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EA在气体净化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焦文霞 《河南化工》 CAS 2003年第8期8-10,共3页
从选择脱硫开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中心的工艺已成为气体净化领域内最具活力的工艺,可用于选择脱硫、酸气提浓、脱碳,同时脱硫脱碳和脱除有机硫,几乎覆盖了整个气体净化领域。本文评价了这些溶液体系的成就和应... 从选择脱硫开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中心的工艺已成为气体净化领域内最具活力的工艺,可用于选择脱硫、酸气提浓、脱碳,同时脱硫脱碳和脱除有机硫,几乎覆盖了整个气体净化领域。本文评价了这些溶液体系的成就和应用特点,讨论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乙醇胺 气体净化 脱硫 脱碳
下载PDF
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传导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田嘉莉 黄文艳 +1 位作者 彭甲超 付书科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62,共19页
“双碳”目标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则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现有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绿色金融对碳达峰的影响(碳减排效应),鲜见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探究绿色金融赋能碳中... “双碳”目标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则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现有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绿色金融对碳达峰的影响(碳减排效应),鲜见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探究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经验分析,且缺乏对相应空间效应的检验。本文认为,绿色金融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产活动,促使更多资源被配置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领域中,这将减少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并增强地区碳移除能力,进而推动实现碳中和。具体来讲,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活动中节能减排投入的增加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从碳减排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通过绿色农业和林业开发提升陆域碳汇能力,进而从碳移除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及外资结构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变,进而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赋能碳中和。同时,在绿色金融发展、碳排放和碳移除的空间溢出作用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动态SDM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样本地区的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碳赤字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本地碳减排和碳移除进而降低本地的碳赤字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相邻地区的碳排放和碳赤字水平;总体上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此外,节能环保支出增加、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可以抑制碳排放量的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可以促进碳移除能力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则可以同时促进碳减排和碳移除。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在理论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传导机制,二是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碳中和 碳赤字 碳减排 碳移除 碳汇 “漂绿”行为
下载PDF
几种脱碳方法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波 《化肥设计》 CAS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分析了溶剂吸收法脱除变换气中二氧化碳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应用于合成氨、尿素脱碳的发展历程和工业应用现状;将二段法变压吸附脱碳的工艺技术指标和运行费用与目前国内常用的脱碳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法可... 分析了溶剂吸收法脱除变换气中二氧化碳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应用于合成氨、尿素脱碳的发展历程和工业应用现状;将二段法变压吸附脱碳的工艺技术指标和运行费用与目前国内常用的脱碳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法可简化流程、方便操作、降低运行成本,且有效气体回收率高于溶剂吸收法脱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气 脱碳 变压吸附法 溶剂吸收法 二段变压吸附法 NHD法 碳丙法 改良MDEA法 改良热钾碱法
下载PDF
无机盐阳离子对粉煤灰浮选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冉进财 李国胜 +1 位作者 曹亦俊 刘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651,共6页
