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作对黑龙江烤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岳冰冰 李鑫 +4 位作者 张会慧 金微微 许楠 朱文旭 孙广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利用BiologTM微平板检测技术研究了烤烟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连作7年土壤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显著低于轮作各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连作处理均... 利用BiologTM微平板检测技术研究了烤烟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连作7年土壤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显著低于轮作各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连作处理均低于轮作处理,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连作7年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明显低于连作2年处理。在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上,烤烟连作2年和7年处理土壤微生物对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羧酸类、氨基酸类和其他化合物的利用显著低于正茬轮作处理,表明烤烟连作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而且连作年限增加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连作 土壤微生物群落 BIOLOG 碳源利用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烤烟黑胫病及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云伟 徐智 +3 位作者 汤利 李艳红 宋建群 殷红慧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5,72,共8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施肥处理对烤烟产质量、黑胫病以及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减量的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能获得与常规化肥处理(T1)相近或更高的产量和产值,并显著提高了烤烟的上等烟比例,减轻黑胫病...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施肥处理对烤烟产质量、黑胫病以及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减量的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能获得与常规化肥处理(T1)相近或更高的产量和产值,并显著提高了烤烟的上等烟比例,减轻黑胫病的危害。其中,以化肥减量20%配施0.3 kg/m2生物有机肥(T3)处理表现最好。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烤烟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碳源利用强度、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的根际放线菌数量和碳源利用强度分别增加了112.6%、24.3%,并且McIntosh均匀度指数增加了17.5%。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明显改变了烤烟根际微生物的群落功能,相对于糖类和酚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聚合物类、胺类的代谢对生物有机肥的施入更为敏感。与其他两个处理相比,T3处理明显提高了烤烟根际微生物对氨基酸类、酚类碳源的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烤烟黑胫病 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碳源利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颖 宗宁 +3 位作者 何念鹏 张晋京 田静 李良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837-5845,共9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差异以及影响机制,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西藏当雄县草原站4300—5100 m的6个不同海拔梯度下...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差异以及影响机制,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西藏当雄县草原站4300—5100 m的6个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下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碳源的利用程度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随海拔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整体表现4800 m>4950 m>4400 m>4650 m>5100 m>4300 m;(2)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海拔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其中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是各海拔土壤微生物的偏好碳源;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受海拔影响较大;(3)分类变异分析表明,土壤、植物和气候因素是影响不同海拔碳源利用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可解释不同海拔的碳源利用差异的79.0%;排除环境因子之间的多重及交互作用,偏曼特尔检验表明土壤含水量、植被丰富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不同海拔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综上,研究表明青藏高寒草甸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呈现显著的海拔差异趋势,其海拔差异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植被丰富度和年均降水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碳源利用 BIOLOG
下载PDF
基于BIOLOG指纹解析土壤可培微生物对铀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23
4
作者 宋收 陈晓明 +5 位作者 肖伟 伍迪 郝希超 张祥辉 张倩 罗学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9-1177,共9页
为考察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50、100、150 mg·L-1铀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未处理的土壤为对照(CK),采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考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动力学特征等的变化。根据微孔板中的孔平均颜色... 为考察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50、100、150 mg·L-1铀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未处理的土壤为对照(CK),采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考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动力学特征等的变化。根据微孔板中的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可知,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描述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铀处理组与CK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在3个多样性指数上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有所不同,以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为主;铀处理后,6类碳源相对利用率均比CK显著降低,其中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的利用率下降50%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铀污染后的土壤微生物特异利用的碳源主要有β-甲基-D-葡萄糖苷、D-半乳糖酸-γ-内脂、L-精氨酸等。因此,铀污染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导致微生物生理代谢等功能特性的变化。BIOLOG-ECO技术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快捷地反映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为评估和修复铀污染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微生物代谢活性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碳源利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特性 被引量:22
