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100
1
作者 李进波 夏明元 +3 位作者 戚华雄 何光存 万丙良 查中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32-2137,共6页
【目的】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利用新的抗性基因和通过基因聚合培育抗性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方法】由药用野生稻衍生来的水稻品系B5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2具有高度抗性,B5携带的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 【目的】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利用新的抗性基因和通过基因聚合培育抗性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方法】由药用野生稻衍生来的水稻品系B5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2具有高度抗性,B5携带的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分别被定位在第3和第4染色体上,本研究以B5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和回交,分别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SSR标记MRG2329和MS5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结果】最终获得一系列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稳定株系。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对其中的38份重点株系进行了抗虫鉴定,在26份Bph14单基因纯合株系中,除2份为中感外,92.31%的材料抗性水平在中抗以上,6份Bph15单基因纯合株系全为抗或高抗,聚合有Bph14和Bph15双基因的6份株系抗性都达到了高抗水平,抗性强于Bph14或Bph15单基因纯合株系。【结论】研究表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开展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褐飞虱
下载PDF
神经网络预警系统及其在害虫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飞 许晓风 +1 位作者 张夕林 程遐年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利用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结合气象因子以及江苏通州市田间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实测数据 ,建立了该地的神经网络长期预警系统。经实例验证 ,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达 80 % 。
关键词 褐飞虱 神经网络 预警系统 时间序列 害虫 预测 应用
下载PDF
我国褐稻虱生物型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青 罗善昱 +2 位作者 师翱翔 韦素美 黄凤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89-96,共8页
从1979年起,调查监测广西以至我国主要稻区的褐稻虱生物型,至今除四川稻区的褐稻虱仍属生物型1以外,其他稻区多由生物型1转变为生物型2占优势,即合Bph1抗性基因的Mudgo和IR26由抗虫变为感虫,并发现在云南思茅... 从1979年起,调查监测广西以至我国主要稻区的褐稻虱生物型,至今除四川稻区的褐稻虱仍属生物型1以外,其他稻区多由生物型1转变为生物型2占优势,即合Bph1抗性基因的Mudgo和IR26由抗虫变为感虫,并发现在云南思茅,安徽怀宁,江西的东乡,江苏江浦和连云港的褐稻虱田间种群以及广西南宁的少数褐稻虱个体尚可使ASD7和IR(36)致害。经测定获得了一些能抗生物型2的水稻品种和材料,其中有些广西野生稻抗谱较广的编号,是选育抗虫品种的好材料,可防止新生物型的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生物型 抗虫品种 稻区 中国
下载PDF
培育水稻恢复系抗稻褐飞虱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开雨 卢双楠 +10 位作者 裘俊丽 李孝琼 马增凤 陈乔 李粲 韦素美 黄凤宽 张月雄 刘驰 黄大辉 李容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10-417,共8页
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培育优良的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褐飞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接虫鉴定三者相结合的办法,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和Bph24(t)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广恢998、9311、... 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培育优良的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褐飞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接虫鉴定三者相结合的办法,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和Bph24(t)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广恢998、9311、R15、明恢63、R29中,最终获得遗传稳定的Bph3导入系32份和Bph24(t)导入系22份,获得Bph3Bph24(t)优良聚合系13份。人工接虫鉴定结果显示,Bph3和Bph24(t)导入系对稻褐飞虱抗性达到中抗至抗的水平,平均分别为3.96级和3.84级,其中Bph24(t)导入系对稻褐飞虱抗性略强于Bph3导入系;Bph3Bph24(t)聚合系抗性最强,对稻褐飞虱抗性达到2.38~2.65级、平均2.52级的抗级水平,表明抗性基因聚合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具有累加基因效应。SSR标记分析表明抗性基因导入系、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达到90%以上。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所选的多数基因聚合系的株高、剑叶长宽度、有效穗、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与受体恢复系差异不显著。