粉煤灰中矿物组成的自然属性使得浮选脱炭体系的泡沫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了未燃炭的有效脱除。通过添加无机盐阳离子的方式来改变粉煤灰浮选矿浆体系的液相性质,研究了不同离子种类和含量对两相泡沫和粉煤灰浮选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粉煤灰中矿物组成的自然属性使得浮选脱炭体系的泡沫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了未燃炭的有效脱除。通过添加无机盐阳离子的方式来改变粉煤灰浮选矿浆体系的液相性质,研究了不同离子种类和含量对两相泡沫和粉煤灰浮选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浮选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盐阳离子的添加提高了泡沫的稳定性,阳离子价态越高,这种稳定作用就越明显。利用泡沫稳定性调节中的离子效应,对采自湖北黄石的粉煤灰样品进行了浮选脱炭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Fe3+对泡沫的稳定作用有效提高了粉煤灰的浮选脱炭效果,与空白浮选体系相比,在Fe3+浓度为3 mmol/L的条件下,浮选低炭灰烧失量由8.85%降低至5.57%,炭脱除率由41.94%提升至74.55%;与添加Fe3+的浮选体系相比,Mg2+和Na+对浮选指标的提高作用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浮选 无机盐 泡沫稳定性 脱炭
下载PDF
位阻胺脱硫脱碳工艺及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之德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6-52,共7页
叙述了用位阻胺从酸性气体中脱除CO_2和H_2S的新技术。着重介绍了工艺过程、节能效果、发展现状和溶剂制法。
关键词 位阻胺 脱硫 脱碳 酸性气体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碳除尘灰中11种元素 被引量:9
6
作者 夏辉 王小强 +3 位作者 何沙白 颜蕙园 史洁 田彩芳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8,共5页
实验重点探讨了高含量碳对除尘灰样品中镁、铝、钾、钙、铬、锰、铜、钡、铅、镉、锌等元素测定的影响,并解决了除碳的问题。样品使用马弗炉高温除碳,采用盐酸一硝酸一氢氟酸一高氯酸消解样品灰分,选择了镁、铝、钾、钙、铬、锰、铜... 实验重点探讨了高含量碳对除尘灰样品中镁、铝、钾、钙、铬、锰、铜、钡、铅、镉、锌等元素测定的影响,并解决了除碳的问题。样品使用马弗炉高温除碳,采用盐酸一硝酸一氢氟酸一高氯酸消解样品灰分,选择了镁、铝、钾、钙、铬、锰、铜、钡、铅、镉、锌等元素的分析谱线和扣背景模式,建立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高碳除尘灰中镁、铝、钾、钙、铬、锰、铜、钡、铅、镉、锌等元素的方法。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各元素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5,方法检出限在1.08-26.01mg/kg之间。方法应用于除尘灰实际样品中镁、铝、钾、钙、铬、锰、铜、钡、铅、镉、锌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90%~7.1%,目标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O%~117%;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除尘灰中镁、铝钾、钙、锌,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的测定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除尘灰 除碳
下载PDF
“双碳”目标再解析:概念、挑战和机遇
7
作者 潘家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碳达峰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并非必然是碳中和的表征。中国实现碳中和只能是高碳化石能源的有序减退和零碳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快速攀升,使得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超过80%;零碳能源的革命... 碳达峰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并非必然是碳中和的表征。中国实现碳中和只能是高碳化石能源的有序减退和零碳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快速攀升,使得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超过80%;零碳能源的革命性突破和生产革命,可推动就业增长、安全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零碳能源的消费革命,可提升民生福祉,促使区域协同和发展范式的升级;同时,碳移除的净零碳路径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较弱,潜在风险较大,只可起到辅助作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摒弃碳思维,充分释放零碳转型的增长动能,多路径优化集成,才能行稳致远,迈向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净零碳转型 零碳能源 碳移除
下载PDF
某锌挥发窑渣银回收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立丽 李正要 +2 位作者 林蜀勇 曹君磊 邓文翔 《现代矿业》 CAS 2015年第2期54-57,共4页
锌挥发窑渣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可从中回收银等有价金属。在分析某锌挥发窑渣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脱碳试验和脱碳尾矿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脱碳—脱碳尾矿氰化选银的工艺流程,在窑渣银含量为524 g/t、C含量为9.26%的... 锌挥发窑渣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可从中回收银等有价金属。在分析某锌挥发窑渣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脱碳试验和脱碳尾矿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脱碳—脱碳尾矿氰化选银的工艺流程,在窑渣银含量为524 g/t、C含量为9.26%的条件下,取得了碳脱除率95.07%、银氰化浸出率为86.39%选矿指标,有效回收了银,为锌挥发窑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渣 脱炭 氰化浸出
下载PDF
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除碳脱氮产电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健盛 杨平 +2 位作者 杨长军 穆世江 穆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4,共7页
