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离子束对不同东北粳稻品种生理指标影响及辐照敏感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佳琪 周利斌 +3 位作者 杨福 李景鹏 余丽霞 李文建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17-2127,共11页
以12个东北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碳离子束辐照处理后不同水稻品种的辐照敏感性差异以及差异较大品种间苗期生理指标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碳离子束(0、80、160Gy,80 Me V·u^(-1))对不同水稻品种的... 以12个东北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碳离子束辐照处理后不同水稻品种的辐照敏感性差异以及差异较大品种间苗期生理指标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碳离子束(0、80、160Gy,80 Me V·u^(-1))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萌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辐照对‘通禾66’萌发影响最小,而对‘吉粳809’萌发影响最大。进一步研究表明,碳离子束辐照对‘吉粳809’根和芽的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此外,其H_(2)O_(2)、超氧阴离子(O_(2)^(-)·)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高于‘通禾66’,而抗氧化酶活性及非酶抗氧化物含量低于‘通禾66’。综上所述,与‘通禾66’相比,‘吉粳809’对碳离子束辐照更敏感,而抗氧化系统在二者辐照敏感性差异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粳稻 辐照敏感性 抗氧化系统
原文传递
质子碳离子笔形束扫描技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麻宁一 茅静芳 +3 位作者 陈剑 蒋国梁 蔡昕 陆嘉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在国内首次报道采用质子碳离子射线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0例病理证实的Ⅰ期NSCLC患者。使用IONTRIS设备笔形束扫描技术,通过可以调节能量的点扫描、实现对靶区... 目的在国内首次报道采用质子碳离子射线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0例病理证实的Ⅰ期NSCLC患者。使用IONTRIS设备笔形束扫描技术,通过可以调节能量的点扫描、实现对靶区更加适形的目的,2~4个射野给予质子和碳离子放疗。根据肿瘤部位给予不同分割方式照射,4例周围型接受50~70GyE/10次放疗,3例中间型60~64GyE/15~16次,3例中央型66~72GyE/22~24次。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8.1(11.9~28.1)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均存活。10例患者局部控制率100%,其中6例患者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2例放疗后随访中出现远处转移。放疗开始3个月内,无3级及以上放疗相关急性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内未观察到2级及以上的晚期不良反应。放疗后1和3—5个月肺功能(最大通气量、第1秒通气量及CO弥散量)与放疗前相比略有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质子碳离子笔形束扫描技术治疗短期随访结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质子 碳离子 笔形束扫描
原文传递
Monte Carlo study of the neutron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at the heavy ion medical machine in Wuwei 被引量:3
3
作者 Sheng-Cong Huang Hui Zhang +3 位作者 Kai Bai Ying Luo Hai-Jun Mao Zhong-Ying Da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11-125,共15页
The use of carbon-ion radiotherapy(CIRT)is gradually increasing.Owing to the generation of high-energy secondary neutrons during CIRT,its use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in radiation protection.Thus,secondary neutron dose... The use of carbon-ion radiotherapy(CIRT)is gradually increasing.Owing to the generation of high-energy secondary neutrons during CIRT,its use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in radiation protection.Thus,secondary neutron dose distributions must be explored and evaluated under clinical scenarios based on different treatment configurations.However,neutron dose and energy spectrum measurements are often difficult.This can b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most neutron detectors,such as their unsuitability for spectral measurements and inaccurate responses to neutrons with energies above 20 MeV.