证明本研究已成功获得5个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抗稻褐飞虱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这些抗性改良恢复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并且为建立完善的水稻抗性育种平台提供了重要育种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褐飞虱 bph3bph24(t)聚合系 抗性基因导入系 bphR96 恢复系 水稻育种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褐飞虱基因选育杂交水稻抗性品种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荣科 陈乔 +5 位作者 李孝琼 陈英之 韦绍丽 阳海宁 张月雄 李容柏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54-657,共4页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中。结果6个回交组合在BC2F1代共获得13株双基因杂合株系;结合成型株农艺性状,选取其中6份的BC2F1代自交种子播种进行苗期抗虫鉴定,结果显示,各株系对褐飞虱均表现中抗水平;标记全部309个抗性植株的基因型,共获得21个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株系。这些纯合材料将可用于组配抗褐飞虱杂交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褐飞虱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育种
下载PDF
褐飞虱发生的相空间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晓风 马飞 +1 位作者 丁宗泽 程遐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8-551,共4页
基于混沌理论 ,通过对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褐飞虱发生时间序列资料的分析 ,组建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发生时间序列的相空间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7次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2 2 91% ,转化为发生等级 ,预测准确率为 10 ... 基于混沌理论 ,通过对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褐飞虱发生时间序列资料的分析 ,组建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发生时间序列的相空间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7次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2 2 91% ,转化为发生等级 ,预测准确率为 1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发生 相空间线性回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利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秦学毅 朱汝财 +4 位作者 唐健淮 李维科 李道远 韦素美 黄凤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5,共5页
从198份广西药用野生稻中筛选出3份对褐飞虱高抗(0级)的材料,用高抗材料与感虫材料杂交,结果表明其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与14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品种杂交、回交和自交,对BC2F2后代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等位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源... 从198份广西药用野生稻中筛选出3份对褐飞虱高抗(0级)的材料,用高抗材料与感虫材料杂交,结果表明其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与14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品种杂交、回交和自交,对BC2F2后代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等位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源材料与已知的14个抗性基因不等位,结果发现广西药用野生稻与国外药用野生稻的抗性基因(隐性基因)不同。初步认为它是一个新的抗性基因。在利用方面,通过幼胚离体培养获得绿苗,经多代回交和自交,成功地将CC染色体组中的抗性基因转育到栽培稻中,获得了BC4F5高世代、异源附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褐飞虱 遗传分析 等位性测定
下载PDF
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永生 白建林 +8 位作者 谢鸿光 吴方喜 罗曦 姜身飞 何炜 陈丽萍 蔡秋华 谢华安 张建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1-428,共8页
【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 【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田间表型结合单株鉴定与高世代稳定株系室内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抗虫株系及其测交后代进行考查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选育出聚合Bph14、Bph15和qsI-4的恢复系材料3份,携带2个抗虫基因的恢复系材料3份。其中6份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中抗以上。通过抗性鉴定和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具有生产应用潜力的恢复系材料2份。【结论】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聚合新种质的创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褐飞虱 抗性基因 聚合育种
下载PDF
褐飞虱长期预测因子的选择与模型的组建 被引量:8
9
作者 马飞 张夕林 程遐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56,共4页
提出了非线性逐步回归、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和旋转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 3种因子选择方案 ,为提高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方法所选择的因子对褐飞虱的预测具有最好的效果 ,对独立样本的... 提出了非线性逐步回归、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和旋转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 3种因子选择方案 ,为提高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方法所选择的因子对褐飞虱的预测具有最好的效果 ,对独立样本的预测达到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因子选择 主分量非线性逐渐回归 非线性逐渐回归 旋转主分量非线性逐渐回归 长期预测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R1005的褐飞虱抗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闫成业 MAMADOU Gandeka +1 位作者 朱子建 牟同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4,共7页
