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空间机械臂捕获卫星碰撞动力学分析、镇定运动神经网络控制及抑振 被引量:16
1
作者 董楸煌 陈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42,共9页
讨论漂浮基柔性空间机械臂在轨捕获卫星过程的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和碰撞后混合体系统镇定运动控制及柔性振动主动抑制问题。在机械臂末端手爪与被捕获卫星接触、碰撞前,结合假设模态法和拉格朗日法建立空间机械臂系统动力学模型。在... 讨论漂浮基柔性空间机械臂在轨捕获卫星过程的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和碰撞后混合体系统镇定运动控制及柔性振动主动抑制问题。在机械臂末端手爪与被捕获卫星接触、碰撞前,结合假设模态法和拉格朗日法建立空间机械臂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接触、碰撞持续过程,考虑空间机械臂与卫星间的运动几何关系、力传递关系,并基于动量守恒关系,分析接触、碰撞对空间机械臂系统刚性运动和柔性振动状态的影响效应。在接触、碰撞后,根据空间机械臂与目标卫星的相互作用内力关系,建立两者混合体系统的综合动力学模型,并针对上述接触、碰撞的影响效应,基于奇异摄动理论将混合体系统综合动力学模型分解为快、慢变子系统,其中,快变子系统表征系统柔性振动,慢变子系统表征系统刚性运动,并对慢变子系统设计镇定运动的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控制算法,而对快变子系统设计振动主动抑制的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算法。数值仿真证实上述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基 柔性空间机械臂 捕获卫星 碰撞动力学 镇定运动控制 柔性振动抑制
下载PDF
地月L2点中继星捕获域研究
2
作者 梁伟光 马传令 +1 位作者 刘勇 刘磊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1年第2期15-21,共7页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的标称使命轨道为地月L2点附近振幅和方向均确定的halo轨道.在使命轨道外,中继星可以捕获为绕飞地月L2点的其他轨道,仍能够为位于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巡视器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服务.捕获域可以直观定量地表现中继星...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的标称使命轨道为地月L2点附近振幅和方向均确定的halo轨道.在使命轨道外,中继星可以捕获为绕飞地月L2点的其他轨道,仍能够为位于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巡视器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服务.捕获域可以直观定量地表现中继星在地月L2点附近被捕获的能力与范围.针对地月L2点中继星的捕获域开展了系统研究,从月掩、中继通信、轨道维持控制等方面分析了中继星在地月L2点附近捕获的效果.对地月L2点中继星任务轨道捕获相关的影响因素设计了量化分析方法,并基于实际任务数据对研究内容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使命轨道,其他捕获轨道在中继通信服务效果方面有所改变,捕获域内对中继通信的影响可以基于计算结果进行量化区分.地月L2点中继星捕获域分析有助于为后续相关工程任务轨道设计提供技术积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域 地月L2点 中继星 月掩 中继通信 轨道维持控制 零速度面
下载PDF
空间对接机构技术综述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崇峰 刘志 《上海航天》 2016年第5期1-11,共11页
对空间对接机构及其技术进行了综述。将空间对接机构分为载人大型对接机构和非密封小型对接机构两大类,阐述了空间对接机构的物资补给与人员轮换、大型航天器或平台在轨装配、航天器在轨服务,以及探测器飞行过程构型优化等主要用途。将... 对空间对接机构及其技术进行了综述。将空间对接机构分为载人大型对接机构和非密封小型对接机构两大类,阐述了空间对接机构的物资补给与人员轮换、大型航天器或平台在轨装配、航天器在轨服务,以及探测器飞行过程构型优化等主要用途。将空间对接技术划为早期探索、实用、发展成熟和深入发展4个阶段。归纳了主要空间对接机构的特点。分析了空间对接技术中的总体设计、关键部件研制、对接力学仿真、对接机构试验等难点。回顾了我国空间对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突破的总体技术方案、捕获与缓冲设计、连接设计,以及其它设计要素等关键技术。给出了我国空间对接机构应用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国外载人弱撞击式对接机构、停靠性对接机构和卫星对接机构等新型空间对接机构的研究背景、进展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未来我国空间对接技术发展路线,建议开展弱撞击对接系统、卫星对接机构的研究,并将合作目标对接技术向非合作目标捕获方向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对接 空间对接机构 捕获 缓冲 异体同构对接机构 周边式对接机构 弱撞式对接机构 通用停靠机构 卫星对接机构
下载PDF
配置柔顺机构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操作力学模拟及基于神经网络的全阶滑模避撞柔顺控制 被引量:24
4
作者 朱安 陈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6-1169,共14页
