗层碳浓度分布模型,通过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常用渗碳材料渗层碳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系统。该系统可方便、快捷地得到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相应渗层碳浓度分布和渗碳层深度,为渗碳工艺参数的优... 建立了不同渗碳条件下渗碳层深度和渗层碳浓度分布模型,通过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常用渗碳材料渗层碳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系统。该系统可方便、快捷地得到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相应渗层碳浓度分布和渗碳层深度,为渗碳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和渗碳过程的自动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层深度 渗层碳浓度分布 程序设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渗碳层淬火组织的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明娟 潘健生 阮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利用传热学及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原理.建立了计算无限长圆柱试样渗碳层淬火组织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实现了相变与瞬态温度场的耦合计算,不仅考虑了试样成分的变化(试样渗碳后各处碳浓度不一样),而且还考虑了物性参数随温度的... 利用传热学及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原理.建立了计算无限长圆柱试样渗碳层淬火组织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实现了相变与瞬态温度场的耦合计算,不仅考虑了试样成分的变化(试样渗碳后各处碳浓度不一样),而且还考虑了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能够正确计算渗碳层淬火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层 淬火组织 非线性模型 淬火
下载PDF
齿轮有效硬化层深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伟中 刘忠明 +1 位作者 袁玉鹏 颜世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4-487,共4页
基于剪切应力与硬度曲线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法,推导了渗碳齿轮有效硬化层深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推导所得计算公式的精度能够满足齿轮有效硬化层深设计的要求。利用此公式得到了齿轮的有效硬化层深,并建立了齿... 基于剪切应力与硬度曲线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法,推导了渗碳齿轮有效硬化层深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推导所得计算公式的精度能够满足齿轮有效硬化层深设计的要求。利用此公式得到了齿轮的有效硬化层深,并建立了齿轮有效硬化层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齿轮 有效硬化层深度 剪切应力
下载PDF
非切割破坏法渗碳层深度在线检测设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厉晓航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5年第12期870-873,共4页
传统渗碳层深度的检测都需要切割破坏零件制备金相试样,然后通过金相法或显微硬度法测试出渗碳层深度,虽然该类检测方法的试验结果比较准确但是成本高、效率低,很难跟上高效率流水线热处理生产设备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节奏。该文主要介绍... 传统渗碳层深度的检测都需要切割破坏零件制备金相试样,然后通过金相法或显微硬度法测试出渗碳层深度,虽然该类检测方法的试验结果比较准确但是成本高、效率低,很难跟上高效率流水线热处理生产设备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节奏。该文主要介绍了某进口LD3000AF型硬度计用于渗碳层深度在线检测的测试原理、使用方法、辅助工装设计以及实际应用事例,证实该设备能准确无损地测试出渗碳零件的渗碳层深度,大大提高了日常生产的检测效率,同时降低了检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切割破坏 渗碳层深度 硬度计 无损在线检测
下载PDF
渗碳齿轮硬化层深设计理论与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自清 肖伟中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903-905,共3页
对基于最大剪切应力为判据的渗碳齿轮硬化层深度设计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按照理论硬化层深度进行渗碳热处理得到的硬度分布,在过渡区之后硬度偏低;为了避免齿轮出现深层剥落,可以在理论硬化层深度值上增加一定的层深。
关键词 渗碳齿轮 有效硬化层深度 硬度
下载PDF
硬齿面齿轮强度的研究
16
作者 王肃 方勇 刘昌君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为了提高船用减速器齿轮的寿命和可靠性,探讨新型渗碳淬火材料20CrMnTi钢在船舶上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本文就渗碳淬火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制约其承载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理论的和实验的研究。揭示了表面硬化齿轮常见失效形式;齿面疲劳剥落、塑... 为了提高船用减速器齿轮的寿命和可靠性,探讨新型渗碳淬火材料20CrMnTi钢在船舶上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本文就渗碳淬火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制约其承载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理论的和实验的研究。揭示了表面硬化齿轮常见失效形式;齿面疲劳剥落、塑性变形和磨损的机理;给出了硬齿面齿轮产生上述现象令人信服的解释,为20CrMnTi钢在船舶上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齿面 齿轮 强度 渗碳淬火
下载PDF
20CrMnMo钢渗碳齿轮有效硬化深度的控制
17
作者 赵振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4-35,共2页
对20CrMnMo钢齿轮(模数4)进行渗碳直接淬火和一次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齿轮节圆处的有效硬化深度与其相对应的组织和碳浓度有对应关系;淬火方式对实际有效硬化深度无明显影响;可以采用金相法间接地控制渗碳淬火质量。
关键词 齿轮 渗碳 有效硬化深度
下载PDF
箱式燃气炉温度及渗碳层均匀性测试
18
作者 候海山 李春 《热处理》 CAS 2018年第5期44-46,共3页
丰东热技术公司生产的UBG-1000箱式燃气炉炉膛尺寸为1 200 mm×760 mm×800 mm。进行了炉温和SAE8617 H钢试样渗碳层均匀性测定。结果,当炉膛设定温度为850℃和920℃时,炉内9个部位的温度波动值分别为+4.9~-3.8℃和+6.4~-3.6... 丰东热技术公司生产的UBG-1000箱式燃气炉炉膛尺寸为1 200 mm×760 mm×800 mm。进行了炉温和SAE8617 H钢试样渗碳层均匀性测定。结果,当炉膛设定温度为850℃和920℃时,炉内9个部位的温度波动值分别为+4.9~-3.8℃和+6.4~-3.6℃,9个部位的SAE8617 H钢试样渗碳后有效硬化层深度差值为0.059 mm,表面硬度差值1.3 HRC,均符合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式燃气炉 温度均匀性 渗碳层均匀性
下载PDF
Revers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towards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of vehicles using Nb and Mo alloyed high performance steels 被引量:3
19
作者 Hardy Mohrbacher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CAS 2013年第1期28-41,共14页
Steel is the dominant construction material for most industrial goods such as equipments, structures, buildings or vehicles.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great advances in steel technology over the last 4 decades, the ind... Steel is the dominant construction material for most industrial goods such as equipments, structures, buildings or vehicles.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great advances in steel technology over the last 4 decades, the industry currently faces serious 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 with regard to energy conservation, reduction of CO2 emission and a generally mor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The principal connotation in this respect is increasing steel strength allowing to reduce component weight. However, it is also necessary considering in how far the modified steel properties interfere with typical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established in the processing chain. A feasible method in this sense is a reverse approach starting from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ranslating it back into the most suitable metallurgical and microstruc- tural design of steel. Modifying steels towards better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typically involves innovative alloying and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concepts. Niobium and molybdenum are two of the most powerful alloying elements in helping to adapt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with regard to downstream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s paper will highlight several examples how a reverse met- allurgical engineering approach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efficiency of subsequ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with a focus o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otive flat steel - Engineering steel Stamping Bending - Profiling - Press hardening Welding Cutting case carburizing
原文传递
钢件的甲酰胺高温气体碳氮共渗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斌 张伟民 章志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3-36,共4页
应用气体渗碳的计算机精确控制技术 ,对常用低碳钢 (AISI 872 0 )进行了高温气体碳氮共渗试验 ,对不同渗碳条件 (在不同时间加入不同比例的甲酰胺 )下低碳钢的渗层深度和硬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 ,得出渗氮介质比例。
关键词 钢件 高温气体碳氮共渗 气体渗碳 催渗 甲酰胺 渗碳层深度 渗碳层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