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早二叠世风城组沉积时期古湖盆卤水演化及碳酸盐矿物形成机理 被引量:33
1
作者 余宽宏 操应长 +6 位作者 邱隆伟 孙沛沛 杨勇强 曲长胜 李玉文 万敏 宿云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48-1263,共1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时期古湖泊为典型的碳酸盐型湖泊,发育丰富的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是风城组主要的盐类矿物,可以按照金属阳离子划分为Mg、Ca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Na碳酸盐(碳酸钠、碳酸氢钠)、过渡型碳酸盐(...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时期古湖泊为典型的碳酸盐型湖泊,发育丰富的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是风城组主要的盐类矿物,可以按照金属阳离子划分为Mg、Ca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Na碳酸盐(碳酸钠、碳酸氢钠)、过渡型碳酸盐(碳钠钙石、碳钠镁石、氯碳钠镁石)。3类碳酸盐矿物平面分布具有"牛眼"特征,表明蒸发浓缩是直接的成盐诱导因素。方解石、白云石主要分布在古湖盆的浅水平台区、湖盆的周缘浅水区。碳钠钙石、碳钠镁石、氯碳钠镁石主要分布在与碱矿互层的暗色沉凝灰岩层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主要分布在湖盆的凹陷中心。充足的HCO_3^-阴离子控制了玛湖凹陷古湖盆盐类矿物的沉淀,碳酸盐析盐序列表现为Mg^(2+)、Ca^(2+)首先与HCO_3^-结合,消耗殆尽后碱金属阳离子Na+与富余的HCO_3^-结合形成碱矿。早二叠世强烈的火山活动以及火山物质的矿物组成对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岛弧型火山活动脱气提供大量的CO2,增加了大气的CO_2分压,进一步提高了沉积水体HCO_3^-浓度。HCO_3^-的含量是控制碳酸盐矿物沉淀的决定性因素。另外,火山喷发的CO_2气体增加了降雨的酸度,并加速了对基岩的风化以及对火山碎屑物质的水解。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纪-早二叠世形成的火山岩富含Na长石分子及Ca长石分子,K长石分子含量低。风城组火山碎屑物质也以富含Na、Ca为主。基岩的风化以及凝灰质的水解提供了大量Na^+、Ca^(2+)、Mg^(2+)金属阳离子,与HCO_3^-结合形成了风城组大量的碳酸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风城组 卤水演化 碳酸盐矿物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下卤水水化学特征及其起源演化 被引量:29
2
作者 韩佳君 周训 +3 位作者 姜长龙 胡良君 方斌 孙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4-1464,共11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角分布有基岩,盆地西部分布山麓堆积及河、湖相沉积地层,新生界发育有多个北西—南东走向的规模不一的背斜,新近系分布有富钾地下卤水。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卤水中TDS、K+和B2O3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TDS值出现双峰,卤水样品... 柴达木盆地西北角分布有基岩,盆地西部分布山麓堆积及河、湖相沉积地层,新生界发育有多个北西—南东走向的规模不一的背斜,新近系分布有富钾地下卤水。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卤水中TDS、K+和B2O3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TDS值出现双峰,卤水样品富K+和B3+的概率分别为62.8%和61.29%。使用Piper图研究地下卤水时,经常出现样品点过于集中而不易反映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本次研究改进了前人的图示方法,绘制适合于表示地下卤水的水化学图。利用钠氯系数、氯溴系数、氯碘系数、钾氯系数、脱硫系数、钙镁系数对研究区卤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卤水样品多数未达到石盐沉积,少数达到石盐沉积。研究区水样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显示新近系地下卤水δ18O值和δD值均发生漂移,表明卤水经历长时间的蒸发浓缩。研究区地下卤水起源于早上新世的古大气降水,上新世以后由于青藏高原快速隆升,柴达木盆地抬升和沉降中心东移,接受沉积形成良好的盖层,同时大气环流的改变致使气候变得干燥,地下卤水经历蒸发浓缩封存,形成现今的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水化学 特征系数 起源演化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卤水浸泡后盐岩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结 姜德义 +3 位作者 邱华富 范金洋 任松 杨春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37-1942,共6页
为了研究盐穴能源地下储库建造过程中,腔体围岩处在地温、卤水和地应力地质环境中盐岩的损伤演化特点,利用声发射技术分析盐岩受不同温度的饱和卤水作用后的单轴压缩损伤破坏过程。试验发现:在一定温度的饱和卤水中浸泡30 d后盐岩的单... 为了研究盐穴能源地下储库建造过程中,腔体围岩处在地温、卤水和地应力地质环境中盐岩的损伤演化特点,利用声发射技术分析盐岩受不同温度的饱和卤水作用后的单轴压缩损伤破坏过程。试验发现:在一定温度的饱和卤水中浸泡30 d后盐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平均幅度很小;卤水对盐岩主要表现为溶蚀作用,而浸泡弱化作用非常小;单轴压缩过程中盐岩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声发射-应变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卤水浸泡后盐岩的累计声发射数随卤水的温度升高略有增加;卤水作用后盐岩试件的声发射率和累计数要小于无卤水作用盐岩;盐穴建造期盐岩受一定温度的卤水作用后盐岩的强度将出现一定弱化,但卤水也会促进损伤盐岩体的重结晶恢复,盐岩的这种特性有利于盐穴建造期安全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盐岩 声发射 温度 卤水 损伤演化
下载PDF
