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ELMAN网络的Q学习温度切换控制 被引量:6
1
作者 乔景慧 柴天佑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5-962,共8页
在水泥生料分解过程中,由于生料边界条件频繁变化且生料流量波动大,使过程处于正常工况或异常工况,致使分解炉温度和预热器C5出口温度很难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传统的控制方法经常导致预热器C5下料管堵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 在水泥生料分解过程中,由于生料边界条件频繁变化且生料流量波动大,使过程处于正常工况或异常工况,致使分解炉温度和预热器C5出口温度很难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传统的控制方法经常导致预热器C5下料管堵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带有前馈补偿的温度智能切换控制策略,由基于T-S的模糊控制器、基于改进的ELMAN网络的Q学习异常工况控制器和切换机制组成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根据当前工况的变化选择正确的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料分解过程 分解炉温度 改进ELMAN网络 Q学习控制 切换控制
下载PDF
气体悬浮焙烧炉的应用和改进
2
作者 张洁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2年第6期42-46,共5页
通过对气体悬浮焙烧炉工作原理的研究,就气体悬浮焙烧炉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对影响产量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技术改造。
关键词 气体悬浮焙烧炉 旋风筒 煤气热值 温度 二次进风 技术改造
下载PDF
基于协调机制的温度智能切换控制
3
作者 乔景慧 王世杰 柴天佑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5-1529,共5页
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生料在分解炉内的分解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由于生料流量波动大且生料边界条件频繁变化,生产过程经常处于异常工况,导致预热器C5出口温度高于上限,致使预热器C5下料管堵塞造成生产停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生料在分解炉内的分解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由于生料流量波动大且生料边界条件频繁变化,生产过程经常处于异常工况,导致预热器C5出口温度高于上限,致使预热器C5下料管堵塞造成生产停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具有前馈补偿的温度智能切换控制策略,由分解炉温度和预热器C5出口温度协调控制器、异常工况控制器和切换机制组成。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根据当前工况的变化选择正确的控制器,并且使生产远离故障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控制器 智能切换控制 分解炉温度 预热器C5出口温度
下载PDF
氧化铝焙烧炉智能优化控制策略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继承 甘长能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2年第2期151-156,164,共7页
针对氧化铝生产中焙烧炉采用常规PID控制器时,主炉温度波动大、产品氧化铝灼减率低,无法将灼减率与焙烧温度的控制形成闭环的现状,提出智能优化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在稳定氧化铝产品质量的同时,可降低煤气消耗量,节能效果显著... 针对氧化铝生产中焙烧炉采用常规PID控制器时,主炉温度波动大、产品氧化铝灼减率低,无法将灼减率与焙烧温度的控制形成闭环的现状,提出智能优化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在稳定氧化铝产品质量的同时,可降低煤气消耗量,节能效果显著,提升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控制 氧化铝焙烧炉 主炉温度 灼减率 节能降耗
下载PDF
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_2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席北斗 刘鸿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研究了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2 粉末的两大影响因素R值 (R是水和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 )和烧结温度 .通过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实验 ,结合对催化剂晶型结构、比表面积的表征分析 ,综合评价所制备的催化剂 .实验结果表明 ,当R =10 0、烧结... 研究了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2 粉末的两大影响因素R值 (R是水和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 )和烧结温度 .通过光催化氧化五氯苯酚钠实验 ,结合对催化剂晶型结构、比表面积的表征分析 ,综合评价所制备的催化剂 .实验结果表明 ,当R =10 0、烧结温度为 6 5 0℃、烧结时间为 1h ,钛酸四丁酯水解所制备的TiO2 半导体光催化剂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均比较理想 .从晶型结构分析 ,当催化剂中锐钛矿和金红石按一定比例共存时 ,其催化活性较单一金红石或锐钛矿高 .实验认为锐钛矿与金红石的最佳比约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四丁酯 R值 二氧化钛 半导体光催化剂 烧结温度 钛矿 金红石 光催化氧化 五氯苯酚钠
下载PDF
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取Y_2O_3纳米微粒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介强 陶珍东 孙旭东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廉价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尺度均匀,一次颗粒尺寸平均为60nm,颗粒呈球形的高纯Y2O3纳米微粒。研究发现适量SO42-离子的添加对生成前驱物溶胶及煅烧得到球形的Y2O3纳米微粒起关键作用。对前驱物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 以廉价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尺度均匀,一次颗粒尺寸平均为60nm,颗粒呈球形的高纯Y2O3纳米微粒。研究发现适量SO42-离子的添加对生成前驱物溶胶及煅烧得到球形的Y2O3纳米微粒起关键作用。