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偏压隧道衬砌受力特征及破坏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雷明锋 彭立敏 +2 位作者 施成华 王立川 刘正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16-3325,共10页
运用相似理论及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得到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并对其试验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通过开挖模拟15°,30°,45°这3种偏压角模型隧道,对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衬砌结构应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分布形式以及衬砌和围... 运用相似理论及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得到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并对其试验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通过开挖模拟15°,30°,45°这3种偏压角模型隧道,对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衬砌结构应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分布形式以及衬砌和围岩的破坏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压力及衬砌内力均随开挖而持续变化,在开挖面附近,围岩应力释放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偏压特征和时空效应现象;随着偏压角增大,浅埋侧围岩压力逐步减小,而深埋侧围岩压力增大;"规范法"关于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低估了荷载的偏压特征,欠安全;偏压荷载的存在改变了结构的受力状态,不同位置的破坏形态和破坏类型差异明显,且受偏压角度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对衬砌结构的表观形态发展特征进行密切观测,以采取针对性处治措施;全施工阶段围岩的破坏过程可描述为局部位移变形→深埋侧浅表受拉开裂→深层剪切滑移,其破坏形态为以隧道为顶,边仰坡线为底的倒锥形体,且破裂角受偏压角的影响,浅埋侧破裂角较规范值小,而深埋侧破裂角大于规范值,从破坏形态上亦说明"规范法"低估了偏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浅埋 衬砌结构 受力特征 破坏机制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深部隐伏构造的识别与应用:以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为例 被引量:40
2
作者 杨炳南 周琦 +5 位作者 杜远生 胡祥云 谢小峰 沈小庆 朱大伟 王家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2,共7页
面对国家级整装勘查区——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深部找矿难度加大的现状,特别是隐伏构造的识别对于第二空间(500~2 000m深度)找矿至关重要的问题,鉴于当前锰矿床后期保存条件的研究需要,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深部隐伏构造的识... 面对国家级整装勘查区——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深部找矿难度加大的现状,特别是隐伏构造的识别对于第二空间(500~2 000m深度)找矿至关重要的问题,鉴于当前锰矿床后期保存条件的研究需要,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深部隐伏构造的识别很有必要。以区内岩石物性特征为基础,结合"大塘坡式"锰矿地质模型,建立了初步的正演模型,比较了正演TE、TM两支理论正演曲线,TM模式视电阻率响应较TE模式纵向分辨率强;对比了两支曲线在断层上下盘的响应特征。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实测数据的不同反演结果表明:以一维Occam-TE反演作为初始模型的二维NLCG-TE反演能较好地反映真实的电断面结构。通过剖面电性结构特征分析,为查明"大塘坡式"锰矿深部构造格架及其对含锰岩系的破坏程度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为进一步"攻深找盲"工程部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隐伏构造 正演 非线性共轭梯度 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门山前复杂构造带北段精细构造建模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20
3
作者 梁瀚 肖富森 +6 位作者 冉崎 关旭 韩嵩 陈骁 狄贵东 谢枕 刘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32,共7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受到多期次逆冲推覆变形叠加作用,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致使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构造模式不清、构造圈闭不落实。为了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利用最新线束三维地震、测井、地表地质等资料,基于断层褶皱理论,在分析构造运动...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受到多期次逆冲推覆变形叠加作用,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致使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构造模式不清、构造圈闭不落实。为了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利用最新线束三维地震、测井、地表地质等资料,基于断层褶皱理论,在分析构造运动与地表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精细构造建模研究,结合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模拟对龙门山前复杂前锋带北段进行构造几何学分析,解析该区的构造变形模式、落实断层变形特征和构造圈闭,进而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以马角坝断裂和(1)号断裂为分界断层,可将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划分为前山推覆带、前锋带、潜伏构造带3套构造单元;(2)前锋带(1)号断裂前端发育产状陡立倒转的断层传播褶皱,其下盘可识别出逆掩隐伏构造;(3)前锋带发育4套垂向叠置的二叠系—三叠系岩片,该构造带在印支期发生构造变形、喜马拉雅期活化;(4)隐伏前缘带受寒武系泥页岩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两套滑脱层夹持形成3套构造层,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期。结论认为:(1)号断裂下盘隐伏的上古生界构造(中构造层)和上盘的红星构造背斜形态完整,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计算机运动学演化技术及精细构造建模方法,给复杂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门山前 逆冲推覆 断层相关褶皱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隐伏构造 勘探区
