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盐浓度对胶结砂试样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绪民 郭伟 +2 位作者 余飞 易朝 孙霖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63-368,374,共7页
采用2次注入菌液方式,制备不同浓度营养盐处理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胶结砂样。通过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和碳酸钙定量化学试验测定试样强度参数及碳酸钙(CaCO_3)含量,分析了营养盐浓度对胶结砂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碳酸钙沉淀量试... 采用2次注入菌液方式,制备不同浓度营养盐处理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胶结砂样。通过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和碳酸钙定量化学试验测定试样强度参数及碳酸钙(CaCO_3)含量,分析了营养盐浓度对胶结砂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碳酸钙沉淀量试样强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等反应时间、同等体积营养盐溶液条件下,随着营养盐浓度的提高试样强度逐渐升高,且达到一定峰值后再下降;碳酸钙晶体分布形态较好条件下,变形模量随着试样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碳酸钙晶体分布形态和沉淀含量共同影响MICP试样强度的提高,试验中0.5 M试样强度提高效果最好,碳酸钙含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分别为6.03%、46.9 k Pa和4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 胶结砂 物理力学指标 营养盐浓度
下载PDF
采用NaAlO_2-CO_2连续中和法制备拟薄水铝石 被引量:20
2
作者 曾丰 杨清河 曾双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9-1074,共6页
采用NaAlO2-CO2连续中和方式制备拟薄水铝石,研究了连续中和-母液老化和连续中和-净水老化2种工艺的规律,探讨了不同中和pH值、老化方式、老化温度以及老化时间对产物性质的影响。采用XRD、BET、XRF、TEM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晶相、相对... 采用NaAlO2-CO2连续中和方式制备拟薄水铝石,研究了连续中和-母液老化和连续中和-净水老化2种工艺的规律,探讨了不同中和pH值、老化方式、老化温度以及老化时间对产物性质的影响。采用XRD、BET、XRF、TEM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晶相、相对结晶度、晶粒尺寸、孔结构、比表面积、杂离子含量以及晶粒的形貌和堆积方式。结果表明,连续中和与间歇中和工艺反应规律相似,但连续中和工艺更易生成丝钠铝石;采用连续中和-净水老化工艺可有效避免丝钠铝石的生成;随着中和pH值下降,拟薄水铝石晶粒堆积更加致密,其焙烧所得γ-Al2O3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均有所降低,最可几孔直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薄水铝石 偏铝酸钠 二氧化碳 碳酸化 连续中和 连续成胶
下载PDF
新法铝热炼镁还原渣提取高白氢氧化铝 被引量:8
3
作者 狄跃忠 王智慧 +2 位作者 王耀武 彭建平 冯乃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6-1111,共6页
新法铝热炼镁工艺以白云石和菱镁石为原料、以铝粉为还原剂,在真空还原获得金属镁的同时得到富含CaO.2Al2O3的还原渣,该还原渣可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碱液溶出得到铝酸钠溶液,并通过碳酸化分解制备氢氧化铝。以该工艺所得还原渣... 新法铝热炼镁工艺以白云石和菱镁石为原料、以铝粉为还原剂,在真空还原获得金属镁的同时得到富含CaO.2Al2O3的还原渣,该还原渣可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碱液溶出得到铝酸钠溶液,并通过碳酸化分解制备氢氧化铝。以该工艺所得还原渣为原料,系统地研究各溶出条件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并对碳分所得氢氧化铝进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浓度80g.L-1、碳碱浓度110g.L-1、溶出时间120min、溶出温度95℃、液固比为6的条件下,炼镁还原渣中氧化铝的溶出率在85%以上。氢氧化铝产品白度均大于98,平均粒径为26.98μm,能够达到高白氢氧化铝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渣 溶出 碳分 高白氢氧化铝
下载PDF
易溶性氢氧化铝生产方法及特性论述 被引量:6
4
作者 薛忠秀 王刚 周晓燕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共3页
介绍了生产易溶性氢氧化铝的几种方法,并对普通氢氧化铝与易溶氢氧化铝进行了酸溶解性能的比较,分析了影响氢氧化铝酸溶解性质的因素及易溶性氢氧化铝的酸溶特性,给出了评价氢氧化铝酸溶解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 易溶性氢氧化铝 溶解率 碳分 种分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of stepwise precipitation of NH_(4)VO_(3)and NaHCO_(3)from carbonating Na_(3)VO_(4)solution
5
作者 Fan-cheng MENG Yong-chao WANG +3 位作者 Xin CHAI Ya-hui LIU Li-na WANG De-sheng CH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386-3399,共14页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design a new process of stepwise precipitating NH_(4)VO_(3)and NaHCO_(3)from regulating the CO_(2)carbonation of Na_(3)VO_(4)solution.Firstly,a new V(V)speciation model for th...