对前驱物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煅烧温度对产物粒度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使生成物颗粒过分长大的前提下,升高煅烧温度有助于制取高纯和晶化完全的Y2O3微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纳米微粒 Y2O3 无机溶胶凝胶 SO4^2- 煅烧温度 稀土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加氢Cu/SiO_2催化剂前体的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竹霞 钱志刚 +1 位作者 赵秀阁 肖文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3-617,共5页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一种具有矿物硅孔雀石结构的物质,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催化活性。通过热分析和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出具有硅孔雀石结构的催化剂前体在450°C焙烧后进行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Cu2O含量,因而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 硅孔雀石 焙烧温度 草酸二甲酯 加氢
下载PDF
偏高岭土活性的煅烧温度影响及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彭晖 崔潮 +2 位作者 蔡春声 李树霖 张雄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78-2084,2094,共8页
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在土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偏高岭土的活性对生成的地质聚合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评定偏高岭土活性的最直接方法是比较生成的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但该方法周期较长,不利于实用。本文通过... 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在土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偏高岭土的活性对生成的地质聚合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评定偏高岭土活性的最直接方法是比较生成的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但该方法周期较长,不利于实用。本文通过对高温煅烧后偏高岭土的DSC-TG分析、XRD分析和NMR分析,讨论了偏高岭土活性与其中活性氧化铝含量的相关性,探索了偏高岭土的高温活化机理和活性测定原理,提出了改进的滴定络合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并应用于偏高岭土活性测定,进而通过偏高岭土地聚物的力学性能试验予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偏高岭土的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煅烧温度升高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规律;滴定络合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可以测定铝的溶出率并且用于偏高岭土活性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岭土活性 煅烧温度 滴定络合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铝溶出率
下载PDF
钙长石晶体的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秦娟 崔崇 +1 位作者 崔晓昱 马海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3-1157,共5页
以分析纯碳酸钙、氧化硅和氧化铝为原料,通过烧结法制备钙长石晶体,研究了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钙长石晶相、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石和钙铝黄长石是钙长石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试样内部形成大量液相,液相的... 以分析纯碳酸钙、氧化硅和氧化铝为原料,通过烧结法制备钙长石晶体,研究了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钙长石晶相、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石和钙铝黄长石是钙长石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试样内部形成大量液相,液相的形成及饱和析晶是钙长石形成的主要机制。板状钙长石晶体可以在1400℃的煅烧温度下保温一定的时间(2~8 h)获得,且保温时间越长,钙长石晶体的析出程度越大,晶粒尺寸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长石 钙铝黄长石 煅烧温度 保温时间
下载PDF
高岭土煅烧活化温度的初选 被引量:24
10
作者 诸华军 姚晓 张祖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21-625,共5页
为得到高岭土的最佳活化温度,利用差热-热重(DSC-TG)、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等测试方法对高岭土及其在不同温度(700,800,900,1000℃)条件下的煅烧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岭土经900℃煅烧后所生成的偏高岭土反应活性最高;煅... 为得到高岭土的最佳活化温度,利用差热-热重(DSC-TG)、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等测试方法对高岭土及其在不同温度(700,800,900,1000℃)条件下的煅烧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岭土经900℃煅烧后所生成的偏高岭土反应活性最高;煅烧后的高岭土内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结构水大量失去,Al的配位数发生转变,高活性的五配位铝(AlⅤ)大量生成;高岭土的振动特征吸收峰消失,出现了偏高岭土的振动特征吸收峰.实验证实:高岭土在900℃下煅烧后再经化学激发所得到的地聚合物其抗压强度最高,80℃下养护3,7 d后其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33.8,35.3 MPa.SEM观察发现,其断裂面内部结构呈致密的珊瑚状三维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煅烧温度 偏高岭土 地聚合物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甲烷催化部分氧化Ni/MgO-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宫立倩 陈吉祥 +1 位作者 邱业君 张继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8,共5页
