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饵料浓度对中华哲水蚤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武昌 王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8-94,共7页
用饵料浓度差减法和排粪率法研究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在饵料(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浓度从1500到350 000个/cm3时摄食率的变化.实验证明中华哲水蚤具有很强的摄食潜力,摄食率在实验饵料浓... 用饵料浓度差减法和排粪率法研究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在饵料(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浓度从1500到350 000个/cm3时摄食率的变化.实验证明中华哲水蚤具有很强的摄食潜力,摄食率在实验饵料浓度范围内一直在增加,在较低的饵料浓度(如青岛大扁藻4 000个/cm3)下停止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饵料浓度 摄食率 浮游动物
下载PDF
中华哲水蚤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林元烧 方旅平 +1 位作者 曹文清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采用苯酚 氯仿 异戊醇(25∶24∶1)提取、异丙醇沉淀、酒精洗涤、TE缓冲液保存方法提取了采自胶州湾青岛海域的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 I亚基基因(mtCOI)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进行质粒重... 采用苯酚 氯仿 异戊醇(25∶24∶1)提取、异丙醇沉淀、酒精洗涤、TE缓冲液保存方法提取了采自胶州湾青岛海域的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 I亚基基因(mtCOI)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进行质粒重组(载体pGEM T Easy Vector)、热休克转化重组质粒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JM109)、氨苄LB培养基扩大培养;测序.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线粒体COI碱基大小为710 bp(国际基因库索引号AY665663),其碱基组成A、C、G、T含量分别为24.23%、19.15%、22.54%和34.08%;G+C含量为41.69%,A+T为5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碱基 G+C 线粒体DNA 感受态细胞 PCR产物 基因序列分析 含量 醇沉 重组质粒
下载PDF
温度对中华哲水蚤代谢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武昌 王荣 王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2-44,共3页
Effect of temperature (0~30 ℃) on the oxygen uptake rate and ammonia excretion rate of Calanus sinicu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incubation experiments. The average dry body weight of C. sinicus was 110 μg. The relat... Effect of temperature (0~30 ℃) on the oxygen uptake rate and ammonia excretion rate of Calanus sinicu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incubation experiments. The average dry body weight of C. sinicus was 110 μ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ygen uptake rate (R) and temperature (T) was expressed as R = 0.028 3 ×T + 0.065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monia excretion rate (A) and temperature was expressed as A = 0.015 5 e0.075 2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代谢率 温度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桡足类无节幼体存活、发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捷 孙松 +2 位作者 李超伦 蒲新明 张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20,共8页
在食物中碳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食物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无节幼体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桡足类无节幼体发育速度与存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单种食... 在食物中碳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食物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无节幼体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桡足类无节幼体发育速度与存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单种食物中粒径较小的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在桡足类开口摄食期是最适宜的饵料,但在发育后期以及整个发育期则粒径较大的亚心型扁藻和中肋骨条藻更为适宜。在相同的发育阶段,小型桡足类双刺纺锤水蚤和中型桡足类中华哲水蚤对于食物粒径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与非硅藻食物相比,硅藻并非桡足类无节幼体发育的理想食物,而单种硅藻对桡足类无节幼体发育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对混合食物的摄食得到有效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 filosa) 硅藻 存活率 发育率
下载PDF
Peaked abundance of Calanus sinicus earlier shifted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Estuary:a comparable study between 1959,2002 and 2005 被引量:12
5
作者 XU Zhaoli MA Zengling WU Yume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4-91,共8页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increased in the past decades, which may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ecosystem of the ECS, including the changes in planktonpopulation structure. In thi...