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醚和柴油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文华 刘永长 +1 位作者 魏明锐 张煜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9-204,共6页
在定容室内对二甲醚和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计算网格、破碎模型和环境条件对喷雾特性的影响,比较了二甲醚和柴油的喷雾特性,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甲醚的喷雾贯穿距和索特平均半径(SMR)比柴油小,受蒸发... 在定容室内对二甲醚和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计算网格、破碎模型和环境条件对喷雾特性的影响,比较了二甲醚和柴油的喷雾特性,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甲醚的喷雾贯穿距和索特平均半径(SMR)比柴油小,受蒸发的影响比柴油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柴油 喷雾特性 数值模拟 计算网格 破碎模型 发动机
下载PDF
航天器解体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2
作者 柳森 兰胜威 +1 位作者 李毅 黄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3,共10页
对国外航天器解体模型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数据来源、试验方法和关键技术等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其中着重介绍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NASA EVOLVE4.0解体模型,以及针对此模型而开展的SOCIT4卫星碰撞试验。对国外目前的航天器解体模型的... 对国外航天器解体模型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数据来源、试验方法和关键技术等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其中着重介绍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NASA EVOLVE4.0解体模型,以及针对此模型而开展的SOCIT4卫星碰撞试验。对国外目前的航天器解体模型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解体模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如超高速发射技术、碎片软回收技术和碎片特性测量技术等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在我国开展航天器解体模型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解体模型 综述 超高速碰撞 空间碎片
下载PDF
空间物体解体碎片云的长期演化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斌斌 王兆魁 张育林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空间碎片云由空间物体解体产生的大量空间碎片组成,由于其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会对临近航天器产生较大的碰撞威胁。为了分析解体碎片云长期分布特点,文章首先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空间碎片云短期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 空间碎片云由空间物体解体产生的大量空间碎片组成,由于其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会对临近航天器产生较大的碰撞威胁。为了分析解体碎片云长期分布特点,文章首先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空间碎片云短期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处于环状分布的碎片云,根据碎片所在的轨道高度和具有的面质比值,将碎片划分到不同分组,以每个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描述碎片云在大气阻力作用下的解析演化模型。模型避免了对单个解体碎片的运动状态进行积分,可大大降低对计算资源和计算时间的需求。考虑在高度为1 422km圆轨道上运行的物体,解体产生了1 780个碎片,利用解析演化模型得到碎片云未来50年内的演化分布状态。数值结果表明,碎片云的峰值密度在解体物体轨道高度附近,并在大气阻力作用下向更大高度区间内扩散;较低高度区间内碎片密度具有先增加,然后在大气阻力作用下不断减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云 空间密度 解体模型 碎片分布 演化模型
下载PDF
基于喷孔两相流场的柴油一次雾化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文华 姜水生 魏明锐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9-1073,共5页
建立了一个基于喷孔两相流场的柴油一次雾化模型,根据喷孔出口气液两相分布的特点,将射流分为空穴区和液体区,两个区表现不同的雾化作用。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描述了两区中由空穴溃灭和湍流扰动合成的总破碎能转化为破碎液滴的表面能和径... 建立了一个基于喷孔两相流场的柴油一次雾化模型,根据喷孔出口气液两相分布的特点,将射流分为空穴区和液体区,两个区表现不同的雾化作用。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描述了两区中由空穴溃灭和湍流扰动合成的总破碎能转化为破碎液滴的表面能和径向动能的一次雾化过程。模型运用于KIVA程序中,并用于轴对称和非轴对称两种喷孔的喷雾模拟,在与Hiroyasu喷雾特性经验公式的比较中得到初步验证,并模拟出非轴对称喷孔喷雾的非轴对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模型 柴油 两相流
下载PDF
雾化模型对柴油喷雾大涡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贾明 解茂昭 周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6-323,共8页
