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1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木林与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沈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
为了解灌木林生长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采样分析了灌木林表层 (0~ 2 0cm)土壤的有机碳含量 ,并与相同生境的阔叶林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灌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 (0 6 2 3g kg)、水溶性有机碳 (0 189g kg)及它们占总有机碳的比率 (分别... 为了解灌木林生长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采样分析了灌木林表层 (0~ 2 0cm)土壤的有机碳含量 ,并与相同生境的阔叶林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灌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 (0 6 2 3g kg)、水溶性有机碳 (0 189g kg)及它们占总有机碳的比率 (分别为 3 94 %和 2 2 7% )显著高于 (P <0 0 5 )阔叶林土壤 ,其相应的含量分别为 0 338g kg和 0 14 8g kg、百分比为 2 2 7%和 1 12 % ,而灌木林土壤总有机碳 (17 84g kg )、易氧化态碳 (9 5 0g kg) ,特别是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 (5 3 4 1% )与阔叶林 (15 5 1g kg、8 2 6g kg、5 3 2 6 % )无显著差别 ,2种土壤的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及所测酶的活性也无显著差异 .2种林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而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只有灌木林土壤达极显著水平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氮素含量都有较好的相关性 .阔叶林土壤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及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易氧化态碳含量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而灌木林土壤只有蔗糖酶活性与各类碳有机碳有显著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林 阔叶林 土壤有机碳库
下载PDF
武夷山米槠林主要树种种间关联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云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2-698,共7页
根据2×2联列表,运用方差分析、x2统计量度量、AC指数、Ochiai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米槠林20个优势种群间的总体联结关系、种对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系数。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米槠林群落20个优势种群的... 根据2×2联列表,运用方差分析、x2统计量度量、AC指数、Ochiai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米槠林20个优势种群间的总体联结关系、种对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系数。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米槠林群落20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相关性呈不显著的负关联;20个主要树种的种间联结关系中,14对具极显著正关联性,24对具极显著负关联性。190个种对中,有152个种对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相互独立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风景名胜区 阔叶林 武夷山
下载PDF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结构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光耀 杨玉盛 +1 位作者 杨伦增 杨优其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本文通过对安曹下杉木丰产林和杂木林的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团聚体和土壤空隙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丰产林和杂木林的土壤结构较好,但与杂木林相比,杉木丰产林的土壤结构较差。
关键词 杉木林 杂木林 土壤结构
下载PDF
不同树种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穆丹 梁英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9-1550,1556,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树种林下的空气负离子水平,以期为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红皮云杉、樟子松、白桦、杏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树种林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林下的空气负离子... [目的]探索不同树种林下的空气负离子水平,以期为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红皮云杉、樟子松、白桦、杏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树种林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林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不显著,其他树种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极显著。红皮云杉林下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值可达689个/cm3,空气质量较好。杏林下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低于红皮云杉、樟子松和白桦。[结论]不同树种林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不同,针叶林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要好于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质量 针叶林 阔叶林
下载PDF
湘西北石漠化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兴锋 刘思凡 +1 位作者 蒋龙 何功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2-78,共7页
探讨湘西北石漠化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丛4种典型植被类型各土层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及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 探讨湘西北石漠化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丛4种典型植被类型各土层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及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C和全P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2)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0~20 cm土壤有机C比灌木丛分别高出了158.98%和64.87%;土壤全N和全P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仅为0.26和0.21,属弱变异,在4中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层间,其值比较稳定。