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s based on probabilistic statistical theory are fast and convenient for neutron dose evaluation.In this study,external secondary neutron doses at the heavy ion medical machine in Wuwei,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passive beam delivery system,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Monte Carlo method.The dependence of neutron doses on various treatment parameters(incident carbon-ion beam energy,spatial location,field size,and spread-out Bragg peak(SOBP)width)was investigated.Furthermore,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an analytical model to predict the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was verified.For the combination involving an energy of 400 MeV=u and SOBP width of 6 cm,the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per therapeutic dose(H=D)at the isocenter was 79.87 mSv=Gy:The H=D value decreas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spatial distance and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aperture size and SOBP width.The H=D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The analytical model could be used to quickly predict the H=D value along the incidence direction of the beam with an error of less than 20%.Thus,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tron radiation and treatment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which establishes a basis for predicting non-therapeutic radiation doses in CI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ion radiotherapy Passive beam delivery Secondary neutrons Monte Carlo method
下载PDF
基于TPS和蒙特卡罗计算的^(12)C肿瘤放射治疗In-beam PET剂量监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庆华 刘志强 +10 位作者 郭典 张秋宁 刘锐锋 裴昌旭 文婧 罗宏涛 孙世龙 黄川 李英帼 尹永智 王小虎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9-366,共8页
In-beam PET成像是碳离子放射治疗剂量监测的有效手段,可以对碳离子放疗过程的物理剂量分布和生物剂量分布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蒙特卡罗(MC)模拟分别对静态均匀水模体和腹部肿瘤CT图像进行治疗计划设计、MC计算和... In-beam PET成像是碳离子放射治疗剂量监测的有效手段,可以对碳离子放疗过程的物理剂量分布和生物剂量分布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蒙特卡罗(MC)模拟分别对静态均匀水模体和腹部肿瘤CT图像进行治疗计划设计、MC计算和PET成像,比较TPS肿瘤靶区剂量分布、MC模拟剂量分布和PET成像三者之间的一致性。TPS和MC模拟中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的计算均采用线性二次模型(LQ)。研究结果显示,TPS和MC计算的静态均匀水模体、单野治疗腹部肿瘤的物理剂量、RBE加权剂量在SOBP区域的平均误差均在0.5%和2%以内。碳离子束流能量为120~400 MeV/u时,束流方向剂量深度分布与PET成像在SOBP区域的位置差异均在8 mm以内。In-beam PET可作为碳离子放射治疗中位置验证和剂量验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放射治疗 In-beam PET成像 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验证
原文传递
低剂量碳离子束辐射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_(22)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文 王小虎 +5 位作者 郭红云 王小琦 廖世奇 张钦忠 董喜存 马爽 《甘肃医药》 2011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碳离子束全身照射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鼠移植性肿瘤H22为实验肿瘤模型,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①空白对照组;②12C6+本底照射对照组;③12C6+LDR+大剂量攻击照射组:(D1+D2)组;④12C6+大剂量... 目的:探讨低剂量碳离子束全身照射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鼠移植性肿瘤H22为实验肿瘤模型,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①空白对照组;②12C6+本底照射对照组;③12C6+LDR+大剂量攻击照射组:(D1+D2)组;④12C6+大剂量攻击照射组:D2组;⑤12C6+诱导剂量组:D1组。观察各组局部照射后10d、20d的肿瘤生长状况,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坏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DR(D1+D2)组于第10天、20天均具有明显肿瘤抑制作用(P<0.05-0.01),且抑制率高于D2组,表明12C6+束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可明显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瘤率。LDR组全身照射小鼠瘤组织周围可见部分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低剂量碳离子束全身照射可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癌作用,其增强效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碳离子 小鼠移植性肿瘤 H22
下载PDF
碳离子束混合LET辐照的EBT3辐射变色胶片剂量修正方法