讨论了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操作过程避免关节冲击破坏的避撞柔顺控制问题.为此在关节电机与机械臂之间设计了一种旋转型串联弹性执行器(rotatory series elastic actuator, RSEA)--柔顺机构,其作用在于:(1)通过其内置弹簧的拉伸或压... 讨论了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操作过程避免关节冲击破坏的避撞柔顺控制问题.为此在关节电机与机械臂之间设计了一种旋转型串联弹性执行器(rotatory series elastic actuator, RSEA)--柔顺机构,其作用在于:(1)通过其内置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变形来吸收捕获操作过程中被捕获卫星对空间机器人关节产生的冲击能量;(2)可以利用合理设计的与之配合的避撞柔顺控制策略来保证关节冲击力矩受限在安全范围.首先,利用第二类Lagrange方程分别建立了捕获操作前含柔顺机构双臂空间机器人的开环分系统动力学模型与目标卫星的分系统动力学模型;之后,基于系统动量守恒关系、闭链系统位置与速度几何约束关系,获得了捕获操作后空间机器人与被捕获卫星闭链混合体系统综合动力学方程;最后,基于RBF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捕获操作后两者混合体系统镇定运动的全阶终端滑模避撞柔顺控制方案.所提方案结合柔顺机构在有效吸收、缓冲被捕获卫星冲击能量的同时,还在冲击能量过大时适时开、关空间机器人关节驱动器,以避免关节驱动器过载、破坏;此外,还通过最小权值范数法分配了机械臂各关节力矩,以保证双臂协调操作. 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系统计算机数值仿真也验证了上述避撞柔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机构 空间机器人 双臂捕获卫星操作 力学模拟 避撞柔顺控制
下载PDF
漂浮基空间机器人捕获卫星过程动力学模拟及捕获后混合体运动的RBF神经网络控制 被引量:17
5
作者 梁捷 陈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0-978,共9页
讨论了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目标卫星过程的碰撞动力学建模,以及捕获操作结束后空间机器人与卫星混合体的稳定控制问题。首先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并结合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卫星过程中的碰撞动力学特性,建立了漂浮基空间机器人... 讨论了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目标卫星过程的碰撞动力学建模,以及捕获操作结束后空间机器人与卫星混合体的稳定控制问题。首先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并结合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卫星过程中的碰撞动力学特性,建立了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漂浮卫星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完成捕获操作后空间机器人与目标卫星混合体关节的运动速度。然后针对卫星及空间机器人系统惯性参数均是未知的复杂情况,应用上述模型、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空间机器人与卫星混合体在捕获过程碰撞冲击影响下稳定运动的高斯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方案,以达到对捕获卫星的有效控制。此外,高斯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方案具有不需要测量和反馈载体位置、移动速度与加速度的显著优点。系统数值仿真证实了上述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基空间机器人 在轨捕获卫星 碰撞动力学建模 稳定运动 高斯径向基函数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柔性机构捕捉卫星的空间机器人动态缓冲从顺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艾海平 陈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5-984,共10页
研究了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非合作卫星过程避免关节受碰撞冲击破坏的缓冲从顺控制问题,为此在机械臂与关节电机之间配置了一种柔性机构,其作用在于:(1)在接触、碰撞阶段可通过其内置弹簧的变形来吸收被捕获卫星对空间机器人关节产生的冲... 研究了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非合作卫星过程避免关节受碰撞冲击破坏的缓冲从顺控制问题,为此在机械臂与关节电机之间配置了一种柔性机构,其作用在于:(1)在接触、碰撞阶段可通过其内置弹簧的变形来吸收被捕获卫星对空间机器人关节产生的冲击力矩;(2)在镇定运动阶段,结合与之配合的缓冲从顺控制策略来适时开、关关节电机,以保证关节受到的冲击力矩受限在安全范围.首先,利用多刚体系统理论获得配置柔性机构空间机器人及目标卫星分体系统动力学方程;之后,结合整个系统动量守恒关系,捕获操作后系统运动几何关系及力的传递规律,建立了两者形成联合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碰撞过程的冲击效应与冲击力.为了实现失稳联合体系统的镇定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面的缓冲从顺控制方案.上述控制方案可在实现吸收捕获操作产生的冲击力矩的同时,还能在冲击力矩过大时适时开启、关闭关节电机,以避免关节电机发生破坏;此外,动态面的引入避免了反演法存在的计算膨胀问题,有效减少了计算量.基于Lyapunov函数法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系统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缓冲从顺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构 空间机器人 捕获操作 缓冲从顺控制 动态面控制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空间机器人柔性捕获控制研究
7
作者 艾海平 鄂凯欣 +1 位作者 朱安 陈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7,共8页