将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和几种不同的雾化模型纳入KIVA-3V程序中,研究了柴油的喷射和雾化过程。以燃油液相、蒸气相和混合气当量比的试验数据为依据,分别在不同工况下对比了TAB(Taylor Analogy Breakup)、MTAB(Modified TAB Model)、CA... 将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和几种不同的雾化模型纳入KIVA-3V程序中,研究了柴油的喷射和雾化过程。以燃油液相、蒸气相和混合气当量比的试验数据为依据,分别在不同工况下对比了TAB(Taylor Analogy Breakup)、MTAB(Modified TAB Model)、CAB(Cascade Atomizationand Drop Breakup)和KH-RT(Kelvin Helmholtz Rayleigh-Taylor)4种雾化模型在LES模拟中的性能。结果表明KH-RT模型对燃油液相和蒸气相的贯穿距、蒸气区域分布形态的预测方面均与试验接近,好于其它3种雾化模型。TAB模型由于分裂后液滴粒径较小,计算得到的液相贯穿距过小,蒸气相浓度过大。MTAB模型和CAB模型预测得到的液相贯穿距与KH-RT模型相近,但混合气的当量比明显小于试验值。在均采用KH-RT雾化模型下,通过对比RANS和LES的模拟结果发现,RANS模型得到的蒸气贯穿距要明显小于试验值,同时无法预测蒸气区域边界的间歇性、不规律的涡团结构,而LES模型可以很好地捕捉这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大涡模拟 柴油喷雾 雾化模型
下载PDF
航天器解体模型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兰胜威 柳森 +1 位作者 李毅 黄洁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8,104,共7页
航天器解体模型用于描述航天器因爆炸或碰撞解体所产生碎片的数量、尺寸、面质比以及速度等特性的分布规律,对于空间碎片环境建模与演化、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及空间解体事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NASA标准解体模型... 航天器解体模型用于描述航天器因爆炸或碰撞解体所产生碎片的数量、尺寸、面质比以及速度等特性的分布规律,对于空间碎片环境建模与演化、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及空间解体事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NASA标准解体模型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航天器解体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国外的研究主要介绍了日本九州大学和德国EMI实验室开展的卫星撞击试验以及NASA最近启动的新一轮卫星撞击研究项目。国内的研究主要介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开展的卫星撞击试验和仿真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CARDC-SBM航天器碰撞解体模型,并比较分析了该模型与NASA标准解体模型的差别。对当前航天器解体模型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应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解体模型 综述 空间碎片 超高速撞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卫星超高速撞击解体阈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毅 黄洁 +2 位作者 马兆侠 兰胜威 柳森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8-1163,共6页
为定量描述卫星在超高速撞击下的解体阈值与解体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卫星解体阈值模型,即用能量密度em(来袭物动能与卫星在撞击通道内的质量之比)的大小来判断卫星是否发生解体,用卫星解体后碎片累积质量统计曲线中平滑无突变部分... 为定量描述卫星在超高速撞击下的解体阈值与解体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卫星解体阈值模型,即用能量密度em(来袭物动能与卫星在撞击通道内的质量之比)的大小来判断卫星是否发生解体,用卫星解体后碎片累积质量统计曲线中平滑无突变部分的碎片质量与碎片总质量之比μc来描述卫星的解体程度,μc越大,卫星解体程度越高。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获得了卫星最小解体撞击能量密度阈值为3.62×102J/g,研究了不同em和不同η(卫星在撞击通道内的质量与卫星总质量之比)条件下卫星解体碎片的统计规律,建立了μc与em和η之间的函数关系,初步完成了这种新的卫星超高速撞击解体阈值模型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撞击 卫星 解体模型 解体阈值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基于超高速碰撞仿真的卫星碰撞解体碎片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天 贾光辉 黄海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24-1230,共7页
使用超高速碰撞数值仿真技术,结合自主开发的碎片识别统计方法,以Iridium33与Cosmos2251卫星在轨撞击解体事件为例,进行了在轨卫星碰撞解体碎片分析。通过有限元方法(FEM)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的复合算法,从图形角度识别出碎片云... 使用超高速碰撞数值仿真技术,结合自主开发的碎片识别统计方法,以Iridium33与Cosmos2251卫星在轨撞击解体事件为例,进行了在轨卫星碰撞解体碎片分析。通过有限元方法(FEM)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的复合算法,从图形角度识别出碎片云中的大碎片,然后利用二值图转换与二值图连通域的快速统计,提取出了碎片数目、尺寸、位置、速度和质量等信息。碎片识别结果表明大部分大碎片由Cosmos2251产生,大碎片统计结果与空间监测网(SSN)观测值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正撞击区内的材料大部分转化为了小碎片,大碎片则由远离正撞击区的材料产生。为了度量撞击破碎程度,定义了等效正撞击质量的特征量,通过分析发现大碎片的总质量只与等效正撞击质量相关,与撞击点无关,对于小碎片总质量也有相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冲击动力学 解体模型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超高速碰撞
原文传递
柴油微喷喷雾的CFD建模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曦明 刘龙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9,共7页