5
作者 岳冰冰 李鑫 +4 位作者 任芳菲 孟凡娟 尹鹏达 张会慧 孙广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59-3264,共6页
应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大庆油田开采36年的石油污染土壤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石油污染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3个土层的微生物代谢强度均高于无污染土壤(... 应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大庆油田开采36年的石油污染土壤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石油污染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3个土层的微生物代谢强度均高于无污染土壤(CK),不同土层之间的微生物代谢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0~30cm土层的碳源代谢能力最强,其次为10~20cm土层,0~10cm土层最弱.石油污染使10~20cm和20~3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底物碳源利用种类增多,代谢功能的多样性增强,而0~10cm土层则无明显变化.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对底物碳源的利用由对照土壤的羧酸类居多转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碳水化合物最多,而20~30cm土层土壤微生物对底物碳源的利用以羧酸类居多.说明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具有独特的群落结构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微生物群落 BIOLOG 碳源利用
原文传递
重金属Cu^(2+)、Cd^(2+)及氯氰菊酯对不同施肥模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文军 周健民 王火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19-2924,共6页
通过研究外源污染物在不同施肥模式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可为预测、降低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以3种不同施肥模式的土壤为材料[连续16a:不施肥(CK)、施用腐熟豆饼+秸秆(OM)和施用NPK化肥(NPK)],利用Biolog方法研究了Cu2+(100... 通过研究外源污染物在不同施肥模式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可为预测、降低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以3种不同施肥模式的土壤为材料[连续16a:不施肥(CK)、施用腐熟豆饼+秸秆(OM)和施用NPK化肥(NPK)],利用Biolog方法研究了Cu2+(100mg/kg)、Cd2+(5mg/kg)、氯氰菊酯(10mg/kg)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NPK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最高,培养72h,其AWCD值(平均吸光值)约为CK的1.19倍,OM的1.62倍.污染物加入后,3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出现了不同的响应,NPK土壤下降最大,其次是CK,OM最小.氯氰菊酯与Cd复合污染对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最大,在NPK土壤中AWCD下降了48%,6类碳源的利用能力、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降低.尽管氯氰菊酯对3种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影响不大,但与重金属,尤其是Cd2+复合污染时,对微生物碳源利用的抑制明显加剧.Cu2+、Cd2+及氯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程度,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外,可能还取决于有机质的组成和微生物的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BIOLOG 碳源利用 有机质
下载PDF
氮肥减半配施有机肥对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路花 张美俊 +3 位作者 冯美臣 王超 王晓雪 杨武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60-3666,共7页
研究氮肥减半配施有机肥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角度探讨燕麦田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的可行性。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氮N1(含纯N 90 kg·hm^-2)、氮肥减半N2(含纯N 45 kg·hm^-2)、氮... 研究氮肥减半配施有机肥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角度探讨燕麦田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的可行性。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氮N1(含纯N 90 kg·hm^-2)、氮肥减半N2(含纯N 45 kg·hm^-2)、氮肥减半配施有机肥N2O1(O1含总N量为90 kg·hm^-2)和N2O2(O2含总N量为45 kg·hm^-2)的5个处理。采用Biolog-ECO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类、胺类、羧酸类、聚合物类和其他类碳源的代谢利用特征。结果表明:氮肥减半配施有机肥改变了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的代谢偏好;随有机肥配施量增加,对六类碳源的利用得到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显示,氨基酸类和胺类是引起不同施肥处理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差异的主要碳源;氮肥减半后随配施有机肥量增加,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显著提高;氮肥减半后,配施有机肥量增加到总N量90 kg·hm^-2时,能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提高燕麦产量。因此,减氮配施一定量有机肥是提高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施有机肥 氮肥 土壤微生物群落 碳源利用 多样性指数 燕麦产量
原文传递
基于Biolog指纹解析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燕 李世雄 +2 位作者 尹亚丽 赵文 王玉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94-1403,共10页
黑土滩草地退化不仅体现在植被群落特征的退化,同时也体现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为明确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探究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对黑土滩草地退化的响应规律,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 黑土滩草地退化不仅体现在植被群落特征的退化,同时也体现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为明确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探究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对黑土滩草地退化的响应规律,利用样方调查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青海省海北州野牛沟乡、果洛州大武镇及玉树州巴塘乡3个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黑土滩退化草地毒杂草化,优良牧草成为群落偶见种。3个地区植被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大武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为16.25,野牛沟次之,巴塘最小;植被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野牛沟>大武>巴塘;地上生物量和0-1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均为大武地区最大,巴塘次之,野牛沟最小,三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武和巴塘地区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显著大于野牛沟地区(P<0.05)。(2)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在0-1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酯类和胺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19%以上;在10-20 cm土层主要利用氨基酸类和酯类碳源,碳源相对利用率均在22%以上。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酸类、氨基酸类和酯类。(3)土壤微生物AWCD(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和H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物种重要值、多样性及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AWCD变化的共同解释率为88.42%。综上,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黑土滩退化草地利用D-半乳糖酸γ内酯、L-精氨酸、D-半乳糖醛酸、L-天冬酰胺酸、D-甘露醇、L-丝氨酸、N-乙酰基-D-葡萄胺等的功能微生物显著富集,利用i-赤藻糖醇、2-羟苯甲酸、L-苏氨酸、α-丁酮酸、α-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滩退化草地 植被群落特征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碳源利用