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increased in the past decades, which may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ecosystem of the ECS, including the changes in planktonpopulation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changes in peaked abundance of Calanus sinicu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1959 and 2002,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easonally oceanographic cruises and those performed in spring of 2005. It was much higher in spring compared with that in other seasons both in 1959 and 2002. Furthermore, in spring 2005, the time for occurrence and decrease of the peaked C. sinicus abundance advanced about one month, accompanying the increase in the sea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SST). It peaked in June and decreased in July in 1959, however, in 2005, it peaked in May and attenuated sharply in early June. The earlier decrease of peaked C. sinicus abundance may further deteriorate the ecosystem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north nearshore of the 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nus sinicus East China Sea (ECS) temperatur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Estuary ZOOPLANKTON
下载PDF
滨海电厂冷却水余热和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江志兵 曾江宁 +5 位作者 陈全震 廖一波 徐晓群 寿鹿 刘晶晶 高爱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01-1406,共6页
依据滨海电厂冷却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模拟研究了滨海电厂冷却水余热和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的热忍受能力随暴露时间延长而降低,随驯化温度升高而升高.驯化温度为16℃~27℃的中华哲水蚤在持续受到15、30、4... 依据滨海电厂冷却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模拟研究了滨海电厂冷却水余热和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的热忍受能力随暴露时间延长而降低,随驯化温度升高而升高.驯化温度为16℃~27℃的中华哲水蚤在持续受到15、30、45min热冲击及持续升温暴露24和48h的致死温度分别为29.9℃~31.7℃、29.4℃~31.0℃、28.9℃~30.3℃和26.9℃~28.5℃、26.4℃~28.0℃.当驯化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其热忍受能力不再上升.电厂冷却水中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毒性随驯化温度升高、升温幅度增大及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冷却水 余热 余氯 中华哲水蚤 急性毒性实验
下载PDF
南黄海鳀产卵场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其摄食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超伦 王荣 孙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55-63,共9页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产卵场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ind·m-...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产卵场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ind·m-3。中华哲水蚤的肠道色素含量平均为1.19ng·ind-1(0.21~4.14ng·ind-1),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最大浓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中华哲水蚤种群具有一定的昼夜摄食节律,夜间的肠道色素含量明显高于白天。在A和B站中华哲水蚤的个体摄食率分别为76.9ng·ind-1·d-1和39.6ng·ind-1·d-1,分别相当于体碳含量的7.5%和3.9%。除了饵料来源和摄食强度等因素之外,捕食压力以及环境温度对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分布和发展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分布 摄食 鳀产卵场 南黄海
下载PDF
东海米氏凯伦藻水华中中华哲水蚤的选择性摄食 被引量:9
8
作者 孙军 宋书群 +2 位作者 徐兆礼 王宗灵 朱明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6-541,共6页
提要为评估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发展进程的影响,应用一种新的结合Frost直接摄食法和Landry稀释法的现场培养方法,于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进行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浮游植物... 提要为评估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发展进程的影响,应用一种新的结合Frost直接摄食法和Landry稀释法的现场培养方法,于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进行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的研究。比较了中华哲水蚤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摄食习性的差异,并评估了其摄食在水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对有害藻华物种存在摄食选择性和摄食速率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57cells/ml和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达到981 cells/ml时是中华哲水蚤由偏好趋于排斥摄食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76 cells/ml时,中华哲水蚤对其停止摄食。米氏凯伦藻有害藻华发生区中华哲水蚤对具齿原甲藻的无选择性滤食以及对米氏凯伦藻的排斥摄食行为,影响水华进程,最终导致水华物种向米氏凯伦藻方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浮游植物 选择性摄食 米氏凯伦藻 具齿原甲藻 东海
下载PDF
不同保存条件下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方旅平 林元烧 曹文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以采自厦门港的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cus)为对象 ,研究多种保存条件对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5%福尔马林保存的样品没有提取到DNA之外 ,其余样品均能成功提取出基因组DNA ;以该DNA为模板通过相应引物成功扩增... 以采自厦门港的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cus)为对象 ,研究多种保存条件对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5%福尔马林保存的样品没有提取到DNA之外 ,其余样品均能成功提取出基因组DNA ;以该DNA为模板通过相应引物成功扩增出线粒体DNACOI基因片段。其中无水乙醇保存样品提取可靠的基因组DNA方法的建立 ,为野外样品保存工作提供了一个简便 ,经济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基因组DNA提取 线粒体DNA 基因片段 引物 扩增 厦门港 取出 无水乙醇 保存条件
下载PDF
