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kit、NPM1、FLT3基因突变在656例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丁子轩 沈宏杰 +6 位作者 缪竞诚 陈苏宁 邱桥成 祁小飞 金正明 吴德沛 何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kit、NPM1、FLT3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方法分别检测656例AML患者C.kit基因8、17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基因20(酪氨酸激酶区,TK...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kit、NPM1、FLT3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方法分别检测656例AML患者C.kit基因8、17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基因20(酪氨酸激酶区,TKD)、14、15号外显子(内部串联重复,ITD)基因突变情况,并随访患者的预后。结果656例AML患者中检出C—kit基因8号外显子突变6例(0.9%),17号外显子突变33例(5.0%),NPM1基因突变169例(25.8%),FLT3.TKD突变46例(7.1%),FLT3-ITD突变178例(27.1%)。至少有1个突变的患者341例(50.3%)。C—kit的8号外显子检测到6种突变类型;C—kit的17号外显子检测到8种突变类型;NPMI检测到15种突变类型,其中10种类型已有报道(A、B、C、D、Nm、I、J、J+、S、13),5种类型未见报道;TKD检测到11种突变类型。t(8;21)/M:患者常伴有C—kit的17号外显子突变;inv(16)/M。患者常伴有C—kit的8号外显子突变;M3患者中除FLT3基因突变外未检测到其他突变。NPM1和ITD基因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患者,在形态学亚型中多见于M5和M1,阳性病例多伴随高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增多、CD34低表达和CD33高表达。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突变数量增多,白细胞计数平均值增高,高白细胞计数的患者比例升高。在正常核型的群体中突变阳性的比例较其他群体增高,2种、3种突变的比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FLT3-ITD突变阳性病例中位生存时间(10.0±1.2)个月,与阴性群体中位生存时间(17.0±2.4)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单独NPM1突变与否对总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但NPM1/ITD-患者的总生存率最高。结论c—kit、NPM1、FLT3基因突变类型及数量在MICM分型中都有特殊的分布,并与白细胞计数、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 急性 DNA突变分析 预后 基因 ckit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FLT3和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玲 吕晓东 +7 位作者 米瑞华 丁晶 陈琳 王倩 尹青松 胡杰英 范瑞华 魏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1-606,共6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NPM1、FLT3和C-KIT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频率和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这些突变与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及生存情况的关系。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初治AML患者,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 本研究旨在评估NPM1、FLT3和C-KIT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频率和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这些突变与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及生存情况的关系。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初治AML患者,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或毛细管电泳法检测NPM1、FLT3和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了解这些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NPM1突变患者在AML中的发生率为14.1%,在正常核型AML中的发生率为26.7%。NPM1基因突变者发病年龄偏高(P<0.05),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高(P<0.05),CD34低表达(P<0.05),而在性别比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浓度、CD117和HLA-DR表达水平、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AML患者中9例(11.5%)FLT3-ITD突变阳性,3例FLT3-TKD(3.8%)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这两种突变;FLT3-ITD突变者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P<0.05),总生存率偏低(P<0.05),多见于正常核型(P<0.05),而在性别比例、年龄、外周血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浓度、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T3-TKD突变例数较少,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6例(7.7%)C-KIT突变阳性。C-KIT突变在异常核型AML中的发生率较高(P<0.05),复发率较高(P<0.05),总生存率较低(P<0.05),而在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象、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M1、FLT3和C-KIT突变检测有利于指导AML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PM1突变 FLT3突变 c-kit突变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彦丽 赵向荣 +2 位作者 白辰光 杨蕾 马大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300-2305,共6页
目的: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链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CP),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ST 52例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蛋白... 目的: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链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CP),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ST 52例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IST 52例中PDGFRα基因突变5例(9.6%),多见于梭形细胞型的胃源性GIST,C-kit基因突变28例(53.8%),多发生于小肠,并且这两种基因突变互相独立;PDGFRα蛋白表达率100%,C-kit蛋白的表达率为94.2%,突变的5例GIST PDGFRα强于C-kit突变的GIST,正常胃肠道组织和神经鞘瘤:突变与C-kit蛋白表达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5332),而突变与PDGFRα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001).