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4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莹 魏志超 +3 位作者 李惠通 邱云霄 周垂帆 马祥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4-321,共8页
为探讨杉木生物炭输入到土壤中后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和机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单独施用生物炭、凋落物及其配合施用下土壤碳、氮矿化的特征以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炭单独施用或与凋落物同... 为探讨杉木生物炭输入到土壤中后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和机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单独施用生物炭、凋落物及其配合施用下土壤碳、氮矿化的特征以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炭单独施用或与凋落物同时添加到土壤中,均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抑制了土壤有机碳和/或凋落物的矿化。生物炭对DOC的吸附效应导致土壤可利用态碳显著降低,且单独添加生物炭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培养初期显著降低,故这种吸附效应可能是生物炭抑制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物炭单独添加到土壤中在培养结束后(90 d)并未改变土壤氮的矿化量,但在培养过程中,却降低了土壤氮的矿化;然而,无论是否存在生物炭,添加凋落物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的矿化并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氮。这说明,无凋落物存在的情况下,生物炭的固氮效应呈现出短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物炭 凋落物 人工林土壤 矿化 碳氮
下载PDF
日粮不同碳源和碳氮比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2
作者 张雯 崔宝禄 +3 位作者 邹溪 韦玲冬 张玉明 陈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86-91,共6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碳源和碳氮比生物絮体系统对罗非鱼苗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采用5×2因子设计,即5种不同的碳源和两个碳氮比值,由10个生物絮体系统和一个清水系统(对照组)构成。试验用5种不同有机碳源...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碳源和碳氮比生物絮体系统对罗非鱼苗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采用5×2因子设计,即5种不同的碳源和两个碳氮比值,由10个生物絮体系统和一个清水系统(对照组)构成。试验用5种不同有机碳源,包括100%糖蜜、75%糖蜜+25%面粉、50%糖蜜+50%面粉、25%糖蜜+75%面粉和100%面粉,这些组合应用于两个碳氮比,即15∶1和20∶1。结果表明:以糖蜜和面粉组合作为有机碳源,碳氮比值为15生物絮体养殖系统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水含氮参数、肠绒毛高度、直径以及体液免疫反应均有改善。在所有生物絮体处理系统中,体液免疫反应(溶菌酶活性、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溶血活性)均有显著改善(P<0.05)。水含氮参数(总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的时间效应非常显著,说明3个参数均存在显著的周期变化(P<0.05)。与生物絮体系统养殖的鱼相比,对照组罗非鱼全身脂肪水平最高,蛋白质水平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絮体系统可以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改善免疫性能。建议采用碳氮比为15∶1、面粉替代糖蜜量75%~100%作为碳源作为罗非鱼的饲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碳氮 罗非鱼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 免疫
下载PDF
污水反硝化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3
作者 熊子康 郑怀礼 +4 位作者 尚娟芳 蒋君怡 钟政 赵瑞 胡雅丹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81,共14页
随着更加严格的氨氮污水排放标准的实施,中国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氨氮难以达标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碳源不足成为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低碳氮比污水,需要额外投加碳源以强化反硝化脱氮。结合对反硝化外加碳源的研究成... 随着更加严格的氨氮污水排放标准的实施,中国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氨氮难以达标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碳源不足成为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低碳氮比污水,需要额外投加碳源以强化反硝化脱氮。结合对反硝化外加碳源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以小分子有机物及糖类物质为主的传统碳源,以天然纤维素物质、人工合成高聚物、骨架型复合缓释碳源为主的新型固体碳源,和以工业废水、污泥及餐厨废弃物水解液等为主的新型液体碳源,分析了目前外加碳源研究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果表明,现阶段以传统碳源为基础研发的复合碳源更适合商业推广,而大多数新型碳源实际应用还存在各种问题,但其成本低、环保性高、应用广泛,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反硝化脱氮 外加碳源 低碳氮比污水
下载PDF
不同钾肥配施对烤烟质体色素和碳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国顺 何永秋 +5 位作者 杨永锋 李姣 高琴 彭金梅 刘典三 母海勇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3年第6期49-55,共7页