下载PDF
鄂西渝东区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邓模 吕俊祥 +4 位作者 潘文蕾 翟常博 闻涛 朱义清 杨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通过对鄂西渝东区盖层展布及封盖性能、主要断层封闭性和钻井地层水化学环境等的分析认为,该区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性。石柱复向斜主体因盖层完整、特别是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岩盖层连片分布且断裂构造不发育而保存条件最好;方斗山、齐岳... 通过对鄂西渝东区盖层展布及封盖性能、主要断层封闭性和钻井地层水化学环境等的分析认为,该区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性。石柱复向斜主体因盖层完整、特别是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岩盖层连片分布且断裂构造不发育而保存条件最好;方斗山、齐岳山潜伏构造保存条件较好,但位于西侧的方斗山潜伏构造要好于齐岳山潜伏构造;复背斜主体因区域大断层的开启及区域盖层的剥蚀而保存条件较差;利川复向斜南部盖层较完整,保存条件较好,而北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构造 断层封闭 盖层展布 保存条件 鄂西渝东
下载PDF
Effects of buried peni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rpus cavernosum in a rat model 被引量:18
5
作者 CHENG Fan YU Wei-min XIA Yue ZHANG Xiao-bin YANG Si-xing GE Ming-hu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3期1736-1740,共5页
Background While the abnormal appearance of the concealed penis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the effect of buried peni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rpus cavernosum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To explore this issue,... Background While the abnormal appearance of the concealed penis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the effect of buried peni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rpus cavernosum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To explore this issue, 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buried penis on cavernosum weight, contents and ultrastructure of tissue,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activity.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en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equal cohorts for 2, 4 and 6 months study (groups A, B and C). Each group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buried group (n=40), control group (n=15), and normal group (n=15), respectively. Intra-purse-string suture of the root of the penis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del. Macroscopic development was judged by measuring the weight of the corpus cavernosum. 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 was performed for observing microstructure while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used for observing ultrastructure. The NOS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a NOS activity assay kit. Results Buried penis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ppearance and weight of the corpus cavernosum. Buried penis resulted in decreased smooth muscle content (P 〉0.05 in group A, and P 〈0.05 in groups B and C) and increased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content (P 〉0.05 in groups A and B, and P 〈0.05 in group C)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and control groups. Ultra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corpus cavernosum were observed in the 6-month buried group. Moreover, there was decrease of NOS activity in groups B and C (P 〈0.05 in group B and P 〈0.01 in group C) when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and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 Buried penis affect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rpus cavernosum in rats and the effec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uried time,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acroscop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ied penis corpus cavernosum structure FUNCTION