结论:GIST中PDGFRα和C-kit突变在部分GIST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变位点与起源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大多GIST中蛋白表达与其基因突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 c-kit 基因突变 蛋白印迹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c-kit基因突变对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马大烈 刘晓红 +2 位作者 白辰光 谢强 冯菲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 探讨c kit基因突变与胃肠道间质瘤 (GIST)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为GIST恶性变判断、预后评估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对 82例GIST患者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测序的方法筛选c kit基因突变病例 ,采用统计学... 目的 探讨c kit基因突变与胃肠道间质瘤 (GIST)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为GIST恶性变判断、预后评估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对 82例GIST患者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测序的方法筛选c kit基因突变病例 ,采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c kit癌基因突变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复发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c kit基因突变阳性组与c kit基因突变阴性组间肿瘤大小 (χ2 =16 795 ,P <0 0 1)、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χ2 =17 0 99,P <0 0 1)、有丝分裂计数 (χ2 =11 2 33,P <0 0 1)、坏死 (χ2 =4 4 0 4 ,P <0 0 5 )、浸润 (χ2 =2 2 391,P <0 0 1)、复发 (χ2 =16 333,P <0 0 1)、转移 (χ2 =12 96 5 ,P <0 0 1)、死亡 (χ2 =11 6 4 6 ,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 ,而年龄 (χ2 =0 0 0 0 2 ,P >0 0 5 )、性别 (χ2 =0 14 1,P >0 0 5 )、肿瘤的部位 (χ2 =7 5 2 4 ,P >0 0 5 )、细胞类型 (χ2 =0 82 7,P >0 0 5 )、囊性变 (χ2 =1 6 0 8,P >0 0 5 )、出血 (χ2 =0 6 33,P >0 0 5 )、c kit蛋白表达 (χ2 =0 0 0 0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it 基因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 预后 预后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军 蔡航航 王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c-Kit/PDGFR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85例GIST标本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c-Kit基因突变中,外显子11突变...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c-Kit/PDGFR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85例GIST标本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c-Kit基因突变中,外显子11突变最常见,以缺失突变、点突变及混合突变为主,并见3例双外显子突变。外显子9在小肠GIST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胃GIST,且均为A502-Y503串联重复突变,提示小肠GIST有独特的基因型。PDGFRA在上皮样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GIST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梭形细胞型GIST。c-Kit基因外显子11缺失突变的中高危GIST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且复发转移患者中发生二次突变率较高,表现为c-Kit基因外显子13、14、17或18点突变,以13号外显子V654A最为常见。CD117和DOG1的表达与基因突变之间无相关性,不能作为预测疾病基因突变的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增殖指数、危险程度分级、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GIST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靶向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预后。c-Kit基因外显子11缺失突变和外显子9突变的GIST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c-Kit基因9号外显子在小肠GIST中突变率较高,PDGFRA基因在上皮样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GIST中突变率较高。c-Kit基因外显子11缺失突变的中高危GIST易发生二次突变导致术后复发转移,外显子11缺失突变可作为GIST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基因 PDGFRA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斑驳病c-kit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志淼 徐哲 +1 位作者 卜定方 杨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目的:检测2例散发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例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ki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位点以TaqⅠ酶及SmaⅠ酶... 目的:检测2例散发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例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ki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位点以TaqⅠ酶及SmaⅠ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检测。结果:2例患儿c-kit基因分别于第1862位C→A及第1784位T→C,使密码子GCT→GAT和CTG→CCG,导致Ala621Asp及Leu595Pro突变。2例患儿父母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不存在此两种基因突变。结论:Ala621Asp及Leu595Pro均为新生(denovo)突变,此突变是2例散发斑驳病患儿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基因 c-kit 突变 基因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琨 陆洪光 曹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3-765,共3页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是肥大细胞增生症中最多见的类型,以肥大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器官聚集增生为特点。研究发现编码跨膜受体KIT蛋白的原癌基因c-kit活化性突变是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一个重要机制,对肥大细胞的增殖有重要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是肥大细胞增生症中最多见的类型,以肥大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器官聚集增生为特点。研究发现编码跨膜受体KIT蛋白的原癌基因c-kit活化性突变是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一个重要机制,对肥大细胞的增殖有重要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有c-kit突变的肥大细胞增生症有治疗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关于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增生症 ckit突变