为探究不同钾肥配施对烤烟碳氮代谢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及其配施对烤烟质体色素、部分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钾肥(对照)相比,缓释钾肥处理提高了烟株各生育... 为探究不同钾肥配施对烤烟碳氮代谢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及其配施对烤烟质体色素、部分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钾肥(对照)相比,缓释钾肥处理提高了烟株各生育期的氮代谢和成熟期的碳代谢。缓释钾肥+普通钾肥处理和缓释钾肥+普通钾肥+黄腐酸钾处理对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和碳氮代谢水平的提高作用比较明显,而缓释钾肥+普通钾肥处理在烟株生育后期仍然有很高的叶绿素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阻碍了烟叶碳氮代谢的适时转化和烟株正常落黄成熟。缓释钾肥+普通钾肥+黄腐酸钾处理不但能提高烟叶生育前期质体色素含量和碳氮代谢水平,而且能够促进烟叶质体色素适时降解和碳氮代谢的协调。总体来看,缓释钾肥及与其他钾肥的配施显著提高了烤后烟叶中的钾含量,提高了钾氯比和两糖比,使烟叶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同时提高了大多数种类的香气物质含量,此外,缓释钾肥+普通钾肥+黄腐酸钾处理还提高了新植二烯和香气物质总量。综合来看,缓释钾肥+普通钾肥+黄腐酸钾处理最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钾肥 烤烟 质体色素 碳氮代谢 品质
下载PDF
东北东部山区11种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分解与碳氮释放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利敏 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8-374,共7页
采用长期定位跟踪实测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东北温带森林4个水热状况不同的立地条件(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硬阔叶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和林外空旷地)下11个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CWD)分解初期3年中的碳氮动态及其影... 采用长期定位跟踪实测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东北温带森林4个水热状况不同的立地条件(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硬阔叶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和林外空旷地)下11个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CWD)分解初期3年中的碳氮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测定树种包括: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紫椴(Tilia amurensis)、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蒙古栎、色木槭(Acer mono)、春榆(Ulmus japonica)、红松、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结果表明:在分解过程中,所有树种CWD的碳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其干重、碳密度、氮浓度和氮密度均随分解进程不同程度地减小,碳氮比(C/N)则增大,而且树种间差异显著(p<0.001)。针叶树种的CWD分解速率显著地低于阔叶树种,其中白桦的3年CWD干重损失率(65%)约为兴安落叶松(22%)的3倍。径级大的CWD分解较慢。CWD分解与碳氮释放均与CWD的初始N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初始C/N呈负相关。4个立地条件下CWD的干重和碳氮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该研究指出,在分解初期的前3年中,CWD基本上是一个碳源和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密度 碳氮比 倒木 氮密度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制备Ti(C,N)粉末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喜坤 修稚萌 +1 位作者 孙旭东 郑龙熙 《粉末冶金工业》 CAS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用淀粉作为碳源还原氢化钛制备碳氮化钛纳米粉的工艺及利用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降低合成温度、缩短保温时间或提高氮气流量有利于形成氮含量高的碳氮化钛粉末。通过控制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 ,可以... 研究了用淀粉作为碳源还原氢化钛制备碳氮化钛纳米粉的工艺及利用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降低合成温度、缩短保温时间或提高氮气流量有利于形成氮含量高的碳氮化钛粉末。通过控制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 ,可以控制Ti(C1 -xNx)中的碳氮比 ,得到不同x值的碳氮化钛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钛 淀粉 碳氮化钛 纳米粉 碳氮比 碳热还原法 制备 粉末冶金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幼苗细根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润泉 熊德成 +5 位作者 宋涛涛 蔡瑛莹 陈廷廷 陈望远 郑欣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101-6110,共10页
为了揭示全球氮(N)沉降对杉木人工林细根碳(C)、N、磷(P)元素组成的影响,在福建三明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模拟N沉降试验,设置了对照(CK)、低N(LN,40 kg N hm^(-2)a^(-1))、高N(HN,80 kg N hm^(-2)a^(-1))... 为了揭示全球氮(N)沉降对杉木人工林细根碳(C)、N、磷(P)元素组成的影响,在福建三明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模拟N沉降试验,设置了对照(CK)、低N(LN,40 kg N hm^(-2)a^(-1))、高N(HN,80 kg N hm^(-2)a^(-1))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采用内生长环法通过2年4次取样探讨N沉降对细根C、N、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结果显示:(1) N添加在2015年降低细根C浓度,此后低N处理无影响,高N添加在2016年增加了细根C浓度;高N添加提高了细根(特别是0—1 mm细根) N浓度,但低N添加则无显著影响,甚至在2016年7月显著降低细根N浓度; N添加在2015年对细根P浓度无显著影响,但在2016年导致细根(特别是0—1 mm细根) P浓度降低。(2)低N添加在2016年显著提高细根的C∶N比,而高N添加则在2015年1月显著降低细根的C∶N比;低N添加对细根N∶P比没有显著影响,而高N添加则在大部分取样时间里显著增加了细根N∶P比。(3)不同处理细根C浓度、C∶N比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细根N浓度和N∶P比呈降低趋势。本研究表明,N添加对杉木细根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因不同N添加水平而异,并受苗木生长的稀释效应所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细根 碳氮比 氮磷比
