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数字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86
1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16-2330,共15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利用数字金融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本文在阐述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碳排放绩效理论的基础上,运用2012—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回归模... 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利用数字金融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本文在阐述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碳排放绩效理论的基础上,运用2012—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方向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数字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和提高了碳排放效率,在整体上改善了碳排放绩效,并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均改善了碳排放绩效。②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降低了碳排放强度,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提升了碳排放效率。总体来看,数字金融发展通过这3种效应改善了碳排放绩效。③数字金融发展更有利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和低金融发展水平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在碳排放效率方面,数字金融发展更有利于高经济发展水平和高金融发展水平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未来中国政府应加快发展数字金融,促进金融服务与现代数字技术结合,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效率 中介机制 异质性影响 中国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1
2
作者 蔺雪芹 边宇 王岱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7-195,共9页
以京津冀地区13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8年工业及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工业产值等相关数据,基于两阶段Super SBM模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工业及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剖析工业碳... 以京津冀地区13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8年工业及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工业产值等相关数据,基于两阶段Super SBM模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工业及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剖析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提高,空间格局由"中心高,四周低"向"高值区带状集聚,低值区分散"转变,城市间工业碳排放效率差异减小。(2)工业行业间碳排放效率差异大,不同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差异显著。(3)生产力水平、工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水平对工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这种作用持续增大;工业化水平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由显著负相关转变为不显著相关;能源消费强度与工业碳排放效率始终呈负相关,但这种负向作用逐渐降低;重工业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碳排放效率由不显著相关转变为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 碳排放效率 空间计量模型 绿色低碳发展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SBM-DEA模型湖南省碳排放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2
3
作者 王兆峰 杜瑶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7-806,共10页
以中部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6年湖南省14个市(州)碳排放效率和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发现:①从时间序列演化特征来看,除长沙市、常德市外,湖南省大部分市(州)的碳排放效率和... 以中部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6年湖南省14个市(州)碳排放效率和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发现:①从时间序列演化特征来看,除长沙市、常德市外,湖南省大部分市(州)的碳排放效率和环境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挥不足,部分地区在2010~2016年间的碳排放效率有所提高,但均低于10%的增长水平;②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湖南省14市(州)的效率水平差异显著,表现为碳排放效率由中部地区逐步向边缘地区进行转移和提升,而环境效率的波动性较大,整体呈现出'分散-集聚-分散'的趋势。五大能源区域中湘东地区的效率水平较高,其次为湘北地区,湘南地区与湘西地区表现为空间互补型区域,湘中地区的效率水平提升则相对滞后;③从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二、三产业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生态环境、工业产业集聚和对外依存度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作用,技术进步则表现出积极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结合现有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水平发展,充分发挥好各地区经济规模效应,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快速流动,推动技术进步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驱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碳排放效率 环境效率 湖南
下载PDF
从“鞭打快牛”到效率驱动:中国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研究 被引量:70
4
作者 钱浩祺 吴力波 任飞州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102,共17页
设计合理的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对于中国温室气体达峰目标的实现和减排成本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技术异质性在内的多因素碳排放权分配理论模型,明确了全国碳减排总量目标、本地区排放总量、本地区碳... 设计合理的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对于中国温室气体达峰目标的实现和减排成本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技术异质性在内的多因素碳排放权分配理论模型,明确了全国碳减排总量目标、本地区排放总量、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以及本地区碳排放效率四个因素对碳排放权分配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企业级低碳专利数据作为低碳技术水平的代理变量,考虑碳市场试点的政策冲击,本文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碳排放视角,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使用估算效率值对碳排放权的地区分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碳排放基于消费侧责任计算时,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1.61%和0.47%的工业总产出损失,而当碳排放基于生产侧责任计算时,仅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0.68%和0.21%的工业总产出损失。与此同时,当分配机制中考虑了碳排放效率时,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的不同分配会使部分地区产生较大的分配差异,能源生产省份在生产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内蒙古为例,其减排量比消费侧核算下高出约65%,而电力调入省份在消费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河北为例,其减排量比生产侧核算下高出约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分配 碳排放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低碳专利
原文传递
中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对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0
5
作者 王勇 赵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8,共9页
在碳排放交易背景下,中国碳排放效率的趋势变动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目标,科学考察我国碳排放效率水平,分析碳交易试点启动对低碳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明确的现实意义。基于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思想,本文利用三阶段DE... 在碳排放交易背景下,中国碳排放效率的趋势变动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目标,科学考察我国碳排放效率水平,分析碳交易试点启动对低碳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明确的现实意义。基于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思想,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碳交易市场建立前后的中国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价并排序,并利用收敛性原理对中国各省区碳排放效率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碳交易市场启动对碳排放效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碳排放效率排名均保持不变或有所上升。(2)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中国各省区碳排放效率较低是由于纯技术效率引起的,技术效率应用程度还处于中低端状态,改善空间很大。(3)从全国整体效果来看,广东省一直处于生产前沿面上,碳排放效率最高,而宁夏、青海和陕西省稳居后三名。(4)中国碳排放效率水平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而在纯技术效率水平上需要改进的空间更大。(5)碳交易试点建立前,中国各省区的碳排放效率差距在逐渐缩小,试点交易市场建立后,差距逐渐增大。(6)城市化程度会拉大省区之间的碳排放效率差距,不利于碳排放效率的收敛。本文研究结论显示,我国需要坚持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借鉴试点经验,加强内部监管,形成严格有效的交易制度;不断调整地区间的差距,加强合作,由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促进全国统筹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低碳绿色发展机制,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排放效率 收敛性 三阶段DEA模型