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为供体亲本,水稻优良恢复系R1005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Bph14和Bph15基因同时导入到R1005中,经过农艺性状选择和褐飞虱抗性鉴定,选育出3个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的... 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为供体亲本,水稻优良恢复系R1005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Bph14和Bph15基因同时导入到R1005中,经过农艺性状选择和褐飞虱抗性鉴定,选育出3个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的纯合株系CY11711-14、CY11712-5和CY11714-100。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株系对褐飞虱表现高抗水平,田间生育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及稻米品质分析表明,株系CY11712-5和CY11714-100与受体亲本R1005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代替R1005用于抗褐飞虱恢复系使用。以3个育成株系为父本与3个不育系Q2A、天丰A和川农1A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显示Bph14、Bph15基因在杂合状态下表现不抗褐飞虱。结果表明Bph14和Bph15基因在本试验中不表现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bph14 bph1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产卵的驱避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89,共5页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评价47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Nila parvata lugens)的产卵驱避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后48h,大多数供试植物提取物(浓度均为10.0g/L)对褐飞虱均有较强的产...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评价47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Nila parvata lugens)的产卵驱避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后48h,大多数供试植物提取物(浓度均为10.0g/L)对褐飞虱均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其中山姜(Alpinia japonica)、长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hampionii)、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等8种乙醇提取物处理的稻株上未见产卵;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蒜(Alliumsativum)、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等9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的IIPC小于0.100;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马缨丹(Lantana camara)、蓖麻(Ricinus communis)等1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的效果达80%以上。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产卵驱避持续效果逐渐减弱,持续驱避作用时间为3d。此外,随着提取物使用剂量的提高,产卵驱避作用增强,具有产卵驱避作用的浓度为10.0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非嗜食植物提取物 驱避作用
下载PDF
飞机草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与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飞机草乙醇提取物使用浓度、次数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飞机草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具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549-0.600;对褐稻虱各龄幼虫具有一...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与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飞机草乙醇提取物使用浓度、次数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飞机草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具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549-0.600;对褐稻虱各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毒杀效果,同时建立了干扰作用与使用次数、使用浓度之间的回归模型:Y=0.2527—0.046 1X1-0.023 0X2。使用浓度与次数的不同组合,大多可将褐稻虱种群趋势指数Ⅰ降至1.00以下,使用浓度对防治褐稻虱的干扰作用大于使用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草乙醇提取物 褐稻虱 干扰作用
下载PDF
水分和氮磷钾胁迫处理苗期水稻对褐飞虱抗性的影响
13
作者 黄福钢 程玲 +2 位作者 何文强 李发活 邱永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5,共9页
