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当政者有关资本问题的认知与实践——以陈璧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苏全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86,共5页
清末当政阶层对于发展经济的关键———资本问题,有别于舆论界而力主引入外国资本,这是以往学界否定之的关键所在,其实,当政阶层之所以如此,实乃内资不可依恃的迫不得已之举,而非有意抵拒,恰恰相反,当政者在筹集内资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清末当政阶层对于发展经济的关键———资本问题,有别于舆论界而力主引入外国资本,这是以往学界否定之的关键所在,其实,当政阶层之所以如此,实乃内资不可依恃的迫不得已之举,而非有意抵拒,恰恰相反,当政者在筹集内资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以陈璧为例,他在京汉路的回收期间,一方面举借外债,另一方面也致力于发行公债、筹集官款。同时,为了交通发展的需要,他还筹建交通银行,集中社会零散资金。这充分说明清末当政者对我国内资的关注,那种认为当政阶层一味倾心借外债的观点,并不足取。在资本问题上,陈璧是清末当政阶层的一个标本式人物,类同者比比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璧 资本 当政者
下载PDF
“闽都”方志与“闽都”廉洁文化
2
作者 林光钊 《福建史志》 2023年第4期46-51,72,共7页
“闽都”方志蕴聚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主要有廉吏传记、廉洁诗文、贪腐事例等,其中廉吏传记数量最多。发掘、整理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扩充古代廉洁文献存量,丰富古代廉洁文化研究对象,探究古代廉政建设的做法,对推进当地廉洁文化建设具有... “闽都”方志蕴聚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主要有廉吏传记、廉洁诗文、贪腐事例等,其中廉吏传记数量最多。发掘、整理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扩充古代廉洁文献存量,丰富古代廉洁文化研究对象,探究古代廉政建设的做法,对推进当地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方志 廉洁文化 廉吏
下载PDF
清代职官的复杂等次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家骥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2,共13页
清代职官,除了品级,还有诸多的等次,如较高档次者为"大臣"。同品级者,京官高于外官、文官高于武官。同品级的同一职官,有左右、前后差别。同品级官,因所在衙门不同,而有等次之别,文职三四品京官,还有大三品、大四品之类的大... 清代职官,除了品级,还有诸多的等次,如较高档次者为"大臣"。同品级者,京官高于外官、文官高于武官。同品级的同一职官,有左右、前后差别。同品级官,因所在衙门不同,而有等次之别,文职三四品京官,还有大三品、大四品之类的大小之分。同一职官,因设在不同衙门而品级不同。中央机构的堂官(长官)之间有档次及同档次中的等次差别。还有诸如大九卿、小九卿之分,等等。这些等次之多,体现了清代职官制度的细致及其复杂性,有的还关系官员的特权、选官制度。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同一机构的堂官与属员司官档次差别较大,在因才选官上存在不合理问题。清代与职官等次有关的现象还出现某些重要变化,如京官高于外官的传统差别,在清代中期以后的官场观念中有所改变,有的官员追求外任。官场中的这种价值观,对于官员选任制度也有所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等次 京官 外官 选官
原文传递
京官社交网络与盛清政治——以乾隆初年许王猷、仲永檀系列事件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一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6,共10页
乾隆初年的许王猷、仲永檀系列事件,展现了盛清时期大大小小的京官与商人、平民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以京城为舞台,通过社交网络相联系,互相谋求经济、文化生活便利,乃至政治利益的复杂图景。政治信息的传递,是京官社交网络政治属性的基础... 乾隆初年的许王猷、仲永檀系列事件,展现了盛清时期大大小小的京官与商人、平民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以京城为舞台,通过社交网络相联系,互相谋求经济、文化生活便利,乃至政治利益的复杂图景。政治信息的传递,是京官社交网络政治属性的基础。一些围绕朝廷重臣如鄂尔泰形成的社交圈子,具有较强的内部凝聚力,政治属性较为明显,孕育着皇帝眼中的"朋党"。仲永檀等部分科道官员试图利用朝廷权力整肃社交活动,但他们自己同样身处社交网络之中,并深受其政治属性的影响。皇帝一方面希望整顿官场风纪、肃清朋党,另一方面又要控制打击范围,维系朝廷体面,皇权对京官社交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暧昧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王猷 仲永檀 社交网络 京官 官僚政治 党争 道德政治
原文传递
明代王亲政策的政治寓意与伦理困境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恩荣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5,共10页
