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偏振成像对伪装目标的探测识别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军 丁娜 +7 位作者 李建军 李俊娜 武军 吴江辉 高飞 高蒙 孙科峰 高教波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1-445,共5页
针对目前普通光电成像系统对伪装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概率较低的状况,提出伪装目标的探测识别新技术研究。介绍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原理、组成和特点,研制的中波/长波红外偏振成像装置,其波段范围为3μm~5μm和8μm~12μm,线偏振度95%,... 针对目前普通光电成像系统对伪装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概率较低的状况,提出伪装目标的探测识别新技术研究。介绍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原理、组成和特点,研制的中波/长波红外偏振成像装置,其波段范围为3μm~5μm和8μm~12μm,线偏振度95%,消光比大于100∶1,给出了试验分析数据和偏振融合效果图。研究表明,采用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地面伪装目标的探测和识别。研究结果还可以扩展到对人工假目标、空中隐身目标等的探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成像 斯托克斯参量 偏振融合图像 伪装目标 探测和识别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像探测与感知的伪装效果评估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世欣 刘春桐 +2 位作者 李洪才 王浩 何祯鑫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85-1494,共10页
为解决高光谱侦察过程中目标的伪装评估问题,提出一种联合探测与感知的高光谱伪装效果评估方法。利用局部异常检测算子提取每个像元与周围背景的差异性指标,结合空间密度聚类和领域融合算法,分割潜在目标区域;建立反映光谱差异性和整体... 为解决高光谱侦察过程中目标的伪装评估问题,提出一种联合探测与感知的高光谱伪装效果评估方法。利用局部异常检测算子提取每个像元与周围背景的差异性指标,结合空间密度聚类和领域融合算法,分割潜在目标区域;建立反映光谱差异性和整体伪装特征的显著性指标,基于有限时间搜索策略进行高光谱伪装评估,从伪装评估指标和时间-评价分数多重角度得到伪装评估结果。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基于多特征描述的评估方法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能够较为客观和准确地给出评估结论,为目标伪装效果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伪装效果评估 异常探测 有限时间搜索 视觉注意模型
下载PDF
三维凸面分析法在迷彩伪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国晶 吕绪良 +2 位作者 邢海宁 章林通 滕雅慧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2-586,共5页
针对边缘检测算法无法检测具有三维凸面性能的伪装目标的缺陷,引入三维凸面检测算子,分析发现,该算子对目标的凸面性能可产生无穷大值响应,但是对噪声相当敏感,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由此提出,采用空间域平滑滤波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针对边缘检测算法无法检测具有三维凸面性能的伪装目标的缺陷,引入三维凸面检测算子,分析发现,该算子对目标的凸面性能可产生无穷大值响应,但是对噪声相当敏感,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由此提出,采用空间域平滑滤波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经预处理后的图像具有良好的抗噪性。通过伪装场景的实际检验证明,改进的方法可有效利用目标具有的三维凸面这一形状特征所表现的灰度差异,成功检测到良好伪装下的迷彩伪装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彩伪装 边缘检测 三维凸面分析 伪装检测
下载PDF
不同光源下样品颜色三刺激值测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胥春雨 许卫东 +2 位作者 李胜水 周国强 赵园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02-104,共3页
针对光学伪装勘察和检测的特殊性,在380~800nm波长范围里,比较了不同颜色样品分别在太阳光和D65光源下三刺激值的差别,采用CIE1976L*a*b*空间分析了2种光源下颜色样品的色差。结果表明,太阳光作为光学伪装勘察和检测的标准光源更加客... 针对光学伪装勘察和检测的特殊性,在380~800nm波长范围里,比较了不同颜色样品分别在太阳光和D65光源下三刺激值的差别,采用CIE1976L*a*b*空间分析了2种光源下颜色样品的色差。结果表明,太阳光作为光学伪装勘察和检测的标准光源更加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 光学伪装 伪装检测 效果评估 三刺激值
下载PDF
使用GMM背景减除的红外伪装人体目标快速识别算法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品 陈亦望 傅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5-983,共9页
针对红外监视系统对伪装后的人体目标检测处理速度慢、识别准确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高斯模型(GMM)的背景减除(BS)快速识别算法用于红外视觉监视系统伪装人体目标检测。首先,该方法采用Mean Shift算法构造初始化背景模型后,使... 针对红外监视系统对伪装后的人体目标检测处理速度慢、识别准确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高斯模型(GMM)的背景减除(BS)快速识别算法用于红外视觉监视系统伪装人体目标检测。首先,该方法采用Mean Shift算法构造初始化背景模型后,使用编码取样原则对像素分等级取样识别前景;再利用移动目标的时间-空间相干性,使用相邻像素预估法快速、精确提取目标图像。其次,设计了基于模板的目标区域聚合新算法,有效地解决了由于伪装造成的人体目标形状特征改变而导致的误检问题。实验证明:新方法切实提高了探测识别效率,降低了人体目标误判率,为实时红外监视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视觉监视 伪装 分级检测 编码采样
下载PDF