下载PDF
低碳试点政策是否提高了城市碳排放效率——基于低碳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67
6
作者 郭沛 梁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76-1892,共17页
作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成效在当今我国面临碳减排及经济下行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18年间的279个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城市碳排放效率,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 作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成效在当今我国面临碳减排及经济下行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18年间的279个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城市碳排放效率,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碳排放效率,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东西部及非资源型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则表明,低碳试点政策的政策效应主要通过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来发挥作用。区分东中西地区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试点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合理化来影响碳排放效率,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则分别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作用。本文为加强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发展双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 碳排放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 被引量:65
7
作者 潘雄锋 舒涛 徐大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105,共5页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并且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已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要寻找制造业的有效减排途径,就需要准确分析和计量促使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在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并且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已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要寻找制造业的有效减排途径,就需要准确分析和计量促使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在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并基于1996-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在1996-2007年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均是由效率引起的,而结构则引起了碳排放强度的提升。因此,应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以进一步发挥效率份额在制造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逐步淘汰一些高碳排放行业,使制造业产业结构向规模化、低碳化和高端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碳排放强度 结构份额 效率份额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及耦合路径 被引量:65
8
作者 周迪 王雪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05-2316,共12页
研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 研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并根据耦合程度和耦合特征对各省份进行多重分类,在分布动态学框架下设计了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耦合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时空格局存在差异,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程度介于0.2~0.4之间,处于轻度到中度的失调衰退水平,且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特征属于发展度较低、协调度较高的"低水平协调"类型。(2)从地区间的分布动态上看,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动态不协调,前者固化程度大于后者,区域碳排放效率的"低水平陷阱"现象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更严重,故中国应在缓解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固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各地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3)本文设计的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路径,既能缓解二者在地区之间的动态不协调问题,又能有效提升二者在各地区内部的耦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度 固化 耦合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3
9
作者 徐英启 程钰 +1 位作者 王晶晶 刘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1276,共16页
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3—2018年中国68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 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3—2018年中国68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趋势,效率值从0.169上升至0.423,年均增长率为6.31%,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呈先缩小后逐渐扩大趋势,空间上呈现“东中西”递减分布格局;从城市等级规模来看呈现“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特征。(3)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绿色技术创新与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外资强度与碳排放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各影响因素对三大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创新投入、产业结构和区域差异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城市 碳排放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0
10
作者 田云 王梦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063-5072,共10页
【目的】传统农业大省湖北省对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依赖度过高,客观上导致其农业生产相对高碳。本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其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农业低碳生产的切实推进提供参考依据与政策启示。【方法】利用DEA-Malmquist... 【目的】传统农业大省湖北省对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依赖度过高,客观上导致其农业生产相对高碳。本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其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农业低碳生产的切实推进提供参考依据与政策启示。【方法】利用DEA-Malmquist分解法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有效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其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2011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虽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处于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速为2.9%;从驱动源泉来看其提升主要依赖于前沿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改善,进一步对技术效率分解可知,纯技术效率恶化趋势较为明显而规模效率得到了轻微改善。湖北省各市(州)农业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其中以武汉最高,达到了1.584,而荆门最低,仅为0.803;结合数值差异可将15个地区划分为高速增长、低速增长以及下降等3个不同组别;前沿技术进步在推进各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上发挥了更为明显的作用,而技术效率改善所起作用相对较小,分解技术效率可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作用方向因地而异,但后者作用力度要略大于前者。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村用电量均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或者城镇化水平越高、或者农村用电量越大,农业碳排放效率越高;而农业产业结构所处情形正好相反,具体表现为,种植业产值比重越高越不利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结论】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处于上升态势,但伴随着年际波动各市(州)碳排放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无论是湖北省还是各市(州)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都更多地依赖于前沿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这也要求我们在推进湖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效率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湖北省