下载PDF
相同碳氮比有机物料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弘 刘世亮 +4 位作者 朱金峰 刘芳 姜桂英 化党领 王代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8,共9页
烤烟碳氮代谢是重要的代谢过程,有机物料是作物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烤烟的碳氮循环。通过盆栽试验,将玉米秸秆、猪粪和生物炭调节碳氮比为25∶1,分析不同有机物料在相同碳氮比下,对烤烟和植烟土壤主要碳氮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烤烟碳氮代谢是重要的代谢过程,有机物料是作物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烤烟的碳氮循环。通过盆栽试验,将玉米秸秆、猪粪和生物炭调节碳氮比为25∶1,分析不同有机物料在相同碳氮比下,对烤烟和植烟土壤主要碳氮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与猪粪,能够显著提高烤烟的农艺性状,添加玉米秸秆,则会降低烤烟的农艺性状。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增强烟叶碳氮关键酶活性;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最大分别达到33.3μg/(g·h)、14.42 mg/(g·min)和5.08 mg/(g·h)。与对照(不施有机物料)相比,添加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增加烟叶氮、磷、钾质量分数。植烟土壤添加猪粪,可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最大值1.78 mg/kg),但土壤蔗糖酶活性却基本不受有机物料种类的影响;同时,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氮质量分数显著提升。特别是猪粪处理中,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物料的施用,促进土壤硝化作用,提高硝态氮质量分数。因此,添加生物炭能够提高烤烟碳氮代谢,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烤烟品质;添加猪粪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营养元素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土壤碳氮比 化学成分 有机物料
下载PDF
封育对草地植被功能群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静 孙宗玖 +2 位作者 巴德木其其格 马慧敏 董乙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探究不同封育年限下植被功能群、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封育0a(En0,对照)、3a(En3)、5a(En5)、8a(En8)的沙质荒漠草地植被功能群多样性、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碳(Total carbon,TC)、全氮(Total ... 为探究不同封育年限下植被功能群、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封育0a(En0,对照)、3a(En3)、5a(En5)、8a(En8)的沙质荒漠草地植被功能群多样性、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碳(Total carbon,T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全钾(Total kalium,TK)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封育提高了沙质荒漠草地植物功能群Patrick指数(Pa)、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对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影响不显著。封育后0~50cm土层TC含量增加,且0~5cm显著增加,而5~30cm土层SOC在En5处显著降低。封育后5~50cm土层的TN显著降低,而TP、TK含量则呈"升-降"趋势,En3达到最高,显著高于En0。与En0比,0~5cm土层En3土壤C∶N值增加显著,而En3处理0~50cm土层N∶P值最低。沙质荒漠草地封育过程中,土壤TP、TN含量对土壤养分的恢复及植被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适时封育有利于沙质荒漠植被功能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年限 沙质荒漠 功能群 土壤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养分特征——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帅楠 李广 +7 位作者 吴江琪 马维伟 杨传杰 张世康 姚瑶 陆燕花 魏星星 张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0-207,共8页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特征,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麦地、云杉林地、苜蓿地为对象,基于实测数据,采用方差、相关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土地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特征,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麦地、云杉林地、苜蓿地为对象,基于实测数据,采用方差、相关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土地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地类型土壤SOC、TN和T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2.19、0.33和0.48 g·kg^(-1),小麦地和苜蓿地土壤SOC、TN和TP空间变异性较云杉林地偏大。SOC、TN含量为云杉林地>小麦地>苜蓿地,TP含量为云杉林地>苜蓿地>小麦地。土壤SOC、TN和TP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小麦地C/P显著(P<0.05)高出苜蓿地41.96%,N/P显著高出云杉林地、苜蓿地28.57%、36.19%。3种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化学计量比(C/N、C/P、N/P)均值分别为:39.61、31.53、0.83,且其C/N大于中国平均值(12.3),C/P、N/P较全国平均值(61.0、5.2)明显偏小,黄土丘陵区C/N较稳定。土地类型对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存留,有利于土壤生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碳氮磷 土地类型