下载PDF
望天树人工幼林混交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碳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万年 罗益敏 +1 位作者 黄则月 杨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9-1124,共16页
研究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在幼龄阶段分别与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和碳源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濒危树种望天树人工林培育模式和桉树纯林改造... 研究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在幼龄阶段分别与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和碳源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濒危树种望天树人工林培育模式和桉树纯林改造中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Biolog-ECO技术对比分析了望天树混交林和纯林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特点和代谢活性,探讨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望天树×巨尾桉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Simpson和McIntosh多样性指数均最高,其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显著高于纯林;(2)望天树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代谢活性及微生物数量高于纯林,并随土层加深而下降;混交林和纯林的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最高、胺类次之、多聚物最低,不同点在于混交林和纯林分别对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依赖度更高;(3)望天树混交林土壤的含水率、总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氮、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高于纯林;并且除全磷和全钾外其他养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4)环境因子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是造成混交林和纯林间以及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望天树混交造林模式对幼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有显著影响,尤其与巨尾桉混交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促进凋落物和有机质的分解。与纯林相比,望天树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质量和肥力,为望天树幼树生长营造了较好的土壤环境和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树 幼林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碳源利用 土壤养分 混交林
原文传递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蔓莉 袁婧 +2 位作者 李炜 时艺馨 王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8-883,共6页
为快速有效地测定石油污染土壤中功能性微生物的活性变化,分别以石油烃、正十六烷烃、多环芳烃为自定义碳源,应用Biolog法研究油污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烷烃、多环芳烃降解菌的代谢活性.结果显示,向油污土壤中投加混合降解菌群进... 为快速有效地测定石油污染土壤中功能性微生物的活性变化,分别以石油烃、正十六烷烃、多环芳烃为自定义碳源,应用Biolog法研究油污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烷烃、多环芳烃降解菌的代谢活性.结果显示,向油污土壤中投加混合降解菌群进行生物强化修复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烃,修复13周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达到42.3%;生物刺激和自然修复对土壤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28.3%和20.5%.Biolog测定结果表明,生物强化法修复初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石油烃、烷烃两种碳源的代谢能力较强,而生物刺激法修复后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烷烃有较强的代谢能力;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比较偏好、利用率较高的碳源是石油烃,其次是烷烃,而对多环芳烃几乎不利用;土壤中石油烃、烷烃降解菌的活性越大,土壤微生物对石油烃的去除效率越高.上述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利用Biolog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可有效指示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碳源利用 Biolog法 石油烃
原文传递
植被重建对黑土滩草地植被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文 尹亚丽 +3 位作者 李世雄 刘燕 刘晶晶 王玉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80,共10页
为明确人为干扰对黑土滩草地植被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以黑土滩退化草地和未退化嵩草草甸为对照,于2017年对果洛2015年、2012年、2009年、2006年建植的人工草地植被特征,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结构变... 为明确人为干扰对黑土滩草地植被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以黑土滩退化草地和未退化嵩草草甸为对照,于2017年对果洛2015年、2012年、2009年、2006年建植的人工草地植被特征,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草地随建植年限增加地上生物量呈现先减少后持平的变化趋势,地下生物量则相反。(2)各草地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均表现为0-10 cm显著高于10-20 cm的土层(P<0.05),0-20 cm土层中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碳、氮、磷随建植年限呈现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其中2012年与2015、2009年人工草地差异显著(P<0.05)。(3)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H指数、D指数表现为0-10 cm显著高于10-20 cm(P<0.05)。培养2-5 d(AWCD)增长迅速,5 d后增长速率变缓;培养1 d H和D增长迅速,2 d后趋于平缓。(4)土壤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利用情况显示,在0-10 cm土层中,微生物对脂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在不同草地间差异显著。人工草地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对6类碳源的利用除醇类呈现无规律变化外,其余均呈“N”型变化趋势;在10-20 cm土层中,羧酸类、氨基酸类碳源利用在各草地间差异显著;人工草地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除氨基酸类和胺类“N”型变化,其他草地均呈无规律的变化;Anosim分析显示,各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有小差异,不同草地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种类及利用率存在差异。综上,建植5年后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微生物趋于二次黑土滩退化,土壤微生物较草地植被能更早地作出指示,应采取持续合理的管护措施以维持人工草地的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植年限 人工草地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源利用