有监督的高光谱图像伪装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志刚 卢云龙 魏一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76-3081,共6页
针对伪装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有监督的高光谱伪装目标检测方法。以植被型伪装目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伪装材料与绿色植被光谱之间特性的基础上,先通过光谱重排、光谱微分以及光谱差异性增强处理,对植被型伪装材料与真实植被(背景)之... 针对伪装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有监督的高光谱伪装目标检测方法。以植被型伪装目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伪装材料与绿色植被光谱之间特性的基础上,先通过光谱重排、光谱微分以及光谱差异性增强处理,对植被型伪装材料与真实植被(背景)之间的光谱差异进行放大,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变换进行降维,从而实现了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植被型伪装目标的高光谱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检测时间和检测效果上要优于基于加权的约束能量最小化法(WCM-CEM)和基于非监督目标生成处理的正交子空间投影法(UTGP-O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监督类方法 伪装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图像特征与心理感知量的伪装效果评价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林伟 陈玉华 +2 位作者 王吉远 苏荣华 余松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标的探测概率是伪装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在以往的评价方法中忽略了判读人员的心理因素。在统计决策模型基础上,通过定义4个图像特征相似度,建立了单个图像特征量与心理感知量的关系,进行了5个心理实验,找出了目标探测概率与心理感知... 目标的探测概率是伪装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在以往的评价方法中忽略了判读人员的心理因素。在统计决策模型基础上,通过定义4个图像特征相似度,建立了单个图像特征量与心理感知量的关系,进行了5个心理实验,找出了目标探测概率与心理感知量的关系。经过综合判读实践验证,该模型能够客观地得到目标的探测概率,为伪装效果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伪装效果评价 探测概率 图像特征 心理学实验
下载PDF
基于边缘填充的单兵迷彩伪装小目标检测
8
作者 池盼盼 梅琛楠 +2 位作者 王焰 肖红 钟跃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针对迷彩单兵识别存在伪装对象与背景高度相似融合、目标尺寸小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边缘填充的单兵迷彩伪装小目标检测模型BFNet(boundary-filled network)。该网络以SCNet(sparse complex-valued neural network)作为骨干网络,在网络的... 针对迷彩单兵识别存在伪装对象与背景高度相似融合、目标尺寸小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边缘填充的单兵迷彩伪装小目标检测模型BFNet(boundary-filled network)。该网络以SCNet(sparse complex-valued neural network)作为骨干网络,在网络的边缘引导阶段,利用边缘先验信息以及边缘的周围环境来挖掘目标信息。在上下文聚合阶段,利用上一级的预测值,使网络学习预测背景与前景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与最先进的BGNet相比,BFNet平均精度提升了0.74%,交并比识别率提升了1.35%,同时自适应E度量、加权F度量以及结构相似度与加权自适应F度量均得到了提高,其中,自适应E度量提升了0.85%,加权F度量提升了0.71%,证明所提出的BFNet能在更大程度上识别出单兵迷彩伪装小目标,且识别精度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迷彩伪装自动检测 伪装物体识别 深度学习 小目标检测 伪装物体分割
下载PDF
伪装涂层红外偏振辐射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谢琛 王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伪装涂层的红外辐射强度信息较弱,但红外偏振信息相对较强,以钛合金为基底的伪装涂层样品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其红外偏振光谱特性及方向特性,设计实现了伪装涂层钛合金人造目标的红外偏振成像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检测... 伪装涂层的红外辐射强度信息较弱,但红外偏振信息相对较强,以钛合金为基底的伪装涂层样品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其红外偏振光谱特性及方向特性,设计实现了伪装涂层钛合金人造目标的红外偏振成像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伪装涂层金属人造目标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涂层 人造目标 红外偏振 偏振特性 成像检测
下载PDF
目标侦测与伪装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增灿 邓爱明 +1 位作者 周学梅 陈知华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0-34,共5页
介绍了当今先进的雷达侦测技术和隐身伪装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兵器装备某所在地面陆装武器目标特征信号测试及在伪装隐身技术方面科研试验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雷达侦测技术与隐身技术的矛盾及其对武器装备及现代军事的影响,展望了未来... 介绍了当今先进的雷达侦测技术和隐身伪装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兵器装备某所在地面陆装武器目标特征信号测试及在伪装隐身技术方面科研试验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雷达侦测技术与隐身技术的矛盾及其对武器装备及现代军事的影响,展望了未来隐身伪装技术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 隐身技术 雷达侦察
下载PDF