6
作者 白凯 段星竹 +4 位作者 马圆圆 张晖 戴中颖 李强 刘新国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7-532,共6页
针对EBT3辐射变色胶片对碳离子束混合LET辐照的剂量欠响应比较了两种剂量修正方法。利用260 MeV/u的碳离子束通过被动降能得到多种剂量平均LET的碳离子束,利用这些碳离子束进行了胶片剂量响应刻度辐照,选择最佳的拟合公式得到了胶片剂... 针对EBT3辐射变色胶片对碳离子束混合LET辐照的剂量欠响应比较了两种剂量修正方法。利用260 MeV/u的碳离子束通过被动降能得到多种剂量平均LET的碳离子束,利用这些碳离子束进行了胶片剂量响应刻度辐照,选择最佳的拟合公式得到了胶片剂量刻度曲线。使用RE(Relative Efficiency)量化了EBT3胶片随LET的剂量欠响应,并使用RE剂量修正法修正了混合LET辐照胶片的剂量。此外,根据剂量刻度曲线公式中拟合参数随不同LET所占剂量比例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拟合参数剂量修正法并修正了混合LET辐照胶片的剂量。最后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结果,表明拟合参数方法得到的剂量偏差在5%以内,优于RE方法10%以内的剂量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T3辐射变色胶片 碳离子束 剂量刻度曲线 混合LET辐照 剂量修正方法
原文传递
碳离子治疗计划中的RBE加权剂量鲁棒优化方法
7
作者 王文宇 刘新国 +3 位作者 张晖 杨静芬 马圆圆 李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2-257,共6页
提出基于混合束模型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加权剂量鲁棒优化方法,用于减少碳离子束射程和摆位偏差对生物剂量分布的影响。建立概率组合鲁棒优化模型,利用二次型目标函数表达式,分别制定针对物理吸收剂量和RBE加权剂量的碳离子束治疗计划... 提出基于混合束模型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加权剂量鲁棒优化方法,用于减少碳离子束射程和摆位偏差对生物剂量分布的影响。建立概率组合鲁棒优化模型,利用二次型目标函数表达式,分别制定针对物理吸收剂量和RBE加权剂量的碳离子束治疗计划,并基于共轭梯度优化算法求解出各自最优的权重解,使得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实际剂量分布在射程和摆位偏差组合情况下尽量满足剂量要求。采用C型靶模型测试鲁棒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与基于计划靶区(PTV)的常规优化方法相比,针对物理吸收剂量的鲁棒优化计划临床靶区(CTV)的△D_(95%)减少10.00 cGy,OAR的△D_(5%)和△Dmax分别减少21.50和35.97 cGy,计划的鲁棒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针对RBE加权剂量的鲁棒优化计划CTV的△D_(95%)降低14.00 cGy(RBE),OAR的△D_(5%)和△D_(max)分别减少19.00和26.28 cGy(RBE),说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CTV的生物剂量变化,也减少了OAR的生物剂量热点。该结果证明了基于混合束模型的RBE加权剂量鲁棒优化方法在有效提高碳离子放疗计划鲁棒性的同时使OAR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射程不确定性 摆位不确定性 生物效应 鲁棒优化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非小细胞肺癌碳离子点扫描治疗的不同优化策略研究
8
作者 刘晓莉 Kambiz Shahnazi +1 位作者 茅静芳 许纹健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4-998,共5页
目的 通过设计4种碳离子点扫描优化策略,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区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OARs) 受量变化来评估各策略。方法 10例NSCLC粒子治疗患者,于治疗期间采集多组四维CT (4DCT)用于剂量评估。4种优化策略为单纯调强优化(I... 目的 通过设计4种碳离子点扫描优化策略,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区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OARs) 受量变化来评估各策略。方法 10例NSCLC粒子治疗患者,于治疗期间采集多组四维CT (4DCT)用于剂量评估。4种优化策略为单纯调强优化(IMCT-NoAS)、调强优化结合肿瘤内靶区(IGTV)组织密度设定(IMCT-ASM)、单纯单射野优化(SBO-NoAS)、单射野优化结合靶区组织密度设定(SBO-ASM)。初始计划在复查4DCT数据上重新计算后与初始计划做剂量比较。结果 初始计划在复查CT数据上重新计算后各策略间靶区覆盖相近,仅IMCT-NoAS有较大剂量分布差异。而OARs剂量相对于初始计划患侧肺V20生物有效剂量(RBE)最大增加约2.0 Gy;IGTV组织密度设定计划,心脏V30最大增加RBE约1.0 Gy,而IGTV未设定的计划则最大降低RBE约0.2 Gy;脊髓的RBE最大值约有2.5 Gy差异。结论 碳离子治疗对射束路径上的肿瘤内运动变化敏感。当肿瘤在头脚方向的运动幅度〉8 mm时,SBO-ASM 策略有较好的靶区覆盖,但潜在导致剂量分布过冲到比初始计划剂量分布更深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碳离子调强疗法 单射野优化 碳离子点扫描 计划评估3mm
原文传递
均匀磁场下碳离子笔形束的剂量变化分析及位置修正方法
9
作者 孟乾乾 张小芳 +3 位作者 刘新国 戴中颖 李强 陈卫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6,共9页
分析外加均匀磁场对于碳离子笔形束剂量分布的影响,并考虑修正这种影响,为磁共振成像引导碳离子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能量碳离子笔形束在不同强度磁场下的剂量分布情况,发现垂直于碳离子束... 分析外加均匀磁场对于碳离子笔形束剂量分布的影响,并考虑修正这种影响,为磁共振成像引导碳离子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能量碳离子笔形束在不同强度磁场下的剂量分布情况,发现垂直于碳离子束入射方向的均匀磁场对于碳离子笔形束射程缩短的影响很小,磁场对碳离子束的主要影响是引起束流横向偏转,特别是碳离子束布拉格峰位置的横向侧移。横向侧移程度与碳离子束的能量和磁场强度相关,根据模拟结果,得到了一个计算碳离子束布拉格峰在磁场中相对横向偏转的方程,并提出一种校正外加磁场引起的碳离子束布拉格峰横移的角度修正方法。这些结果可用于指导磁共振图像引导碳离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碳离子 蒙特卡罗方法 磁场 剂量分布