对微量喷射条件下的柴油喷雾进行了CFD建模仿真,重点对柴油微量喷射的破碎模型进行参数优化研究,并获得了破碎模型参数优化的规律:相比于传统喷射的CFD仿真,微喷喷雾CFD仿真的一次破碎和二次破碎模型对应的尺寸和时间参数均应适当减小,... 对微量喷射条件下的柴油喷雾进行了CFD建模仿真,重点对柴油微量喷射的破碎模型进行参数优化研究,并获得了破碎模型参数优化的规律:相比于传统喷射的CFD仿真,微喷喷雾CFD仿真的一次破碎和二次破碎模型对应的尺寸和时间参数均应适当减小,并且根据贯穿距曲线的拐点位置可对一次和二次破碎模型的时间与尺寸参数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准确地对不同喷油量下柴油微喷喷雾的发展过程进行数值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微喷 CFD仿真 建模研究 破碎模型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动态识别柴油喷雾破碎特征的ELSA改进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仇滔 王凯欣 +3 位作者 雷艳 刘显武 范立云 彭广宇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欧拉-拉格朗日实时耦合的喷雾(ELSA)方法是雾化破碎的前沿算法,其中模型转换是该方法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ELSA转换研究中常用的固定网格分区方法,需要根据试验来确定近场稠密区与远场边界的位置,以及作为改进而采用的液滴距离以及液相... 欧拉-拉格朗日实时耦合的喷雾(ELSA)方法是雾化破碎的前沿算法,其中模型转换是该方法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ELSA转换研究中常用的固定网格分区方法,需要根据试验来确定近场稠密区与远场边界的位置,以及作为改进而采用的液滴距离以及液相体积比等方法来实现动态ELSA转换.在现有的ELSA转化研究基础上,笔者对在液柱前锋液膜破碎时产生的欧拉液相团块进行动态捕捉,以球形度与粒子直径为判据,将符合条件的液相团块转化为拉格朗日粒子,获得了完整的液柱、一次破碎以及二次破碎过程,结果表明:初始液滴来自液膜破碎过程,以球形度与粒子直径为判据的ELSA方法能够在保证喷雾仿真精度前提下精确地模拟液柱破碎为液滴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雾模型 破碎模型 动态识别
下载PDF
基于介尺度PBM模型的生物反应器放大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景 张霖 +4 位作者 樊亚超 刘勰民 骆培成 张锋 张志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98-2707,共10页
对于通气搅拌式工业生物反应器的放大设计而言,精确预测气泡尺寸和体积传质系数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合适的气泡聚并和破碎模型,以保证反应器的高效操作。以5 L通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为对象,以气泡尺寸和体积传质系数的实验数据为基准,... 对于通气搅拌式工业生物反应器的放大设计而言,精确预测气泡尺寸和体积传质系数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合适的气泡聚并和破碎模型,以保证反应器的高效操作。以5 L通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为对象,以气泡尺寸和体积传质系数的实验数据为基准,模拟并考察了两种聚并模型和四种破碎模型对生物反应器内流体流动行为以及传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介尺度理论的修正聚并模型与考虑黏流剪切的破碎模型组合,所得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最好,这为大型生物反应器的桨型优化提供了模型基础。因为工业化生物发酵通常是在大型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搅拌桨型对生物反应器效能至关重要,故本研究在选定最优气泡聚并破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叶轮末端剪切力相等的放大原则将5 L通气搅拌式工业生物反应器放大到400 m^(3),同时考察了六斜叶圆盘搅拌桨、非对称式抛物线搅拌桨、布鲁马金式搅拌桨以及六直叶圆盘搅拌桨等桨型组合对气泡破碎能力和气体分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综合对比气含率、体积传质系数等参数,得到400 m3通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最优桨型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放大设计 聚并模型 破碎模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Assessment and validation of liquid breakup models for high-pressure dense diesel sprays
12
作者 Yi REN Xianguo LI 《Frontiers in Energy》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Liquid breakup in fuel spray and atomiz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consequent mixture formation, combustion behavior, and emission formation processes in a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In this paper, different ... Liquid breakup in fuel spray and atomiz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consequent mixture formation, combustion behavior, and emission formation processes in a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In this paper, different models for liquid breakup processes in high-pressure dense diesel sprays and its impact on multi-dimensional diesel engine simulation have been evaluated against experi- mental observations, along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liquid breakup model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model parameters on diesel sprays and diesel engine simul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modified