原文传递
辽西凹陷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郑荣才 胡诚 董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10-18,共9页
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的一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与油气圈闭和成藏条件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以辽西凹陷潜山带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和活动期次、地层岩性和产状、潜山地貌... 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的一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与油气圈闭和成藏条件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以辽西凹陷潜山带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和活动期次、地层岩性和产状、潜山地貌单元划分和展布格局、潜山圈闭类型和烃源条件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地质条件等多个角度,论述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的关系,将古潜山油气藏圈闭划分为古地貌和潜山内幕地层圈闭两大类,建立了油气运移具有先自上而下倒灌,再沿不整合面由低潜山带至中潜山带侧向运移注入潜山聚集成藏的"新生古储"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潜山带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 内幕结构 油气圈闭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辽西凹陷
下载PDF
深部隐伏构造特征地震解释及对煤矿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杜文凤 彭苏萍 师素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0-645,共6页
为了查明隐伏构造带的分布,针对研究区不同年份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采用全三维层位追踪和地震多属性断层识别,获得了研究区主要煤层构造形态和断裂构造分布。根据三维地震解释成果,依据隐伏构造带的塌陷范围... 为了查明隐伏构造带的分布,针对研究区不同年份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采用全三维层位追踪和地震多属性断层识别,获得了研究区主要煤层构造形态和断裂构造分布。根据三维地震解释成果,依据隐伏构造带的塌陷范围及破碎程度,将隐伏构造划分为正常带、影响带和断陷带。隐伏构造带平面上展布复杂,剖面上浅层断距大,深层断距小,具有断陷带的发育特征。隐伏构造带内的断层可以将上到松散层含水层,下到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各个含水层连通起来,因此隐伏构造带构成突水威胁。随着开采水平加深,采动影响加大,隐伏构造带突水的危险性也将增大。在煤矿开采进程中,为避免发生突水灾害,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构造 地震解释 煤矿安全 分布特征 隐伏构造“三带”划分
下载PDF
辽河盆地牛心坨变质岩裂缝性储层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吉昌 罗玉庆 +1 位作者 陈和平 陈忠 《河南石油》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以辽河盆地牛心坨变质岩裂缝型潜山油藏为对象,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储层构造裂缝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为该类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 变质岩 裂缝性 储层 油藏勘探 辽河盆地 盆地
下载PDF
隐伏向斜扬起端构造控水规律分析——以开滦东欢坨矿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亚杰 左文喆 +2 位作者 刘伯 高莲凤 常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57-160,共4页
针对基岩裂隙含水层复杂、不均匀富水规律,以开滦东欢坨矿北二采区8煤层顶板含水层为例,综合分析了隐伏向斜中基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富集的构造控制因素。得出向斜构造仰起端控制上覆水源含水层厚度、过水断面面积及风化带渗透性,影响基... 针对基岩裂隙含水层复杂、不均匀富水规律,以开滦东欢坨矿北二采区8煤层顶板含水层为例,综合分析了隐伏向斜中基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富集的构造控制因素。得出向斜构造仰起端控制上覆水源含水层厚度、过水断面面积及风化带渗透性,影响基岩裂隙水补给;褶皱和断层的伴生裂隙与层面裂隙构成导、储水裂隙网络,断层发育密度、断层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的关系对含水层局部富水性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向斜 地质构造 基岩裂隙含水层 东欢坨矿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潜山油气运聚及分布机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东胜 张玉清 +2 位作者 刘少华 何幼斌 刘学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45,共5页
轮古西潜山油藏是沿奥陶系顶部不整合构造分布的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型隐蔽油藏,油气分布不受现今局部构造高点控制。潜山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是由岩溶缝、孔、洞相互交错、切割、连通所构成的复杂三维网络体系,主要分布于距潜山顶面0~... 轮古西潜山油藏是沿奥陶系顶部不整合构造分布的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型隐蔽油藏,油气分布不受现今局部构造高点控制。潜山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是由岩溶缝、孔、洞相互交错、切割、连通所构成的复杂三维网络体系,主要分布于距潜山顶面0~160m深度段。在岩溶缝洞体系内,油气受浮力驱动并取道阻力最小的路径发生运移。其运聚过程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的控制:①缝、孔、洞发育带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流体输导通道的空间分布;②构造格局控制了油气运移的区域最终指向和局部运移取向;③构造格局、流体输导体系和油气供给源三者之间的空间配置决定了油气运移路径的空间分布。