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151
1
作者 刘中良 宇万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7-455,共9页
增加土壤有机碳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是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 增加土壤有机碳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是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胶结物质。本文在综合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依存关系,影响团聚体固碳的几大因素,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以及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团聚体内有机碳的研究方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碳固定 物理保护机制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2
作者 徐嘉晖 孙颖 +1 位作者 高雷 崔晓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30,共9页
增加土壤碳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作为土壤碳汇来源之一的有机碳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几十年,土壤有机碳的分子结构性质被认为是预测有机碳在土壤中循环的主要标准。然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子结构并非绝对地控... 增加土壤碳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作为土壤碳汇来源之一的有机碳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几十年,土壤有机碳的分子结构性质被认为是预测有机碳在土壤中循环的主要标准。然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子结构并非绝对地控制着土壤有机碳的稳定,而土壤环境因子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被降解的可能性。土壤微生物不仅参与有机碳的降解,其产物本身也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成分。非生物因子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包括土壤中的无机颗粒、无机环境以及养分状况等。其中,有机碳与土壤矿物的吸附作用和土壤团聚体的闭蓄作用被普遍认为高效地保护了有机碳。土壤矿物的吸附作用取决于其自身的矿物学性质和有机碳的化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在保护有机碳的同时也促进了有机碳与矿物的吸附,而有机-矿物络合物同样可以参与形成团聚体。此外,土壤无机环境也影响着有机碳循环。总之,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取决于有机碳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有机碳的结构性质也受控于环境因素。然而,无论有机碳的结构性质,还是其所处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都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且各属性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是生态系统的一种特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土壤有机碳 稳定机制 分子结构 土壤生物 非生物环境
下载PDF
海洋“碳汇渔业”研究述评 被引量:38
3
作者 徐敬俊 覃恬恬 韩立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中国海洋渔业正处于产业化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的拐点阶段,发展低碳化海洋渔业是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优化和创新碳汇渔业产业运行机制面临着迫切的实践需要,发展碳汇渔业,对于从根本上推进中国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中国海洋渔业正处于产业化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的拐点阶段,发展低碳化海洋渔业是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优化和创新碳汇渔业产业运行机制面临着迫切的实践需要,发展碳汇渔业,对于从根本上推进中国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通过对"碳汇渔业"内涵、固碳机理、碳汇能力以及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四个方面的文献回顾与简要评述,认为碳汇渔业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亟需科学的政策调适与制度安排才能予以保障,宏观激励政策的制定有助于推动碳汇渔业的发展,如何选择合理的海洋水产养殖业产业组织模式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渔业 环境承载力 固碳机理 海水养殖
原文传递
金融服务林业碳汇发展及问题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马雯雯 赵晟骜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5,共10页
发展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受制于林业碳汇发展的短板,金融服务林业碳汇存在一定局限。本文梳理了林业碳汇自身发展历程、分析了金融难以有效服务林业碳汇的具... 发展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受制于林业碳汇发展的短板,金融服务林业碳汇存在一定局限。本文梳理了林业碳汇自身发展历程、分析了金融难以有效服务林业碳汇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基于碳汇林搭建绿色产业链,并积极开发基于产业链以及产业链相关供应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二是平衡碳汇市场供需关系,激活市场活跃度,完善相关配套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完善森林保险体系,探索新型保险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林业碳汇 绿色金融 绿色产业链 供应链金融 森林保险 碳金融 清洁发展机制
下载PDF
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淑霞 周志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8-93,共6页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森林碳汇市场作为解决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补偿的有效机制在国际范围内已经初步建立。揭示了森林碳汇产权的界定是森林碳汇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市场有效运作的制度基础,进而以发展中国家和附件Ⅰ国家为森林碳汇的供求分...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森林碳汇市场作为解决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补偿的有效机制在国际范围内已经初步建立。揭示了森林碳汇产权的界定是森林碳汇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市场有效运作的制度基础,进而以发展中国家和附件Ⅰ国家为森林碳汇的供求分析框架,以资源配置有效性为视角,构建了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在森林碳汇市场运行机制构建与完善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市场 运行机制 产权