大柴旦盐湖卤水演变及环境变化的矿物学记录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春亮 张丽莎 +2 位作者 余俊清 成艾颖 刘永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大柴旦盐湖因蕴藏固体和液体硼矿资源成为柴达木盆地诸多盐湖中最早被关注和开发的盐湖之一。然而,对其常年水体底部沉积剖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却几乎没有开展。报道了该盐湖中央湖底硼矿层以上连续沉积剖面的加速器质谱计(AMS)14C年代学... 大柴旦盐湖因蕴藏固体和液体硼矿资源成为柴达木盆地诸多盐湖中最早被关注和开发的盐湖之一。然而,对其常年水体底部沉积剖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却几乎没有开展。报道了该盐湖中央湖底硼矿层以上连续沉积剖面的加速器质谱计(AMS)14C年代学和矿物学研究结果,首次揭示湖底硼矿层形成于约3600 a BP之前;剖面的岩性与矿物组成标示了晚全新世以来该盐湖水化学演化的3个主要阶段;受降水量主控的入湖径流量决定了盐湖水位和卤水水化学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以及各阶段中十年级和百年级的水化学变动。研究结果为探讨柴达木盆地北部晚全新世以来水文气候的演变历史提供了代理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沉积剖面 矿物学记录 卤水演变 环境变化 大柴旦盐湖
下载PDF
我国高碘卤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大鹏 《盐湖研究》 CSCD 2006年第2期7-16,共10页
根据国内外大量实际资料,从碘的分布情况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结合石油和天然气形成过程、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探讨高碘卤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的找碘方向。
关键词 卤水 分布的规律 形成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富钾锂层系沉积演化规律及储卤层响应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洪宇 张兵 +4 位作者 方朝合 杨凯 曹倩 张赛民 林晓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4,共10页
随着国内钾锂盐需求不断增大,浅层盐湖卤水勘探开发技术趋于成熟,深层卤水资源已成为经济矿产目标。四川盆地在三叠系发育了面积广泛且巨厚的蒸发岩层,并赋存了优质且丰富的富钾锂卤水储层。针对以往岩相古地理"盐味"不足的特... 随着国内钾锂盐需求不断增大,浅层盐湖卤水勘探开发技术趋于成熟,深层卤水资源已成为经济矿产目标。四川盆地在三叠系发育了面积广泛且巨厚的蒸发岩层,并赋存了优质且丰富的富钾锂卤水储层。针对以往岩相古地理"盐味"不足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四川盆地蒸发岩分布规律、岩相古地理特征以及沉积演化,明确了膏盐盆的形成具有"多期多区"特征,揭示了三叠系嘉四段—雷三段重点成盐期的膏盐盆规模、分布、迁移规律;同时基于地质、测井资料,明确了四川盆地富钾锂卤水储层的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认为四川盆地富钾锂卤水储层质量受层位、相带、孔隙类型的控制,表现出中-高伽马、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密度的耦合特征。研究成果将对国内外深层海相层系的富钾锂卤水储层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卤水 沉积演化模式 岩性组合 储卤层响应特征
下载PDF
我国高碘卤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续完)——高碘卤水的形成条件和找碘方向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大鹏 《盐湖研究》 CSCD 2007年第1期20-28,共9页
根据国内外大量实际资料,从碘的分布情况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结合石油和天然气形成过程、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探讨高碘卤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的找碘方向。
关键词 卤水 分布的规律 形成
下载PDF
山东半岛北部泥质海岸带地下水水化学演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冯晨馨 邱隆伟 +3 位作者 高茂生 侯国华 党显璋 孙启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5,共10页
山东半岛北部是中国海(咸)水入侵典型区域之一,沉积环境复杂,地下水质类型多样。该区域多条河流频繁摆动发育河流三角洲,同时受多次海侵海退事件影响,沉积海陆交互相地层,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水含水层系统。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过量开采地... 山东半岛北部是中国海(咸)水入侵典型区域之一,沉积环境复杂,地下水质类型多样。该区域多条河流频繁摆动发育河流三角洲,同时受多次海侵海退事件影响,沉积海陆交互相地层,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水含水层系统。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了淡水降落漏斗与卤水降落漏斗,改变了局部地下水的水动力条件,对地下水形成演化产生影响。根据研究区沉积背景与含水层分布特征,划分为3个流域、2层地下水。综合运用海洋地质学、环境同位素与水化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弥河流域与白浪河流域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漏斗区以Cl-Ca型水为主,处于地下水咸化过程;潍河流域主要接受河水补给,漏斗区以HCO_(3)·Cl-Na型水为主,处于地下水淡化过程。深层地下咸、卤水形成过程主要受混合作用控制,是一个淡水、海水、卤水三端元混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三端元混合 地下水演化 水化学 山东半岛 泥质海岸带
下载PDF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Underground Brine in Lop Nur,Northwestern China
9
作者 BO Ying LIU Chenglin +2 位作者 JIAO Pengcheng LU Fenglin ZHANG Hu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86-800,共15页