【目的】探究水源和食物对褐飞虱死亡速率的影响,探究不同浓度养分处理下的水稻幼苗对褐飞虱的抗性和趋避性,为综合应用田间水肥管理防治褐飞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感虫水稻品系‘9311’和抗性品系‘BPHR96’为供试材料,观察不同... 【目的】探究水源和食物对褐飞虱死亡速率的影响,探究不同浓度养分处理下的水稻幼苗对褐飞虱的抗性和趋避性,为综合应用田间水肥管理防治褐飞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感虫水稻品系‘9311’和抗性品系‘BPHR96’为供试材料,观察不同的水源和食物处理(取食‘9311’茎段,取食‘BPHR96’茎段,有水源的饥饿胁迫以及无水源的饥饿胁迫)对褐飞虱死亡率的影响。在玻璃温室内开展水培试验,设置不同浓度营养液培养水稻幼苗,测定幼苗分蘖数、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根鲜质量5个表型性状;并观察侵染后褐飞虱的存活数量、增质量率、蜜露排泄量以及寄主选择数量。【结果】无食物的情况下,褐飞虱死亡率上升迅速;无水源饥饿胁迫处理的褐飞虱在接虫后48 h全部死亡;接虫216 h时,有水源饥饿胁迫处理的死亡率达到96.8%,取食‘BPHR96’的死亡率达到85.0%,而取食‘9311’的死亡率也始终维持较低水平(44.3%)。营养液水培试验发现,与对照和高浓度氮磷钾营养液处理相比,低浓度氮磷钾营养液虽然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有所抑制,但能显著降低褐飞虱的存活数量、增质量率、蜜露排泄量以及寄主选择数量,且抗性水稻品系的效应更为明显。相比于低浓度钾营养液处理,对照和高浓度钾营养液处理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但未发现钾浓度对褐飞虱的取食响应有显著影响。【结论】充足的水分是保证褐飞虱维持生命活动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食物的适口性。低浓度氮磷钾处理能够降低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高浓度氮磷钾处理则利于褐飞虱的侵害,水稻大田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水肥管理对褐飞虱进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胁迫 褐飞虱 水稻 水分胁迫
下载PDF
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4-257,共4页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与生命表技术,评价薇苷菊乙醇提取物使用浓度、次数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具有强烈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300~0.500;对褐稻虱各龄幼虫具有较好的...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与生命表技术,评价薇苷菊乙醇提取物使用浓度、次数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具有强烈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300~0.500;对褐稻虱各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同时建立干扰效果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其使用浓度与次数的不同组合,大多可将褐稻虱种群趋势指数,降至1.00以下,使用次数对防治褐稻虱的干扰作用大于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苷菊乙醇提取物 褐稻虱 干扰作用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黄华占’的褐飞虱抗性与抗旱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飞名 孔德艳 +5 位作者 刘国兰 刘毅 余新桥 毕俊国 罗利军 张安宁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9-14,共6页
以携带抗褐飞虱基因和抗旱性好的节水抗旱稻M535为供体材料,以优质高产常规水稻‘黄华占’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回交的方法,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Bph15基因紧密连锁的Ms5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抗旱性筛选与农艺性状选择,选育出3个... 以携带抗褐飞虱基因和抗旱性好的节水抗旱稻M535为供体材料,以优质高产常规水稻‘黄华占’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回交的方法,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Bph15基因紧密连锁的Ms5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抗旱性筛选与农艺性状选择,选育出3个抗旱且携带Bph15基因的纯合株系W1、W2、W3。利用全基因组56K水稻SNP芯片分析3个改良株系的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2.01%、88.18%和84.26%。抗性鉴定表明:3个株系苗期对褐飞虱抗性为"抗虫",W1、W2、W3的抗旱性级别分别为2级、3级、2级,优于‘黄华占’。田间主要农艺性状考察表明:3个株系的株高均比‘黄华占’显著增加;株系W2的穗长显著长于‘黄华占’;株系W3的千粒重显著大于‘黄华占’;在其他性状上,3个株系与‘黄华占’均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bph15基因 抗旱性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水稻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基因聚合系的抗性表现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开雨 张月雄 +12 位作者 刘芳 邱永福 冯家勋 黄凤宽 吴碧球 黎志方 陈勇 韦绍丽 岑贞陆 覃宝祥 韦民航 韦政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52-1857,共6页
培育多抗性基因聚合系可为抗性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通过抗源与不同恢复系和保持系进行杂交、多代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优良的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基因研究,分别获得了基于不同恢复系和保持系遗传背景的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Xa2... 培育多抗性基因聚合系可为抗性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通过抗源与不同恢复系和保持系进行杂交、多代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优良的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基因研究,分别获得了基于不同恢复系和保持系遗传背景的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Xa21Xa23聚合系4个,这些抗性聚合系对白叶枯病的表现为高抗;分别获得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的抗性基因Xa21Xa23Bph24(t)聚合系2个和Xa23 Bph24(t)聚合系4个,双抗性聚合系对稻白叶枯病达到高抗水平,对稻褐飞虱的抗性接近高抗水平。结果表明,即使在Xa23表达了高水平抗性的情况下,聚合双基因Xa21Xa23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聚合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此外,聚合系的两类抗性基因的抗性表达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抗性基因聚合系的培育提高了恢复系和保持系的育种价值,同时也为进一步聚合更多的重要抗性基因、培育多抗性水稻品种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白叶枯病 稻褐飞虱 抗性育种 抗性基因聚合系 水稻
