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峰型非均匀沙粗细颗粒相互作用对推移质输移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明潇 孙东坡 +2 位作者 王鹏涛 赵亚飞 韩力球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9-827,共9页
为研究粗细颗粒间相互作用对非均匀沙输移的影响,采用推移质动态采集、图像识别和多普勒测速技术,实现了瞬时输沙量、颗粒组成与近壁脉动流速的实时同步监测。针对双峰型非均匀沙进行了211组推移质系列水槽试验,分析表明:推移质输移量... 为研究粗细颗粒间相互作用对非均匀沙输移的影响,采用推移质动态采集、图像识别和多普勒测速技术,实现了瞬时输沙量、颗粒组成与近壁脉动流速的实时同步监测。针对双峰型非均匀沙进行了211组推移质系列水槽试验,分析表明:推移质输移量与粗沙拣选度的随机波动与紊动猝发引起的流速脉动具有响应关系;推移质中细粒基本保持持续输移,而粗粒输移则具阵发性,并遵循促发、触发与失怙3种模式;颗粒组成结构对3种模式的实施过程有重要影响;它制约着泥沙中细粒对粗粒的激励、碰撞和解怙强度,使得推移质总沙、细沙和粗沙输移率随床沙组成的改变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水流强度一定时,随床沙粗细比的减小,输沙率呈驼峰型曲线变化;只有适宜的粗细颗粒搭配(ηc)才能使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达到峰值,且大于该床沙组成中任一均匀沙的输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 双峰型非均匀沙 粗细比 猝发作用 失怙模式 驼峰曲线
原文传递
用爆破法拆除水塔
2
作者 路明辉 韩伟英 汤洪涛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5年第3期140-141,共2页
阐述了用爆破法拆除水塔工程的爆破技术设计、起爆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及爆破效果。
关键词 技术设计 起爆网路 防护措施 爆破效果 水塔
下载PDF
海底矿体开挖下的断裂带突水效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德民 马凤山 +4 位作者 王成 宋召法 张亚民 王杰 郭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矿井水害是因井巷和采掘工作面与含水层、地表水体或含水的裂隙带、溶洞、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突然发生的出水事故,由于其突发性和出水量巨大的特点,常常影响矿山生产甚至造成淹井等严重后果。断裂带作为岩体内的低强度带,受矿体... 矿井水害是因井巷和采掘工作面与含水层、地表水体或含水的裂隙带、溶洞、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突然发生的出水事故,由于其突发性和出水量巨大的特点,常常影响矿山生产甚至造成淹井等严重后果。断裂带作为岩体内的低强度带,受矿体开挖影响常常产生断层活化现象,而有可能成为矿坑突水的通道。本文根据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海底采矿的地质条件,结合实际工况,采取数值模拟方法,对矿床开采引起断裂带活化的状况以及上覆海底粘土隔水层的沉陷变形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断裂带与上盘围岩接触带是受到开采扰动强烈的地带,断裂带和上覆海底粘土隔水层的阻水效应随着采场的逐渐上移而弱化,当开采至-135m水平时,海底矿山的生产安全将受到海水溃入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采矿 断层活化 突水效应 三山岛金矿
下载PDF
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陆丽芳 潘俊 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对目前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药物稳定性、包封率、突释效应等)及其解决方法作出综述性介绍。
关键词 多肽 蛋白质 微球 稳定性 包封率 突释效应
下载PDF
石杉碱甲注射用缓释微球制备方法的比较及其体内外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潘峰 陈庆华 +2 位作者 包泳初 朱大元 蒋山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4,共4页
以石杉碱甲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注射用生物降解缓释微球。对比研究了o/w型和o/o型乳化-液中干燥法制得微球的形态、粒径和药物体内外释药情况。结果表明,o/o型乳化-液中干燥法更适用于制备石杉碱甲缓释微球注射剂。
关键词 石杉碱甲 微球 突释 o/w型乳化-液中干燥法 o/o型乳化-液中干燥法
下载PDF
多肽蛋白类药物的长效注射微球突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兰桂 刘玉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39-643,共5页
综述了多肽蛋白类药物长效注射微球突释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药物结构修饰、载体材料性质、添加剂、制备工艺、微球粒径及载药量等方法对微球突释的影响。
关键词 蛋白质 缓释注射微球 突释 综述
下载PDF
节日营销阵发效应下电商退换货服务定价与订货策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宇 孙红英 金彤丹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本文针对节日营销阵发效应引发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新特点,把退换货服务投入成本量化为退换货服务价格,将商品销售价格和退换货服务价格同时作为决策变量考虑定价订货策略,改进了电商收益最大化模型,研究了节日营销阵发效应下电商退换货服... 本文针对节日营销阵发效应引发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新特点,把退换货服务投入成本量化为退换货服务价格,将商品销售价格和退换货服务价格同时作为决策变量考虑定价订货策略,改进了电商收益最大化模型,研究了节日营销阵发效应下电商退换货服务价格与订货策略最优平衡关系。研究可为电商节日营销制定最优服务价格和订货策略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营销 阵发效应 服务定价 退换货策略
下载PDF
降低左旋炔诺孕酮硅胶皮下埋植棒“爆破效应”的研究
8
作者 关艳敏 王玲 +2 位作者 杨学芳 邢青峰 李伟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16-218,共3页
试用不同除爆方法降低国产左旋炔诺孕酮硅胶(CLA)皮下埋植棒的“爆破效应”,结果显示:经与95%乙醇搅拌30min再置37±0.5℃浸泡15h处理,具有良好除爆效果。皮下埋植棒体外20d释放量进口品Norplan... 试用不同除爆方法降低国产左旋炔诺孕酮硅胶(CLA)皮下埋植棒的“爆破效应”,结果显示:经与95%乙醇搅拌30min再置37±0.5℃浸泡15h处理,具有良好除爆效果。皮下埋植棒体外20d释放量进口品NorplantI型为57.6μg/d,CLA除爆前后分别为73.3μg/d和52.3μg/d,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皮下埋植棒 左旋炔诺孕酮 爆破效应 避孕药
下载PDF