由此,可应用多参数综合分析方法对本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作出预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潜山 隐蔽油藏 碳酸盐岩 不整合构造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埕岛油田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俊生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古生界埕岛油田的重要含油层系,其基本构造格避是在北东倾背景下被埕北,埕北20,埕北30等断层分割控制的3个潜山构造带,它们呈帚状向南收敛于埕北低凸起的南端,根据沉积建造类型,构造特征,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和地层接触... 古生界埕岛油田的重要含油层系,其基本构造格避是在北东倾背景下被埕北,埕北20,埕北30等断层分割控制的3个潜山构造带,它们呈帚状向南收敛于埕北低凸起的南端,根据沉积建造类型,构造特征,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可将埕岛地区的地层划分为太古界,古生界一中生界和新生界3个构造层,本区燕山期的伸展方向为近东西向,喜山期为山东-南西向,区内古生界的构造演化历史可划分为古生代稳定克拉通发展,钱支期褶皱发育,燕山期潜山早期发育,早三纪潜山构造定型,晚第三纪一第四纪埋深加大等五个阶段,潜山油气藏形成于早第三纪晚期和晚期第三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古生界 构造特征 演化 潜山 伸展构造
下载PDF
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形成的构造过程与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锡奎 徐国强 +6 位作者 罗志立 张小兵 王颖 刘树根 王军 于正军 于红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600,共5页
近年来随着富台油田勘探成功,济阳坳陷新一轮潜山油气藏勘探顺利展开。作者根据渤海湾盆地区经历的大地构造演化,分析了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所经历的构造背景和发育过程。指出古生代两次大隆大坳和轻度褶皱,为潜山构造带的形成奠定了基... 近年来随着富台油田勘探成功,济阳坳陷新一轮潜山油气藏勘探顺利展开。作者根据渤海湾盆地区经历的大地构造演化,分析了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所经历的构造背景和发育过程。指出古生代两次大隆大坳和轻度褶皱,为潜山构造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对潜山储层性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燕山晚期以来的张性块断作用,使得局部剥蚀潜山定型和断块潜山形成。济阳坳陷潜山型油气藏类型具有多样性、成带性,前中生代业已形成的大型潜山带是油气有利运聚方向,但不是整体富集带,而紧邻生油坳陷的各类潜山是勘探的重点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前中生界 潜山 构造 油气 聚集规律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潜山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福贵 张明振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简要介绍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流程 ;主要研究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解释应用方法 ,以实际资料为研究对象 ,分析这种方法应用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将潜山分为单面山、残丘山、逆冲构造的复杂断块山和被不规则速度异常体覆盖的... 简要介绍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流程 ;主要研究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解释应用方法 ,以实际资料为研究对象 ,分析这种方法应用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将潜山分为单面山、残丘山、逆冲构造的复杂断块山和被不规则速度异常体覆盖的潜山 4种类型 ,以分析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品质特征为基础 ,研究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范围及目前所用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逆冲构造 异常体 潜山油藏 勘探 资料 复杂断块 流程 解释
下载PDF
浙江宁波育王山山前隐伏断层勘探和新活动时代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晓平 袁洪克 +5 位作者 宋新初 王里 刘保金 叶建青 陈献程 周本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7-976,共10页
利用浅层地震勘探资料和钻探资料,揭示出宁波育王山山前隐伏断层的存在.8条浅层地震勘探剖面资料显示,育王山山前隐伏断层距山前600~1 200m,断错盆地基底面,可能向上延伸到盆地底部的第四纪地层中.用光释光测年和孢粉分析方法,对钱家... 利用浅层地震勘探资料和钻探资料,揭示出宁波育王山山前隐伏断层的存在.8条浅层地震勘探剖面资料显示,育王山山前隐伏断层距山前600~1 200m,断错盆地基底面,可能向上延伸到盆地底部的第四纪地层中.用光释光测年和孢粉分析方法,对钱家钻孔中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年代确定,认为大楔盆地西缘盆地内的第四纪地层为晚更新世以来的堆积.钻探资料显示,钱家和岭南钻孔组中均揭露出侏罗纪凝灰岩中的断层破碎带和断层面.其中,钱家钻孔联合剖面中断层破碎带宽8.5m,岭南钻孔联合地质剖面中发现2条断层,其中一条断层的破碎带宽5m.岭南DQZK6孔埋深35m的上更新统下段黏土中断层面倾角70°,擦痕近垂直;钱家QJZK8孔中,埋深约35m的黏土层中断层面倾角也为70°.断层晚更新世早期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034~0.046mm/a,属于晚更新世早期弱活动断层.上断点埋深约35m,断层的错动不会对地面建筑物形成直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探测 活动构造
原文传递
广西大厂隐伏岩体重力反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小路 王钟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417-425,共9页
根据1:5万重力资料控制随机搜索法反演结果推断:大厂隐伏花岗岩体主体部分为北西向的两个岩脊隆起带,中间夹一岩沟;周边有几个局部小隆起。岩体形态受构造控制,已知矿床的分布与岩体形态及侵位关系密切。
关键词 花岗岩 央体 隐伏构造 重力反演
下载PDF
保德煤矿8~#煤层瓦斯赋存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孔德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F08期182-184,共3页