Lop Nur is located at the eastmost end of the Tarim Basin in Xinjiang,Northwestern China.This study reviews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underground brine in Lop Nur,based on analytical data from... Lop Nur is located at the eastmost end of the Tarim Basin in Xinjiang,Northwestern China.This study reviews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underground brine in Lop Nur,based on analytical data from 429 water samples(mainly brine).It is found that in the NE-SW direction,from the periphery to the Luobei sub-depression,while the hydrochemical type varies from the sodium sulfate subtype(S)to the magnesium sulfate subtype(M),the corresponding brine in the phase diagram transfers from the thenardite phase(Then)area,through the bloedite phase(Blo),epsomite phase(Eps),picromerite phase(Picro),finally reaching the sylvite phase(Syl)area.As for the degree of evolution,the sequence is the periphery<Luobei horizontally and the overlying glauberite brine<the underlying clastic brine vertically.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brine have evidently been affected through the effects of evaporation and altitude,as well as the changes in local water circulation in recent years.Boron and chloride isotopic compositions show that the glauberite brine is formed under more arid conditions than the clastic one.The strontium isotopic composition indicates that the Lop Nur brine primarily originates from surface water;however,deep recharge may also be involve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brine,according to previous noble gas studies.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brine in Lop Nur has become enriched with potassium prior to halit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full course of the salt lake's evolution.Based 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brine from drillhole LDK01 and previous lithological studies,the evolution of the salt lak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nd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brine in Lop Nur may have undergone at least two significant concentration-dilution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ne evolution ISOTOPE ENRICHMENT POTASSIUM Lop Nur
下载PDF
开采条件下马海盐湖地下卤水水化学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英杰 胡舒娅 +2 位作者 赵全升 李波 路来君 《世界地质》 CAS 2020年第3期693-699,共7页
为了解开采过程中卤水水化学动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选择柴达木盆地马海盐湖开采前、开采初期和开采中后期地下卤水样品,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分析及卤水水化学类型分析等方法研究开采过程中马海盐湖地下卤水水化学动态特... 为了解开采过程中卤水水化学动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选择柴达木盆地马海盐湖开采前、开采初期和开采中后期地下卤水样品,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分析及卤水水化学类型分析等方法研究开采过程中马海盐湖地下卤水水化学动态特征,分析卤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开采过程中K+,Ca2+,Mg2+,SO2-4含量变化稍大,是随着环境因素而变化的敏感因子;卤水中Na+与储卤介质中吸附的Mg 2+存在离子交换作用,且存在白云石的溶解和方解石的沉淀;开采过程中卤水水化学类型并未发生改变,卤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镁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地下卤水 水化学演化 开采条件
下载PDF
盐卤腐蚀环境中胶结充填体的强度演化与细观损伤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姗 丁明磊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为研究滨海矿区井下人工充填矿柱的盐卤腐蚀机理,并为充填材料耐腐蚀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对不同腐蚀时间条件下的材料力学性能和细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腐蚀时间对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计算机层析扫描(... 为研究滨海矿区井下人工充填矿柱的盐卤腐蚀机理,并为充填材料耐腐蚀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对不同腐蚀时间条件下的材料力学性能和细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腐蚀时间对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计算机层析扫描(CT)和显微图像探究了试件在盐卤腐蚀作用下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和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从0增至360 d,胶结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下降,变化速率先慢后快;胶结充填材料内部的细观裂隙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逐渐扩张,由CT扫描图像计算的面裂隙率呈指数型增长,表明充填体结构损伤程度不断提高;适当增加充填料浆的质量分数有利于力学性能的增强,但效果在长期腐蚀作用下逐渐减弱;胶结充填体的抗压强度与面裂隙率呈负线性相关关系,说明采用CT扫描对预测充填体在腐蚀过程中的强度折减规律是合理可行的;在盐卤环境的长期作用下,腐蚀性离子的侵入和电化学作用使得水化产物的微观形态发生演变,孔隙逐渐扩张,结构的黏结程度下降,最终导致胶结充填材料力学性能发生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CT扫描 盐卤 腐蚀 损伤演化