我国中华哲水蚤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曹文清 林元烧 +1 位作者 杨青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54-61,共8页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B rodsky)是西北太平洋陆架区的特征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浮游桡足类之一.基于中华哲水蚤在海洋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中的重要地位,故被列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的关键种之一.中华哲水蚤生物学研究已有50...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B rodsky)是西北太平洋陆架区的特征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浮游桡足类之一.基于中华哲水蚤在海洋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中的重要地位,故被列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的关键种之一.中华哲水蚤生物学研究已有50多年历史,是浮游动物研究中最为系统、全面,资料积累最为丰厚的种类.本文将我国中华哲水蚤生物学研究成果加以汇总和综述,旨为今后更广泛和深入地开展该种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生物学
下载PDF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染色体组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姚津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26-830,共5页
以采自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为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热滴片、空气干燥 ,Giemsa染色等方法 ,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 ,并对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中期染色体形态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中华哲水蚤染色体数目为 n=1 1 ,2 n=2 2 ,其核型公式为... 以采自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为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热滴片、空气干燥 ,Giemsa染色等方法 ,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 ,并对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中期染色体形态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中华哲水蚤染色体数目为 n=1 1 ,2 n=2 2 ,其核型公式为 2 n=1 2 m+6sm+2 st+2 t.对厦门港不同世代的中华哲水蚤染色体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中华哲是 桡足类 浮游动物 组型
下载PDF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Calanus sinicus (Copepoda,Crustacea) in the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9
12
作者 XU Zhaoli CHEN Biju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50-159,共10页
On the basis of the four-season investigation in 23°30′ ~ 33°N and 118°30′ ~ 128°E of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1997 to 2000,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Calanus sinicus was studied with aggregati... On the basis of the four-season investigation in 23°30′ ~ 33°N and 118°30′ ~ 128°E of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1997 to 2000,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Calanus sinicus was studied with aggregation intensity, regression contribution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It was inferred that C. sinicus' s predominance presented from winter to summer, especially in spring and summer, because its dominance amounted to 0.62 and 0.29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 of its abundance in copepod abundance was 76.71% in summer, greater than 66.60% in spring, greater than 19.02% in winter, greater than 4.02% in autumn.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in winter and spring was 83.08% and 93.89% ,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and autumn, 76.71% and 73.87%. Compared with other dominant species of copepods, C. sinicus' s contribution to the copepod abundance wa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species in winter, summer and spring, but smaller in autumn. C. sinicus tended to have an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The clumping index peaked in summer (50.19) , followed in spring (19.60) , declined in autumn (13.18) and was the lowest in winter (3.04). The abundance changed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areas, relating to temperature but not salinity in spring and autumn, to salinity but not temperature in summer; to neither temperature nor salinity in winter. In spring and summer, its high abundance area was often located in the mixed water mass formed by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the Huanghai Sea Cold Water Mass, the coastal water masses and the Changjiang Dilute Water. In spring and autumn, its abundance was affected by the warm current, as well as the runoff from continental rivers affected it in summer.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C. sinicus was adapted to wide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as a euryhalinous and eurythermous speci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OPLANKTON pelagic copeped calanus sinicus East China Sea