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和C/P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丛>针叶林,其中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0~20cm土壤C/N显著高于针叶林和灌木丛,分别高出了132.98%和92.72%;土壤C/P和N/P的值较稳定,变异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仅为0.23和0.25,属弱变异。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和全P与土壤化学计量比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土壤C/N与有机C和全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P与土壤有机C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N/P与土壤有机C和全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5)主成分分析表明,阔叶林对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土壤元素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石漠化地区 湘西北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魏春兰 马红亮 +3 位作者 高人 尹云锋 陈仕东 杨柳明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4期16-24,共9页
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09--2012年原位模拟氮沉降(对照,CK,0kg·hm^-2·a^-1、低氮LN,30kg·hm^-2·a^-1和高氮HN,100kg·hm^-2·a^-1),分析亚热带阔叶林(罗浮栲、浙江桂)和针叶林(... 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09--2012年原位模拟氮沉降(对照,CK,0kg·hm^-2·a^-1、低氮LN,30kg·hm^-2·a^-1和高氮HN,100kg·hm^-2·a^-1),分析亚热带阔叶林(罗浮栲、浙江桂)和针叶林(杉木)森林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变化,以探究土壤不同层次、不同植被类型和凋落物是否去除条件下土壤可溶性碳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针叶林土壤不同层次可溶性有机碳的差异较大,表层0~15cm在HN水平下最高;而15~30cm和30~40cm在LN水平下最高,HN水平下15—30cm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阔叶林(罗浮栲、浙江桂)15—30cm和30—40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施氮水平有小幅度的升高.通过模拟氮沉降前后表层土壤(0~15cm)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比较,发现针叶林和阔叶林对氮沉降的响应存在差异,氮沉降后瞬时效应显示,杉木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氮水平而降低,但阔叶林并没有降低,甚至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在罗浮栲林.土壤自身碳含量的差异也是影响其响应氮沉降的重要因素;且模拟氮沉降后瞬时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长期结果,而凋落物去除处理的效果短时间还无法观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可溶性有机碳 凋落物 阔叶林 针叶林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多样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医民 李鑫 华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00-1706,共7页
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内在机理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根据具体的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把物种看成是节点,物种间的捕食关系看成是有向边,物种之间捕食依赖程度看成是边权,构建食物网的复杂有向加权网络。在随机或有... 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内在机理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根据具体的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把物种看成是节点,物种间的捕食关系看成是有向边,物种之间捕食依赖程度看成是边权,构建食物网的复杂有向加权网络。在随机或有选择地移除网络节点的情况下,利用相关指标,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研究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中,特定物种的丧失使生态多样性降低,影响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供求的平衡关系,引起相关物种生活习性的改变,转而对其他物种加大捕食力度,使原本稳定的捕食关系逐渐破裂。捕食关系的不断破裂最终促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在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中,生态多样性的丧失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与稳定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网 复杂网络 阔叶混交林 稳定性 多样性
原文传递
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和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简永旗 吴家森 +3 位作者 盛卫星 聂国辉 郑城 姜培坤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0-328,共9页
【目的】探讨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及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间伐与未间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为对象,野外采集凋落物与土壤(... 【目的】探讨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及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间伐与未间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为对象,野外采集凋落物与土壤(0~10、10~30、30~60 cm)样品,测定凋落物的储量、持水率和持水量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结果】杉木林间伐较未间伐的凋落物储量降低了25.2%(P<0.05),而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分别增加了24.4%和47.1%(P<0.05);间伐对阔叶林凋落物储量无显著影响,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未间伐的增加了42.5%和42.2%(P<0.05);凋落物持水性能总体表现为间伐林分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显著提高了杉木林10~6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显著增加了阔叶林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P<0.05)及0~10、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杉木林各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间伐阔叶林(P<0.05),并且间伐杉木林0~6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3775.19 t·hm^(-2))高于其他林分。【结论】间伐显著提高了森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其中间伐杉木林凋落物及土壤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间伐 杉木林 阔叶林 凋落物 土壤持水性能
下载PDF
短伐期阔叶林经济成熟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清麟 冯文钦 林云青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44-347,共4页
本文以短伐期闽粤拷林为例,研究各类经济成熟之间的关系,针对各类经济成熟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 短伐期 阔叶林 经济成熟