采用TPR、BET、XRD、TG及反应性能评价等研究方法,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MgO-Al2O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Ni/MgO-Al2O3 中的镍物种与载体作用逐渐增强,生成了NiAl2O4 尖晶石和... 采用TPR、BET、XRD、TG及反应性能评价等研究方法,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MgO-Al2O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Ni/MgO-Al2O3 中的镍物种与载体作用逐渐增强,生成了NiAl2O4 尖晶石和NiMgO2 固熔体。虽然焙烧温度提高会使催化剂比表面降低,由于尖晶石结构的形成,其热稳定性会明显提高,将有利于抑制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因烧结而失活的可能性。与低温焙烧的催化剂相比,高温焙烧的催化剂仍表现出良好催化反应性能,并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高温焙烧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床层的热点温度相对较低,热点温度波动幅度也较小。低温和高温焙烧的Ni/MgO-Al2O3 催化剂在常压、1 083K、CH4 与O2 摩尔比为1. 8、空速2. 66×105h-1的反应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抗积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部分氧化 Al2O3 焙烧温度 催化剂 MGO NI 甲烷 催化反应性能 高温焙烧 反应过程 热点温度 结构和性能 A12O3 尖晶石结构 抗积炭性能 研究方法 性能评价 研究结果 热稳定性 低温焙烧 波动幅度 反应条件 TPR BET XRD
下载PDF
菱镁矿风化石与叶腊石合成堇青石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罗旭东 曲殿利 +1 位作者 张国栋 刘海啸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438,共5页
采用菱镁矿风化石、叶腊石、二氧化硅微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分析烧成温度对合成堇青石结晶度、晶粒尺寸、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来确定适宜的合成温度。用X′Pert plus软件对X射线衍射图进行拟合,分析试样的结晶度,用半定量(semi-quantificat... 采用菱镁矿风化石、叶腊石、二氧化硅微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分析烧成温度对合成堇青石结晶度、晶粒尺寸、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来确定适宜的合成温度。用X′Pert plus软件对X射线衍射图进行拟合,分析试样的结晶度,用半定量(semi-quantification)法对试样结晶相中晶相组成进行计算,用Scherrer公式计算试样中堇青石、方石英晶粒的粒径大小。结果表明:采用菱镁矿风化石与叶腊石为原料合成堇青石,当温度由1350℃增加到1400℃,试样的结晶度增加,堇青石晶粒尺寸和堇青石相量增加,在1400℃时,试样结晶度最高,晶粒尺寸最大。晶相组成中堇青石相占67%,方石英相占33%。当温度大于1400℃,试样结晶度降低,堇青石和方石英晶粒尺寸减小,当温度在1500℃时,堇青石相消失,促进了方石英相析出。采用菱镁矿风化石与叶腊石为原料合成堇青石的最佳烧成温度为1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 菱镁矿风化石 叶腊石 结晶度 烧成温度
下载PDF
轻烧氧化镁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钱海燕 邓敏 +1 位作者 徐玲玲 张少明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35,共4页
用柠檬酸法和三种不同水化法测定和研究了氧化镁的活性,研究了氧化镁活性与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750℃时,由菱镁矿煅烧所得的氧化镁活性最高,在菱镁矿分解完全的情况下,煅烧时间以短为宜。本研究为氧化... 用柠檬酸法和三种不同水化法测定和研究了氧化镁的活性,研究了氧化镁活性与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750℃时,由菱镁矿煅烧所得的氧化镁活性最高,在菱镁矿分解完全的情况下,煅烧时间以短为宜。本研究为氧化镁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烧氧化镁 菱镁矿 活性 煅烧温度 煅烧时间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非破坏性纯化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健雄 陈小华 +1 位作者 彭景翠 张振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7-41,共5页
针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进行了非破坏性纯化研究 ,对原始的碳纳米管样品采用先酸化再煅烧的步骤进行了处理。并用热重分析方法 (TGA)准确地确定了碳纳米管和无定形碳分离的煅烧温度 ,在碳纳米管得到纯化的同时 ,避免了碳纳米... 针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进行了非破坏性纯化研究 ,对原始的碳纳米管样品采用先酸化再煅烧的步骤进行了处理。并用热重分析方法 (TGA)准确地确定了碳纳米管和无定形碳分离的煅烧温度 ,在碳纳米管得到纯化的同时 ,避免了碳纳米管的损失和破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非破坏性纯化 煅烧温度 热重分析 化学气相沉积法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锦平 赵洪 +1 位作者 宋晓莉 李晓磊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7-39,共3页
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考察了煅烧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粒径及微孔结构等的影响,利用XRD和氮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二氧化钛的晶型逐渐由锐钛矿型转变为金红石型,粒径也逐渐增大... 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考察了煅烧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粒径及微孔结构等的影响,利用XRD和氮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二氧化钛的晶型逐渐由锐钛矿型转变为金红石型,粒径也逐渐增大,而比表面积和孔容则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另外,微孔的结构也会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煅烧温度 微孔结构
下载PDF