原文传递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重离子辐照大丽花花色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董喜存 李文建 +3 位作者 余丽霞 周利斌 马爽 颉红梅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品系为“大雪青”的大丽花幼枝,经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80MeV/u12C6+束辐照后,种植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新兴花卉公司基地。辐照8Gy的幼枝有一株花色突变体,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突变体和... 品系为“大雪青”的大丽花幼枝,经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80MeV/u12C6+束辐照后,种植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新兴花卉公司基地。辐照8Gy的幼枝有一株花色突变体,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检测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所用的10条引物中,有7条引物共扩增出78条带,其中5条引物扩增出了11条多态性片段,从而在DNA水平上证实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为进一步探讨重离子诱变机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花色突变体 大丽花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照对甜高粱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喜存 李文建 +2 位作者 何金玉 刘清芳 余丽霞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ANLL)提供的100MeV/u碳离子束对甜高粱品种BJ0601和BJ0602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并用SPSS13.0软件分析了碳离子束辐照剂量和甜高粱主要性状节间数、株高、茎粗、含糖量及单秆重的相关性,试验结果...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ANLL)提供的100MeV/u碳离子束对甜高粱品种BJ0601和BJ0602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并用SPSS13.0软件分析了碳离子束辐照剂量和甜高粱主要性状节间数、株高、茎粗、含糖量及单秆重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辐照剂量对甜高粱节间数、株高、茎粗、含糖量及单秆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另外,早熟突变株BJ0601-1M2代各节的平均含糖量高于BJ0601,说明碳离子束辐照可能引起甜高粱含糖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碳离子束 主要性状 相关系数
下载PDF
碳离子束放射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益民 高力英 +4 位作者 王小虎 冉俊涛 张秋宁 张红 董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观察高能碳离子束放射治疗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3例恶性肿瘤病例,于高能碳离子束放疗第1天、第6天及放疗结束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比较三者免疫功能状况。结果:碳离子放疗后患者的总成... 目的:观察高能碳离子束放射治疗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3例恶性肿瘤病例,于高能碳离子束放疗第1天、第6天及放疗结束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比较三者免疫功能状况。结果:碳离子放疗后患者的总成熟T细胞水平与放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02);Ts细胞水平在放疗前、中与放疗后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03和0.001)。在放疗各时相,Th细胞和CD4+/CD8+比值水平呈降低趋势,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和B细胞放疗后的水平较放疗前均有所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90和0.701)。结论:碳离子放疗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碳离子束放射治疗肿瘤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雁山 王慧娟 +1 位作者 叶延程 张红 《医学综述》 2017年第20期4033-4038,4044,共7页
带电粒子放疗通常被认为是肿瘤放射治疗的前沿技术。而碳离子束放射治疗(C-ion RT)在近年来带电粒子治疗肿瘤中应用日趋广泛且治疗效果明显。世界范围内有几十家质子治疗中心,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但使用C-ion RT肿瘤的只有日本... 带电粒子放疗通常被认为是肿瘤放射治疗的前沿技术。而碳离子束放射治疗(C-ion RT)在近年来带电粒子治疗肿瘤中应用日趋广泛且治疗效果明显。世界范围内有几十家质子治疗中心,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但使用C-ion RT肿瘤的只有日本、德国、中国等几个国家。自1994年以来,日本一直在用碳离子束治疗癌症,且目前已有5个碳离子中心在收治患者,尚有数个中心正在建设中。总结这年来碳离子在临床应用的经验、碳离子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及在治疗难治性肿瘤和抗放射线肿瘤方面的优异特性,可进一步了解肿瘤放射治疗的前沿进展,以指导新的重离子治疗中心的设计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放射治疗 肿瘤
下载PDF
低能碳离子束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新民 刘宏清 +2 位作者 黄兴鼎 张沪生 丘冠英 《核物理动态》 CSCD 1992年第2期21-23,共3页
本文用离子注入机提供的碳离子束处理小麦种子,观测了种子的ESR 谱、发芽率,探讨了升温和高真空对发芽率的影响,最后对离子束生物学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碳离子束 ESR 种子发芽率 热效应
原文传递
