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条件下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余源培 陈宝 郭友聪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4,共10页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面对开放和社会转型出现的问题,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其一,要高度重视对“历史终结论”的批判。这就需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功能,正确认...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面对开放和社会转型出现的问题,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其一,要高度重视对“历史终结论”的批判。这就需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功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学会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问题。其二,要紧紧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题。这就要求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确的现实坐标,正确对待国际上的各种流行思潮。其三,要服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为此要突出“和谐”“、以人为本”“、平等”三个重要观念,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针对性、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科学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进品 《桂海论丛》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科学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又是我们党以往社会主义发展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系统升华,是我们党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最新理论成果。
关键词 科学发展理论 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1
3
作者 常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0-95,共6页
19世纪80年代后期之后,晚年恩格斯在批判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纠正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的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理论,如合力论思想,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思想,坚持人民群众... 19世纪80年代后期之后,晚年恩格斯在批判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纠正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的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理论,如合力论思想,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思想,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真正动力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如何发展生产力、深化生产关系领域的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强化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以及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晚年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职能、行为与效率
4
作者 陈洪生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6期22-26,共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考验着我国政府的行政能力。要加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能力建设,便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以及不断提升政府效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求政府职能更加倾向于社会管理与公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考验着我国政府的行政能力。要加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能力建设,便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以及不断提升政府效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求政府职能更加倾向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要规范政府行为,即要做到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与民主监督;而要提升政府效率,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另一方面则要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从而满足社会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 规范政府行为 提升政府效率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知识分子问题
5
作者 赵睿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7-40,共4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可概括为:明确实践的主体、理解实践的本质、牢记实践的思想根基、掌握实践的方法。如果从实践内涵的角度出发,我们便能看到知识分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即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群体、党和知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可概括为:明确实践的主体、理解实践的本质、牢记实践的思想根基、掌握实践的方法。如果从实践内涵的角度出发,我们便能看到知识分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即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群体、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知识分子在文化和谐中的作用以及知识分子问题的日益完善。这些内容都是与实践内涵相对应的,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践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