下载PDF
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全球118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8
11
作者 王鑫静 程钰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3-511,共9页
合理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难题。研究基于2009-2016年全球11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探究了整体样本及不同等级城镇化水平国家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2009-... 合理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难题。研究基于2009-2016年全球11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探究了整体样本及不同等级城镇化水平国家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2009-2016年,研究样本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碳排放效率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欧洲西部及非洲,碳排放效率较低的国家基本位于北美、亚洲及大洋洲;(2)从整体来看,科技创新水平、人均GDP及信息化水平均对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促进作用大小为人均GDP>科技创新水平>信息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工业占比及对外开放度均对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大小为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工业占比;(3)分区域来看,不同等级城镇化水平国家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效应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研究提出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重视科技创新生态价值、优化对外出口贸易结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碳排放效率 影响机制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与减排对策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清 陶小马 杨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2,共8页
本文基于对现有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采用IPCC"自下而上"法对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CO2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轨道交通是碳排放效率最高的客运方式,出租车最低;客运交通CO2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且碳... 本文基于对现有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采用IPCC"自下而上"法对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CO2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轨道交通是碳排放效率最高的客运方式,出租车最低;客运交通CO2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且碳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年客运交通CO2排放增量主要来自私人载客汽车,同时公务交通在客运交通碳排放中始终占较大比重。由此本文认为,控制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关键在于对以私人载客汽车和单位载客汽车为主的个体交通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将控制碳排放纳入到城市交通政策目标中去,本文就主要城市交通政策对客运交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往的交通供给、需求管理政策对于抑制客运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有限;而就目前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言,也不利于降低居民出行的碳排放水平。文章最后分别从交通供给、需求管理以及城市空间角度给出了控制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客运交通 碳排放效率 交通政策
下载PDF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分析与低碳优化 被引量:42
13
作者 张苗 甘臣林 +1 位作者 陈银蓉 陈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容易陷入增加投入与控制碳排放两难选择的困境,理想碳排放效率下的适度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成为控制碳排放与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计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3年、2006年、2009年与2012年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然后基于松弛测度(Slack Based Measure,SBM)模型估算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空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其碳排放效率是动态变化的,但两者变化趋势并不一致;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2003-2006年增长缓慢,东部略高;2006-2009年增长明显,东中西差异不大;2009-2012年大幅提升,西部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超过东部和中部;32003-2012年,碳排放有效省份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东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碳排放效率值;4技术效率不足是引起碳排放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5东部地区由于减缓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增速得以提高碳排放效率,中西部地区因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快速提升而无法兼顾碳排放效率。最后,针对总效率无效省份,构建结合了东中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的低碳优化策略,以期改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碳排放 效率分析 SBM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区域碳排放效率研究——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例 被引量:40
14
作者 孙秀梅 张慧 王格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3,共6页
提高碳排放效率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区域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2年期间山东省各个地级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东营市在所有城市中表现出... 提高碳排放效率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区域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2年期间山东省各个地级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东营市在所有城市中表现出最高的碳排放效率,莱芜市的碳排放效率值则是最小的,而菏泽市的碳排放效率是增长最迅速的,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得知技术进步差异导致了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因此,研究认为,对于不同碳排放效率水平的城市应当根据其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减排政策,对于碳排放严重低效的地区应当给予充分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对于碳排放水平领先的地区只需引导其按照当前趋势继续发展,而对于碳排放效率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的城市,特别是具有显著碳减排潜力的城市,重视其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有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山东省
下载PDF
动态内生视角下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绿色创新效率的机理研究——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徐建中 王曼曼 贯君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93,共13页
基于规模以上中国装备制造企业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行业绿色创新效率,从动态内生视角构建了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关联性。... 基于规模以上中国装备制造企业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行业绿色创新效率,从动态内生视角构建了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均值为0. 983,尚有提升空间;天然气、煤炭、原油碳排放与绿色创新效率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煤炭消费碳排放滞后项对绿色创新效率及绿色创新效率滞后项对原油、煤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长期内天然气碳排放对绿色创新效率是负向影响,煤炭和原油碳排放对绿色创新效率则是正向影响;短期内绿色创新效率抑制原油碳排放,促进煤炭、天然气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绿色创新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PVAR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仲云云 仲伟周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96,共12页