下载PDF
发展有群落结构混交林是维护、恢复和提高森林土壤功能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承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40,共15页
【目的】揭示国内外单树种纯林经营,特别是单树种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所引起的土壤质量退化和林木生长量下降的状况及其作用机制,阐明发展有群落结构混交林是维护、恢复和提高森林土壤功能的机制及其经营技术途径。【方法】依据多... 【目的】揭示国内外单树种纯林经营,特别是单树种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所引起的土壤质量退化和林木生长量下降的状况及其作用机制,阐明发展有群落结构混交林是维护、恢复和提高森林土壤功能的机制及其经营技术途径。【方法】依据多年来研究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土壤质量退化的状况与机制,及其防治技术的实践,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深入研究国内外单树种纯林经营、特别是针叶纯林经营、连作经营引起土壤质量下降及其防治措施的进展。通过对比的方法,即比较单树种纯林与相似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类型混交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变化的差异,揭示单树种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机制,阐明混交林维护、恢复和提高土壤功能的机制及其技术途径。【结果】相似立地条件下,单树种纯林、特别是单树种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与不同林分类型的混交林比较,其凋落物量下降,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有效磷含量下降、交换性阳离子含量下降、pH值下降、土壤生物化学活性下降、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严重,林木生长量下降。研究也阐明了发展我国主要造林树种混交林可选择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和混交模式,指出了改造现有的单树种纯林、特别是长势差的单树种针叶人工林,使之成为不同林分类型有群落结构的混交林的经营技术途径。【结论】发展有群落结构混交林是维护、恢复和提高森林土壤功能,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阔叶林 混交林 土壤质量 土壤生物化学活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建 王根绪 +2 位作者 王长庭 冉飞 常瑞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84,共11页
为明晰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碳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标准样地实测数据,估算了青藏高原高寒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阔叶林植被的碳储量、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2011年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碳... 为明晰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碳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标准样地实测数据,估算了青藏高原高寒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阔叶林植被的碳储量、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2011年青藏高原高寒区阔叶林植被碳储量为310.70 Tg,碳密度为89.04 Mg·hm^(–2)。六类阔叶林型(栎(Quercus)林、桦木(Betula)林、杨树(Populus)林、其他硬阔林、其他软阔林和阔叶混交林)中,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大,杨树林碳储量最小;其他硬阔林碳密度最大,其他软阔林碳密度最小。空间分配上碳储量和碳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枯死木层。不同龄级碳储量和碳密度总体表现为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阔叶林碳储量从2001年的304.26 Tg增加到2011年的310.70 Tg,平均年固碳量为0.64Tg·a^(–1),固碳速率为0.19 Mg·hm^(–2)·a–1。不同林型固碳速率表现为其他软阔林最大,其他硬阔林最小;不同龄级表现为成熟林最大,幼龄林最小。阔叶林乔木层固碳潜力为19.09 Mg·hm^(–2),且不同林型固碳潜力表现为栎林最大,桦树林最小。三次调查期间阔叶林碳储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森林保护工程的开展使阔叶林生长健康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固碳速率 固碳潜力 阔叶林 青藏高原高寒区
原文传递
长白山不同林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时钟瑜 李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8-164,共7页
为了研究长白山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连续3年在长白山研究了3种主要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土壤特性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同土层土壤密度大小基本表现为针阔混交... 为了研究长白山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连续3年在长白山研究了3种主要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土壤特性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同土层土壤密度大小基本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不同林型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同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基本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然而相同土层毛管孔隙度大小基本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2)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层深度以指数函数方程拟合最好,而土壤总孔隙度土层深度以对数函数方程拟合最好,其中针阔混交林相关系数最高。(3)土壤剖面各层次的自然含水量、土壤通气性、饱和蓄水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持水量、毛管蓄水量和非毛管蓄水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而逐渐降低,相同土层自然含水量、土壤通气性、饱和蓄水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持水量、毛管蓄水量和非毛管蓄水量基本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4)不同林型土壤稳渗速度、渗透系数(K1,K10)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同土层基本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渗透性能与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其中,非毛管孔隙状况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更为显著。层次分析法显示,不同林型综合能力范围为0.714~0.956,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土壤特征 水源涵养
下载PDF
温带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颗粒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尚瑶 傅民杰 +1 位作者 孙宇贺 顾春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6-181,301,共7页