下载PDF
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超凡 吴水荣 +3 位作者 覃林 范垚城 谭玲 郭文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2-1139,共8页
研究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对红壤丘陵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技术,对4种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红椎林、米老排林、火力楠林和山白兰林)和外来速生桉树人... 研究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对红壤丘陵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技术,对4种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红椎林、米老排林、火力楠林和山白兰林)和外来速生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壤深度(0~20、20-40和40~60cm)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利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08h。各林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显著,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培养108h时,4种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不明显,但均高于桉树林。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明,4种乡土阔叶人工林各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大于桉树林,但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在各土层的差别各异。对31种碳源吸光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糖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羧酸类和芳香类碳源是不同林分之间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的敏感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群落 碳源利用 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光合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苏煜 黄劭理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171,共8页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作用下烤烟光合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光合参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碳源利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改变了烤烟的光合特性,烟叶SPAD值、净光合速...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作用下烤烟光合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光合参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碳源利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改变了烤烟的光合特性,烟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均显著提高,以70%化肥+4500 kg·hm^(-2)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优;适量增施生物有机肥不仅可提高土壤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还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但过量增施效果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类、聚合类、酚类、胺类和羧酸类6类碳源的代谢特征产生了差异,其中最有利于糖类和聚合类碳源的代谢。综合而言,增施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升烤烟光合代谢效率,强化碳代谢特征,并促进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形成,以70%化肥+4500 kg·hm^(-2)生物有机肥配比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光合特性 微生物 碳源利用力
下载PDF
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动态响应--以鄱阳湖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亚军 蔡润发 +3 位作者 李赟璟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5-711,共7页
为深入了解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鄱阳湖湿地表层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控制试验,运用Biolog技术探讨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在不同水分条件(干燥、湿润、淹水)下连续处理132 d的变化特征。结... 为深入了解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鄱阳湖湿地表层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控制试验,运用Biolog技术探讨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在不同水分条件(干燥、湿润、淹水)下连续处理132 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湿润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其平均光密度值(AWCD)在处理的第72天分别是淹水组和干燥组的1.34倍和3.95倍;同时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能力也发生了显著的差异性变化,其中干燥组利用的主要碳源为多聚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占总碳源利用率的39.25%和36.53%),而淹水组对氨基酸类碳源有较高的利用能力(占总碳源利用率的36.33%)。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在处理的第21天达到稳定状态,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处理的第72天发生显著变化,同时研究发现淹水条件升高了土壤pH和铵态氮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由此可知,水分条件不仅会影响湿地土壤微生物总体碳源代谢活性强度,还会改变对不同碳源的相对利用能力,最终导致土壤环境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微生物 水分条件 碳源利用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晶晶 刘红梅 +6 位作者 杨殿林 李睿颖 朱平 高洪军 李静 张秀芝 彭畅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期98-104,共7页
为提高黑土土壤地力,对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进行筛选研究。以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不同耕作方式试验为基础,设置3个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处理:秸秆粉碎深翻还田(CK),玉米高留茬宽窄行栽培+秸秆覆盖+快速腐解菌剂处理(KZF),秸秆粉碎深翻+... 为提高黑土土壤地力,对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进行筛选研究。以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不同耕作方式试验为基础,设置3个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处理:秸秆粉碎深翻还田(CK),玉米高留茬宽窄行栽培+秸秆覆盖+快速腐解菌剂处理(KZF),秸秆粉碎深翻+快速腐解剂(SF)。利用Biolog生态板法,测定黑土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耕作方式的AWCD值均显著增大。培养期内,AWCD的变化顺序为:KZF>SF>CK。培养144 h,KZF和SF处理的AWCD值显著高于对照CK。不同耕作方式之间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是研究区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玉米高留茬宽窄行栽培+秸秆覆盖+快速腐解菌剂处理(KZF)和秸秆粉碎深翻+快速腐解剂(SF)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玉米连作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 碳源利用