Kelvin-Helmholtz (KH)-Rayleigh-Taylor (RT) breakup model gives the most reasonable predicted results in both engine simulation and high-pressure diesel spray simulation. For the standard KH-RT model, the model constant Cbl for the breakup lengt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model, and a fixed value of the constant Cbl cannot provide a satisfactory result for different operation conditions. The Taylor-analogy- breakup (TAB) based models and the RT model do not provide reasonable prediction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pressure sprays and simulated engine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kup model diesel engine high-pressure injection simulations
原文传递
紧耦合旋涡环缝式雾化器的初级液体雾化机理研究
13
作者 章敏 张召明 刘秋生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24,共16页
为了初步探究紧耦合旋涡环缝式雾化器在真实条件下的液体雾化过程,本文在对旋涡环缝式雾化器气体单相流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金属熔体破碎后形成的并不再继续破碎的雾化液滴在旋流场中的飞行轨迹进行基于离散相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为了初步探究紧耦合旋涡环缝式雾化器在真实条件下的液体雾化过程,本文在对旋涡环缝式雾化器气体单相流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金属熔体破碎后形成的并不再继续破碎的雾化液滴在旋流场中的飞行轨迹进行基于离散相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雾化室内导液管前端中心孔液滴源位置处,自距气流场中心轴线距离越远的液滴源进入旋流场中的雾化液滴在导液管前端径向铺展范围越大.自雾化室内导液管前端中心孔液滴源进入旋流场中的雾化液滴其直径越大则在导液管前端沿径向铺展的范围越小.气流场中的回流区域和雾化液滴自身动能对雾化液滴在旋流场中的飞行轨迹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旋涡环缝式雾化器对金属熔体存在两种破碎模式,即波动破碎模式和膜状破碎模式.模拟结果可为旋涡环缝式雾化器在真实液体雾化过程中雾化模式的分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雾化 破碎模式 雾化器 雾化室 离散相模型 金属熔体 气流场 雾化液滴
原文传递
基于LES-WAVE模型的燃油喷射雾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黎辉 杜雨辰 +3 位作者 晏飞 张建 刘博 刘辰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7年第2期72-73,共2页
针对燃油喷射雾化在船用柴油机上的广泛应用,基于大涡湍流模型(LES)、液滴破碎模型(WAVE)、液滴碰撞模型(O′Rourke),对燃油射流分裂雾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应用于喷雾数值模拟的基本思路,并与试验对比,结果... 针对燃油喷射雾化在船用柴油机上的广泛应用,基于大涡湍流模型(LES)、液滴破碎模型(WAVE)、液滴碰撞模型(O′Rourke),对燃油射流分裂雾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应用于喷雾数值模拟的基本思路,并与试验对比,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喷雾贯穿距及其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湍流模型 液滴破碎模型 燃油雾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喷嘴内湍流运动对火焰浮起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15
作者 齐文亮 明平剑 +1 位作者 张文平 王文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59-2865,共7页
为考虑喷嘴内部湍流运动对燃油雾化和火焰浮起长度的影响,将喷嘴内部的湍流流动以权重的形式加入初次破碎模型中,并对二次破碎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完整的燃油雾化和燃烧的数学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来验证燃油雾化模型的准确性,... 为考虑喷嘴内部湍流运动对燃油雾化和火焰浮起长度的影响,将喷嘴内部的湍流流动以权重的形式加入初次破碎模型中,并对二次破碎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完整的燃油雾化和燃烧的数学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来验证燃油雾化模型的准确性,并讨论了喷嘴内湍流运动对燃油雾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湍流运动会加快液滴破碎和蒸发的速率,从而减小燃油蒸气贯穿距。火焰浮起长度的计算采用本文建立的燃油雾化模型,成功计算了火焰浮起长度随氧气体积分数、气体密度、气体温度和入射压力变化的规律。同时发现在不同气体密度和氧气体积分数的工况下,喷嘴内部湍流运动对火焰浮起长度的影响基本保持不变,分别为9%和13%;入射压力和气体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喷嘴内部湍流对火焰浮起长度的影响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流动 液滴破碎 破碎模型 贯穿距 火焰浮起长度
原文传递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碰撞碎片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涛 张占月 陈松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年第4期149-154,共6页