下载PDF
不同林龄樟树林土壤碳氮贮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文丽 雷丕锋 戴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对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和汨罗桃林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三个林龄的樟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SOC、N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 对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和汨罗桃林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三个林龄的樟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SOC、N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林龄樟树林SOC和T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同时,土壤碳含量及碳贮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而土壤氮含量及贮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少,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0~10 cm)。不同林龄樟树林各土层SOC含量的变化分别为10 a:4.62~17.00 g/kg,24 a:4.48~17.92g/kg,45 a:4.57~19.37 g/kg;土壤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 a:0.99~1.56 g/kg,24 a:0.79~1.43 g/kg,45 a:0.78~1.22 g/kg。土壤SOC含量与N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SOC含量与C/N相关性极显著(p〈0.01)。但樟树林土壤N与C/N之间相关性除24 a呈显著相关以外(p〈0.05),其它两个林龄阶段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土壤SOC贮量差异不显著(p=0.083),N贮量差异性不显著(p=0.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纯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氮 碳氮贮量 碳氮比
下载PDF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养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牛巧龙 卢显芝 +3 位作者 田秀平 王晶 万鹏 郝建朝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8期109-113,共5页
堆肥化处理是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为探索堆肥化处理技术,笔者研究了在不同量物质(落叶、活性污泥、土壤)的园林废弃物堆肥中C、N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堆腐过程中全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全氮含量总体... 堆肥化处理是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为探索堆肥化处理技术,笔者研究了在不同量物质(落叶、活性污泥、土壤)的园林废弃物堆肥中C、N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堆腐过程中全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全氮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嗜热阶段急剧上升,低温腐熟保肥阶段增加减缓。碳氮比在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呈下降趋势。经正交试验分析,1000 g园林废弃物中加入800 g的污泥的处理E和处理H最有利于堆肥的腐熟,得到的腐熟肥碳氮含量较为合理,其碳含量分别为413.59 g/kg和611.16 g/kg;氮含量分别为17.57 g/kg和21.95 g/kg;碳氮比为23.54和2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废弃物 堆肥 碳氮养分变化 腐熟度
下载PDF
生物絮团技术对彭泽鲫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罗文 王广军 +3 位作者 龚望宝 谢骏 余德光 李志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8-322,共5页
【目的】研究生物絮团技术对彭泽鲫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为生物絮团技术在鲫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设生物絮团组和对照组,生物絮团组通过添加葡萄糖控制碳氮比(C/N)为20∶1,对照组仅投喂配合饲料。试验周期60 d,期... 【目的】研究生物絮团技术对彭泽鲫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为生物絮团技术在鲫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设生物絮团组和对照组,生物絮团组通过添加葡萄糖控制碳氮比(C/N)为20∶1,对照组仅投喂配合饲料。试验周期60 d,期间每隔6 d测定一次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试验结束后测定彭泽鲫的生长指标。【结果】生物絮团组彭泽鲫的终末均重、个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蛋白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饵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养殖水质方面,从整个养殖周期来看,生物絮团组的氨氮浓度相对较稳定,维持在1.00 mg/L左右;亚硝酸盐氮浓度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硝酸盐氮浓度也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10.00 mg/L以下。【结论】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彭泽鲫养殖中可有效改善水质,并可促进彭泽鲫生长和提高饵料利用效率,实现饵料蛋白的二次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生物絮团技术 生长指标 养殖水质 碳氮比(C/N)
下载PDF