下载PDF
基因突变检测在胃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晖 汪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是胃肠间质瘤(GIST)最重要的分子特征。对这两个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于诊断KIT阴性GIST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用于预测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此外,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关注于把基因突变状态作为判断GIS... 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是胃肠间质瘤(GIST)最重要的分子特征。对这两个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于诊断KIT阴性GIST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用于预测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此外,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关注于把基因突变状态作为判断GIST预后因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ckit基因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预后
原文传递
斑驳病一家系c—kit基因突变检测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损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颖 项蕾红 +5 位作者 牛振民 刘华绪 任秋实 张正华 黄薇 郑志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报告一例斑驳病家系,运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先证者进行实时在体组织学检查和诊断,并检测该家系患者c—kit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应用Vivascope1500^TM皮肤在体共聚焦成像系统对患者皮损进行扫描成像和诊断。采集患者及表型正常... 目的报告一例斑驳病家系,运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先证者进行实时在体组织学检查和诊断,并检测该家系患者c—kit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应用Vivascope1500^TM皮肤在体共聚焦成像系统对患者皮损进行扫描成像和诊断。采集患者及表型正常者静脉血,提取其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kit基因编码区21对外显子,DNA直接测序,确定点突变的位点。结果患者白斑处共聚焦激光扫描成像结果显示基底层几乎无黑素细胞分布,白斑与色素斑交杂区扫描显示基底层及真皮乳头周围黑素细胞呈灶性或区域性聚集。家系中患者c—kit基因均于17号外显子的2362位碱基发生T〉C突变,密码子TGT突变为CGT,导致高度保守区的Cys788Arg(C788R)错义突变。表型正常者及100例正常人对照未见此突变。结论皮肤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具有实时、无创的特点,在斑驳病等色素缺失性疾病中可作为传统组织病理之外可供选择的新型诊断手段。Cys788Arg突变可能为此家系斑驳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基因 ckit 突变
原文传递
C—kit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特征与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超亿 梁小波 +5 位作者 马俊杰 姜慧员 胡学忠 闫栋 侯生槐 王立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C-kit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9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9例GIST患者的I临床病理、基因检测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 目的探讨C-kit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9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9例GIST患者的I临床病理、基因检测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9例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DFS)为61.5%;5年总体生存率(OS)为67.4%。其中,77例c-kit外显子11、4例c.kit外显子9和2例PDGFRA外显子18突变患者5年DFS分别为64.3%、14.3%和100%。5年OS分别为70.8%、50.0%和100%。在c-kit外显子11突变的类型中。26例点突变、44例删失突变和7例复制突变患者5年DFS分别为87.1%、44.9%和80.0%,5年OS分别为88.1%、57.0%和100%。各因素之间5年D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基因突变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492)。结论经手术治疗而未服用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基因突变型预后优于野生型。但基因突变并非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c-kit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预后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春燕 师英强 +2 位作者 周烨 傅红 赵广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对141例GIST进行基因检测,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肿瘤c-kit基因第9、11、13和17外显子及PDGFRA基因第12和18外显子的序列,...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对141例GIST进行基因检测,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肿瘤c-kit基因第9、11、13和17外显子及PDGFRA基因第12和18外显子的序列,分析基因突变与GIST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41例GIST中共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108例(76.6%),其中11号外显子突变99例(70.2%,99/141);9号外显子突变8例(5.7%,8/141);13号外显子突变1例(0.7%,1/141);未检测到17号外显子突变病例。97.0%为杂合性突变,3.0%为纯合性突变,11外显子突变方式以缺失突变最常见65.7%(65/99),其次为点突变(24.2%)和插入突变(串联重复)(10.1%);突变位点多集中在5’端的经典热区,其次为3’端的框内串联重复。共检测到4例PDGFRA基因的突变.占无c—kit突变病例的12.1%(4/33),占CD117阴性GIST的40%(4/10),均为外显子18的突变。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在GIST不同原发部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9,P=0.027;χ^2=7.000,P=0.03),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核分裂、恶性潜能分级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IST中存在c-kit及PDGFRA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在不同原发部位间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ckit PDGFRA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Low WT1 transcript levels at diagnosis predicted poor outcome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with t(8;21) w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o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7