高能重离子束和X射线辐射水稻幼苗的当代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超丽 刘霄 +5 位作者 任维宾 杜艳 王圆梦 李燕 司怀军 周利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97-1906,共10页
为探究高能重离子束和X射线辐射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5~40 Gy的高能碳离子束和10~80 Gy的X射线辐射处理粳稻Kitaake幼苗,测定根长、芽长、苗高、株高、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遗传物质多... 为探究高能重离子束和X射线辐射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5~40 Gy的高能碳离子束和10~80 Gy的X射线辐射处理粳稻Kitaake幼苗,测定根长、芽长、苗高、株高、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遗传物质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高能重离子束或X射线辐射水稻幼苗后,其根长和芽长均呈现随辐射剂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存活植株成熟期的株高与未辐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M_(1)植株结实率及种子千粒重随剂量升高呈下降趋势,在较高剂量下表现为显著降低。辐射处理后相对根长约为69%时,两种辐射对幼苗的根及芽在较短时间内的抗氧化系统存在显著影响。与未辐射组相比高能碳离子束辐射组的叶绿素含量和F_(v)/F_(m)值均无显著差异,而X射线辐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较高、F_(v)/F_(m)值降低。20 Gy高能碳离子束辐射处理水稻幼苗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多态率为29.31%,40 Gy X射线辐射处理水稻幼苗ISSR多态率为37.76%。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电离辐射处理水稻幼苗提供了推荐的诱变剂量区间:高能碳离子束20~30 Gy,X射线30~40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辐射 碳离子束 X射线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大分割碳离子放射治疗中相对生物学效应与剂量依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天缘 李强 +2 位作者 陈卫强 刘新国 戴中颖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4-789,共6页
应用碳离子束进行大分割放射治疗从而缩短治疗周期是碳离子束治疗的优势之一。为研究大分割放疗增加单次照射剂量后,碳离子束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的变化,应用细胞存活线性平方(LQ)模型推导出RBE与剂量的依赖关系。基于此关系研究了具有... 应用碳离子束进行大分割放射治疗从而缩短治疗周期是碳离子束治疗的优势之一。为研究大分割放疗增加单次照射剂量后,碳离子束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的变化,应用细胞存活线性平方(LQ)模型推导出RBE与剂量的依赖关系。基于此关系研究了具有不同辐射敏感性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RBE随剂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0 Gy范围内,不论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具有怎样的辐射敏感性,肿瘤细胞的RBE值始终大于正常组织细胞。此外,基于理论推导和对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证实了RBE随剂量增加而递增现象的存在。这些结果对应用碳离子束进行大分割放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割放射治疗 碳离子束 相对生物学效应 剂量 LQ模型
原文传递
12C^6+离子束诱变选育温度耐受螺旋藻高产藻株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丽娟 郑天翔 +2 位作者 杨宋琪 李欣 罗光宏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5-32,共8页
以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为实验材料,利用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对其进行辐照诱变,采用平板分离和温度选育初筛变异藻株,通过生物量和遗传稳定性复筛温度耐受高产突变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吸收剂量为600 Gy和800 G... 以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为实验材料,利用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对其进行辐照诱变,采用平板分离和温度选育初筛变异藻株,通过生物量和遗传稳定性复筛温度耐受高产突变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吸收剂量为600 Gy和800 Gy时对藻株的诱变效果显著,致死率为71.84%和78.47%,筛选出的2株温度耐受突变株,分别是经600 Gy辐照后20℃培养和经800 Gy辐照后35℃培养条件下的螺旋藻突变株Sm04#和Sm21#。经过10次传代培养,生物量分别达到0.54 g/L和0.91 g/L,较对照组提高了11.49%和12.64%,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培养条件的优化实验表明,Sm04#和Sm21#的最适pH均为9.0,最适光强分别为70μmol/(m2·s)和80μmol/(m2·s),最适光暗周期依次为12∶12 h和14∶10 h。进一步对2株突变株在室内扩大培养,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为12C^6+离子束辐照诱变螺旋藻藻株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螺旋藻 12C^6+离子束 温度耐受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照拟南芥介导外源基因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世斌 薛建明 +8 位作者 王宇钢 覃怀莉 吕刚 赖江南 杜广华 颜莎 赵渭江 毛盛 顾红雅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6-331,共6页