基于循环一致性对抗网络的数码迷彩伪装生成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滕旭 张晖 +2 位作者 杨春明 赵旭剑 李波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570,共5页
针对传统的数码迷彩生成方法无法根据背景实时生成数码迷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一致性对抗网络的数码迷彩生成方法。首先,使用密集连接卷积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将学习到的数码迷彩特征映射到背景图像中;其次,加入颜色保持损失来提高... 针对传统的数码迷彩生成方法无法根据背景实时生成数码迷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一致性对抗网络的数码迷彩生成方法。首先,使用密集连接卷积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将学习到的数码迷彩特征映射到背景图像中;其次,加入颜色保持损失来提高数码迷彩的生成质量,保证生成的数码迷彩与周围的背景颜色相一致;最后,在判别器中加入自归一化神经网络以提高模型对噪声的鲁棒性。由于缺乏数码迷彩伪装效果的客观评价标准,采用边缘检测算法与结构相似性(SSIM)算法对生成的数码迷彩的伪装效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自制数据集上生成的数码迷彩伪装的SSIM得分比已有算法的得分降低了30%以上,验证了它在数码迷彩生成任务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式网络 数码迷彩 边缘检测 密集连接卷积网络
下载PDF
伪装目标与背景的偏振对比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启超 时家明 +3 位作者 赵大鹏 汪家春 陈宗胜 许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4-1358,共5页
为解决传统光强探测手段难以有效探测和识别伪装目标这一难题,基于偏振探测技术搭建了光谱偏振探测成像系统,利用该系统在位于442.0,545.5,670.5,850.5nm的窄波段对典型草地、土壤背景下的某型深绿色和土黄色伪装涂层进行了光谱偏振探... 为解决传统光强探测手段难以有效探测和识别伪装目标这一难题,基于偏振探测技术搭建了光谱偏振探测成像系统,利用该系统在位于442.0,545.5,670.5,850.5nm的窄波段对典型草地、土壤背景下的某型深绿色和土黄色伪装涂层进行了光谱偏振探测实验研究。并通过编制的图像处理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以提取其中的偏振信息,获得了目标与背景偏振度和偏振对比度随探测波长和探测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偏振成像探测条件可以使伪装涂层与背景之间存在较大的偏振对比度,可以实现对传统伪装涂层涂覆的目标的有效探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涂层 自然背景 偏振探测 偏振度 偏振对比度
下载PDF
光谱偏振探测对伪装网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启超 汪家春 +1 位作者 赵大鹏 马丽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0-1264,共5页
为解决传统光强探测手段难以有效探测和识别伪装网这一难题,基于偏振探测技术搭建了光谱偏振探测成像系统,对南方冬季干枯草地背景下的某林地型和荒漠型数码迷彩伪装网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400~1000nm波段场景的偏振图像。通过编... 为解决传统光强探测手段难以有效探测和识别伪装网这一难题,基于偏振探测技术搭建了光谱偏振探测成像系统,对南方冬季干枯草地背景下的某林地型和荒漠型数码迷彩伪装网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400~1000nm波段场景的偏振图像。通过编制的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以提取其中的偏振信息,得到了背景与伪装网偏振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背景与伪装网的偏振特性有较大差别,偏振信息可以增强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因此,光谱偏振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背景中传统伪装目标的有效探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网 自然背景 偏振探测 偏振度
下载PDF
基于背景拼接与纹理模板的全自动迷彩图案设计
14
作者 詹宇婷 梅琛楠 +2 位作者 王焰 肖红 钟跃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为提高迷彩伪装图案的设计效率和环境适应性,利用背景拼接与纹理模板融合进行迷彩伪装图案的全自动化设计。通过将输入的若干背景图像自动组合为单张拼接图像,采用均值聚类法提取出背景拼接图像的主色;提出4种迷彩纹理模板自动设计方法... 为提高迷彩伪装图案的设计效率和环境适应性,利用背景拼接与纹理模板融合进行迷彩伪装图案的全自动化设计。通过将输入的若干背景图像自动组合为单张拼接图像,采用均值聚类法提取出背景拼接图像的主色;提出4种迷彩纹理模板自动设计方法(多圆形随机分布法、WGN傅里叶频谱法、肌理图像生成法及分层云彩法),再对所得迷彩纹理模板进行色彩聚类与色彩替换,得到最终的迷彩伪装图案。为验证设计的有效性,针对丛林虚拟场景自动生成了4种伪装图案,并进行了伪装效果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上述方法仅需17.0~71.0 s即可完成针对目标背景的迷彩图案设计,且最优方案为基于多圆形随机分布法纹理模板的迷彩图案;本文方法相对于普通迷彩伪装,其主观评价搜索时间增加了8.1%,基于Positioning and Focus Network(PF-Net)模型的客观评价发现概率降低了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彩伪装 图案设计 均值聚类 纹理模板 伪装检测
下载PDF
数码迷彩伪装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磊 喻钧 陈丁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3年第2期23-25,共3页
为了评价数码迷彩下的伪装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DSP为核心的硬件系统优化方案,根据伪装学原理结合图像处理等手段,对已生成的数码迷彩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对图像的主色调,亮度,纹理特征进行提取建立了一种合理的评价方法,测试结果表明... 为了评价数码迷彩下的伪装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DSP为核心的硬件系统优化方案,根据伪装学原理结合图像处理等手段,对已生成的数码迷彩区域进行边缘检测,对图像的主色调,亮度,纹理特征进行提取建立了一种合理的评价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设计图像检测精度较高,对相关数码迷彩的伪装效果得出客观的结果,并以此为参照对伪装效果提出改进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效果 伪装评价 图像处理 边缘检测