地球静止轨道(GEO)附近密集运行着大量的航天器和空间碎片,针对GEO卫星与空间碎片发生碰撞后,新产生的空间碎片对GEO造成的影响问题,分析计算运行在或穿越GEO区域的空间碎片与GEO卫星可能的碰撞相对速度;运用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对NASA... 地球静止轨道(GEO)附近密集运行着大量的航天器和空间碎片,针对GEO卫星与空间碎片发生碰撞后,新产生的空间碎片对GEO造成的影响问题,分析计算运行在或穿越GEO区域的空间碎片与GEO卫星可能的碰撞相对速度;运用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对NASA标准解体模型生成的碎片信息进行验证;针对两种来源的碎片与GEO卫星的碰撞解体事件,在碰撞完全解体和非完全解体两种条件下,选取符合两大定律的解体碎片数据,计算碰撞产生的碎片的扩散速率,分析得出结论,空间碎片以较大相对速度与GEO卫星发生碰撞,将产生大量新的碎片,并在约半天内扩散到整个GEO区域,对该区域航天器产生较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空间碎片 碰撞 解体模型 碎片演化
下载PDF
在轨航天器撞击解体特性分析与计算
17
作者 李怡勇 沈怀荣 李智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对在轨航天器撞击解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NASA标准解体模型,给出了在轨航天器撞击解体算法,重点分析了解体计算时应该满足的几个约束条件.编写了该算法的通用仿真计算程序,并通过与P-78卫星解体事件的实测数据比较验证了算法和程序的... 对在轨航天器撞击解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NASA标准解体模型,给出了在轨航天器撞击解体算法,重点分析了解体计算时应该满足的几个约束条件.编写了该算法的通用仿真计算程序,并通过与P-78卫星解体事件的实测数据比较验证了算法和程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对预测分析在轨撞击事件的毁伤特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航天器 超高速撞击 解体模型 碎片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53
18
作者 任建业 庞雄 +2 位作者 于鹏 雷超 罗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01-4920,共20页
本文以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积累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和分析为基础,描述和划分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由陆向海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洋陆转换带(OCT,含边缘高地)四个构造单元.从细颈化带... 本文以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积累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和分析为基础,描述和划分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由陆向海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洋陆转换带(OCT,含边缘高地)四个构造单元.从细颈化带到OCT基本处于现今陆架坡折带之外的深水-超深水区的范围,以强烈的地壳薄化和发育大型拆离断层控制的拆离盆地为特征.这些深水-超深水盆地的同裂陷阶段均经历了早期均一断陷、中晚期拆离式断陷的演化过程,受控于南海北部大型拆离断层作用及其所导致的岩石圈临界破裂过程.新的深水-超深水盆地形成机理的认识为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的非瞬时伸展破裂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沉积体系配置和构造-热演化过程,将为科学评价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潜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深水-超深水盆地 拆离断层 非瞬时伸展破裂模式
下载PDF
大粒径过冷水滴结冰模拟破碎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辰 孔维梁 刘洪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前的民机结冰适航规范中,大粒径过冷水滴(supercooled large droplet,SLD)环境尚未得到规定,是一个重大的飞行安全隐患。由于SLD的粒径较大(大于50μm),在研究其结冰时需要考虑水滴动力学过程。针对SLD成冰模拟中破碎模型的不足,根据... 目前的民机结冰适航规范中,大粒径过冷水滴(supercooled large droplet,SLD)环境尚未得到规定,是一个重大的飞行安全隐患。由于SLD的粒径较大(大于50μm),在研究其结冰时需要考虑水滴动力学过程。针对SLD成冰模拟中破碎模型的不足,根据对破碎机理的认识提出了多因素破碎(multifactor-effected breakup,MEB)判定模型,并结合积冰算法对SLD环境中的结冰进行了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证明其能提高对SLD结冰的模拟能力。从翼面收集率及冰型生长两方面对SLD的结冰过程和水滴动力学过程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径过冷水滴 多因素破碎判定模型 翼型积冰 飞行安全
下载PDF
超音速横向流作用下射流的二次破碎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东超 朱卫兵 +2 位作者 陈宏 郭金鑫 刘建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了对超声速横向流作用下射流雾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Eulerian-Lagrangian方法描述气液两相流动现象,分别采用4种不同二次破碎模型计算液滴破碎过程。同时考虑气流可压缩性、湍流的脉动效应及液滴变形对液滴运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 为了对超声速横向流作用下射流雾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Eulerian-Lagrangian方法描述气液两相流动现象,分别采用4种不同二次破碎模型计算液滴破碎过程。同时考虑气流可压缩性、湍流的脉动效应及液滴变形对液滴运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TAB模型得到的滴径最小,其穿透深度也最小,不适用于超音速条件下的破碎过程;SSD模型计算的滴径尺寸较为均一;WAVE模型与K-H/R-T模型的结果相近;而K-H/R-T模型得到的穿透深度与实验更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横向流 二次破碎模型 DPM模型 Eulerian—Lagrangian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