原文传递
我国高碘卤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续1)——世界高碘卤水的分布回顾
12
作者 孙大鹏 《盐湖研究》 CSCD 2006年第3期11-23,共13页
根据国内外大量实际资料,从碘的分布情况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结合石油和天然气形成过程、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探讨高碘卤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的找碘方向。
关键词 卤水 分布的规律 形成
下载PDF
复杂卸荷条件下卤水流量对盐岩溶解损伤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军伟 姜德义 +2 位作者 陈结 赵云峰 程艳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0-648,655,共10页
为了解水溶造腔过程中盐腔围岩在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溶解损伤机制,利用高温三轴盐岩溶解特性试验机,开展了复杂卸荷条件下(即卸围压的同时增加轴压)不同卤水流量对盐岩的溶解损伤特征研究。研究发现,盐岩的应力和溶解作用相互影响,... 为了解水溶造腔过程中盐腔围岩在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溶解损伤机制,利用高温三轴盐岩溶解特性试验机,开展了复杂卸荷条件下(即卸围压的同时增加轴压)不同卤水流量对盐岩的溶解损伤特征研究。研究发现,盐岩的应力和溶解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盐岩试件在卸荷溶解过程中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卸荷过程中偏应力越大,盐岩溶出速率越大,而且出水口卤水浓度随卸荷溶解时间呈现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盐岩在溶解作用下其力学强度降低,变形能力不断增强,而且流量越大,变化趋势越明显。通过对盐岩卸荷溶解过程中有效溶解面积构成的分析,建立了盐岩卸荷溶解作用下的有效溶解面积模型,分别得到了各有效溶解面积随溶解时间和应力水平的变化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盐岩卸荷溶解损伤演化方程,为进一步开展盐岩的损伤-溶解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溶解 卸荷 卤水流量 有效溶解面积 损伤演化
下载PDF
中国三叠纪钾盐沉积——以四川为例 被引量:23
14
作者 黄建国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8年第4期23-43,共21页
中国三叠系蒸发岩分布于华南,面积超过100×104km2,发现硫酸钾盐及富钾卤水,钾盐矿物有杂卤石、无水钾镁矾、硫锶钾石及多钙钾石膏等,富钾卤水矿化度255~382g/l,含钾量4~49g/l。蒸发盆地的发展受控... 中国三叠系蒸发岩分布于华南,面积超过100×104km2,发现硫酸钾盐及富钾卤水,钾盐矿物有杂卤石、无水钾镁矾、硫锶钾石及多钙钾石膏等,富钾卤水矿化度255~382g/l,含钾量4~49g/l。蒸发盆地的发展受控于古构造及古地理,经历了开放台地—局限台地—堰塞湖—盐湖的发展阶段。钾盐沉积后,经历多阶段的复杂演变。富钾卤水中的钾主要来自硫酸钾盐的深滤,其次来自蒸发浓缩卤水及火山灰吸附钾的释放。杂卤石与富钾卤水的钾同位素测年值分别为210~150Ma及264~150Ma,说明固液相钾盐同源。从地质背景及成矿环境预测,三叠系的钾盐类型只能是硫酸钾盐,主要目的层为T1j5~2及T2l4~2,主要成矿带为构造分异及钾异常明显的四川盆地东、西部,富钾卤水的储集取决于蒸发岩地层的含钾性、碳酸盐夹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及构造控矿条件。找矿模型应是油气钾卤兼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蒸发岩 盐类沉积 外卤演变 钾盐矿床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三叠系含钾岩系变质演化特点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传律 《四川地质学报》 1994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四川盆地三叠系具有较为优越的成盐条件,通过对含盐岩系及盐类沉积物在地史进程中变质演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沉积成岩的演化模式,阐明了水溶、热熔交替叠加的变质作用对富钾卤水及含钾盐类沉积在成因上的重要意义,并对盆地东北部及... 四川盆地三叠系具有较为优越的成盐条件,通过对含盐岩系及盐类沉积物在地史进程中变质演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沉积成岩的演化模式,阐明了水溶、热熔交替叠加的变质作用对富钾卤水及含钾盐类沉积在成因上的重要意义,并对盆地东北部及西部寻找富钾卤水的远景提出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含钾岩系 富钾卤水 变质演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Salt-Gathering and Potassium Formation of Potassium-Rich Brine during the Triassic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被引量:5
16
作者 ZHANG Bing YANG Kai +6 位作者 WANG Xuben XU Zhengqi YANG Hongyu ZHANG Saimin CHEN Jinchao ZHANG Mingming LIU 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233-2250,共18页