下载PDF
结合视觉特征和深度神经网络的面部迷彩伪装效果评估方法
16
作者 侯山跃 胡江华 +3 位作者 贾其 姜河 郑欣 赵莹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4年第2期203-206,共4页
针对传统迷彩伪装评估中存在的主观性强和指标单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视觉特征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面部迷彩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融合边缘检测、相似度指标及DNN模块的人脸检测,形成一种全面的评价体系。通过在四种自然背景下的... 针对传统迷彩伪装评估中存在的主观性强和指标单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视觉特征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面部迷彩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融合边缘检测、相似度指标及DNN模块的人脸检测,形成一种全面的评价体系。通过在四种自然背景下的仿真实验验证,本研究可以有效量化面部迷彩在不同背景下的伪装效果,并为未来面部迷彩设计和实施提供有效指导,对提高面部迷彩的实用性和伪装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效果评估 面部迷彩 边缘检测 相似度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改进的YOLOv3算法对伪装目标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涛 王伦文 朱敬成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120,126,共8页
针对现有算法对伪装目标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网络的伪装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在现有数据集下,对算法的先验框进行重聚类;依据Darknet53多次利用残差块的特点,将残差网络的级联方式由单级跳连改为多级跳连,改善... 针对现有算法对伪装目标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网络的伪装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在现有数据集下,对算法的先验框进行重聚类;依据Darknet53多次利用残差块的特点,将残差网络的级联方式由单级跳连改为多级跳连,改善误差在网络中的回传效果;在网络中添加了注意力模块,增加有用特征的检测权重。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模型具有较低的损失值且平均精度均值提高了约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目标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残差网络
下载PDF
Multifunctional MXene/Carbon Nanotube Janus Film f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and Infrared Shielding/Detection in Harsh Environments 被引量:1
18
作者 Tufail Hassan Aamir Iqbal +14 位作者 Byungkwon Yoo Jun Young Jo Nilufer Cakmakci Shabbir Madad Naqvi Hyerim Kim Sungmin Jung Noushad Hussain Ujala Zafar Soo Yeong Cho Seunghwan Jeong Jaewoo Kim Jung Min Oh Sangwoon Park Youngjin Jeong Chong Min Ko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543-560,共18页
Multifunctional,flexible,and robust thin films capable of operating in demanding hars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are crucial for various cutting-edge applications.This study presents a multifunctional Janus film integr... Multifunctional,flexible,and robust thin films capable of operating in demanding hars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are crucial for various cutting-edge applications.This study presents a multifunctional Janus film integrating highly-crystalline Ti_(3)C_(2)T_(x) MXene and mechanically-robust carbon nanotube(CNT)film through strong hydrogen bonding.The hybrid film not only exhibits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4250 S cm^(-1)),but also demonstrates robust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in both extremely low and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showing exceptional resistance to thermal shock.This hybrid Janus film of 15μm thickness reveals remarkable multifunctionality,including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72 dB in X band frequency range,excellent infrared(IR)shielding capability with an average emissivity of 0.09(a minimal value of 0.02),superior thermal camouflage