下载PDF
有机稻田褐稻虱种群动态及天敌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388,共5页
为组建有机稻田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种群生态控制系统,系统调查实施有机耕作1年后褐稻虱种群动态,并应用生命表技术评价自然天敌的作用。结果表明,有机晚稻田中褐稻虱种群发生2个世代。高峰期分别为9月底-10月初、10月下旬... 为组建有机稻田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种群生态控制系统,系统调查实施有机耕作1年后褐稻虱种群动态,并应用生命表技术评价自然天敌的作用。结果表明,有机晚稻田中褐稻虱种群发生2个世代。高峰期分别为9月底-10月初、10月下旬,平均百丛达502.3,164.5头,种群增长率为常规稻田的31.76%。水稻移栽后天敌数量迅速回升,有机稻田中蜘蛛、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分别比常规稻田增长66.10%,166.67%,44.24%。将各类天敌作用相加,以“捕食及其它”、“寄生”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最强,其EIPC值均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相应天敌因子EI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稻 褐稻虱 种群动态 天敌
下载PDF
褐飞虱体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红星 郑许松 +4 位作者 杨亚军 王新 傅强 叶恭银 吕仲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了褐飞虱体内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褐飞虱1龄~5龄若虫体内细菌的菌群结构随其生长发育而异,而羽化后的成虫与1龄若虫的菌群结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 ...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了褐飞虱体内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褐飞虱1龄~5龄若虫体内细菌的菌群结构随其生长发育而异,而羽化后的成虫与1龄若虫的菌群结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 DGGE 聚类分析结果,9个地理种群褐飞虱体内细菌可分为3类,菲律宾单独一组,泰国与我国的海南、云南和浙江种群为一组,越南与我国的广西、湖南和江西种群为一组。取食感虫品种的 TN1种群褐飞虱体内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与取食抗虫品种的ASD7种群和Mudgo种群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但取食不同抗虫水稻品种的褐飞虱还未能得到有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褐飞虱 菌群结构 地理种群 致害性
下载PDF
有机稻田内不同生态措施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广文 钟平生 曾玲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514,共5页
应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和方法,以抗性品种、施用有机肥、种植对天敌具有助迁或保护作用的植物为基础,将稻田放鸭、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乙醇提取物、现代苦楝油(MeliaazedarachL.)等各项生态措施,科学、合理地组配成褐稻虱Nilap... 应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和方法,以抗性品种、施用有机肥、种植对天敌具有助迁或保护作用的植物为基础,将稻田放鸭、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乙醇提取物、现代苦楝油(MeliaazedarachL.)等各项生态措施,科学、合理地组配成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l)种群生态控制系统,研究其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田放鸭对褐稻虱若虫具有60.92%的控制效果,现代苦楝油200倍对褐稻虱种群的作用优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1gDW·100mL-1,不同生态措施组合对褐稻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显著,但其联合作用效果与组合组分不成正比例增长。所组建的生态措施组合可将褐稻虱种群数量降至经济阈值以下,完全可达到持续控制褐稻虱种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耕作 褐稻虱 生态控制 植物次生物质 自然种群 生态措施 控制作用 稻田放鸭 褐稻虱 有机肥 乙醇提取物 生态控制系统 控制理论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韦素美 黄凤宽 +2 位作者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0-33,共4页
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褐飞生物型Ⅱ与分蘖力相关显著,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孟加拉型与始穗期... 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褐飞生物型Ⅱ与分蘖力相关显著,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孟加拉型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有效穗相关显著;与生育期相关极显著;与分蘖力、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褐飞虱 生物型 农艺性状 齐穗期 有效穗 分蘖力 关系研究 孟加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