文章运用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对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处理;利用BC2-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计算了中国29个省份1995-2009年的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碳... 文章运用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对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处理;利用BC2-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计算了中国29个省份1995-2009年的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碳排放绩效近些年呈现下降趋势,并表现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全要素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揭示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和曼奎斯特碳排放绩效指数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现阶段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碳排放绩效 碳排放效率 非期望产出 BC2-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2007—2016年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SBM-Tob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宁论辰 郑雯 曾良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88,共8页
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2007-2016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省际碳排放效率分布不均衡,北京的碳排放效率居全国首位。全国整体... 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2007-2016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省际碳排放效率分布不均衡,北京的碳排放效率居全国首位。全国整体碳排放效率自2007年起小幅度下降,2015年后略有提升。从四大区域来看,居碳排放效率值首位的东部地区与末位的西部地区差距显著,但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近几年逐渐提高,有赶超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趋势。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政府干预、能源强度、对外开放水平、能源结构和科技水平均对碳排放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建议政府结合区域间产业结构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针对不同地区分配碳排放目标,优化对外开放结构,促进能源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回归 碳排放效率
下载PDF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山西省碳排放效率评价 被引量:37
18
作者 赵国浩 李玮 +1 位作者 张荣霞 梁文群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65-1971,共7页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既受到国内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又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碳排放空间的不足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论文界定了碳排放效率的内涵,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山西省1995年-2010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既受到国内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又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碳排放空间的不足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论文界定了碳排放效率的内涵,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山西省1995年-2010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且与中部其他省份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该方法引入随机扰动项克服了宏观统计数据不可避免存在噪声的问题,从而使得碳排放效率评价更为贴切。主要结论是:山西省1995年-2010年的碳排放效率在中部六省中效率最低,且碳排放效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在对效率作出评价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创建了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模型,对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山西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7%"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了可达性分析,结论为不可达。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实施"以煤为基、循环高端、多元发展"的路径,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碳排放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模拟退火算法 山西省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鑫静 程钰 +1 位作者 丁立 王建事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8,共7页
运用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及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与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科技创新等因素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2009~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 运用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及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与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科技创新等因素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2009~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呈上升趋势,基尼系数由0.10升至0.13,表明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差异有所增大,Moran’s I值由0.373升至0.383,表明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集聚态势较为明显且集聚态势有所增强;(2)2009~2016年,沿线国家的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基尼系数变动大致呈"倒U型"曲线,表明沿线国家碳排放效率的差异态势总体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基尼系数介于0.26~0.30之间,表明沿线各国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Moran’s I值由0.239升至0.278,表明沿线国家碳排放效率的集聚态势有所增强;(3)将沿线国家依据碳排放效率分为3个等级地区,从整体来看,科技创新、人均GDP、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分地区来看,各因素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效应呈现明显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碳排放效率 影响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 被引量:37
20
作者 王帅 赵荣钦 +6 位作者 杨青林 肖连刚 杨文娟 余娇 朱瑞明 揣小伟 焦士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92-2104,共13页
基于村庄尺度探索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差别化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样点的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采用Super-SBM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 基于村庄尺度探索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差别化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样点的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采用Super-SBM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主要受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人类各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约束下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根据农业生产效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可将样点村庄分为低碳高效村、高碳低效村、高碳高效村和低碳低效村四种类型。其中高碳低效村和低碳低效村的比例较大。建议未来应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减少能源和物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节水节能新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农业生产效率 Super-SBM模型 空间格局 河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