开滦赵各庄矿断裂滞后突水数值仿真模拟 被引量:34
9
作者 武强 刘金韬 +6 位作者 钟亚平 殷作如 李建民 洪益清 叶贵均 童有得 董东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1-516,共6页
针对开滦赵各庄矿 13水平 (- 110 0m)F8断层破碎带穿越的首采区的安全回采评价问题 ,通过现场地应力实测、室内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断裂带物质的单轴、三轴常规和流变力学试验以及反演所确定的力学参数 ,对其进行弹塑性三维可视化数值仿... 针对开滦赵各庄矿 13水平 (- 110 0m)F8断层破碎带穿越的首采区的安全回采评价问题 ,通过现场地应力实测、室内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断裂带物质的单轴、三轴常规和流变力学试验以及反演所确定的力学参数 ,对其进行弹塑性三维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 ,深刻地阐述了其弱化机理和主要控制因素 ,提出了煤层底板断裂构造突水时间弱化效应的新概念 ,并对不同水压、不同时效阶段条件下赵各庄矿 13水平首采区的安全回采方案作出了预测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 突水时间效应 矿井突水 断裂构造 流变力学 水压 地应力
下载PDF
深圳市政污水排海工程对海域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强 吴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3期126-129,共4页
深圳的污水排海工程的污染物分布研究,是典型的近区、远区问题。采用K-ε全场模拟,效果理想,结论对于排海工程的管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深海排放 k-ε全场模拟 放流管爆裂 外源影响
下载PDF
基于抑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效应的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岳鹏飞 唐剑彬 +3 位作者 郑琴 徐国良 杨明 刘荣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5-888,共4页
目的从效应动力学角度研究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过程,探讨并阐释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特征。方法基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效应的生物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在规定的时间点对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样品进行测定,以表征体外释放... 目的从效应动力学角度研究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过程,探讨并阐释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特征。方法基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效应的生物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在规定的时间点对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样品进行测定,以表征体外释放行为的变化。结果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可缓释12 h,基本达到缓释制剂设计的要求。结论借鉴效应动力学的评价方法,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效应的生物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为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评价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缓释片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效应 生物化学发光 体外释放动力学
原文传递
Could gingko foliage serve as a bio-monitor for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ir? 被引量:2
12
作者 DAI TianYou ZHU XiaoHua +6 位作者 MENG Wei YU YunJiang WANG Wei LI FaSheng LIU Feng YANG YongLiang WU DaNi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8年第11期1093-1101,共9页
The feasibility of gingko (Gingo Biloba) foliage as a passive bio-monitor for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ir was explored.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 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 The feasibility of gingko (Gingo Biloba) foliage as a passive bio-monitor for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ir was explored.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 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s (DDTs) and hexachlorobenzene (HCB) in gingko foliage were similar; the amounts of HCHs, DDTs and HCB increased with foliage growth in spring and decreased thereafter. This accumu-lation pattern is likely related to the growing process of the gingko foliage, which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our work, giving a piece of evidence for the "bud burst effect" in plant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pine needles in 1980's, the residual levels of HCHs and DDTs have declined obviously in Bei-jing, indicating that the ban on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in our country is effective; however, the amount of HCB has increased, indicating great progress of chemical industry in Beijing. The analysis