下载PDF
海州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于雯雯 张东菊 +7 位作者 邹欣庆 刘培廷 高继先 贲成恺 郭仲仁 汤晓鸿 袁健美 张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9-1349,共11页
根据2015年冬(3月)、春(5月)、夏(8月)、秋(11月)季4个航次对海州湾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的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到浮游动物47种(不含... 根据2015年冬(3月)、春(5月)、夏(8月)、秋(11月)季4个航次对海州湾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的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到浮游动物47种(不含浮游幼体17种),种类数夏季(31种)>秋季(29种)>春季(27种)>冬季(17种);平均丰度为117.31ind·m^(-3),春季(256.24 ind·m^(-3))>秋季(89.81 ind·m^(-3))>冬季(74.93 ind·m^(-3))>夏季(48.26 ind·m^(-3));平均生物量为249 mg·m^(-3),秋季(369 mg·m^(-3))>冬季(274 mg·m^(-3))>春季(214 mg·m^(-3))>夏季(140 mg·m^(-3));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和丰富度(d)都是夏季最高,分别为2.81、0.73、3.21;中华哲水蚤对海州湾海域浮游动物丰度贡献最大;本海域浮游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南北过渡性;温度在大尺度范围内影响浮游动物时空分布,下行效应在小尺度范围内直接控制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中华哲水蚤 下行效应 时空分布 全球变暖
原文传递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估算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军 宋书群 +1 位作者 王丹 徐兆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02-3315,共14页
2005年4月27日至5月30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采样,结合稀释法实验和Frost的直接计量法研究了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现场摄食速率,并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食物组成、中型浮游动物和微... 2005年4月27日至5月30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采样,结合稀释法实验和Frost的直接计量法研究了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现场摄食速率,并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食物组成、中型浮游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摄食压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调查区: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物种比摄食率介于0.01~8.43 d-1,平均值为(2.72±2.14)d-1.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物种摄食速率介于0.05~838.23 cells ind.-1 d-1,平均值为(52.72±154.21)cells ind.-1d-1,对几种有害藻华原因生物的摄食速率较高.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物种摄食速率具有食物密度依赖性,在低浮游植物丰度下,其摄食速率会随着浮游植物丰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阈值后随着浮游植物丰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中型浮游动物群落对浮游植物群落碳摄食速率介于0.53~4.97 ngC L-1 d-1,平均值为(2.16±1.63)ngC L-1 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物种平均碳摄食速率介于0.04~13.20 ngC ind.-1 d-1,平均值为(2.91±5.22)ngC ind.-1d-1.微型浮游动物群落对浮游植物群落碳摄食速率介于61.07~8632.85 ngC L-1 d-1,平均值为(2801.01±4198.46)ngC L-1 d-1.分析比较中型浮游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摄食压力表明,海区中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要远高于中型浮游动物,介于95.59 %~99.98 %,平均值为97.88 %±2.33 %.调查海区中型浮游动物还通过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中华哲水蚤 微型浮游动物 级联式摄食 有害藻华
下载PDF
春季东海中华哲水蚤对有害藻华物种的选择性摄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军 王小冬 宋书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157,共7页
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采样,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采用现场实验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的选择性摄食.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性摄食具有食物密度依赖性.低浮游植物细... 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采样,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采用现场实验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的选择性摄食.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性摄食具有食物密度依赖性.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下中华哲水蚤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摄食行为,高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下中华哲水蚤摄食选择性由偏好转变为排斥,浮游植物细胞丰度329cells.ml-1是中华哲水蚤由偏好趋于排斥摄食的阈值.中华哲水蚤的选择性摄食还与食物组成有关,对于食物中的微型浮游动物,中华哲水蚤无选择性或排斥摄食.有害藻华发生区中华哲水蚤对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的偏好摄食以及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的排斥摄食,促使藻华的物种演替最终向米氏凯伦藻水华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中华哲水蚤 选择性摄食 选择系数 有害藻华
下载PDF
脂肪酸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两种海洋微藻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梦坛 李超伦 孙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3-942,共10页