针对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过程中的关节易受冲击力矩而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柔性控制方法.首先,针对捕获前双臂空间机器人及卫星系统,分别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及牛顿-欧拉法推导得其动力学模型;然后结合冲量定理、位置约束... 针对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过程中的关节易受冲击力矩而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柔性控制方法.首先,针对捕获前双臂空间机器人及卫星系统,分别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及牛顿-欧拉法推导得其动力学模型;然后结合冲量定理、位置约束关系及牛顿第三定律,建立捕获后空间机器人与卫星形成混合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失稳的混合体系统,提出一种缓冲柔顺强化学习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系统与环境的动态交互来实时优化控制策略以实现镇定过程的最优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案最大可减少54.2%的冲击力矩,并在镇定阶段确保关节冲击力矩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关节免受冲击力矩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柔性机构 双臂捕获卫星操作 闭链系统 缓冲柔顺控制 强化学习
原文传递
捕获目标卫星后组合体航天器模糊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捷 秦开宇 陈力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8年第2期180-192,共13页
探讨了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参数未知目标卫星后组合体航天器的镇定控制问题.首先在耦合空间机械臂系统捕获目标卫星操作过程动量、冲量的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漂浮卫星控制系统设计的组合体... 探讨了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参数未知目标卫星后组合体航天器的镇定控制问题.首先在耦合空间机械臂系统捕获目标卫星操作过程动量、冲量的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漂浮卫星控制系统设计的组合体航天器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高斯基神经网络的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算法.提出的控制算法不仅不要求系统动力学方程关于惯性参数呈线性函数关系,而且也不需要预知系统惯性参数;由于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修正模糊控制的控制规则和隶属函数,这样在系统参数识别中,模糊神经网络可减少模糊规则数,更适应于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体航天器 捕获目标卫星 碰撞动力学建模 模糊神经网络 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 空间机械臂
下载PDF
基于点云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结构识别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霈然 张晓龙 +2 位作者 刘晓峰 蔡国平 吴勇军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在空间非合作目标捕获任务中,从传感器数据中识别出目标表面的可抓取结构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卫星点云数据集作为对象,对4种基于神经网络算法(PointNet、PointNet++、SPLATNet和SO-Net)在卫星结构分割识别任务中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在空间非合作目标捕获任务中,从传感器数据中识别出目标表面的可抓取结构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卫星点云数据集作为对象,对4种基于神经网络算法(PointNet、PointNet++、SPLATNet和SO-Net)在卫星结构分割识别任务中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了能够更好地测试算法性能,基于NASA在线数据库构建了训练测试数据集,并给出一种点云数据的快速构建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实现成批量地生成点云数据。仿真测试结果显示:PointNet++在卫星完整点云数据集和非完整点云数据上的分割准确率都是最高,并且分割效果也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抓捕 非合作目标 卫星点云 深度神经网络 结构识别
下载PDF
一种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减撞柔顺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晨东 陈力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3-550,共8页
为避免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过程关节遭受冲击破坏,提出在机械臂与关节电机间加入一种缓冲装置,其通过内置弹簧来吸收捕获碰撞过程卫星对空间机器人关节的冲击能量,并结合减撞柔顺控制策略来保证捕获后的镇定过程关节冲击力矩在安全... 为避免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过程关节遭受冲击破坏,提出在机械臂与关节电机间加入一种缓冲装置,其通过内置弹簧来吸收捕获碰撞过程卫星对空间机器人关节的冲击能量,并结合减撞柔顺控制策略来保证捕获后的镇定过程关节冲击力矩在安全范围内。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得到了捕获操作前含缓冲装置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及卫星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之后,基于冲量定理、系统运动关系及牛顿第三定律,得到了捕获操作后双臂空间机器人与卫星混合体系统综合动力学方程;最后,针对捕获操作后受碰撞影响失稳的混合体系统,提出了基于速度重构、不确定估计的减撞柔顺控制方案。所提出的方案将速度重构、不确定估计与控制器结合,优化了控制器对系统不确定非常敏感及速度测量不准确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含缓冲装置空间机器人不仅能在捕获碰撞过程减小至少50.2%的关节冲击力矩,还能在镇定过程冲击能量过大时刻应时开、关关节电机,实现对关节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双臂捕获卫星操作 缓冲装置 速度重构 减撞柔顺控制