for the source of OCPs in the gingko foliage showed that the technical HCHs and DDTs were used largely in history, but were not used in recent years. A little lidane has been used and there was a new input of o,p′-DDT in recent years; dicofol usage may be the main source of o,p′-DDT. Concentrations of HCHs, DDTs and HCB in gingko foliag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pine nee-dles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and there i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CPs concen-tration data obtained from these two kinds of trees. It presents no difference in the accumulation style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trees. The level of OCPs in the gingko foliage reflects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OCP in air. The result of this work shows that the gingko foliage can be used as a bio-monitor of OCPs in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onitor HCHS DDTs HCB gingko FOLIAGE bud burst effect
原文传递
Feasibility of poplar foliages as bio-monitors for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ir 被引量:1
13
作者 DAI Tian You ZHU Xiao Hua +5 位作者 WANG Wei MENG Wei YU YunJiang LI Fa Sheng YANG Yong Liang LIU 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9期1515-1521,共7页
The feasibility of poplar (P. tomentosa) foliages as passive biomonitors for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ir was explored.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poplar foliages for HCHs, DDTs and HCB were similar, the amount ... The feasibility of poplar (P. tomentosa) foliages as passive biomonitors for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ir was explored.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poplar foliages for HCHs, DDTs and HCB were similar, the amount of HCHs, DDTs and HCB increased with foliage growth in spring, and decreased thereafter. There was no obvious distinction in the accumulation styles between the adult leaf and the leaf-litter. This accumulation pattern is likely related to the growing process of the poplar foliage, and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our work, giving an evidence for the "bud burst effect" in plants. The tech-nical HCH and DDT were used largely in history and not used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was a little us-age of lindane and new input of o,p'-DDT in recent years, and dicofol usage may be the main source of o,p'-DDT. Concentrations of HCHs, DDTs and HCB in poplar foliag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pine nee-dles at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and there is a positiv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OCP concentration data of two kinds of trees. It presents no difference in the accumulation style between two kinds of trees. The level of OCPs in the poplar foliage reflected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OCPs in air. The result of this work showed that the poplar foliage can be used as the bio-monitor of OCPs in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生物监测 杨树叶 空气 六氯环己烷 积累模式 枝叶生长 滴滴涕
原文传递
四川丹巴梅龙沟“6·17”泥石流成灾机理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文强 胡卸文 +2 位作者 刘波 席传杰 何坤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23-30,共8页