通过对保德煤矿8~#煤层瓦斯含量的测定,结合保德煤矿煤层埋深、地质构造、邻近层发育以及与8~#煤层的层间距、冲刷带等情况,研究了8~#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含量总体上随煤层埋深线性增大。此外... 通过对保德煤矿8~#煤层瓦斯含量的测定,结合保德煤矿煤层埋深、地质构造、邻近层发育以及与8~#煤层的层间距、冲刷带等情况,研究了8~#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含量总体上随煤层埋深线性增大。此外,局部还受褶曲、断层、6~#煤层发育情况、冲刷带影响。通过掌握煤层瓦斯赋存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准确地对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为抽放钻孔布置提供理论依据,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埋深 地质构造 邻近层 冲刷带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千米桥潜山勘探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祝文亮 刘俊杰 +1 位作者 梁峰 陈树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92,共7页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时间偏移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 ,建立时间域地质模型 ;2用相干反演法与速度转换法相结合 ,逐层求取层速度 ,建立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3用剩余速度分析与层析成像法迭代修改、优化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4选用克希霍夫积分求和法来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层速度 地震资料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偏移成像 时间偏移剖面 勘探 千米桥潜山 大港油田 地质模型
下载PDF
云安厂构造带地质特征及下一步勘探目标 被引量:8
18
作者 党录瑞 李瑜 +3 位作者 郑超 李爽 朱宜新 文其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0,共4页
由于勘探投入不足及高陡复杂构造勘探目标选择难度较大等原因,四川省东部地区石炭系的天然气勘探在近十多年有所停滞。为此,选择该区内勘探程度不高的云安厂构造带,研究其构造特征、储层分布特征及构造模式,并重点分析了区域范围内的勘... 由于勘探投入不足及高陡复杂构造勘探目标选择难度较大等原因,四川省东部地区石炭系的天然气勘探在近十多年有所停滞。为此,选择该区内勘探程度不高的云安厂构造带,研究其构造特征、储层分布特征及构造模式,并重点分析了区域范围内的勘探失利井。综合分析该构造带实钻井剖面,结合构造形成机理研究,认为云安厂构造带的构造模式应为挤压抬升倒转型。根据该构造带东、西两段构造格局的对比分析认为,主体西段为"上冲型半背斜圈闭",东段为"断垒型背斜圈闭"。西段主地层相对封闭性较差,有效圈闭受溢出点控制;东段由于属较为对称的断垒型构造,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层封闭性较好,能较大范围地形成有效圈闭。研究结果表明,云安厂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油气聚集区为:①主体构造东段的白杨湾—天乾坪高带;②构造带东南翼断下盘的沙塘潜伏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石炭纪 勘探 云安厂 构造模式 失利井 勘探目标
下载PDF
重力资料在济阳坳陷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海云 林春明 +2 位作者 阎汉杰 胡加山 侯方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1,共6页
对济阳坳陷重力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索了重力技术在济阳坳陷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利用普测重力资料快速可靠地确定了济阳坳陷构造格架,划分出构造带。利用重力趋势面剩余异常分析与水平导数处理等方法落实了基底断裂系统,确定了断层位... 对济阳坳陷重力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索了重力技术在济阳坳陷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利用普测重力资料快速可靠地确定了济阳坳陷构造格架,划分出构造带。利用重力趋势面剩余异常分析与水平导数处理等方法落实了基底断裂系统,确定了断层位置,并对不同尺度重力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确定了各级断裂构造。利用连续变化的趋势面分析技术及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济阳北部地区的构造变化规律。对各类处理方法得到的重力曲线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不同潜山目标的重力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利用垂向二阶导数方法落实了车西洼陷的潜山。利用重力资料精细地落实了埕宁隆起南缘的古冲沟,结合地质资料预测了砂砾岩扇体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分辨率重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重力技术在高勘探程度区内仍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现高效低成本勘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重力勘探技术 潜山 断裂 构造 冲积扇
下载PDF
隐伏地裂缝扩展的大型原位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汪丽 李新生 李同录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412-420,共9页
隐伏构造地裂缝具有潜在的灾害效应和扩展的随机性,地表水是诱发隐伏地裂缝扩展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定性分析了地表水对隐伏地裂缝扩展效应的水压作用及黄土湿陷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西安曲江新区隐伏地裂缝黄土场地... 隐伏构造地裂缝具有潜在的灾害效应和扩展的随机性,地表水是诱发隐伏地裂缝扩展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定性分析了地表水对隐伏地裂缝扩展效应的水压作用及黄土湿陷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西安曲江新区隐伏地裂缝黄土场地开展了大型原位现场浸水模拟试验。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水压作用是诱发隐伏裂缝扩展的辅助因素,因黄土湿陷作用在裂缝两侧形成的差异沉降是主要诱因,靠近隐伏地裂缝的区域沉降量最大,距离裂缝越远沉降量越小,整体呈现抛物线形的沉降模式,验证了地表水诱发浅表层黄土隐伏裂缝扩展的作用机理。相关认识对于研究隐伏构造地裂缝的扩展机理以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表水 隐伏构造 扩展机理 浸水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