下载PDF
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操作的事件采样输出反馈神经网络避撞柔顺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晨东 艾海平 陈力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13-2122,共10页
讨论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非合作卫星过程避免关节冲击破坏的避撞柔顺控制问题,提出在机械臂与关节电机之间加入一种旋转型串联弹性执行器(rotatory series elastic actuator, RSEA)作为柔顺缓冲机构,其作用在于:1)捕获碰撞过程,通... 讨论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非合作卫星过程避免关节冲击破坏的避撞柔顺控制问题,提出在机械臂与关节电机之间加入一种旋转型串联弹性执行器(rotatory series elastic actuator, RSEA)作为柔顺缓冲机构,其作用在于:1)捕获碰撞过程,通过其内置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吸收捕获操作过程中被捕获卫星对空间机器人关节产生的冲击能量;2)捕获完成后的镇定过程,利用设计与之配合的避撞柔顺控制策略保证关节冲击力矩限制在安全范围.利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得到捕获操作前含柔顺机构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及目标卫星的各分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动量守恒关系、系统运动几何关系及牛顿第三定律,得到捕获操作后双臂空间机器人与被捕获卫星混合体系统综合动力学方程;针对捕获操作后受碰撞影响而产生不稳定运动的混合体系统,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采样输出反馈的RBF神经网络避撞柔顺控制方案.上述方案与柔顺机构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吸收被捕获卫星的冲击能量,还能在冲击能量过大时应时开、关双臂空间机器人关节电机,以防止关节电机发生过载和破坏.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所提避撞柔顺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双臂捕获卫星操作 事件采样 RBF神经网络 避撞柔顺控制
原文传递
中继星天线指向控制中捕获参数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祥 杨慧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1,67,共6页
为了获得中继星的星-星指向控制中天线捕获所需设计参数,对中继星和用户星之间的运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天线捕获时间是用户星相对中继星运动速度的函数,因此,也分析计算了用户星相对中继星的运动速度,最终给出了中继星... 为了获得中继星的星-星指向控制中天线捕获所需设计参数,对中继星和用户星之间的运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天线捕获时间是用户星相对中继星运动速度的函数,因此,也分析计算了用户星相对中继星的运动速度,最终给出了中继星天线捕获时间、捕获速率和用户星运动速度以及扫描螺距之间的关系曲线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 指向控制 捕获时间 运动参数 中继卫星
下载PDF
空间机器人捕获卫星操作基于柔顺装置的无源模糊避撞柔顺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艾海平 陈力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68,共8页
讨论了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非合作卫星过程避免关节受冲击及过载破坏的避撞柔顺控制问题。在关节电机与机械臂之间配置了一种柔顺装置——旋转型串联弹性执行器(RSEA),其作用一是在捕获阶段,通过其内置弹簧的变形来缓冲捕获过程中... 讨论了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非合作卫星过程避免关节受冲击及过载破坏的避撞柔顺控制问题。在关节电机与机械臂之间配置了一种柔顺装置——旋转型串联弹性执行器(RSEA),其作用一是在捕获阶段,通过其内置弹簧的变形来缓冲捕获过程中被捕获卫星对空间机器人关节产生的冲击能量;二是在捕获完成后的镇定运动阶段,结合所设计的避撞柔顺策略来适时开关关节电机以保证关节冲击力矩受限在安全范围。首先,根据拉格朗日法及牛顿-欧拉法分别建立了含柔顺装置空间机器人与目标卫星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之后,结合整个系统动量守恒关系、系统运动几何及位置约束关系,建立了捕获操作后两者形成混合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针对捕获操作后不稳定的混合体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源性理论的避撞柔顺模糊控制方案以实现其镇定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避撞柔顺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装置 漂浮基空间机器人 捕获卫星操作 无源性理论 避撞柔顺控制
下载PDF
空间操作中的灵巧飞行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云峰 李洪珏 王赟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6,共9页