2020年6月17日丹巴县梅龙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一次性冲出固体物质42.7×10^(4)m^(3),形成泥石流-堰塞坝-溃决洪水-滑坡灾害链,造成5100余户2.12万余人被迫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元。根据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以及遥感解译,... 2020年6月17日丹巴县梅龙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一次性冲出固体物质42.7×10^(4)m^(3),形成泥石流-堰塞坝-溃决洪水-滑坡灾害链,造成5100余户2.12万余人被迫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元。根据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以及遥感解译,分析梅龙沟泥石流的成因及致灾机理,阐述了“物源成因”、“降雨激发”和“地形促进”对泥石流形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梅龙沟泥石流是在前期累计降雨和短时强降雨共同作用下形成;(2)梅龙沟泥石流源头为大石堡沟,起动模式为“沟岸垮塌-泥石流”;(3)泥石流沟内持续的物源补给以及东风棚子、梅龙村、大邑村三处大型滑坡产生的级联堵溃效应,致使泥石流流量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大量固体物质冲出沟口;(4)沟口形成的堰塞坝-溃决洪水-阿娘寨滑坡灾害链进一步增强了泥石流的致灾能力;(5)现阶段梅龙沟内物源丰富,临界启动降雨阈值降低,极易在雨季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建议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成灾机理 堵溃效应 灾害链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格列吡嗪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伟栋 孙进 何仲贵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9年第6期409-416,共8页
目的通过体外释放度考察及筛选,制备释药行为理想的膜控型格列吡嗪缓释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技术与粉末层积法制备格列吡嗪载药微丸;以丙烯酸树脂类Eudragit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制备12h缓释微丸;考察自制缓释微丸的体... 目的通过体外释放度考察及筛选,制备释药行为理想的膜控型格列吡嗪缓释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技术与粉末层积法制备格列吡嗪载药微丸;以丙烯酸树脂类Eudragit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制备12h缓释微丸;考察自制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度,并与骨架型市售缓释胶囊进行比较。结果自制膜控型格列吡嗪缓释微丸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骨架型缓释制剂初期突释效应比较明显。结论成功制备了膜控型格列吡嗪缓释微丸,体外释放符合缓释制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膜控型缓释微丸 离心造粒 格列吡嗪 突释效应
下载PDF
联合伤椎置钉加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日祥 马勇 +1 位作者 邓颂波 石林毅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2-24,3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联合伤椎置钉加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加植骨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Cobb角、椎... 目的探讨分析联合伤椎置钉加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加植骨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椎管内径侵占率及椎体Frankel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椎管内径侵占率均显著改善,其中术后实验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椎管内径侵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两组患者椎体Frankel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且术后实验组患者椎体Frankel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联合伤椎置钉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保证椎体的稳定性,确保内固定的牢固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置钉 植骨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包封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对PLGA微球中蛋白释放行为的改善作用
17
作者 张玉龙 袁伟恩 +2 位作者 苏靖 吴飞 杜子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6期3123-3125,共3页
目的:研究含蛋白的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包封进PLGA微球后对其体外释放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包封有BSA蛋白的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采用S/O/W法包裹进PLGA微球中,制备复合微球,对微球表征后,以包封葡聚糖颗粒的微球做对照品,于37℃测定... 目的:研究含蛋白的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包封进PLGA微球后对其体外释放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包封有BSA蛋白的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采用S/O/W法包裹进PLGA微球中,制备复合微球,对微球表征后,以包封葡聚糖颗粒的微球做对照品,于37℃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比较两者的释放曲线,考察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对微球中蛋白释放的改善作用。结果:①经扫描电镜(SEM)观察,包裹高分子囊泡的复合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75.20μm,粒径较为均匀,复合微球制备成功。②比较复合微球和对照微球的释放曲线,发现对照微球有较小的突释,而复合微球的几乎没有突释效应。结论: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包封进PLGA微球后可以很好的改善蛋白的释放行为,获得更为理想的释放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 复合微球 释放动力学 突释
原文传递
240kA预焙铝电解槽突发效应的原因分析及控制途径
18
作者 邓发权 《河南冶金》 2008年第3期20-22,56,共4页
对南铝240kA预焙铝电解槽突发效应频繁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途径;随着氧化铝浓度控制水平的提高,只要槽况正常便不必来效应,"零效应管理"是铝电解生产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突发效应 Al2O3浓度 过热度 铝水平 零效应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