王亲,即王府亲戚。明代的王亲政策,是在藩禁日严、王亲的平民化与人数日增的背景下展开的。对王亲的优礼,意在有限度地广亲亲之恩,范围极为有限。授官限于王妃父与世子妃父;优免差役限于王妃父、将军夫人父之家;优礼考核与致仕限于布政... 王亲,即王府亲戚。明代的王亲政策,是在藩禁日严、王亲的平民化与人数日增的背景下展开的。对王亲的优礼,意在有限度地广亲亲之恩,范围极为有限。授官限于王妃父与世子妃父;优免差役限于王妃父、将军夫人父之家;优礼考核与致仕限于布政使身份的王亲。但优礼的程度与爵位尊卑、血脉疏近成正比,符合伦理常情。对王亲的禁制,意在最大限度地制藩,如王亲不任京官,王亲居官者禁与缔姻宗室同城,王亲禁掌兵权等。王亲禁制的范围,经历了从悉禁所有宗室之亲及其族属到仅禁亲王、郡王爵级的王亲及其"同祖亲枝",即从宽泛到更精确地定位于潜在威胁皇权的王亲群体,合于情理,达到了限王亲而制宗藩的目的,但也陷入了愈亲者禁之愈严、愈疏者禁之愈阔的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王亲 宗室 京官 选官 优免
原文传递
明代北京官“乞改南”探因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劲东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55-60,共6页
明代自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南京作为"留都"虽然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但其政治地位却比北京低;对具体官员而言,任职南京的政治前景也非任职北京可比。然而在明代政治史上,却不断有北京官员主动上疏皇帝,乞求改任南京。这... 明代自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南京作为"留都"虽然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但其政治地位却比北京低;对具体官员而言,任职南京的政治前景也非任职北京可比。然而在明代政治史上,却不断有北京官员主动上疏皇帝,乞求改任南京。这些官员"乞改南"的说辞各异,真假有别;但总的来看,大部分官员都在"乞改南"时隐藏了自己的真实动机。通过对明代北京官员"乞改南"这一矛盾的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明代南京给对仕途感到迷茫的官员提供了回转的余地,明代南京官在官制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京官 乞改南 动机 政治地位
下载PDF
官员垂直交流与环境治理——来自中国109个城市市委书记(市长)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9
7
作者 张楠 卢洪友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3,153-154,共13页
以往研究通常将中国严峻的环境危机归结于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环境治理失败,本文以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隐性治理"——官员垂直交流切入,探讨中央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与责任。通过2003—2011年109个环保重点城市市委书记(市... 以往研究通常将中国严峻的环境危机归结于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环境治理失败,本文以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隐性治理"——官员垂直交流切入,探讨中央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与责任。通过2003—2011年109个环保重点城市市委书记(市长)和城市的匹配数据,分析了官员垂直交流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官员垂直交流不利于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垂直交流强度会加强这种负面效应;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抑制垂直交流官员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垂直交流官员的环境治理行为受到流入城市初始环境质量的约束,但不受干部环保考核机制影响。进一步的考察还发现,垂直交流官员的环境治理行为逻辑可以从两方面解释:第一,中央政府垂直交流官员去治理环境污染的意图不强;第二,垂直交流官员拥有政治晋升优势,环保政绩激励效果不彰。因此,加强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是完善制度环境和中央政府对环境治理进行选择性再集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官员垂直交流 制度环境 环境集权
原文传递
官还是民:唐代三卫补吏称“释褐”小考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正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2,166-167,共8页
卫官是唐代官僚制度中较为独特的一环,与职、散、勋官并列,其主体构成是三卫。三卫本为品官,但在唐代墓志中常以体现身份从民到官变化的"释褐"一词来描述三卫补吏的过程。本文认为,三卫补吏称"释褐",并非由于"... 卫官是唐代官僚制度中较为独特的一环,与职、散、勋官并列,其主体构成是三卫。三卫本为品官,但在唐代墓志中常以体现身份从民到官变化的"释褐"一词来描述三卫补吏的过程。本文认为,三卫补吏称"释褐",并非由于"释褐"词义的嬗变,而是由于三卫品官身份的不确定性,唐人眼中的三卫某些时候毋宁说是一种任官资格,性质上介于官民之间。三卫这一身份特征是由其候选官功能所决定的,在其他历史时期的一些候选官上也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卫 释褐 候选官 官民之间
原文传递
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 被引量:8
9
作者 贺金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4,共7页