空间操作中的灵巧飞行控制是指通过模仿生物的决策与运动方式,采用多种执行机构相互配合协调控制完成空间操作任务,在任务过程中能够进行实时决策且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最优。文章引入灵巧控制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灵巧飞行控制方法。按... 空间操作中的灵巧飞行控制是指通过模仿生物的决策与运动方式,采用多种执行机构相互配合协调控制完成空间操作任务,在任务过程中能够进行实时决策且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最优。文章引入灵巧控制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灵巧飞行控制方法。按照生物运动协调的方式,采用冗余执行机构各取所长协同配合,利用计算智能结合人类智慧完成对失效卫星的接近轨迹规划,实现抓捕过程中可达性、精准性、敏捷性、平顺性与鲁棒性的全优。采用神经网络完成对轨迹规划结果的学习,将规划和控制合二为一。对失效卫星的跟瞄、接近和捕获过程仿真表明:采用传统规划与控制方法的服务卫星无法在失效卫星状态突变时完成抓捕,而采用灵巧飞行控制方法的服务卫星,在失效卫星翻滚状态发生突变时能进行快速决策,成功对失效卫星进行捕获,且接近抓捕过程的性能指标比失效卫星翻滚状态未突变时几乎没有损失,从而验证了灵巧飞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操作 灵巧飞行控制 失效卫星在轨捕获 计算智能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适用于GPS和Galileo卫星组合导航优化定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冰艳 郭承军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114,共5页
GPS和Galileo卫星组合导航定位能够有效的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兼容多星座的信号捕获是优化组合导航定位的关键技术。但两个系统的信号格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在调制方式上Galileo采用了一种具有多峰特性的BOC调制。若将适用于... GPS和Galileo卫星组合导航定位能够有效的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兼容多星座的信号捕获是优化组合导航定位的关键技术。但两个系统的信号格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在调制方式上Galileo采用了一种具有多峰特性的BOC调制。若将适用于GPS的传统算法用于Galileo信号的捕获将出现误捕等问题,由此带来了兼容捕获技术实现的难点。因此,以优化组合导航系统性能为出发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GPS L1和Galileo E1B频点信号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相关函数的BOC信号无模糊度捕获新算法,能够有效的消除副峰,实现过程简单,且与捕获GPS信号经典的并行码相位算法的流程高度契合,进而提出了充分兼顾了GPS和Galileo系统信号特点的双模捕获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良好的捕获性能,新策略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容捕获 全球定位系统 伽利略系统 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 卫星组合导航
下载PDF
基于Kriging算法的虚拟应答器捕获方法
16
作者 韩思成 陈永刚 熊文祥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130-136,159,共8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所提供的定位数据是离散的,GNSS定位点有时不能在捕获区域内被捕获,从而出现虚拟应答器漏捕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克里金(Kriging)算法的数据内插方法:使用Kriging算法得到插值点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所提供的定位数据是离散的,GNSS定位点有时不能在捕获区域内被捕获,从而出现虚拟应答器漏捕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克里金(Kriging)算法的数据内插方法:使用Kriging算法得到插值点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变异函数对已知样本点的离散关系进行拟合,通过对样本点集合进行插值扩展增加样本点的数目,使虚拟应答器仍能在捕获区域内被捕获。最后设置仿真场景,将Kriging插值算法与不同GNSS接收机频率下的虚拟应答器捕获方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捕获半径的条件下,本文所述算法在虚拟应答器捕获率和捕获精度上具有显著优势,反映了该插值算法应用于虚拟应答器漏捕获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应答器 漏捕获 克里金算法 数据内插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下载PDF
面向运动目标捕获的低轨卫星视场幅宽研究
17
作者 谢少彪 刘延芳 +1 位作者 杜冬 齐乃明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常低轨卫星过顶时间较短,而目标运动随机,因此捕获运动目标是较为困难的,只能通过长期的时间累计来提升捕获概率。文章基于目标运动速度、出动频率、全球分布位置,卫星工作寿命、视场幅宽、轨道重访频次和时长等复杂因素,给出了卫星... 通常低轨卫星过顶时间较短,而目标运动随机,因此捕获运动目标是较为困难的,只能通过长期的时间累计来提升捕获概率。文章基于目标运动速度、出动频率、全球分布位置,卫星工作寿命、视场幅宽、轨道重访频次和时长等复杂因素,给出了卫星过顶遭遇目标的概率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概率计算结果,提出了实现0.99的遭遇概率要求卫星视场幅宽的下限。研究结果可为论证面向运动目标探测的低轨卫星视场幅宽需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捕获 概率 视场幅宽 低轨卫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