下载PDF
基于企业减排需求的森林碳汇定价机制 被引量:24
6
作者 龙飞 沈月琴 +1 位作者 祁慧博 刘梅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目的】揭示减排企业购买森林碳汇的需求价格形成机制及政策影响因素,为调控和规范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价格走向、确保森林碳汇价格在有效引导相关利益各方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计算上海火电行... 【目的】揭示减排企业购买森林碳汇的需求价格形成机制及政策影响因素,为调控和规范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价格走向、确保森林碳汇价格在有效引导相关利益各方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计算上海火电行业19家企业589个节能减排单位样本连续3年的平均单位边际减排成本,利用Benitez模型计算浙江省杉木人工林20年期碳汇项目年均单位固碳成本,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政策因素,采用罗宾斯泰因(Rubinstein)模型对基于企业减排需求的森林碳汇价格最终决定机制进行模型计算和模拟分析。【结果】上海火电行业19家企业589个节能减排单位平均单位边际减排成本为312.66元·t^-1,浙江省杉木人工林20年期碳汇项目年均单位固碳成本为217.24元·t^-1,以当前所假定的市场交易环境和政策条件,森林碳汇市场均衡价格应为234.5元·t^-1。森林碳汇市场均衡价格对罗宾斯泰因模型各参数变化的敏感度模拟分析表明,森林碳汇总量不超过企业基准年排放量的抵扣比例如果由5%上升到15%,森林碳汇市场均衡价格将由234.5元·t^-1上升到269.1元·t^-1;碳税率由1%上升到5%,森林碳汇市场均衡价格将由234.5元·t^-1上升到303.7元·t^-1;企业社会责任系数由0.55上升到0.95,森林碳汇市场均衡价格将由234.5元·t^-1下降到227.3元·t^-1;减排企业买方市场集中度由1/19上升到1,森林碳汇市场均衡价格将由234.5元·t^-1下降到218.1元·t^-1。【结论】森林碳汇总量不超过企业基准年排放量的抵扣比例、碳税率、企业社会责任系数和减排企业买方市场集中度等参数变化对森林碳汇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较为敏感,该结论不仅可为减排企业主体、森林碳汇供给主体自觉运用市场手段、制定森林碳汇市场价格提供新途径,也能为政府在市场框架内有效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新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企业减排需求 定价机制 Benitez模型 方向性距离函数 罗宾斯泰因模型
下载PDF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前沿领域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建初 芮雯奕 +1 位作者 冯金侠 张卫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34-338,共5页
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动态特征及其过程机制,不仅可降低人类对未来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而且可为农田土壤固碳和生产力保育的技术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南方农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该区80%的耕地是水田,因此,研究南方水田土壤有机... 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动态特征及其过程机制,不仅可降低人类对未来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而且可为农田土壤固碳和生产力保育的技术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南方农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该区80%的耕地是水田,因此,研究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的综述分析,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分组、稳定机制和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田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固碳 生物学机制 全球变化
下载PDF
生物炭农田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瑞瑞 党佩佩 李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14440-14450,共11页
生物炭素有“黑色黄金”之称,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揭示生物炭农田应用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了该领域主要研究力量(国家、机构、作者),归纳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研究发现:在... 生物炭素有“黑色黄金”之称,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揭示生物炭农田应用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了该领域主要研究力量(国家、机构、作者),归纳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研究发现:在生物炭农田利用领域,中国学者表现十分活跃,但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过15年的发展,该领域涌现出大量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2007—2011年的研究热点是生物炭的土壤改良效果,该阶段的研究前沿是污泥基生物炭的安全施用与土壤改良效果。2012—2016年的研究热点是生物炭的碳封存与温室气体减排效应,该阶段的研究前沿是温室气体的转化与减排机理。2017—2021年的研究热点是生物炭的土壤修复效果,该阶段的研究前沿是生物炭(改性生物炭、生物炭复合物等)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矿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农田 CiteSpace 共被引分析 碳封存 温室气体减排 矿化/降解机理
下载PDF
乌江流域固碳服务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俊毅 李俊生 关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7-767,共11页