Potassium-rich brine in the Sichuan Basin has been much studied in recent years, but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salt basin and the differences of potassium formation mechanisms. This... Potassium-rich brine in the Sichuan Basin has been much studied in recent years, but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salt basin and the differences of potassium formation mechanisms. This work examined the salt-gathering and potassium formation of potassiumrich brine during the Triassic in the Sichuan Basin using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ic depiction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1) The favorable sedimentary facie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potassium-rich brine during the Triassic in the Sichuan Basin are evaporation platform and restricted platform, whereas the salt basi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poly-salt center.(2)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this salt basin were affected by certain factors. The salt basin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 and central Sichuan Basin, whereas that of the Leikoupo Formation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Sichuan Basin. The sedimentary centers have gradually moved westward and become smaller.(3) Three main formation mechanism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potassium-rich brine during the Triassic in the Sichuan Basin, i.e., evapo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seawater, surface fresh water leaching, and deep water-rock reaction. Fresh water leaching was characterized by low anomaly δ18 O and δ13 C values. Water-rock reaction was mainly related to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caused by burial depth, overthrust and deep hydrothermal fluids) was beneficial to water-rock rea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rock reaction do not correspond to the increase ratio of K·103/Cl and Br·103/Cl in brine, and the Rb+ content of the brine was high.(4)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potassium-rich brine differed betwee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Sichuan Basin. In east Sichuan, the evapo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seawater, together with meteoric fresh water leaching, was the main formation factor, whereas the evapo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seawater and water–rock reaction predominated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sium-rich brin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formation mechanism evolution model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察尔汗湖表层卤水及沉积物中各类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49-255,共7页
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封闭湖泊。分析湖区及沉积物中各种卤水和光卤石结晶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这些水的成因及演化,采用锌炉法和盐酸胍法制备氢、氧同位素样品,分析精度为δD:±2.6‰,δ ̄18D&... 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封闭湖泊。分析湖区及沉积物中各种卤水和光卤石结晶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这些水的成因及演化,采用锌炉法和盐酸胍法制备氢、氧同位素样品,分析精度为δD:±2.6‰,δ ̄18D±0.23‰。研究表明,现代湖区有自已独特的演化方式,而沉积物中的卤水与光卤石结晶水则分别属于不同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卤水 沉积淤泥水 氢氧同位素 成因 演化
下载PDF
Hydrochemic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Underground Brine in the Mahai Salt Lake of the Qaidam Basin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4
18
作者 HU Shuya ZHAO Quansheng +2 位作者 WANG Guangcai ZHANG Jianwei FENG J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981-1990,共10页