为了解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线样法调查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土壤剖面层次、坡位和坡向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温带阔叶林土壤总有机碳量、粗颗粒有机碳和细颗粒有机碳含量存在明显剖面垂直特征,均表... 为了解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线样法调查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土壤剖面层次、坡位和坡向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温带阔叶林土壤总有机碳量、粗颗粒有机碳和细颗粒有机碳含量存在明显剖面垂直特征,均表现出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总有机碳含量随坡位(海拔)升高而增加,而颗粒有机碳含量随坡位(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粗颗粒组分在剖面结构中以0-5cm层和母质层分布比例较高,剖面中间层次分布较低。海拔升高,有利于母质层细颗粒组分积累。0-5cm表层土壤的粗颗粒比例显著高于细颗粒,二者间的差异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东、西坡向对土壤总有机碳、粗颗粒有机碳和细颗粒有机碳分布无明显影响。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在剖面层次间的分布受坡向影响。西坡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剖面垂直分异性与颗粒有机碳相似,但东坡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分布无剖面层次递度和海拔递度分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林 土壤有机碳 粗颗粒有机碳 细颗粒有机碳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多样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梓良 杨万平 陈学富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通过对黄枝润楠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并与邻近区域的其它群落比较,结果表明,该群落显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但物种多样性纬度梯度变化不明显,与中国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表现出的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格局有所不同。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黄枝润楠 群落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康海军 李春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99,共7页
通过原位进行对照[N_0,0 kg/(hm^2·a)]、低氮[N_1,50 kg/(hm^2·a)]、中氮[N_2,100 kg/(hm^2·a)]和高氮[N_3,150 kg/(hm^2·a)]处理,对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土壤养分和酶... 通过原位进行对照[N_0,0 kg/(hm^2·a)]、低氮[N_1,50 kg/(hm^2·a)]、中氮[N_2,100 kg/(hm^2·a)]和高氮[N_3,150 kg/(hm^2·a)]处理,对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及其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1)氮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有效磷和有效氮含量起到一定的增加作用,对土壤全磷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而高浓度氮沉降会引起土壤养分的降低,其中土壤有效养分(有效磷和有效氮)对氮浓度的响应较大。(2)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随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大致表现为:N_2>N_1>N_3>N_0,模拟氮沉降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3)氮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土壤Bglu活性、Bxyl活性、NAG活性、Phos活性和Pero活性起到一定的增加作用,对对Phox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0—5 cm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R^2高于5—10 cm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土壤养分、酶活性与土壤温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0—5 cm土壤温度相关系数R^2高于5—10 cm土壤温度相关系数,说明表层(0—5 cm)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氮沉降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天然阔叶林培育大径木高产林分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郝清玉 王立海 《森林工程》 2006年第1期1-4,7,共5页
采用省级固定样地和伐区调查设计中小班全林每木样地相结合的方法,以天然阔叶林高产大径木林分结构为载体,详细分析了影响该林分结构的三个主要因子:林木最大保留直径(LDT),相邻径级立木株数之比(q)和林分保留断面积(RBA)。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省级固定样地和伐区调查设计中小班全林每木样地相结合的方法,以天然阔叶林高产大径木林分结构为载体,详细分析了影响该林分结构的三个主要因子:林木最大保留直径(LDT),相邻径级立木株数之比(q)和林分保留断面积(RBA)。分析结果表明,培育大径木的林分结构条件是:LDT不超过54 cm,q 的取值范围为1.2~1.6,RBA不超过30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径木 阔叶林 林分结构
下载PDF
Insights into seasonal variation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related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in subtropical forest in China 被引量:8
17
作者 WANG Cong-yan Lü Yan-na +2 位作者 WANG Lei LIU Xue-yan TIAN Xingju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83-689,共7页
We used a litterbag method to investigate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related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across four seasons in a broad-leaved forest and a coniferous forest on Zijin Mountain in sub-tropical Chin... We used a litterbag method to investigate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related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across four seasons in a broad-leaved forest and a coniferous forest on Zijin Mountain in sub-tropical China. Across four seasons, we quantified litter mass losses, soil pH values, and related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y season. Litter decomposi- tion rates of broadleaf forest leaves were higher than for coniferous for- ests needles across four seasons, and maximal differences in litter de- composi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litter types were found in 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ad-leaved forest coniferous forest litter decomposition soil degradative enzyme
下载PDF