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design a new process of stepwise precipitating NH_(4)VO_(3)and NaHCO_(3)from regulating the CO_(2)carbonation of Na_(3)VO_(4)solution.Firstly,a new V(V)speciation model for the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vanadate and carbonat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Bromley-Zemaitis activity coefficient model.Subsequently,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behavior of vanadium,carbon,sodium,and impurity species in atmospheric or high-pressure carbonation.To ensure the purity and recovery of vanadium products,Na_(3)VO_(4)solution is initially carbonated to the pH of 9.3-9.4,followed by precipitating NH_(4)VO_(3)by adding(NH_(4))_(2)CO_(3).After vanadium precipitation,the solution is deeply carbonated to the final pH of 7.3-7.5 to precipitate NaHCO_(3),and the remaining solution is recycled to dissolve Na_(3)VO_(4)crystals.Finally,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99.1%of vanadium and 91.4%of sodium in the solution are recovered in the form of NH_(4)VO_(3)and NaHCO_(3),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ynamics sodium orthovanadate speciation model carbonation vanadium precipitation sodium bicarbonate
下载PDF
硼镁石真空铝热炼镁还原渣提取高白氢氧化铝 被引量:3
6
作者 狄跃忠 彭建平 +1 位作者 王耀武 冯乃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6-720,共5页
以煅烧硼镁石为原料真空铝热还原炼镁得到的还原渣中富含12CaO·7Al2O3,该还原渣可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碱液溶出得到铝酸钠溶液和富硼料,铝酸钠溶液通过碳酸化分解可制备氢氧化铝.以硼镁石铝热炼镁所得还原渣为原料,研究了... 以煅烧硼镁石为原料真空铝热还原炼镁得到的还原渣中富含12CaO·7Al2O3,该还原渣可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碱液溶出得到铝酸钠溶液和富硼料,铝酸钠溶液通过碳酸化分解可制备氢氧化铝.以硼镁石铝热炼镁所得还原渣为原料,研究了溶出温度、时间、碳酸钠及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并对碳分产物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质量浓度12 g/L,碳碱质量浓度210 g/L,溶出时间120 min,溶出温度95℃,液固比为6的条件下,炼镁还原渣中氧化铝的溶出率为85.21%.氢氧化铝产品为α-Al(OH)3,白度大于98,SEM显示其晶粒小于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镁石 还原渣 溶出 碳分 高白氢氧化铝
下载PDF
高铝粉煤灰制备的高白氢氧化铝的物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朝振 张廷安 +3 位作者 吕国志 孙俊民 朱小峰 杨会宾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3,共5页
以高铝粉煤灰烧结熟料为原料,经溶出、深度脱硅和分解(碳酸化分解或晶种分解)得到高白氢氧化铝,利用XRD、SEM和低温氮气吸附法等手段,对比了两种分解方法制得的高白氢氧化铝的物性。结果表明:种分氢氧化铝的结晶度比碳分氢氧化铝好,其... 以高铝粉煤灰烧结熟料为原料,经溶出、深度脱硅和分解(碳酸化分解或晶种分解)得到高白氢氧化铝,利用XRD、SEM和低温氮气吸附法等手段,对比了两种分解方法制得的高白氢氧化铝的物性。结果表明:种分氢氧化铝的结晶度比碳分氢氧化铝好,其晶体结构致密,晶型结构完善。氢氧化铝的等温吸附曲线属于III型,氢氧化铝以微孔为主,碳分氢氧化铝还存在一定数目的介孔和大孔。关联了碳分铝酸钠精液硅指数与高白氢氧化铝白度的关系,氢氧化铝的平均孔径和氢氧化铝吸油值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粉煤灰 高白氢氧化铝 物性 碳酸化分解 晶种分解
下载PDF
Agglomeration Mechanisms and Kinetics during the Carbonation of a Suspension of Lime in a Pilot Batch Reactor
8
作者 Mathilde Schnebelen Kevin Mozet +3 位作者 Alexandra Jakob Didier Sy Edouard Plasari Hervé Muhr 《Crystal Structur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5年第3期35-46,共12页
The reaction studied in this work is the synthesis of nanometric size calcium carbonate particles by carbonation of a suspension of lime, which represents the most common industrial route. It consists in bubbling carb... The reaction studied in this work is the synthesis of nanometric size calcium carbonate particles by carbonation of a suspension of lime, which represents the most common industrial route. It consists in bubbling carbon dioxide in a suspension of lime to obtain precipitated calcium carbonate (PCC). PCC is a mineral filler with various applications: sealants, paints, paper, ink, pharmacy, cosmetics, food etc. However, there is a challenge related to the synthesis and the use of this precipitate: the agglomeration of the monoparticles.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hen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to study its kinetics to improve the run of the process and the control of its impact on the final product. Experiments realized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in sodium chloride (2 M) showed that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electrostatic environment did not change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agglomerat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gglomeration but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line bridges induced by the crystal growth. Thus, thanks to an agglomeration model including the crystal growth rate, the agglomeration kernel β and the agglomeration constant β0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a mathematical