生态系统提供的固碳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环境因子的驱动机制是有效提高固碳服务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核算乌江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使... 生态系统提供的固碳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环境因子的驱动机制是有效提高固碳服务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核算乌江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部分依赖图模型(PDP模型)分析各因子对固碳服务的贡献度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乌江流域固碳服务空间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时间上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上游的增速大于中游及下游.②时空尺度上,自然地表类因子均是对固碳服务贡献最大的环境要素,其中植被覆盖度在空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55.08%;坡度在时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34.46%.③各影响因子在时空上呈现出不同的驱动机制,其中人口密度的驱动机制变化最为强烈,在空间上,固碳服务随人口的增加而降低,在时间上,固碳服务整体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加.④2000—2020年,人类活动的改变是乌江流域固碳服务增加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固碳服务的高低虽受限于自然地表类环境因子,但人类活动的正面干扰能显著提高固碳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生态系统 固碳服务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 Ⅳ.颗粒有机质热裂解-气相-质谱法分子结构初步表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萍 潘根兴 +1 位作者 Alessandro Piccolo Riccardo Spaccini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采用热裂解-气相-质谱(Pyr-TMAH-GC/MS)技术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太湖地区黄泥土本体土壤及水稳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POC)的化学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C的热裂解产物主要来源于脂肪族化合物和木质素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主... 采用热裂解-气相-质谱(Pyr-TMAH-GC/MS)技术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太湖地区黄泥土本体土壤及水稳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POC)的化学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C的热裂解产物主要来源于脂肪族化合物和木质素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主要以愈疮木基丙烷(G)和p-羟苯基(P)两种木质素单体为主,从而揭示黄泥土POC积累中草本植物(水稻、油菜的残茬和秸秆)的输入贡献。脂肪族化合物主要为C8-C30脂肪酸甲基酯(FAMEs),且大多为偶数碳结构。施肥改变了各裂解产物在本体土壤和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从而使得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类化合物对POC稳定性的贡献出现了差异。化肥配施猪粪下木质素类化合物以及微生物源的脂肪族化合物均贡献于本体土壤POC的积累与稳定,而化肥配施秸秆下本体土壤POC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归因于高等植物源化合物的贡献,其次为微生物源脂肪族化合物。化肥配施有机肥下水稳性团聚体中较高的POC主要归因于植物源有机物质的分解贡献。本研究揭示了合理施肥下水稻土中有机碳的化学抗性组分在土壤有机碳积累中的促进作用,各组分的相对分布差异可指示有机碳积累的不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长期试验 固碳机理 化学组分 热化学分解 气相质谱 施肥
下载PDF
碳汇林业融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宰胜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3,32,共6页
针对碳汇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借鉴传统林业融资方式,提出了构建碳汇林业融资机制,包括碳交易平台融资、商业贷款融资、产业投资基金融资、资本市场融资以及BOT系列项目融资等途径和方式,同时对融资项目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从财政补... 针对碳汇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借鉴传统林业融资方式,提出了构建碳汇林业融资机制,包括碳交易平台融资、商业贷款融资、产业投资基金融资、资本市场融资以及BOT系列项目融资等途径和方式,同时对融资项目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从财政补贴、政策性保险、林权配套改革和林产品市场等4个方面构建碳汇林业融资保障体系,以解决碳汇林业融资过程中的问题,以及为保障融资机制的有效运行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林业 融资 机制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碳汇潜力估测及其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12
作者 庄洋 赵娜 赵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9-1474,共6页
草地固碳潜力巨大,而我国北方草地退化现象严重,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增强草地植被和土壤固碳增汇潜力,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本研究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地退化的现状,对不同类型草地的固碳增汇潜力进行了评估,估算出内蒙古退化草地的增... 草地固碳潜力巨大,而我国北方草地退化现象严重,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增强草地植被和土壤固碳增汇潜力,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本研究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地退化的现状,对不同类型草地的固碳增汇潜力进行了评估,估算出内蒙古退化草地的增汇潜力为每年45.86Tg,潜在的自然碳汇价值可达到每年119亿元。根据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固碳潜力的评估结果,预测了草地碳汇的收益前景,在分析完善草地碳汇机制和政策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和建立促进牧区发展,使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草地固碳 碳汇机制 牧民增收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铠诚 刘敦楠 +3 位作者 刘明光 孟雅儒 何桂雄 郭炳庆 《智慧电力》 2017年第7期71-75,126,共6页