performance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1 to 300℃)achieving a notable reduction in the radiated temperature by 243℃ against a background temperature of 300℃,and outstanding IR detection capability characterized by a 44%increase in resistance when exposed to 250 W IR radiation.This multifunctional MXene/CNT Janus film offers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and IR shielding/detection under challeng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carbon nanotube Janus film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Infrared shielding Thermal camouflage Infrared detection
下载PDF
基于隐身效率的红外隐身性能评估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娜 黄峰 李耀伟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1-494,共4页
为定量描述红外隐身材料性能,进而评价装备的红外隐身效果,从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出发,结合热成像系统的视距估算理论及静态性能理论,提出了目标"隐身效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外隐身性能评估模型。对某装备在不同观测... 为定量描述红外隐身材料性能,进而评价装备的红外隐身效果,从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出发,结合热成像系统的视距估算理论及静态性能理论,提出了目标"隐身效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外隐身性能评估模型。对某装备在不同观测等级下和不同探测概率下的隐身效率进行了分析计算,从理论上模拟了红外探测系统对隐身装备的探测情况,实现了对装备隐身性能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效率 视距估算 探测距离 最小可分辨温差
下载PDF
Dual Attribute Adversarial Camouflage toward camouflaged object detec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Yang Wang Zheng Fang +3 位作者 Yun-fei Zheng Zhen Yang Wen Tong Tie-yong C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The object detectors can precisely detect the camouflaged object beyond human perception.The in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the CNNs-based(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detectors are vulnerable to adversarial attacks.Some w... The object detectors can precisely detect the camouflaged object beyond human perception.The in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the CNNs-based(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detectors are vulnerable to adversarial attacks.Some works can fool detectors by crafting the adversarial camouflage attached to the object,leading to wrong prediction.It is hard for military operations to utilize the existing adversarial camouflage due to its conspicuous appearance.Motivated by thi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ual Attribute Adversarial Camouflage(DAAC)for evading the detection by both detectors and humans.Generating DAAC includes two steps:(1)Extracting features from a specific type of scene to generate individual soldier digital camouflage;(2)Attaching the adversarial patch with scene features constraint to the individual soldier digital camouflage to generate the adversarial attribute of DAAC.The visual effects of the individual soldier digital camouflage and the adversarial patch will be improved after integrating with the scene features.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objects camouflaged by DAAC are well integrated with background and achieve visual concealment while remaining effective in fooling object detectors,thus evading the detections by both detectors and humans in the digital domain.This work can serve as the reference for crafting the adversarial camouflage in the physic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ersarial camouflage Digital camouflage generation Visual concealment Object detection Adversarial patc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