20世纪初年,面对来自官绅双方的提拨庙产兴学运动之强大压力,在先后谋求藉信徒之力消极抵制和借助外来势力的庇护均告失败之后,佛界一部分寺僧开始自办学堂和组织教育团体来推进佛教教育。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来华日本佛界寺僧所带来的外... 20世纪初年,面对来自官绅双方的提拨庙产兴学运动之强大压力,在先后谋求藉信徒之力消极抵制和借助外来势力的庇护均告失败之后,佛界一部分寺僧开始自办学堂和组织教育团体来推进佛教教育。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来华日本佛界寺僧所带来的外交纠纷,作为官方的晚清学部于1906年颁布了教育会章程规范僧教育团体,从而建立起了僧界之间以及僧界、士绅阶层与官方之间的联络机制。虽然僧教育会当时影响不大,但它促进了近代佛教教育团体与佛教教育的发展,为民国以后的佛教复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拨庙产兴学运动 僧教育会 官、绅、僧关系 寺院兴学
下载PDF
唐代择官理念变化原因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艳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唐代前期制定的关中本位政策是人们重京官轻外任的社会基础。安史之乱彻底打破了这种以内制外的政治格局 ,同时也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随着大唐帝国的日益衰弱 ,京都长安也逐渐失去往日风采和吸引力。而唐后期外官待遇优厚 。
关键词 京官 外官 内重外轻 俸禄
下载PDF
京畿空间与中唐吏隐诗学的体系建构
11
作者 徐贺安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3期93-105,共13页
中唐是吏隐主题诗歌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而中唐吏隐诗学的发展定型与京畿空间关系密切,具体是由钱起、韦应物、白居易、姚合等京兆府畿县县官推动。京畿空间是仕与隐交织的场所,为吏隐主题的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诗人“官”与“吏”的... 中唐是吏隐主题诗歌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而中唐吏隐诗学的发展定型与京畿空间关系密切,具体是由钱起、韦应物、白居易、姚合等京兆府畿县县官推动。京畿空间是仕与隐交织的场所,为吏隐主题的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诗人“官”与“吏”的双重定位、地方官与中央官交集的工作环境营造了吏隐主题创作的政治前提。“文以饰官,隐以淡吏”构成了创作群体的情感表达。“幽”与“闲”的交响显示出创作群体的审美趣味。萌芽性、间歇性、持久性反映出中唐吏隐主题诗歌的演进特点。中唐京畿吏隐诗学的产生、构成、变化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畿县 县官 吏隐 中唐
下载PDF
周礼王城:天下一家的空间图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腾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周礼.冬官.考工》中所记载的"营国制度"是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学术界将"营国制度"文献中的"面朝背市"理解为建筑方位上的"南朝北市",这就和中国古代都城"北朝南... 《周礼.冬官.考工》中所记载的"营国制度"是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学术界将"营国制度"文献中的"面朝背市"理解为建筑方位上的"南朝北市",这就和中国古代都城"北朝南市"的实际空间格局相背离。将"营国制度"文献原文及其注释还原到其应有的历史原境以后,发现"营国制度"原文及其注释经历了一个从人(君臣)到物(建筑)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又与中国中古时期"天下一家"政治理念的生成与发展相契合。"营国制度"也由此成为"天下一家"意象空间创设的指导性文本与理想图式。基于"天下一家"理念及其空间图式,"营国制度"文献本身的意义不但获得更加深入的剖析,同时营国制度空间图式与现实都城空间形制之间的矛盾也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国制度 周礼王城 君臣空间 天下一家
原文传递
康熙朝京师祈雨与王朝治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光伟 陈思翰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8-143,159,共17页
清代祈雨制度是对前代祈雨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于康熙朝渐趋定型。康熙朝京师祈雨兼具应对京畿与全国旱情的重大意义,不仅专指祈禳的主体、仪式、程序等具体环节,还包括诸多实政内容。君臣遇旱修省与议政补阙,成为推进清朝国家治理的重要... 清代祈雨制度是对前代祈雨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于康熙朝渐趋定型。康熙朝京师祈雨兼具应对京畿与全国旱情的重大意义,不仅专指祈禳的主体、仪式、程序等具体环节,还包括诸多实政内容。君臣遇旱修省与议政补阙,成为推进清朝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机制。京师祈雨及信息奏报还是康熙帝整肃官纪、打击朋党与整饬吏治的抓手。皇帝亲祈是清代祈雨的最高规制,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去世后,康熙帝不再亲祈,其观念发生“人事为实、天心为虚”的重大转变。这既反映清初尚实的思想趋向,也体现清帝对儒学“神道设教”的精微理解和灵活运用,折射出祈雨与清帝实心实政理念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朝 京师 祈雨 君臣图治 王朝治理
