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0层CT联合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敏红 陈晓波 +2 位作者 蔡勇 何志江 刘云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BAMH)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BAMH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DSA检查...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BAMH)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BAMH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DSA检查,以临床介入治疗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MSCTA联合DSA与单纯MSCTA或DSA诊断BAMH的价值。结果(1)45例BAMH患者咯血责任血管72支,MSCTA联合DSA发现70支,检出率为97.22%(70/72),MSCTA单独应用检出61支,检出率为84.72%(61/72),而DSA检出63支咯血责任血管,检出率为87.50%(63/72);有7支咯血责任血管MSCTA检测发现而DSA未检出,有9支咯血责任血管DSA检测发现而MSCTA未检出;MSCTA联合DS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MSCTA和DSA检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咯血责任血管的起源情况进行追踪,MSCTA联合DSA发现在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57支、非支气管动脉源性10支、肺动脉源性3支,符合率分别为98.28%(57/58)、90.91%(10/11)、100.00%(3/3)。结论640层螺旋CTA联合DSA检查能够显著提高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对椎管内、食管及气管等强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董伟华 肖湘生 +4 位作者 李惠民 欧阳强 张电波 董生 常恒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探讨一种比DSA更能显示支气管动脉供应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方法 ,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动脉对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供应概率 ,为临床上减少支气管动脉灌注和 (或 )栓塞术所致的并发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 19例肺癌或支气... 目的 探讨一种比DSA更能显示支气管动脉供应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方法 ,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动脉对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供应概率 ,为临床上减少支气管动脉灌注和 (或 )栓塞术所致的并发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 19例肺癌或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DSA(BA DSA)后留置导管于支气管动脉 ,行支气管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 (BA MSCTA)。经导管以 1~ 2ml s的速度注入4 5 %的对比剂 10ml,注入 5s时自下颈部 (颈 5~ 6椎体水平 )向肺底扫描 ,准值 5mm ,无重叠连续重建。观察椎管内 (特别是脊髓 )、食管以及气管等结构的强化情况。结果 BA DSA上除 1例隐约可见脊髓营养动脉外 ,余未见明显脊髓营养动脉和椎管内染色 ,也无明确的食管或气管的染色。而BA MSCTA上发现 7例椎管内强化 ,其中脊髓强化 5例 (5 19,2 6 .3% ) ,这 7例均为支气管动脉和右肋间动脉共干。另外 ,15例食管强化 ,18例气管强化。结论 BA CTA在显示支气管动脉供应脊髓、食管和气管等方面优于BA DSA。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时脊髓营养动脉出现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食管 脊髓 椎管内 DSA 营养动脉 血管造影 多层CT 并发症 BA
下载PDF
CTA在肺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刚 兰军 +3 位作者 曹征 刘志刚 章娟 成厚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肺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大咯血拟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给予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明确出血动脉后行介入栓塞治疗。1周后进行支气管动脉CTA复查。结...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肺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大咯血拟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给予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明确出血动脉后行介入栓塞治疗。1周后进行支气管动脉CTA复查。结果23例患者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共发现咯血动脉47支,介入栓塞手术时共发现咯血动脉51支,并成功给予介入栓塞治疗。术前支气管CTA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2.16%,再次检查结果显示介入栓塞效果良好。结论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能够明确大咯血患者的出血动脉,为介入栓塞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术后检查可有效评估疗效。数据要改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CT血管造影 介入栓塞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咯血动脉 应用价值
下载PDF
108例急性大咯血患者中责任NBSA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晖 方伟军 +2 位作者 杨宏志 官权 钟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11期1994-1996,2000,共4页
目的:探讨108例急性大咯血患者中责任非支气管动脉(NBSA)的分布规律。方法:108例肺结核急性大咯血患者均是在我院诊治的并根据研究的内容筛选出的研究者,所有患者都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血管成像(CTA)检查,明确责任NBSA的分布... 目的:探讨108例急性大咯血患者中责任非支气管动脉(NBSA)的分布规律。方法:108例肺结核急性大咯血患者均是在我院诊治的并根据研究的内容筛选出的研究者,所有患者都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血管成像(CTA)检查,明确责任NBSA的分布规律。结果:在108例患者中,DSA检出责任NBSA78例,检出率72.22%,共检出责任NBSA 297支;CTA检出责任NBSA 67例,检出率62.04%,共检出责任NBSA 252支。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检出责任NBSA的符合率85.90%,其中对于胸外侧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的检出符合率为100.00%。结论:108例急性大咯血患者中责任NBSA在分布上以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肩胛下动脉、甲状颈干动脉等为主,CTA检查具有很高的检出符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急性大咯血 非支气管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一种检测减影(DSA)图像中肺癌肿瘤大小的新方法
5
作者 袁华 董守斌 +2 位作者 张凌 吴效明 岑人经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3-534,共2页
当肺癌被胸水淹没时 ,无法用常规X胸片测量肺癌肿瘤的大小。提出了采用形态算子滤波和广义模糊算子 (GFO)检测边缘 ,从而获得支气管动脉减影图中的肺癌肿瘤的边缘轮廓 ,进而计算得到肿瘤的大小。该方法为肺癌介入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肿... 当肺癌被胸水淹没时 ,无法用常规X胸片测量肺癌肿瘤的大小。提出了采用形态算子滤波和广义模糊算子 (GFO)检测边缘 ,从而获得支气管动脉减影图中的肺癌肿瘤的边缘轮廓 ,进而计算得到肿瘤的大小。该方法为肺癌介入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肿瘤检测手段 ,且拓展了数学形态学和广义模糊算子的应用领域 ,具有一定的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算子 GFO 边缘检测 支气管动脉减影图 肺癌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肺癌血供的动脉造影CT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史景云 肖湘生 +3 位作者 欧阳强 董生 董伟华 李惠民 《上海医学影像》 2001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采用动脉造影CT(CTA)与DSA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6例。在介入治疗前分别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CTA和DSA检查。结果 20例肺癌的支... 目的 采用动脉造影CT(CTA)与DSA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6例。在介入治疗前分别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CTA和DSA检查。结果 20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DSA均可见肿瘤血管显影及肿瘤染色,支气管动脉CTA(CTBA)则可见肿瘤明显强化,且强化血管位于肿瘤外带;肺动脉DSA与CTA(CTPA)均未见肺动脉分支向肿瘤供血。20例中,10例肺动脉DSA显示肿块所在区域肺动脉管径大小及肺血灌注正常,其CTPA则显示瘤肺交界区的肺动脉分支与肿块相贴或被肿块包埋,另10例DSA显示肺动脉管径变细、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其对应的CTPA则未见肺动脉分支显影。结论 支气管动脉是肺癌的供血血管,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支气管肺癌的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应经支气管动脉进行,而不必经肺动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癌血供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