水稻氮肥施用技术Ⅱ.看苗施用氮肥的叶片诊断指标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邹长明 秦道珠 +1 位作者 高菊生 陈福兴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为探明水稻氮素营养水平及其临界值的定量指标 ,1997年在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冬闲田、冬泡田、冷浸田、绿肥田、蔬菜田和油菜田中 ,对水稻品种湘早籼 12号进行了穗期施肥及氮肥用量试验 .结果表明 :1)幼穗分化期最新完全叶 C/ N是水稻生... 为探明水稻氮素营养水平及其临界值的定量指标 ,1997年在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冬闲田、冬泡田、冷浸田、绿肥田、蔬菜田和油菜田中 ,对水稻品种湘早籼 12号进行了穗期施肥及氮肥用量试验 .结果表明 :1)幼穗分化期最新完全叶 C/ N是水稻生长前期氮素营养状况的综合反映 ,可作为水稻看苗施肥的诊断指标 .2 )早稻中熟品种湘早籼 12号适宜施穗肥的叶片 C/ N临界值为 11.5 (颖花分化中期 ) .若 C/ N高于此临界值 ,施穗肥可增产 .若 C/ N低于此临界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碳氮比 施肥 叶片诊断指标 水稻
下载PDF
不同氮素供给水平对84K杨幼苗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奇峰 李卓蓉 +1 位作者 吴江婷 罗志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2,共10页
[目的]解析不同氮素供给水平下杨树幼苗的生长与碳氮代谢特征,对提高木材产量和品质以及科学制定人工林养分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别以高氮、正常氮和低氮供给处理84K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分析其生长特征与碳... [目的]解析不同氮素供给水平下杨树幼苗的生长与碳氮代谢特征,对提高木材产量和品质以及科学制定人工林养分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别以高氮、正常氮和低氮供给处理84K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分析其生长特征与碳氮代谢变化特征。[结果]高氮处理增加了净光合速率、根中的蔗糖含量以及叶中的淀粉含量和生物量,促进84K杨的碳代谢;高氮处理促进了84K杨根中NH4^+和NO3^-吸收和积累,提高了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加了大多数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氮含量,促进了84K杨的氮代谢。低氮处理降低了净光合速率、叶中的大多数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抑制84K杨的碳代谢;低氮处理会降低植物体内NH4^+、NO3^-含量,降低根中的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降低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氮含量,抑制84K杨的氮代谢。[结论]这些结果表明84K杨中的碳代谢与氮代谢响应环境中的氮素的盈亏变化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即外界环境中氮素充足时,碳代谢随着氮代谢的增加而增加;而外界环境中氮素亏缺时,碳代谢随着氮代谢的降低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84K杨 碳氮代谢 氨基酸 蔗糖 碳氮比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慧 郭月峰 +3 位作者 姚云峰 祁伟 秦富仓 王佳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5-1000,共6页
【目的】本研究以达拉特旗南部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同一环境条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营养元素... 【目的】本研究以达拉特旗南部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同一环境条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与反馈能力,以期为研究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测定林地、草地、耕地、撂荒地不同深度土层的碳氮磷含量。【结果】①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8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SOC和TN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农地>撂荒地。②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N变异系数最小属弱变异,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小;C/P、N/P属中等变异,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大,研究区植被的生长主要受氮素的营养限制。③研究区土壤C/N、C/P比值主要受SOC含量的影响,N/P主要受SOC和TN含量的影响。【结论】不同利用方式下各元素含量在土壤表层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土壤SOC、TN较TP受到利用方式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碳氮磷 化学计量
下载PDF
根域限制栽培对桃花芽分化进程中碳氮比及AB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庞钰洁 陶宁颖 +4 位作者 竺啸恒 陈心源 王莉 张望舒 贾惠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63-1373,共11页
【目的】明确根域限制栽培对桃树花芽分化的影响。【方法】2017年以普通桃‘圆梦’为试材,对花芽分化进程与叶片及芽碳氮含量和激素含量积累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随着长果枝花芽着生位置向基部靠拢,花芽进入形态分化的时间越早,... 【目的】明确根域限制栽培对桃树花芽分化的影响。【方法】2017年以普通桃‘圆梦’为试材,对花芽分化进程与叶片及芽碳氮含量和激素含量积累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随着长果枝花芽着生位置向基部靠拢,花芽进入形态分化的时间越早,分化进程也越快;根域限制栽培一次枝长果枝基部6月16日前后花芽逐渐开始分化,比常规栽培早2周左右;伴随着生长进程叶片总氮量不断降低,C/N逐渐上升,根域限制栽培的花芽分化速度和成花率明显较常规栽培提高;花蕾原基分化初期转向末期时高水平的ZR含量和花萼分化期开始时ABA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芽体形态分化,促进成花。【结论】相对较高的C/N能提早花芽分化时间,适当高水平的ZR和ABA有利于芽体形态分化的持续进行,因此根域限制栽培花芽分化速度快、成花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域限制 花芽分化 碳氮比 玉米素 脱落酸
下载PDF