treat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Finally, by varying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t appears that the agglomeration constant increases with the temperature whereas there is an optimal value regarding the shear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carbonATE AGGLOMERATION Kernel LIME carbonation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拜耳法碳分制备粗粒氢氧化铝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红伟 马科友 +3 位作者 秦凤婷 杜新玲 郭江 张学英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采用碳酸氢钠溶液分解拜耳法精液制备粗粒氢氧化铝,研究了分解温度、分解时间、分解制度、分解深度、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及晶种对氢氧化铝产品粒度的影响,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所得第一段产品<45μm粒子质量分数可降至9.94%。
关键词 拜耳法 碳酸化分解 碳酸氢钠 氢氧化铝 粒度
下载PDF
联合法粗液碳分生产白色氢氧化铝研究
10
作者 李韶辉 刁克建 +1 位作者 高建阳 王晓锋 《有色冶金节能》 2016年第4期9-11,26,共4页
主要对白色氢氧化铝生产中影响溶液色度和产品白度等指标的两个重要因素进行研究,包括:不同铝酸钠溶液合流分解析出Al(OH)_3的性能指标;碳分分解粗氢铝重新溶解溶液再进行分解过程,Al(OH)_3产品中杂质含量的变化;溶液中氧化铁及有机物... 主要对白色氢氧化铝生产中影响溶液色度和产品白度等指标的两个重要因素进行研究,包括:不同铝酸钠溶液合流分解析出Al(OH)_3的性能指标;碳分分解粗氢铝重新溶解溶液再进行分解过程,Al(OH)_3产品中杂质含量的变化;溶液中氧化铁及有机物等杂质的析出与Al(OH)_3产品物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预分解可以使粗液中的杂质得到净化,进而在第二段分解时得到白度指标达到先进水平的白色氢氧化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 白度 溶液合流 碳分分解 氢铝重溶
下载PDF
提高乙烯裂解炉管抗渗碳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飞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针对乙烯裂解炉管的渗碳过程,指出了采用表面改性技术提高乙烯裂解炉管抗渗碳性能的基本思路。介绍了运用表面化学热处理、气相沉积、表面喷涂和表面复合改性技术提高乙烯裂解炉管抗渗碳性能的各种工艺技术特点、效果、研究进展与发展... 针对乙烯裂解炉管的渗碳过程,指出了采用表面改性技术提高乙烯裂解炉管抗渗碳性能的基本思路。介绍了运用表面化学热处理、气相沉积、表面喷涂和表面复合改性技术提高乙烯裂解炉管抗渗碳性能的各种工艺技术特点、效果、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渗碳 乙烯裂解炉管 渗铝 气相沉积 玻璃-陶瓷涂层 复合涂层
下载PDF
分解工艺对多品种氢氧化铝性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豪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4年第6期39-42,共4页
根据分解工艺对多品种氢氧化铝性能的影响,对单槽碳分氢氧化铝存在的缺陷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碳分和种分分解工艺适合生产多品种氢氧化铝;种分产品的粒度分布、强度、晶型结构、加工性能优于碳分产品。
关键词 氢氧化铝 分解工艺 连续碳分 加工性能 粒度分布 性能影响 缺陷 种分分解
下载PDF
减压膜蒸馏法浓缩氧化铝碳分母液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建军 张启修 +1 位作者 张伟 邓爱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25,共3页
对减压膜蒸馏法浓缩氧化铝碳分母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料液温度、减压侧压力及料液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水蒸馏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馏液的pH值约13,减压膜蒸馏对NaAlO2、NaOH及Na2CO3等非挥发性组分的截留率较高,能达到有效... 对减压膜蒸馏法浓缩氧化铝碳分母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料液温度、减压侧压力及料液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水蒸馏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馏液的pH值约13,减压膜蒸馏对NaAlO2、NaOH及Na2CO3等非挥发性组分的截留率较高,能达到有效浓缩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温度越高、减压侧压力越低及料液流速越大,水蒸馏通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膜蒸馏 浓缩 碳分母液
下载PDF
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溶出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红伟 马科友 +2 位作者 张学英 董凯伟 潘晓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7,共7页
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是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采用现有拜耳法生产设备进行预脱硅和高压溶出试验,研究用NaOH溶液溶出不同铝硅比(A/S)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效果,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并与生产现场拜耳法蒸发... 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是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采用现有拜耳法生产设备进行预脱硅和高压溶出试验,研究用NaOH溶液溶出不同铝硅比(A/S)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效果,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并与生产现场拜耳法蒸发母液溶出的效果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矿石的实际溶出率(η实)随矿石A/S、苛性碱质量浓度(NK)、配料分子比(αk配)和配料溶出率(η配)的升高而升高,随石灰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现场母液与NaOH溶液溶出的效果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但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溶出矿石量是现场蒸发母液的1.71倍,循环效率则是现场蒸发母液的2.16倍;碱溶—碳分工艺预脱硅溶出的适宜条件为:矿石A/S>4.0、预脱硅温度98℃、预脱硅时间6h、NK=200g/L、石灰添加量11%、αk配=1.3~1.5、η配=90%、溶出温度273℃、溶出时间40min,此条件下A/S=8.65矿石的η实可达8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溶—碳分法 氧化铝 一水硬铝石 NAOH溶液 溶出