我国将逐步构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对碳交易试点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研究十分必要。在分析我国各试点碳交易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碳交易市场建设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7个碳交易试点进行了实例分... 我国将逐步构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对碳交易试点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研究十分必要。在分析我国各试点碳交易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碳交易市场建设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7个碳交易试点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监管和交易产品创新是其中的薄弱环节,广东、北京、湖北碳交易市场对于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市场机制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造林与再造林碳汇项目概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莉荫 严员英 王贺礼 《江西能源》 2007年第3期8-10,共3页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灵活机制,其中,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选择。文章介绍了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森林碳汇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实施碳汇项目...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灵活机制,其中,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选择。文章介绍了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森林碳汇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实施碳汇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 再造林 碳汇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
下载PDF
绿肥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国璀 胡发龙 +5 位作者 李含婷 殷文 樊志龙 范虹 柴强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5-1198,共14页
土壤碳固存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田土壤碳固存的决定因子包括气候因子(温度、降雨)、生物因素(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非生物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及含量等),农田生态系统通过... 土壤碳固存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田土壤碳固存的决定因子包括气候因子(温度、降雨)、生物因素(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非生物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及含量等),农田生态系统通过增加碳输入、减少碳输出和增加碳在土壤中持留时间三种途径强化土壤碳的固存。绿肥具有固定土壤碳、氮和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多重功能,将绿肥纳入作物生产中可通过减少有机碳矿化、增加土壤有机碳来源、调控土壤团聚化过程、促进微生物量及残体累积、改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代谢活性等多种方式协同提升土壤碳的固存,其作用可归纳为团聚体物理保护的物理固定机制、矿物化学结合的化学固定机制和微生物固定机制。目前采用的强化绿肥提升农田土壤碳固存的关键技术包括:1)选用适宜的绿肥品种;2)构建与区域土壤和气候资源相匹配的“主作物+绿肥”种植模式;3)配套绿肥与其他肥源协同增效的养分管理技术;4)优化耕作措施等。但还需进一步深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包括:1)明确不同类型绿肥介导下的农田土壤碳固存机制的差异;2)强化高效固碳绿肥种质资源的选育;3)建立强化绿肥固存土壤碳的长效研究体系;4)构建基于绿肥的土壤有机碳管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有机碳固存 碳固存机制 影响因素 强化固碳措施
下载PDF
基于CCM机制的水生碳泵效应协同富营养化缓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波 陈文瑾 +1 位作者 陆苹茹 赵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9-26,共8页
一直以来,由于陆地地表水体在全球所占比远小于海洋,在全球尺度碳循环的研究中,并未把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考虑。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增多,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了解逐步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中... 一直以来,由于陆地地表水体在全球所占比远小于海洋,在全球尺度碳循环的研究中,并未把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进行考虑。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增多,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了解逐步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水生光合生物除了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CO_(2)和CO_(2aq)作为无机碳源外,还能利用水中的HCO_(3)^(-),即存在显著的水生碳泵效应。水生碳泵效应作为一种稳碳和固碳过程,是形成长期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的重要机制,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陆地水生光合生物主要通过CCM机制在有限CO2水体中提升光合固碳能力,DIC施肥效应进一步放大这一固碳机制,增加碳酸盐风化碳汇量。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中耦合营养元素与生物碳泵效应能够有效对富营养化水体环境进行改善和修复,在增加生态碳汇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同步缓解富营养化。未来基于CCM机制的水生碳泵效应协同富营养化缓解在综合考虑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类型演变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将为喀斯特地表水体碳增汇以及有效应对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治理与修复提供全新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生生态系统 碳酸盐风化 固碳机制 碳汇 富营养化缓解
下载PDF
活性铁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保存作用
17