碳氮比对聚氨酯生物膜反应器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谭冲 刘颖杰 +2 位作者 王薇 邱珊 马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807-3813,共7页
研究了聚氨酯生物膜反应器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中的应用,考察碳氮比(15∶1、10∶1、5∶1和1.8∶1)对聚氨酯脱氮系统脱氮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处理效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经过100 d的运行,当进水碳氮比... 研究了聚氨酯生物膜反应器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中的应用,考察碳氮比(15∶1、10∶1、5∶1和1.8∶1)对聚氨酯脱氮系统脱氮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处理效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经过100 d的运行,当进水碳氮比从15依次下降到10、5和1.8,亚硝酸氮累积率由56.1%逐次上升到62.3%、72.3%和83.2%.在进水碳氮比为10时,系统取得最佳处理效果,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9.1%和91.0%.进水碳氮比在15、10、5和1.8时,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均同时发生在聚氨酯生物膜系统内,随着进水碳氮比的降低,同时硝化反硝化效率逐渐降低.生物膜的功能微生物分析表明,在碳氮比15时,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要显著高于其他工况.生物膜上的优势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分别以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spira sp.)和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 sp.)为主,而反硝化细菌则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短程硝化反硝化 聚氨酯 群落分析 同时硝化反硝化
原文传递
优化氮源种类及碳氮比对阿魏菇液体种生长的效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林辰壹 马娟 +2 位作者 杨婷婷 帕尔扎特.博尔列克 陈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42-2047,共6页
[目的]阿魏菇液体培养过程中氮源种类及碳氮比的优化研究,为阿魏菇生理活性物质代谢、分析与提取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野生菌种质资源的保护、菌株保存和驯化提供方法。[方法]选择6种有机氮源、2种无机氮源以及8个碳氮比梯度,采用液体培... [目的]阿魏菇液体培养过程中氮源种类及碳氮比的优化研究,为阿魏菇生理活性物质代谢、分析与提取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野生菌种质资源的保护、菌株保存和驯化提供方法。[方法]选择6种有机氮源、2种无机氮源以及8个碳氮比梯度,采用液体培养技术通过菌球直径、菌球密度、菌丝生长量等生物量指标测定,反映阿魏菇液体培养的氮代谢特性。[结果]不同氮源种类及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了阿魏菇液体种的生长。黄豆、黄豆芽是阿魏菇液体种培育的良好氮源,菌球密度分别达到26.67%和24.00%,是对照的145%和131%。其次是蛋白胨、酵母片,甘氨酸与硫酸铵、硝酸钾之间差异不显著,尿素是最差的氮源。2.5%黄豆芽和黄豆均可以获得阿魏菇液体种最高的生物量,是可以取代蛋白胨的有机氮源。适宜阿魏菇液体种生长的碳氮比是20:1。[结论]阿魏菇液体种培养过程中存在氮源的选择性差异,天然有机氮源优于其他形式的各种氮源,同时氮源浓度的变化极显著影响了液体种的生产能力,阿魏菇液体种培育过程中对氮源浓度的要求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菇 液体培养 氮源 碳氮比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3种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宗达 刘世荣 +6 位作者 刘兴良 罗明霞 胡璟 李亚非 余昊 欧定华 吴德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共11页
【目的】在土壤母质和气候相似背景下,探讨天然次生林内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加深对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变化的认识。【方法】在川西米亚罗镇夹壁沟林区,选... 【目的】在土壤母质和气候相似背景下,探讨天然次生林内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加深对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变化的认识。【方法】在川西米亚罗镇夹壁沟林区,选择3种20世纪60年代采伐后经自然更新形成的天然次生林(青榨槭+糙皮桦+红桦阔叶林,ABB;红桦+青榨槭+岷江冷杉针阔混交林,BAA;岷江冷杉林,AFF),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探讨不同林分类型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轻组有机碳(LFOC)、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可溶性总氮(DTN)、可溶性无机氮(WDO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AFF中SOC、LFOC、MBC、DON和DTN含量分别比ABB和BAA低46.24%和41.29%、51.29%和31.72%、46.46%和41.58%、54.48%和28.54%、56.15%和48.64%;DOC含量表现为ABB>AFF>BAA,AFF中DOC含量比ABB低25.39%、比BAA高4.08%;TN、WDON和MBN含量表现为BAA>ABB>AFF,AFF中TN和WDON含量分别比ABB和BAA低48.46%和48.59%、63.57%和79.94%,而MBN含量则比ABB低5.72%、比BAA高5.26%;冗余分析显示,TN、总磷(TP)、乔草层Shannon-Wiener指数是影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土壤活性有机氮含量主要受TN和NO-3-N影响;外源氮磷库(尤其是氮素)的投入以及物种组成结构是导致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含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结论】青榨槭+糙皮桦+红桦阔叶林和红桦+青榨槭+岷江冷杉针阔混交林表层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岷江冷杉林,说明自然更新早期阶段(≤60年)的岷江冷杉林不利于土壤养分积累,在经营管理时可适当增加外源氮素以及阔叶树种和草本植物物种,以提升土壤养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氮组分 物种多样性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