下载PDF
北京高碑店再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方案设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凯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39,共5页
为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改造工程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升级成为再生水处理厂,规模100万m3/d,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水体水质标准。通过对现状污水处理厂及改造目标的分析,综合考虑技术... 为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改造工程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升级成为再生水处理厂,规模100万m3/d,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水体水质标准。通过对现状污水处理厂及改造目标的分析,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可实施性等多方面因素,选取升级改造主体为A2/O(填料)工艺,新建的深度处理部分采用反硝化生物滤池+膜过滤+臭氧脱色工艺。介绍了水处理和污泥处理部分的工艺设计方案及设计参数,分析了工艺方案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升级改造 再生水 生物除磷脱氮 生物滤池 厌氧消化 碳源利用
下载PDF
不同植被下红壤性质对细菌碳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世朋 蔡祖聪 杨浩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3-797,共5页
选取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的8种植被,用BIOLOG法检测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碳源利用,并分析了16种土壤性质,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性质对细菌群落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7项土壤性质解释了细菌碳源利用总变异的54.9%... 选取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的8种植被,用BIOLOG法检测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碳源利用,并分析了16种土壤性质,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性质对细菌群落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7项土壤性质解释了细菌碳源利用总变异的54.9%,其中,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解释了14.3%,砂粘比、微生物碳氮比和溶解性有机碳解释了22.6%,水解氮和微生物氮解释了12.3%,速效钾解释了5.7%,表明红壤不同植被下细菌群落碳源利用受土壤性质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红壤 土壤性质 细菌 碳源利用
下载PDF
放牧对松嫩草地羊草群落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建峰 庞思娜 曲同宝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30-1436,共7页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研究了短期放牧时3种放牧强度(不放牧、轻牧和重牧)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特征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和羊草群落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变化。结果表明,轻牧有利于牧草繁殖;不同放牧强度会改变土壤...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研究了短期放牧时3种放牧强度(不放牧、轻牧和重牧)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特征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和羊草群落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变化。结果表明,轻牧有利于牧草繁殖;不同放牧强度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情况,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为轻牧最高,不放牧最低;该羊草样地中利用多聚物的微生物群落占优势;多样性指数方面,不放牧最高,轻牧和重牧相近;主成分分析表明,轻度放牧土壤中主要为利用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的微生物,重度放牧土壤中主要为利用氨基酸和多聚物类的微生物,不放牧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碳源较少;理化性质对土壤微生物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法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典型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芸 欧阳志云 +4 位作者 郑华 王效科 陈法霖 曾静 陈圣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39-1845,共7页
天然次生林地比人工林地不仅土壤肥力较高,且土壤碳代谢功能更强。然而维持天然次生林高碳代谢功能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分析天然次生林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的影响因素对于调控土壤微生物的功能乃至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次生林地比人工林地不仅土壤肥力较高,且土壤碳代谢功能更强。然而维持天然次生林高碳代谢功能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分析天然次生林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的影响因素对于调控土壤微生物的功能乃至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中国亚热带地区典型天然次生林,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土壤化学和物理因素及植物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3类因素能显著解释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54.4%的变异。乔木层植物多样性、土壤碳氮比、pH值和含水量是导致天然次生林碳代谢功能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显著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16.7%、12.4%、10.5%和10.5%的变异。天然次生林较低的土壤碳氮比、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酸性范围内),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的提高,同时天然次生林较高的阔叶树种的比例也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土壤微生物 碳源代谢功能 冗余分析 方差分解
下载PDF
施氮对樟树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凡 李天平 +3 位作者 郁培义 宿少锋 洪湘琦 陈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89,共8页
以亚热带地区樟树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即0(对照)、5(低氮)和15 g·m-2(高氮),采用BIOLOG—AN,FF,GenⅢ和YT 4种微孔板,对施氮1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均不同程... 以亚热带地区樟树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即0(对照)、5(低氮)和15 g·m-2(高氮),采用BIOLOG—AN,FF,GenⅢ和YT 4种微孔板,对施氮1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而且氮添加水平越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越弱;2)施氮可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施氮后,4种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增强,均匀度降低,厌氧菌、真菌和革兰氏菌的优势度降低;3)碳源利用分析表明,施氮后,糖类虽然仍是4种微生物群落主要利用的碳源,却相应地提高了其他几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土壤真菌和厌氧菌的碳源利用受氮添加影响较大,而革兰氏菌和酵母菌碳源利用受氮添加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施氮 碳源利用 多样性 樟树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