研究了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AFB-MFC)除碳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AFB-MFC对NH4+-N的去除不起作用。电压下降主要是由于进水有机基质浓度下降造成。(2)不添加NO3--N时,在满足AFB-MFC脱氮所需的电子供体条件下增加进水... 研究了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AFB-MFC)除碳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AFB-MFC对NH4+-N的去除不起作用。电压下降主要是由于进水有机基质浓度下降造成。(2)不添加NO3--N时,在满足AFB-MFC脱氮所需的电子供体条件下增加进水COD/TN有利于AFB-MFC产电。(3)3种无机氮共存下,AFB-MFC在进水有机碳与无机氮质量比(C/N)不低于1.37时,对COD、NO2--N和NO3--N具有理想的去除效果。AFB-MFB在一定进水C/N范围内(1.37~2.50),能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及功率密度。(4)固定进水C/N时,AFB-MFC在高碳氮负荷下仍能得到较理想的NO2--N、NO3--N、COD去除效果,AFB-MFC对NH4+-N去除效果不明显;增加碳氮负荷,AFB-MFC输出电压及功率密度没有明显的改变。(5)有机基质浓度不变下,AFB-MFC中充足的电子供体可保证较高的NO3--N、COD去除率。AFB-MFC输出电压及功率密度随着时间延长而先增加至稳定值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 除碳 脱氮 产电 电子供体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炭灰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宁宁 赵富强 +3 位作者 韩瑞 李振 周安宁 庞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8,共8页
煤气化技术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应用广泛,煤气化细渣是煤气化过程产生的一种由铝硅酸盐等灰成分和残炭组成的固体废弃物。目前对气化细渣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堆存和填埋,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炭灰分离是实现气化细渣... 煤气化技术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应用广泛,煤气化细渣是煤气化过程产生的一种由铝硅酸盐等灰成分和残炭组成的固体废弃物。目前对气化细渣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堆存和填埋,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炭灰分离是实现气化细渣分质高值利用的基础,而物理分选是实现炭灰分离的重要途径。在对气化细渣组成及结构特性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对气化细渣进行炭灰分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分选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气化细渣炭灰分离的发展方向。具体地,浮选法在气化细渣炭灰分离中的研究最广泛,但存在药剂消耗量大、新型浮选药剂成本高等缺点;重选法对细粒级气化细渣的分选效果不佳;电选法对气化细渣样品含水率要求苛刻;干法分选技术对气化细渣的炭灰分离效果较好,但受制于其脱水困难而未能推广;疏水-亲水双液分离方法的分选效果优于浮选,但其分选成本高且潜在危害性较大。在未来对气化细渣炭灰分离的研究中应加强气化细渣组成结构性质的基础研究,加强新型浮选药剂及浮选技术的研发,探讨通过多场多工艺耦合提高炭灰分离的实现路径,构建气化细渣分选产品的新型分类标准,为其精细化分质高值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炭灰分离 脱碳 残碳回收 浮选 重选 电选
下载PDF
某难处理金矿石绿色高效联合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召华 浦江东 胡海平 《黄金》 CAS 2018年第1期58-61,65,共5页
针对青海某高含泥、含砷碳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性质,在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提金工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浮选尾矿再磨预浮碳—CIL联合工艺,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原矿磨矿细度-74μm占75.48%,浮选精矿金品位35... 针对青海某高含泥、含砷碳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性质,在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提金工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浮选尾矿再磨预浮碳—CIL联合工艺,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原矿磨矿细度-74μm占75.48%,浮选精矿金品位35.14 g/t、金回收率71.40%;浮选尾矿再磨细度-74μm占92.65%,预浮碳后进行CIL浸出,采用"绿金"环保提金剂,金浸出率50.06%,金综合回收率85.72%,试验指标与氰化钠浸金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石 浮选 脱碳 CIL 环保提金剂
下载PDF
天津市碳汇渔业潜力研究及未来展望
12
作者 马林 李春艳 +5 位作者 李明泽 罗鑫 丁子元 孟睦涵 徐林通 姜巨峰 《海洋湖沼通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
为了解天津市碳汇渔业潜力,本文统计了2013—2022年天津市渔业产量并估算了碳汇生物的碳移出量。结果表明,天津市近十年平均渔业总产量为33.53万t,其中淡水养殖年平均产量27.12万t,占天津市渔业总量的80.89%。渔业碳移出量总体呈先平稳... 为了解天津市碳汇渔业潜力,本文统计了2013—2022年天津市渔业产量并估算了碳汇生物的碳移出量。结果表明,天津市近十年平均渔业总产量为33.53万t,其中淡水养殖年平均产量27.12万t,占天津市渔业总量的80.89%。渔业碳移出量总体呈先平稳后下降再平稳趋势,平均年碳移出总量1.65万t。其中淡水养殖平均年碳移出1.09万t,占碳移出总量的66.42%,鲢碳移出量为首(0.49万t);淡水捕捞业年碳移出平均0.09万t,占碳移出总量的5.39%。海水方面,由于养殖品种中无碳汇生物,特别是缺乏贝类、藻类等碳汇品种的养殖,故不讨论海水养殖碳移出量;海水捕捞业年碳移出量平均0.47万t,占碳移出总量的28.19%。随着稻渔综合种养的快速发展,天津市可以此为契机,通过进一步完善碳汇渔业理论、提高饲料投喂效率、发挥自然渔业的碳汇功能以及优化调整养殖结构等方法与举措提高我市渔业碳汇能力,响应我国“双碳”战略,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碳移出 渔业产量 养殖水域