12
作者 Ya-Zhen Qin Yu Wang +12 位作者 Hong-Hu Zhu Robert Peter Gale Mei-Jie Zhang Qian Jiang Hao Jiang Lan-Ping Xu Huan Chen Xiao-Hui Zhang Yan-Rong Liu Yue-Yun Lai Bin Jiang Kai-Yan Liu Xiao-Jun Hu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350-358,共9页
Background: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with t(8;21)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Identifying AML patients with t(8;21) who have a poor prognosis despite achieving remission is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the best subseque... Background: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with t(8;21)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Identifying AML patients with t(8;21) who have a poor prognosis despite achieving remission is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the best subsequent therapy.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Wilm tumor gene-1(WT1) transcript levels and cellular homolog of the viral oncogene v-KIT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C-KIT) mutations at diagnosis,and RUNXTRUNX1T1 transcript levels after the second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 cycle on outcomes.Methods:Eighty-eight AML patients with t(8;21) w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only o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 were included.Patients who achieved remission,received two or more cycles of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and had a positive measureable residual disease(MRD) test result(defined as <3-log reduction in RUNX1-RUNX1T1 transcript levels compared to baseline) after 2-8 cycles of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 were recommended to receive allo-HSCT.Patients who had a negative MRD test result were recommended to receive further chemotherapy up to only 8 cycles.WT1 transcript levels and C-KIT mutations at diagnosis,and RUNX1-RUNX1T1 transcript levels after the second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 cycle were tested.Results:Patients who had a C-KIT mutation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WTl transcript levels than patients who did not have a C-KIT mutation(6.7%± 10.6%vs.19.5%± 19.9%,P < 0.001).Low WTl transcript levels(<5.0%) but not C-KIT mutation at diagnosis,a positive MRD test result after the second cycle of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and receiving only chemotherapy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 in all patients(hazard ratio[HR]= 3.53,2.30,and 11.49;95%confidence interval[CI]1.64-7.62,1.82-7.56,and 4.43-29.82;P = 0.002,0.034,and <0.001,respectively);these conditions were also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low leukemia-free survival(HR =3.71,2.33,and 5.85;95%CI 1.82-7.56,1.17-4.64,and 2.75-12.44;P < 0.001,0.016,and <0.001,respectively) and overall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转录水平 白血病 WT1 患者 化疗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突变的分子病理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业颖 许春伟 +4 位作者 吴永芳 邵云 张博 邰艳红 李晓兵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omal tumors,GIST)患者肿瘤组织中c-Kit和PDGFRA基因各亚型突变情况的研究。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65例GIST石蜡组织中c-Kit基因9、11、1 3和1 7外显子和P D G F R A基因1 2和1 8外显子突...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omal tumors,GIST)患者肿瘤组织中c-Kit和PDGFRA基因各亚型突变情况的研究。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65例GIST石蜡组织中c-Kit基因9、11、1 3和1 7外显子和P D G F R A基因1 2和1 8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G I ST肿瘤组织中c-K i t基因总突变率为63.08%(41/65),外显子9、11、13和17的突变率分别为23.08%(15/65)、35.38%(23/65)、1.54%(1/65)和3.08%(2/65);c-Kit基因各外显子之间双重突变共2例(3.08%),其中9外显子与11外显子双重突变1例(1.54%),11外显子与17外显子双重突变1例(1.54%);c-Kit基因11号外显子内双重突变2例(3.08%),三重突变1例(1.54%)。PDGFRA基因总突变率为3.08%(2/65),均为外显子18突变。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双突变共存型1例(1.54%),为c-Kit基因13外显子V654L点突变和PDGFR A基因18外显子D842V点突变。结论:GIST患者中c-Kit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尤其为9和11外显子突变,其基因突变亚型分类能指导精准医学下伊马替尼的肿瘤靶向治疗,PD GF R A基因突变率和存在两种及其以上突变发生的发生概率虽低但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测序 胃肠间质瘤 c-kit基因 PDGFRA基因 突变率
下载PDF
