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炸用油品质对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过程中传质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单金卉 陈季旺 +3 位作者 曾恒 夏文水 王琦 熊幼翎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8-15,25,共9页
为了研究炸用油品质对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过程中传质动力学的影响,本试验将基本外裹糊鱼块分别在新鲜和加热10 h的大豆油中170℃油炸30、60、90、120、150、180 s,测定油炸外裹糊鱼块水分和油脂含量,采用菲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为了研究炸用油品质对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过程中传质动力学的影响,本试验将基本外裹糊鱼块分别在新鲜和加热10 h的大豆油中170℃油炸30、60、90、120、150、180 s,测定油炸外裹糊鱼块水分和油脂含量,采用菲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和一级动力学方程(First order kinetic model)分析油炸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结合表面油脂和表面渗透油脂含量的变化,及苏丹红染色试验模拟油脂吸收,探讨炸用油品质影响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过程中传质动力学的机制。结果显示,两组油炸外裹糊鱼块外壳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鱼块水分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新鲜大豆油组外壳油脂含量在0—120 s升高,120—180 s降低,加热10 h大豆油组外壳油脂含量在0—150 s升高,150—180 s降低。菲克第二定律拟合的水分蒸发的传质系数分别为0.0058(10 h)和0.0045(0 h),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油脂吸收的传质系数分别为0.058(10 h)和0.057(0 h)。与新鲜大豆油组相比,加热10 h大豆油组水分含量明显减少,油脂和表面油脂含量明显增加,苏丹红染色油脂渗入外裹糊鱼块较深,说明炸用油品质显著影响了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随着加热时间延长,油脂氧化成的醛、酮、羟基增多,易发生聚合和氧化聚合作用,生成带支链的二聚体、三聚体等极性物质,炸用油的黏度增加,导致传质系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油炸 外裹糊鱼块 水分含量 油脂含量 传质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