原文传递
PACT+WAR工艺处理石化污水工程实例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斌 徐冰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采用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PACT)-湿式氧化再生(WAR)工艺处理某石化企业含油、含盐污水,处理规模均为500 m^(3)/h。针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脱氮除碳能力强且耐负荷冲击;含油污水处... 采用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PACT)-湿式氧化再生(WAR)工艺处理某石化企业含油、含盐污水,处理规模均为500 m^(3)/h。针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脱氮除碳能力强且耐负荷冲击;含油污水处理后出水COD为36.8 mg/L,降低率为87.8%,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3 mg/L,平均去除率为97.2%;含盐污水处理后出水COD为48.4 mg/L,降低率为89.9%,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4 mg/L,平均去除率为98.0%,达到了装置出水水质指标要求;污水处理直接运行成本为3.07元m^(3),且实现了装置废气达标排放、生化剩余污泥近零排放,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 湿式氧化再生 石化污水 脱氮 除碳
下载PDF
印尼某含碳铅锌矿石铅锌分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俊 邹积贞 +1 位作者 康继红 霍明春 《黄金》 CAS 2016年第3期59-63,共5页
印尼某铅锌矿石属于含碳多金属硫化矿石。根据其矿石性质,采用预先除碳—浮铅—再选锌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进行铅、锌分离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铅品位51.16%、锌品位4.37%、铅回收率87.15%的铅精矿,锌品... 印尼某铅锌矿石属于含碳多金属硫化矿石。根据其矿石性质,采用预先除碳—浮铅—再选锌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进行铅、锌分离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铅品位51.16%、锌品位4.37%、铅回收率87.15%的铅精矿,锌品位57.42%、铅品位0.73%、锌回收率81.80%的锌精矿,指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铅锌矿石 除碳 优先浮选 铅锌分离
下载PDF
焙烧对工业微硅粉除碳效果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韶红 铁生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43-2248,2253,共7页
采用焙烧法除去微硅粉中游离碳杂质,同时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焙烧温度对微硅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随焙烧温度升高呈下降、稳定、再下降、最后稳定的阶梯型变化趋势,焙烧温度大于950℃,微硅粉中游离碳含量、SiO_2含量以及微硅粉失... 采用焙烧法除去微硅粉中游离碳杂质,同时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焙烧温度对微硅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随焙烧温度升高呈下降、稳定、再下降、最后稳定的阶梯型变化趋势,焙烧温度大于950℃,微硅粉中游离碳含量、SiO_2含量以及微硅粉失重率趋于稳定,分别为0.05%、83.78%、4.82%。焙烧过程中微硅粉的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微硅粉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逐渐增大,从焙烧前的0.490μm增大到1050℃焙烧2 h后的0.817μm;微硅粉圆度随焙烧温度升高而下降,以850℃为界,焙烧温度低于850℃微硅粉保持原始的球状形貌,焙烧温度高于850℃微硅粉颗粒逐渐变为无规则块状;比表面积随焙烧温度升高而增大,焙烧温度大于850℃微硅粉开始结晶,比表面积随之迅速下降直至无法测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硅粉 焙烧 除碳 结构特性
下载PDF
氨厂脱除CO_2的方法与脱碳塔的技术改造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十中 张跃升 王怀法 《化肥设计》 CAS 2000年第3期38-43,共6页
介绍大、中型氨厂脱除变换气中CO2 的方法 ,探讨了脱碳过程挖潜改造、节能降耗的技术原理 ,并给出了新型塔内件和孔板波纹填料改造不同脱碳塔的实例 ,着重介绍了改良热钾碱法脱碳塔的技术改造。
关键词 脱碳方法 脱碳塔改造 孔板波纹填料 合成氨生产
下载PDF
乙烯碱渣废水脱氮除碳生物处理技术
17
作者 马鸣 王珺 +2 位作者 郦和生 曹宗仑 杨晏泉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3,共5页
针对乙烯碱渣废水高盐、高COD的特点,采用低氧生物反应器开展脱氮除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好氧区DO为0.5~1.0 mg/L,缺氧区DO为0.2~0.4 mg/L,好氧区HRT为15.3 h,缺氧区HRT为9.2 h,沉降区HRT为6 h的条件下,当进水TDS小于16000 mg/... 针对乙烯碱渣废水高盐、高COD的特点,采用低氧生物反应器开展脱氮除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好氧区DO为0.5~1.0 mg/L,缺氧区DO为0.2~0.4 mg/L,好氧区HRT为15.3 h,缺氧区HRT为9.2 h,沉降区HRT为6 h的条件下,当进水TDS小于16000 mg/L、COD为166~1520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8.4~32.6 mg/L、TN为10.4~33.8 mg/L时,处理后出水平均COD去除率为87.6%,平均氨氮去除率为90.7%,平均TN去除率为86.3%;当进水TDS升高至18120 mg/L时,COD去除率不受影响,平均COD去除率为89.7%,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硝化细菌逐渐受到抑制,20 d后,氨氮去除率由80.3%逐渐降低至57.5%,TN去除率由75.2%降低至51.4%;TDS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影响不大,运行期间,其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废水 脱氮 除碳 耐盐性
下载PDF