下载PDF
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5
作者 王义东 王辉民 +3 位作者 马泽清 李庆康 施蕾蕾 徐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1-610,共10页
土壤呼吸是当前区域碳收支及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降雨作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子,对准确估算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这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关于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过程与规律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于其机... 土壤呼吸是当前区域碳收支及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降雨作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子,对准确估算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这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关于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过程与规律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于其机制的解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集中体现在对"Birch效应"(降雨强烈激发土壤呼吸的现象)的解释上,即到底是"底物供应改变机制"还是"微生物胁迫机制"在调控该过程。该文综述了土壤呼吸对降雨事件、降雨量及降雨格局的响应过程与规律;阐述了土壤呼吸各组分对降雨响应的差异,分析了雨后物理替代与阻滞、底物供应、根系和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过程引起土壤呼吸改变的机制;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对土壤水分波动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需重点关注的4个方面:1)"底物供应改变机制"与"微生物胁迫机制"的区分;2)土壤呼吸各组分对降雨响应的差异;3)不同时空尺度上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的模拟与估算;4)降雨带来的外援N和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Birch效应 碳循环 降雨格局 土壤碳通量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及其在固定重金属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2
16
作者 王茂林 吴世军 +1 位作者 杨永强 陈繁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14,共9页
生物矿化已受到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医学、生命及环境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尿素为底物的MICP(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是生物矿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分析MICP过程中的酶解机理和生物大分子在微生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基础... 生物矿化已受到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医学、生命及环境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尿素为底物的MICP(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是生物矿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分析MICP过程中的酶解机理和生物大分子在微生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基础上,通过对重金属离子的矿化产物和碳酸盐矿化菌的成矿因素分析,揭示MICP矿化产物的特征及形成条件.碳酸盐矿化菌主要产生脲酶分解尿素,增加土壤CO_3^(2-)饱和度,其代谢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具有多种功能团组合和键能连接,起着调控生物矿化的作用.MICP技术可用于固定土壤和水体中的Cu、Pb、Zn、Cd、Cr、As等重金属,重金属主要以共沉淀的形式被固定,阴阳离子型重金属以类质同象置换方式分别占据方解石中的CO_3^(2-)位和Ca^(2+)位,从而促使污染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重金属向碳酸盐结合态转移.但是,MICP技术主要针对减少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不能满足以全量来计算的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且MICP技术在长期有效性、生物安全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因此,由试验条件转向实际应用具有一定挑战.建议寻找更稳定的方法以阻止碳酸盐矿物中的重金属溶出,且有必要将开发高效的土著微生物复合菌剂作为未来MICP研究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 重金属 碳酸盐沉淀 脲酶
下载PDF
南海东沙西南海域冷泉碳酸盐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0
17
作者 陈忠 杨华平 +2 位作者 黄奇瑜 颜文 陆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2-389,共8页
海底冷泉流体或自生碳酸盐沉积可为碳氢化合物(主要指常规油气或天然气水合物)、冷泉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有利线索。对东沙群岛海区、神狐海区和ODP184-1146钻孔碳酸盐沉积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海区碳酸盐岩的岩性... 海底冷泉流体或自生碳酸盐沉积可为碳氢化合物(主要指常规油气或天然气水合物)、冷泉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有利线索。对东沙群岛海区、神狐海区和ODP184-1146钻孔碳酸盐沉积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海区碳酸盐岩的岩性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存在明显差异。东沙群岛海区和神狐海区的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如TFe、A l2O3、TiO2、K2O、Na2O、MnO、P2O5等不同,表明它们可能分别受到了粘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影响。在神狐海区至少发生了一次冷泉流体活动,形成了早晚两期冷泉碳酸盐岩,而在东沙群岛海区发生了至少3次冷泉流体活动,形成了多期冷泉碳酸盐岩,反映了这两个海区碳酸盐沉积的甲烷成因不同,且形成环境也受不同的因素控制。研究揭示,在东沙群岛南部海区可能发育热成因甲烷汇聚的天然气水合物,其海底可能存在冷泉生物群落,这为东沙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和冷泉生物群落的进一步寻找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沉积 冷泉流体 天然气水合物 冷泉生物群落 东沙西南海域