c-kit和PDGFRA基因对胃肠间质瘤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慧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7-701,共5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较常见的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多发于胃部.尽管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但绝大多数GIST均存在c-kit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c-kit、PDGFRA的抑制剂—格列卫是目前主...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较常见的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多发于胃部.尽管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但绝大多数GIST均存在c-kit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c-kit、PDGFRA的抑制剂—格列卫是目前主要应用于GIST治疗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c-kit、PDGFRA的不同基因状态会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呈现不同的反应.c-kit基因外显子11发生突变的GIST对格列卫呈现良好的反应,而外显子9突变对格列卫的反应略差.另外发现,c-kit、PDGFRA基因的二次突变会引起格列卫抗性.本文简要介绍c-kit、PDGFRA基因与GIST的临床表现、分子靶向治疗之间的关系及其二次突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c-kit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 突变 分子靶向药物
下载PDF
伴ETO或CBFβ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符爽 胡延平 +6 位作者 陈芳 张男 刘璇 张旻昱 傅煜 王孝会 张继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探讨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对38例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kit外显子1... 目的:探讨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对38例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kit外显子17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12例检测到c-kit外显子17突变,突变率为31.6%,其中7例为D816V突变,5例为N822K突变,两种突变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突变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组(P<0.05),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WBC、RBC、PLT和HGB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c-kit突变组和野生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kit突变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结论:AML1-ETO或CBFβ阳性的AML患者c-kit D816V和N822K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c-kit基因突变检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1-ETO cBFβ-MYH11 c-kit 基因突变
下载PDF
PIK3CA和C-KIT基因突变与伴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昊 王甜甜 周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PIK3CA和C-KIT基因突变与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4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存档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Ion Torrent测序技术检测其PIK3CA、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突变率及突变位点分... 目的探讨PIK3CA和C-KIT基因突变与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4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存档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Ion Torrent测序技术检测其PIK3CA、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突变率及突变位点分布);分析两种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月经、淋巴结转移数、癌栓、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PR和HER-2表达情况)的关系;根据突变情况分组(突变组和未突变组),随访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PIK3CA、C-KIT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3.1%(53/84)和15.5%(13/84),均为错义突变;其中PIK3CA第9、13和20号外显子突变依次有7、8和24例,第13、20号外显子双突变共14例,而C-KIT基因突变均位于第10号外显子。两基因突变均与HER-2表达有关,仅PIK3CA与临床分期和ER/PR表达有关,但其各外显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IK3CA基因突变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75.5%,未突变组为48.4%;而C-KIT基因突变组与未突变组分别为76.9%和62.0%,两种基因不同突变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月经、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PR表达、HER-2表达、PIK3CA基因突变和C-KIT基因突变均不是影响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IK3CA的基因突变率较高,与临床分期、ER/PR及HER-2表达有关;C-KIT仅与HER-2表达有关,两种基因突变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A c-kit 基因突变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270例胃肠间质瘤基因突变谱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梦莹 张军 +2 位作者 吴星烨 白慧丽 张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 :分析研究270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c-kit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A)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 目的 :分析研究270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c-kit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A)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0例GIST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270例患者中220例检测到c-kit突变,突变最常发生于11号外显子,其次为9号外显子。9号外显子均为A502-Y503重复突变。11号外显子主要为缺失突变和点突变,最常发生于557~560位点。7例PDGFRA突变中以D842V突变最常见。(2)c-kit 11突变中点突变和混合突变发生在胃上的概率小于其他类型突变(P=0.022)。c-kit 11突变患者中大于50岁的频率高于其他c-kit突变(P=0.040)。c-kit 9突变发生在小肠上的频率大于其他突变(P=0.000)。PDGFRA突变与野生型患者核分裂象<5/50 HPF的比例大于c-kit突变的患者(P=0.027)。c-kit突变患者CD117阳性率大于PDGFRA突变与野生型(P=0.000)。野生型患者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阳性率高于突变型(P=0.002)。结论:GIST患者发生c-kit/PDGFRA突变的频率高,且突变位点、类型多样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是GIST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c-kit基因 PDGFRA基因 基因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阳利 张苏江 +7 位作者 乔纯 戴丹 孙雪梅 徐燕丽 钱思轩 徐卫 王季石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66-869,共4页