城市居住小区的碳源-碳汇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亮 段汉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4期76-81,共6页
碳源-碳汇特征的研究是建设低碳小区的先决条件。论文分别使用了物料均衡法和生物量统计法对周家泉小区碳源-碳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按居住区能源供应标准计算的排放值与实际排放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1)实际排放中,直接排放量占小... 碳源-碳汇特征的研究是建设低碳小区的先决条件。论文分别使用了物料均衡法和生物量统计法对周家泉小区碳源-碳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按居住区能源供应标准计算的排放值与实际排放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1)实际排放中,直接排放量占小区总排放量的47.1%,其中煤炭消耗排放量最大。间接排放占小区排放总量的52.9%,其中电力消耗排放占到了93.6%,为小区能源消耗的最大排放源。(2)按居住区燃气供应指标为小区居民提供能源能在充分满足居民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CO2排放量。按电力供应指标计算的CO2排放量大于实际电力消耗排放。供水及污水处理技术是减少用水排放的关键因素。(3)绿化带是小区主要碳汇要素,仅通过实现国家规定的30%的绿地率并不能满足小区碳汇需求。在小区碳源碳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和减少小区CO2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低碳小区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小区 碳源 碳汇 CO2
下载PDF
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19
作者 王珺瑶 何松 +4 位作者 严家辉 曾雪兰 邓帅 雷励斌 田志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48-2759,共12页
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DAC)能够从空气中直接移除二氧化碳,在全球净零排放路径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技术的可行性始终受高能耗及其伴生环境影响的质疑,其实际碳移除效率需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评估。概述了现有代表性直接空气碳捕集... 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DAC)能够从空气中直接移除二氧化碳,在全球净零排放路径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技术的可行性始终受高能耗及其伴生环境影响的质疑,其实际碳移除效率需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评估。概述了现有代表性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其中基于高温再生的溶液吸收法(L-DAC)和固体吸附的变温吸附法(S-DAC)DAC系统技术成熟度较高,目前在商业化推广阶段。依据生命周期评价框架,从目标和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及解释3个方面对DAC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述。L-DAC和S-DAC技术均能够实现净碳移除,但DAC系统的生命周期碳移除效率区间较大,为10%~95%,且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的能耗及能量来源。在DAC生命周期碳排放过程中,系统的热力和电力消耗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超过80%,DAC运行过程中所需吸附剂、吸收剂消耗以及工厂建设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均小于10%。此外,DAC系统的生命周期水耗、材料消耗及土地利用等伴生环境影响也受到关注,初步估算DAC技术的水耗范围在0~50 Gt/Gt CO_(2),利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驱动DAC系统会导致其生命周期土地利用面积大幅增加。最后,对DAC生命周期评价发展趋势与挑战进行了梳理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目前,针对DAC系统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标准化的分析框架及实际项目数据支撑,且亟需扩展针对新型DAC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DAC动态生命周期评价以及DAC与其他负排放技术的对比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碳捕集 生命周期评价 碳移除 负排放 环境影响
下载PDF
O-AO-MBR组合工艺处理煤化工综合废水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斌 徐冰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7-192,共6页
采用O-AO-MBR组合工艺处理某煤化工综合废水,处理规模为1300 m^(3)/h。针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来水水质和水温波动大、A/O池运行负荷低的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脱氮除碳能力强且耐冲击负荷,在平均进水COD... 采用O-AO-MBR组合工艺处理某煤化工综合废水,处理规模为1300 m^(3)/h。针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来水水质和水温波动大、A/O池运行负荷低的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脱氮除碳能力强且耐冲击负荷,在平均进水COD、氨氮、总氮、SS分别为655.6、169.9、178.3、72.6 mg/L的条件下,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平均出水COD、氨氮、总氮、SS分别为27.2、0.99、49.5、6.3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9%、99.5%、72.2%、91.3%,达到了装置设计的出水水质指标要求。该组合工艺直接运行成本为2.39元/m^(3),可连续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工程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综合废水 O-AO 膜生物反应器 脱氮 除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