载体焙烧温度对Co/ZrO_2催化剂催化F-T合成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赵红霞 陈建刚 孙予罕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33-936,共4页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得了ZrO2 载体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钴质量分数为 1 0 %的系列负载型催化剂 ,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对载体的物化性质有显著影响 ,提高焙烧温度可降低载体的表面酸性 ,...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得了ZrO2 载体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钴质量分数为 1 0 %的系列负载型催化剂 ,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对载体的物化性质有显著影响 ,提高焙烧温度可降低载体的表面酸性 ,减弱钴锆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钴负载到低温焙烧的载体上促进了ZrO2 由无定形向四方相的转变 ,提高了催化剂的分散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负载型催化剂 焙烧温度 费托合成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Fe-Mn催化剂结构和F-T合成性能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勇 陶智超 +5 位作者 张成华 王洪 田磊 徐元源 相宏伟 李永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22,共6页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Fischer Tropsch(F T)合成Fe Mn催化剂的织构性质、还原行为以及在还原和反应过程中结构变化的影响;在H2 CO=2.0、260℃、2.5MPa和1000h-1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焙烧温度对Fe Mn催化剂F T合成反应活性、烃产物...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Fischer Tropsch(F T)合成Fe Mn催化剂的织构性质、还原行为以及在还原和反应过程中结构变化的影响;在H2 CO=2.0、260℃、2.5MPa和1000h-1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焙烧温度对Fe Mn催化剂F T合成反应活性、烃产物选择性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XRD和TPR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α Fe2O3晶粒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促进Mn3+渗入α Fe2O3晶格中,形成了铁锰固溶体物相,使得催化剂难于还原,当焙烧温度升高到700℃时,催化剂中的α Mn2O3相完全消失。催化剂F T合成反应评价表明,在不降低催化剂活性的同时,焙烧温度的升高可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反应运行稳定性,并促使烃产物分布向高碳数方向偏移;600℃焙烧的Fe Mn催化剂运行200h,总体活性高,失活速率较低,对低碳烯烃和中间馏分油段产物选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 FE-MN催化剂 焙烧温度 烃产物分布
下载PDF
钴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F-T合成用Co/Al_2O_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代小平 余长春 沈师孔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对用于F T合成制液态烃的Co/Al2 O3 催化剂进行了程序升温还原研究 ,确定了合适的还原活化温度 (约6 0 0~ 80 0K) ,同时考察了钴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钴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C5+ 收率的影响十分显著 .用CODEX... 对用于F T合成制液态烃的Co/Al2 O3 催化剂进行了程序升温还原研究 ,确定了合适的还原活化温度 (约6 0 0~ 80 0K) ,同时考察了钴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钴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C5+ 收率的影响十分显著 .用CODEX优化软件对钴负载量和催化剂焙烧温度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 ,比较理想的钴负载量为 11 6 % ,焙烧温度为 6 5 1K .XRD测试结果表明 ,在较高温度焙烧的催化剂由于易生成CoAl2 O4 尖晶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催化剂 钴负载量 焙烧温度 催化活性
下载PDF
灼烧温度对单一稀土氧化物粒度、比表面积和形貌的影响(Ⅰ)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亚文 严铮洸 +2 位作者 廖春生 贾江涛 严纯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0,共3页
分别以稀土元素Y ,Pr ,Nd ,Sm ,Eu ,Tb ,Dy ,Er和Lu的草酸盐为前体原料 ,固定灼烧时间为 3h ,在 80 0~ 15 0 0℃范围内不同灼烧温度下制备了系列单一稀土氧化物。利用Coulter计数法、比表面积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灼烧温度对稀土氧... 分别以稀土元素Y ,Pr ,Nd ,Sm ,Eu ,Tb ,Dy ,Er和Lu的草酸盐为前体原料 ,固定灼烧时间为 3h ,在 80 0~ 15 0 0℃范围内不同灼烧温度下制备了系列单一稀土氧化物。利用Coulter计数法、比表面积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灼烧温度对稀土氧化物的粒度、比表面积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稀土氧化物的中位粒径和团聚程度随灼烧温度升高而增大 ,而比表面积则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稀土氧化物 灼烧温度 粒度 比表面积 形貌 热分解 制备
下载PDF
非均相催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 Ⅱ.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光旭 马沛生 +2 位作者 吴元欣 吴广文 李定或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7,共5页
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非均相催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所需的催化剂载体并用XRD、SEM及T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发现 ,载体的主要物相基本相同 ,皆为La0 3 Mn0 5PbO ,但当焙烧温度为 80 0℃时 ,所得载体的粒径及孔容较好。最... 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非均相催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所需的催化剂载体并用XRD、SEM及T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发现 ,载体的主要物相基本相同 ,皆为La0 3 Mn0 5PbO ,但当焙烧温度为 80 0℃时 ,所得载体的粒径及孔容较好。最后通过合成实验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载体的焙烧温度为 80 0℃时碳酸二苯酯的收率可达到 5 62 % ,选择性可达到 9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 一步合成 碳酸二苯酯 焙烧温度 复合型金属氧化物 催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