下载PDF
微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矿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8
作者 王红梅 吴晓萍 +1 位作者 邱轩 刘邓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类矿物沉淀是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主要通过其代谢活动促进细胞周围微环境pH值及水体[CO32]的升高,最终表现为碳酸盐类矿物饱和指数的增加。此外,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可作为碳酸盐晶核的成核位点...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类矿物沉淀是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主要通过其代谢活动促进细胞周围微环境pH值及水体[CO32]的升高,最终表现为碳酸盐类矿物饱和指数的增加。此外,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可作为碳酸盐晶核的成核位点,为碳酸盐矿物晶体的生长进一步提供有利条件。微生物成因与纯化学成因的碳酸盐类矿物相比具有不同的矿物特征(如形貌、微量元素含量及碳同位素等)。深入了解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行为对理解地质时期微生物活动及其在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中的潜在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沉淀的机理、代谢过程,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生物成因以及化学成因碳酸盐矿物的区别,最后指出了该项研究在微生物岩以及CO2地质封存上的一些可能的拓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碳酸盐沉淀 胞外聚合物 微生物岩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原文传递
Cementation of sand grains based on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induced by microorganism 被引量:34
19
作者 QIAN ChunXiang,PAN QingFeng &WANG RuiXing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8期2198-2206,共9页
Microbes can produce 2 3 CO<sub>3</sub><sup>2-</sup>in an environment conductive to precipitation,so the incompact sands will be consolidated.This technology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not onl... Microbes can produce 2 3 CO<sub>3</sub><sup>2-</sup>in an environment conductive to precipitation,so the incompact sands will be consolidated.This technology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not only because it gives strength to the sand body,but also it allows water to penetrate into the sand body,which is unlike silicate cement that will destroy the ecosystem of the earth.After comparing the activity of three kinds of bacteria,the most suitable one was chosen for the study.However,the activity of this bacterium was still not high enough for the purpose,so it was purified.A suitable program for the consolidation and cementation of sands was also found in the experiment.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porosity of the cemented sand body were tested to characterize the cementation effectiveness.XRD analysis showed that a new phase of calcite was produced between sand grains.The content of calcite was detected by TG.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program was quite important to obtain a sound cemented sand body in addition to the activity of the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ROBE CALCITE SAND CONSOLIDATION poro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原文传递
碳酸盐前驱物制备Y_2O_3超细粉及透明陶瓷 被引量:22
20
作者 闻雷 孙旭东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以Y(NO3)3和NH4HCO3为原料,通过向Y(NO3)3溶液中滴加NH4HCO3的方式制备了化学组成为Y2(CO3)3·2H2O的先驱沉淀物。研究了先驱沉淀物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先驱沉淀物1100℃煅烧4h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60nm的无团聚Y2O3超细粉体。所... 以Y(NO3)3和NH4HCO3为原料,通过向Y(NO3)3溶液中滴加NH4HCO3的方式制备了化学组成为Y2(CO3)3·2H2O的先驱沉淀物。研究了先驱沉淀物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先驱沉淀物1100℃煅烧4h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60nm的无团聚Y2O3超细粉体。所得粉体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在1700℃下真空烧结4h得到了透明Y2O3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碳酸盐前驱物 氧化钇 超细粉 透明陶瓷 沉淀法 稀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