本研究探讨c-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Janus激酶2(JAK2)在伴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普通PCR扩增技术、等位基因PCR技术、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分别检测8例初发、6... 本研究探讨c-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Janus激酶2(JAK2)在伴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普通PCR扩增技术、等位基因PCR技术、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分别检测8例初发、6例复发t(8;21)AML患者FLT3、JAK2、c-KIT突变。结果表明:在2/14例(14.3%)伴t(8;21)的AML患者中检测到c-KIT突变,其中1例为c-KITD816V,另1例为c-KITD816Y突变;在1/14例(7.1%)患者中检测到FLT3-ITD突变。在14例标本中均未检测到JAK2突变。结论: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1)AML具有相关性,可能提示有较高复发率及髓外浸润,预后不良。筛查c-KIT、FLT3突变等对t(8;21)AML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 21) ckit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突变
下载PDF
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kit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素霞 杜欣 +6 位作者 翁建宇 黄欣 陆泽生 钟立业 郭荣 吴穗晶 吴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9-842,共4页
本研究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31例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基因17外显子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 本研究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31例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基因17外显子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31例患者中14例检测到c-kit突变,突变率为45.16%,突变组男性患者的比例为71.43%、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109/L患者的比例为78.57%和伴有髓外浸润患者的比例为21.43%,均明显高于无突变组(29.41%、41.18%、0%,P=0.020,0.036,0.04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437和0.510)。c-kit突变和无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CR)率(64.29%∶80%)和复发率(58.33%∶21.4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和0.054),而死亡率(57.14%)在c-kit突变组明显高于无突变组(20%,P=0.039)。结论: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常规检测c-kit突变对患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评估和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1-ETO融合基因 c-kit突变
下载PDF
Multiple malignant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of the greater omentum and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utation analysis:A case report 被引量:5
20
作者 Jong-Han Kim Yoon-Jung Boo +6 位作者 Cheol-Woong Jung Sung-Soo Park Seung-Joo Kim Young-Jae Mok Sang-Dae Kim Yang-Suk Chae Chong-Suk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3392-3395,共4页
To report an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 that occurs outside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shows unique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In our case, we experienced multiple soft ... To report an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 that occurs outside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shows unique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In our case, we experienced multiple soft tissue tumors that originate primarily in the greater omentum, and in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the tumors showed features that correspond to malignant EGIST. Two large omental masses measured 15 cm×10 cm and 5 cm×4 cm sized and several small ovoid fragments were attached to small intestine, mesentery and peritoneum. On histologic findings, the masses were separated from small bowel serosa and had high mitotic count (115/50 HPFs). In 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 the tumor showed CDl17 (c-kit) positive reactivity and high Ki-67 labeling index. On mutation analysis, the c-kit gene mutation was found in the juxtamembrane domain (exon 11)and it was heterozygote.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R) gene mutation was also found in the juxtamemembrane (exon 12) and it was polymorphism. From above findings, we proposed that there may be several mutational pathways to malignant EGIST, so further investigations could be needed to approach this unfavorable disease e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reater omentum c-kit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