The mineral rock salts present in the Mahai Salt Lake of the Qaidam basin exhibit high solubilities in water. In addition, the multicomponent underground brine exhibits a high salinity and is easily precipitated. In t... The mineral rock salts present in the Mahai Salt Lake of the Qaidam basin exhibit high solubilities in water. In addition, the multicomponent underground brine exhibits a high salinity and is easily precipitated. In the natural state, brine transport in the brine layer is extremely slow, and the brine is in a relatively stable chemical equilibrium state with the rock salt media. However, during mining, both the seepage and the chemical fields fluctuate significantly, thereby disrupting the equilibrium and leading to variations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ne. Therefore, we selected underground brine from the Mahai Salt Lake, collecting a total of 183 brine samples over three stages of mining(i.e., the early stage of underground brine extraction, the initial stage of mining, and the later stage of mining). Using a range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the chemical dynamics of the underground brine water and its evolution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We found that evaporation and enrichment were the main mechanisms of underground brine evolution in the Mahai Salt Lake, with cation exchange and mineral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being key factors in determin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br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hemical dynamics evolution exploitation process underground brine Mahai Salt Lake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西南天山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增仁 朱红英 +2 位作者 贾润幸 帅磊 唐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66,共17页
西南天山是新疆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重要产出地区,以萨热克铜矿、乌拉根铅锌矿、花园铜矿、伽师铜矿为代表,均产于隆起剥蚀区边缘的红层盆地中并严格受层位控制,赋矿盆地的下部为煤系生烃岩,中部为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岩铜铅... 西南天山是新疆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重要产出地区,以萨热克铜矿、乌拉根铅锌矿、花园铜矿、伽师铜矿为代表,均产于隆起剥蚀区边缘的红层盆地中并严格受层位控制,赋矿盆地的下部为煤系生烃岩,中部为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岩铜铅锌矿储集层,上覆膏岩及泥岩等密闭盖层,具有铜铅锌-铀-煤-天然气同盆共存富集的成矿特征。文章总结了西南天山赋矿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赋矿层位特征,研究了铜铅锌典型矿床的控矿条件和成矿作用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中—新生界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区域成矿规律,认为有机质与铜铅锌成矿关系密切,推测在原始矿源层的基础上,在隆起部位经油田卤水叠加形成铜铅锌贫矿体,喜马拉雅期断裂构造沟通深源成矿流体再次叠加形成铜铅锌富矿体。总结构建了西南天山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成矿模式,以期为已知矿山深边部勘查及区域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矿层位 沉积相 油田卤水 有机质 砂砾岩型铜铅锌矿 层控矿床 沉积构造演化 西南天山
下载PDF
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卤水形成与演化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桂兰 邢立亭 陈时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2-45,共4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地下卤水资源,在分析研究区内卤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古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探讨卤水的集盐过程;依据水质分析测试数据,采用离子比例系数法、PHREEQC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同位素分析等方法手段,从时间和空... 为合理开发利用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地下卤水资源,在分析研究区内卤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古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探讨卤水的集盐过程;依据水质分析测试数据,采用离子比例系数法、PHREEQC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同位素分析等方法手段,从时间和空间尺度2个方面揭示天然卤水的形成和演化规律。认为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地下卤水的形成受蒸发、补给、储存等条件的控制;蒸发浓缩作用、水-岩相互作用、离子交换作用、脱硫酸作用、混合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制约着卤水的演化过程。卤水资源形成过程漫长,必须适量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卤水资源 卤水演化规律 卤水形成 蒸发浓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