作者 李亢 黄华梅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沉积物碳汇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沉积物的储碳机制对研究气候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矿物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有机碳最重要的稳定机制,其中活性铁(Fe_(R))在沉积物有机碳的累积作用中发挥着捕获有机碳并形... 沉积物碳汇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沉积物的储碳机制对研究气候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矿物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有机碳最重要的稳定机制,其中活性铁(Fe_(R))在沉积物有机碳的累积作用中发挥着捕获有机碳并形成“铁锈碳汇”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关于海洋沉积物中Fe_(R)的固碳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海洋沉积物中Fe_(R)的提取方式、类型、固碳量、固碳机制、结合有机质来源及分子类型,阐述了Fe_(R)固碳的重要意义,旨在加深对矿物与有机碳相互作用的理解。海洋沉积物中Fe_(R)常通过柠檬酸盐-碳酸氢盐-连二亚硫酸盐(CBD)还原提取,主要以针铁矿、水铁矿及赤铁矿等氧化物形式存在。Fe_(R)可以结合沉积物中约80%的有机碳,结合机制包括以配体交换为主的吸附机制和共沉淀/螯合机制。Fe_(R)与有机碳的结合机制可依据铁结合有机碳(Fe_(R)-OC)与Fe_(R)的摩尔比值(Fe_(R)-OC∶Fe_(R))简单判定,当Fe_(R)-OC∶Fe_(R)低于1.00时以吸附方式结合,大于1.00时以共沉淀方式结合,且共沉淀相比吸附机制具有更高的有机碳结合量及稳定性。大部分海洋沉积物中Fe_(R)优先与海源类有机质结合,但在氧化还原频繁的河口及三角洲地区倾向与陆源类有机质结合。分子模拟实验、木质素氧化降解及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表明Fe_(R)与芳香碳及羧基碳等有机质具有更高的亲和性。Fe_(R)对有机质的稳定保存及减缓气候变化引起的负反馈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未来更多关注沉积物中有机质与铁矿物结合的具体过程及不同沉积环境Fe_(R)固碳的差异机制,更加关注不同结合机制的定量化及重要性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洋沉积物 活性铁 有机碳 固碳量 结合机制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城市空间碳固存与增汇路径研究
18
作者 石铁矛 高杨 王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目的 以城市空间碳增汇为目标,探索城市复合碳汇空间综合固碳机制,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方法,构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体系。方法 依托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碳源碳汇时空数据库,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当前城市空间固碳效能进行评价,揭示城... 目的 以城市空间碳增汇为目标,探索城市复合碳汇空间综合固碳机制,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方法,构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体系。方法 依托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碳源碳汇时空数据库,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当前城市空间固碳效能进行评价,揭示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格局;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结合回归分析,识别人工-自然碳汇空间固碳效能耦合协调关键空间驱动因子,探明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空间影响机制;利用OLS-GWR模型,明确各环境因素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探明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环境影响机制。结果 最终根据机制研究结果,探讨增汇目标下的多尺度空间优化方法,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结论 研究能够形成空间评价-机制研究-空间优化的系统规划方法,为城市低碳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固碳机制 低碳规划 城市空间 碳中和
下载PDF
REDD+机制相关经济政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璐 陈晓倩 黄鑫 《中国林业经济》 2012年第6期43-45,53,共4页
通过对REDD+的理念的提出、内涵以及延伸,结合我国实际的国情和林情,针对我国林业碳汇的政策法律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对我国林业碳汇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深入探讨研究在政策方面实施REDD... 通过对REDD+的理念的提出、内涵以及延伸,结合我国实际的国情和林情,针对我国林业碳汇的政策法律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对我国林业碳汇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深入探讨研究在政策方面实施REDD+机制的可行性,并针对我国林业经济的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政策法律体系、林业碳汇产权归属、碳汇交易制度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 REDD+机制 经济政策
下载PDF
碳中和植物降污固碳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芸 周启星 +4 位作者 陶宗鑫 郑彤 吴康迎 张嘉乐 欧阳少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6-3458,共13页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承载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探索更多的技术手段.植物是构建陆地和海洋碳汇体系的重要载体,同时植物修复技术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科学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物降污(包括降低环境介质中的...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承载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探索更多的技术手段.植物是构建陆地和海洋碳汇体系的重要载体,同时植物修复技术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科学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物降污(包括降低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浓度和降解污染物两个方面)或植物固碳单一方面,而没有考虑植物降污固碳的双重效益.为挖掘植物的碳中和效应,从碳中和植物入手,深入阐述碳中和植物的降污固碳效应及其进展,评估碳中和植物与其他生物(比如动物、土壤微生物)以及环境功能材料的降污固碳潜力,并对碳中和植物与动物、微生物以及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系统协同耦合降污固碳效应的机制进行探究.最后,对碳中和植物降污固碳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植物 协同耦合 降污修复 光合固碳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