采用700keV或4.0MeV碳离子束辐照拟南芥种子,通过对样品的显微摄影,发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碳离子束对种子表面的损伤逐渐加剧,特别是在4.0MeV碳离子束辐照下,当剂量达到1×1014ions·cm-2后,种皮局部逐渐被刻蚀殆尽,甚至造成... 采用700keV或4.0MeV碳离子束辐照拟南芥种子,通过对样品的显微摄影,发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碳离子束对种子表面的损伤逐渐加剧,特别是在4.0MeV碳离子束辐照下,当剂量达到1×1014ions·cm-2后,种皮局部逐渐被刻蚀殆尽,甚至造成种皮局部破裂。对拟南芥种子进行台盼蓝染色后的显微观测显示,碳离子束辐照可以导致拟南芥种皮细胞着染,在剂量较大的情况下,部分皮下细胞也可着染,表明碳离子束可作用到皮下细胞,为外源基因提供导入的通道。GUS基因导入后的组织化学检测表明:质粒pCAMBIA1301能够进入4.0MeV碳离子束辐照后的拟南芥种子,并在种子和幼芽中获得瞬间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辐照损伤 拟南芥 转基因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射诱变水稻基因突变嵌合体的分子特征
19
作者 吕思维 张莉 +3 位作者 张逸妍 张渊海 彭选明 杨震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8-88,共11页
嵌合体是辐射诱变M1代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有关水稻的嵌合体突变效应及变异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获得碳离子束辐照后的OsNramp5突变嵌合体,并利用10kb液相芯片检测该嵌合体的M1代及突变M2代基因组的SNP/InDel... 嵌合体是辐射诱变M1代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有关水稻的嵌合体突变效应及变异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获得碳离子束辐照后的OsNramp5突变嵌合体,并利用10kb液相芯片检测该嵌合体的M1代及突变M2代基因组的SNP/InDel发生及变异遗传分离特征。结果表明:水稻M1代嵌合体中检测到的OsNramp5基因突变位点未遗传至M2代,即在M1代体细胞检测到的突变位点未进入生殖细胞遗传;另外,在M1基因组突变类型中,转换是颠换的2倍,虽然超过一半变异位点遗传至M2代,但很少位点来自基因功能编码区。本研究揭示了碳离子束辐照诱变的体细胞M1代嵌合体的基因组变异特征及其在M2代的遗传特征,为研究碳离子束辐照后的嵌合体突变效应机制和选择诱变育种程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辐射诱变 基因突变 嵌合体 遗传变异
下载PDF
Pigment analysis of a color-leaf mutant in Wandering Jew (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irradiated by carbon ions 被引量:4
20
作者 HE Jinyu LU Dong +1 位作者 YU Lixia LI Wenj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77-83,共7页
Many mutants of plant induced by heavy ion beam irradi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but leaf anthocyan mutants induced by ion irradiation in evergreen were rarely found.In this study,a color-leaf mutant wit... Many mutants of plant induced by heavy ion beam irradi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but leaf anthocyan mutants induced by ion irradiation in evergreen were rarely found.In this study,a color-leaf mutant with purple leaves,stems and petals was isolated from clones of Wandering Jew irradiated by 95.8 MeV/u carbon ion beam.The concentration and hist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leaf pigment were surveyed in wild type and mutant.In mutant,contents of total chlorophylls (Chl),chlorophyll a (Chl a),chlorophyll b (Chl b) and carotenoids (Ca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concentration of the anthocyanins was 6.2-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Further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anthocyanins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 indicated that the purple pigmentation of leaves in mutant was caused by accumulation of petunidin anthocyanin.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most petunidin anthocyanin accumulated in the lower epidermis,and little in vascular parenchyma of mutant,while there was no pigment in wild type.Meanwhile,in spongy parenchyma of mutant we observed little Chl,which the wild type abounds in.In conclusion,the color-leaf mutant of Wandering Jew induced by irradiation of carbon ions was improved in ornamental value,and it could be contribute to variation in level,component and distribution of foliar pigment.The possible mutation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辐照 突变体 颜料分析 犹太人 叶绿素a 彩色 叶绿素B 色素沉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