桂西南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申文辉 谭长强 +3 位作者 何琴飞 彭玉华 郑威 何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4-1211,共8页
研究喀斯特山地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可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蚬木种群的保护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调查和分析广西8个不同地区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蚬木群落共调查到维管植物248种,隶属... 研究喀斯特山地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可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蚬木种群的保护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调查和分析广西8个不同地区蚬木优势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蚬木群落共调查到维管植物248种,隶属于95科164属,其中乔木层物种较为丰富,其伴生种主要有广西澄广花(Orophea anceps)、苹婆(Sterculia nobilis)等,灌木层除了乔木层主要树种外,主要有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等物种;草本层以蕨类植物居多,而中间层藤本植物主要以豆科植物为主。不同地区蚬木群落各层次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大小顺序均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不同地区蚬木群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地理位置相对靠近的蚬木群落则表现有更高的相似度。从蚬木乔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那坡及龙州弄岗蚬木群落恢复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蚬木 喀斯特 植被恢复 森林演替 阔叶林
原文传递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correspond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ability of four major forest types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9
19
作者 CHEN QingQing XU WeiQiang +2 位作者 LI ShengGong FU ShengLei YAN Jun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3期1551-1557,共7页
We estimated aboveground biomass carbon (TABC) and net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s (TNEP) for trees in four major forest types based on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collected in 1994-1998 and 1999-2003. The four types... We estimated aboveground biomass carbon (TABC) and net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s (TNEP) for trees in four major forest types based on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collected in 1994-1998 and 1999-2003. The four types wer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hard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and soft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We analyzed variations in TABC and TNEP for five stand ages (initiation, young, medium, mature and old). In both time periods, estimated TABC in all four forest types increased consistently with forest stand age and the oldest stage had the largest TABC compared with other stages. Broad-leaved forests (hard and soft) had higher TABC than needle-leaved forests (Pinus massoniana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 each of the five age stages. The difference of TABC between broad-leaved and needle-leaved forests increased with forest stand age. Comparison of estimated TNEP by age category indicated TNEP increased from the initiation stage to the young stage, and then decreased from the mature stage to old stage in all four forest types. TNEP for any particular stage depended on the forest type; for instance, broad-leaved forests at both the mature and old stages had greater TNEP than in needle-leaved forests. A logistic curve was applied to f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BC and forest stand age. In each period, correlations in all four forest typ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with R2 > 0.95. TABC was therefore predicted by these regression functions from 2000 to 2050 and the mean TNEP during the predicted period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41.14, 31.53, 75.50 and 75.68 gCm-2a-1 in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hard broad-leaved forest and soft broad-leaved forest, respectively. Results from both forest inventory and regression prediction suggest broad-leaved forests are greater carbon sinks, and hence have greater carbon sequestration ability especially in the mature and old stages when compared to needle-leaved forests. Bro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固碳能力 地上生物量 中国南部 常绿阔叶林 森林资源清查 成熟阶段 马尾松林
原文传递
杉阔间物种多样性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际平 赵春燕 +1 位作者 袁晓红 马文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4,20,共6页
为确定杉木林、阔叶林核心及其边缘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通过样地调查法对西洞庭湖区物种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生境因子的为坡度、海拔,影响最小的为坡位和坡向... 为确定杉木林、阔叶林核心及其边缘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通过样地调查法对西洞庭湖区物种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生境因子的为坡度、海拔,影响最小的为坡位和坡向,其中间为林分因子、林龄、郁闭度和群落类型,其灌木层和草本层结果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物种多样性 杉木林 阔叶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