原文传递
唐宋洛阳分司长官对文人群体的影响——以裴度、钱惟演、文彦博、韩绛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艳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1-15,共5页
唐代东都留守和北宋西京留守是洛阳分司机构的长官,身份崇重。唐宋时担任洛阳分司长官的裴度、牛僧孺、钱惟演、文彦博、韩绛等人多位望崇盛,又具有文学才能,喜与文人交往,因而,对洛阳文人群体及其诗歌唱和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 唐代东都留守和北宋西京留守是洛阳分司机构的长官,身份崇重。唐宋时担任洛阳分司长官的裴度、牛僧孺、钱惟演、文彦博、韩绛等人多位望崇盛,又具有文学才能,喜与文人交往,因而,对洛阳文人群体及其诗歌唱和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他们也时常组织宴饮赋诗游赏等活动,许多诗歌唱和也是以分司长官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分司 东都留守 西京留守 文人群体
下载PDF
雍正朝京官与地方官双向任职分析——清代知府与京官一体化倾向
15
作者 王志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54,共7页
京官与地方官双向迁转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和行政职能。清代官员乐于外任,皇帝也有重地方官轻京官的倾向。居京教习人员充任地方官现象较为突出。统计表明雍正朝京官、地方官双向任职比率不高;双向任职以知府为中心,其用意是控制知府... 京官与地方官双向迁转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和行政职能。清代官员乐于外任,皇帝也有重地方官轻京官的倾向。居京教习人员充任地方官现象较为突出。统计表明雍正朝京官、地方官双向任职比率不高;双向任职以知府为中心,其用意是控制知府的选用和考察,促进知府与京官一体化,从而达到中央牵制地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官 地方官 双向任职 雍正朝 知府
下载PDF
唐代东都分司官居所试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勾利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7-40,共4页
东都分司官大都分司于唐后期 ,居住在洛阳风景最优美的东南一隅 ,因为这时皇帝不再东幸洛阳 ,分司官基本成了闲职 ,他们可以只从生活方便与个人爱好的角度选择住宅 ;分司官多是高官 ,有经济能力在城东南的风景区购宅。
关键词 唐代 东都洛阳 分司官居所
下载PDF
永乐末年的反迁都风波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中男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41,共11页
永乐末年明太宗朱棣迁都不久的火灾之后,群臣应诏直言之举迅速演变为一场反对迁都的风波,不仅暴露出了迁都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也暴露出了朱棣与群臣在开创和守成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虽然群臣因直言超过了朱棣划定的范围而受到镇压,但严酷... 永乐末年明太宗朱棣迁都不久的火灾之后,群臣应诏直言之举迅速演变为一场反对迁都的风波,不仅暴露出了迁都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也暴露出了朱棣与群臣在开创和守成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虽然群臣因直言超过了朱棣划定的范围而受到镇压,但严酷的现实迫使朱棣停止了下西洋等部分消耗巨大的活动,减免了百姓的一些负担。反迁都风波表明,在永乐后期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坚持守成、反对开创的政治派别,并开始扭转国力透支的局面。因此,这场风波实际上是后来"仁宣之治"的前奏,客观上为明代前期开拓向稳定的历史转折做了一定的准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朱棣 迁都 君臣矛盾 时代转折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团队模式与发展趋势探讨
18
作者 徐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对家庭承包经营是一种有益补充,它有利于发挥农村人才作用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分散经营的农村人才、普通劳动者与农业龙头企业等以技术传播、市场、行政力量、资金及资源为基础,形成了专业技术协会型人力资本团队、...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对家庭承包经营是一种有益补充,它有利于发挥农村人才作用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分散经营的农村人才、普通劳动者与农业龙头企业等以技术传播、市场、行政力量、资金及资源为基础,形成了专业技术协会型人力资本团队、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科技特派员型人力资本团队、创业型人力资本团队及农业园区型人力资本团队等五种模式。五种模式中,农业园区型人力资本团队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主流模式,并对其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 专业技术协会型 农民专业合作社型 科技特派员型 创业型 农业园区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