在室内以饥饿培养为对照,以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培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研究了各脂肪酸标记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不同饵料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海洋原甲藻中18∶4ω3、22∶6ω3... 在室内以饥饿培养为对照,以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培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研究了各脂肪酸标记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不同饵料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海洋原甲藻中18∶4ω3、22∶6ω3含量较高,中肋骨条藻中16∶1ω7、20∶5ω3的含量较高。二者分别表现出典型的甲藻门和硅藻门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中华哲水蚤的脂肪酸组成有两个特点:(1)20∶5ω3和22∶6ω3的含量均较高;(2)其体内表征桡足类浮游植物食性、由桡足类自身合成的20∶1和22∶1脂肪酸占有相当的比例。虽然中华哲水蚤对不同脂肪酸的吸收和转化效率不同,但以脂肪酸作为标记还是成功的指示了中华哲水蚤对微藻的摄食。在饥饿培养中,首先消耗的是那些浮游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结构脂肪酸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保守性。结合各脂肪酸标记变化趋势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认为,18∶4ω3、18∶4ω3/16∶1ω7、∑18/∑16能较好的指示中华哲水蚤对海洋原甲藻的摄食,仅16∶1ω7/18∶4ω3能指示中华哲水蚤对中肋骨条藻的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海洋原甲藻 中肋骨条藻 脂肪酸 标记
下载PDF
黄、东海中华哲水蚤种群遗传的初步研究——I:等位酶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谭树华 林元烧 +2 位作者 曹文清 陈钢 杨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1,共5页
采用等位酶分析技术对采自黄、东海4个站位的中华哲水蚤进行了种群分化的研究.共检测了4种酶(EST,MDH,ME和SDH)的5个多态位点.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Ae为2.1459,来自4个站位的中华哲水蚤均有较高的杂合度,实际杂合度为Ho=0.5776,预期杂合度... 采用等位酶分析技术对采自黄、东海4个站位的中华哲水蚤进行了种群分化的研究.共检测了4种酶(EST,MDH,ME和SDH)的5个多态位点.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Ae为2.1459,来自4个站位的中华哲水蚤均有较高的杂合度,实际杂合度为Ho=0.5776,预期杂合度He=0.5264;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I)很高,平均为0.9815,平均遗传距离(D)为0.0193,种群遗传分化程度很低.本研究结果推论,黄、东海之间中华哲水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其差异应为地理种群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等位酶 遗传分化 黄海 东海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学
下载PDF
中华哲水蚤对自然饵料的摄食选择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超伦 孙松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9-535,共7页
提要为了解自然环境中中华哲水蚤的摄食选择性及其生态策略,利用库尔特颗粒计数器测定了夏季黄海中华哲水蚤对自然水体中混合饵料的选择性摄食状况。调查期间,黄海海域季节性温跃层开始出现,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为0.23—1.44mg/m3,最大值... 提要为了解自然环境中中华哲水蚤的摄食选择性及其生态策略,利用库尔特颗粒计数器测定了夏季黄海中华哲水蚤对自然水体中混合饵料的选择性摄食状况。调查期间,黄海海域季节性温跃层开始出现,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为0.23—1.44mg/m3,最大值均出现在温跃层底部。水平分布上,水体中颗粒浓度近岸浅水区(A站:0.5—5.2×106μm3/ml)高于深水区(B站:0.3—0.7×106μm3/ml,C站:0.9—2.4×106μm3/ml);垂直分布上A、B站近底层颗粒浓度最高,C站颗粒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叶绿素a最大值区。中华哲水蚤对水体中粒径为1—100μm的食物颗粒均有摄食,但是颗粒大小和颗粒浓度对其摄食选择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摄食粒径为5—50μm的饵料颗粒。不同海域中华哲水蚤的个体摄食率分别为近岸A站23.82×106μm3/d、北部B站51.16×106μm3/d和南部C站36.32×106μm3/d,其日摄食量分别占体碳含量的2.1%(A站)、4.6%(B站)和3.2%(C站)。近岸海域(A站)中华哲水蚤摄食的饵料颗粒中各粒级组所占比例变化不大,但是深水区(B、C站)中华哲水蚤对于10—25μm范围内的饵料颗粒摄食选择性明显高于其它粒级组。中华哲水蚤的摄食选择性主要与水体中饵料的体积浓度相关,当饵料浓度降低时,中华哲水蚤可以通过扩大摄食饵料颗粒的粒径范围,增加对大颗粒的摄食以获得更多的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摄食选择性 黄海
下载PDF
渤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种群垂直移动生态适应性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希福 王荣 王军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20-826,共7页
用最优化适合度种群生态学模型模拟研究了中华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种群在渤海生态系统中的垂直移动模式。生命周期、世代时间、繁殖力和产卵量是决定这两种桡足类垂直移动的主要因素。在中华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无水平流动或水平流动速... 用最优化适合度种群生态学模型模拟研究了中华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种群在渤海生态系统中的垂直移动模式。生命周期、世代时间、繁殖力和产卵量是决定这两种桡足类垂直移动的主要因素。在中华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无水平流动或水平流动速率很小时 ,昼夜的垂直移动能使其获得最优的生态适合度。水流的增加或方向的改变会使其在底层的停留时间增加。在小拟哲水蚤生活史类型中 ,随着水流的增加及其随之而来的损失率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小拟哲水蚤 垂直移动 生态适应性 海洋生态
下载PDF
浮游动物对重金属的累积及转移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汝榕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8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原于吸收法的测定结果表明,厦门海区几种常见浮游动物的主要重金属含量因种类而异,含Zn量30.40-291.4μg/g.dw含Cu3.620-37.62μg/g.dw,含Cd最低(0.025-1.38μg/g.dw).经一定时间培养的中华哲水蚤的累积Cu量随水体Cu浓度的增大和培养时... 原于吸收法的测定结果表明,厦门海区几种常见浮游动物的主要重金属含量因种类而异,含Zn量30.40-291.4μg/g.dw含Cu3.620-37.62μg/g.dw,含Cd最低(0.025-1.38μg/g.dw).经一定时间培养的中华哲水蚤的累积Cu量随水体Cu浓度的增大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Cd含量则几乎不变,中华哲水蚤粪块含Cu量的比用作饵料的三角指藻高2.7-29倍,ECd含量略低于藻.桡足类可从粪块中排除相当部分进入体内的重金属,这对海洋环境的金属下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COPPER Zooplanktors calanus sinicus Fecal pelle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