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水量变化对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形态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5
1
作者 肖春旺 周广胜 马风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6,共8页
以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沙柳 (Salixpsammophila)、杨柴 (Hedysarummongolicum)、油蒿 (Artemisiaordosica)和柠条 (Caraganaintermedia)为对象 ,人工控制 4种施水量来研究这 4种植物形态和生长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水... 以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沙柳 (Salixpsammophila)、杨柴 (Hedysarummongolicum)、油蒿 (Artemisiaordosica)和柠条 (Caraganaintermedia)为对象 ,人工控制 4种施水量来研究这 4种植物形态和生长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水量显著影响着沙柳、杨柴、油蒿和柠条的分枝格局、叶片、生物量及其分配 ,并且这 4种植物的以上特征对不同施水量的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 15 7.5mm和 6 30 .0mm的施水量之间 ,施水量的增加对沙柳、油蒿和杨柴枝叶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特征都具有显著正效应。而 15 7.5mm和 6 30 .0mm的施水量对柠条生长具有负作用。同时 ,沙柳、杨柴和柠条的根冠生物量干重比随着施水量增加均显著减小 ,而不同施水量的油蒿根冠生物量干重比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水量 毛乌素沙地 优势植物 形态 生长 分枝格局 叶片 生物量
下载PDF
木本植物的构型及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63
2
作者 陈波 宋永昌 达良俊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6,28,共6页
Major contents of plant architecture and branching patterns within the crow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Plant architecture i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of species morphological diversity.Major researches on branchin... Major contents of plant architecture and branching patterns within the crow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Plant architecture i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of species morphological diversity.Major researches on branching patterns include not only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hoot and bifurcation density,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nd genetical mechanism,meristem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odules at the level of shoot and their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 new trend for revealing adaptive strategy of plant architecture at different habit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构型 植物生态学研究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分枝格局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54
3
作者 马克明 祖元刚 《木本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5-241,共7页
对于树木分枝格局分形特征的定量描述 ,可以加深对树木生长过程的理解。本文采用分形几何学对兴安落叶松 (Larixgmelini)的分枝格局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兴安落叶松分枝格局是一种分形结构 ,存在自相似性。 2 )兴安落叶松分枝格局的... 对于树木分枝格局分形特征的定量描述 ,可以加深对树木生长过程的理解。本文采用分形几何学对兴安落叶松 (Larixgmelini)的分枝格局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兴安落叶松分枝格局是一种分形结构 ,存在自相似性。 2 )兴安落叶松分枝格局的分形维数介于 1 .4~ 1 .7之间 ,揭示了它的结构复杂性程度和占据生态空间、利用生态空间的能力。分形维数在树木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研究中是一个有用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分枝格局 尺度 自相似性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分枝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肖锐 李凤日 刘兆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0-496,共7页
基于对6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固定标准地中的30株样木枝解析调查数据,通过分析不同林分、不同大小林木1级枝和2级枝的分枝概率、分枝格局和分枝角度,揭示了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的分枝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对6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固定标准地中的30株样木枝解析调查数据,通过分析不同林分、不同大小林木1级枝和2级枝的分枝概率、分枝格局和分枝角度,揭示了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的分枝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1级枝和2级枝的平均分枝数量分别为3.84个和2.80个,两者分枝概率均呈正态分布;1级和2级枝条在光照条件好的几个区间(方位角46°~225°)分布较多,1级枝条的水平分布遵从均匀分布,而2级枝条则不遵从均匀分布;树冠上层枝条的分枝角度略小于树冠中、下层,上层平均分枝角度为45.6°,而中下层平均分枝角度都为49.4°.不同大小林木的1级枝分枝结构规律表明:Ⅰ级木和Ⅴ级木的每轮平均分枝数非常接近,分别为3.89和3.94个,比Ⅲ级木每轮分枝数大0.5个左右;1级枝水平分布在各区间内(45°间隔)相差在0.24%~2.81%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枝条水平分布与林木大小无关;不同大小林木的分枝角度有所差别,Ⅰ级木、Ⅲ级木和Ⅴ级木的平均分枝角度分别为48.5°、42.2°和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分枝概率 分枝格局 分枝角度
下载PDF
栲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枝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波 达良俊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常绿阔叶优势树种栲树 (Castanopsis fargesii)不同发育阶段植冠内的分枝式样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栲树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有显著变化 ,幼苗和幼树阶段的分枝率较低 ,而成株阶...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常绿阔叶优势树种栲树 (Castanopsis fargesii)不同发育阶段植冠内的分枝式样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栲树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有显著变化 ,幼苗和幼树阶段的分枝率较低 ,而成株阶段的分枝率较高 ;幼树阶段的枝条长度、枝倾角和叶倾角明显大于幼苗和成株阶段 ,表现为明显的高生长对策 ;叶片配置在不同枝系上有较大差异 ,叶片主要集中于植冠内一级枝和二级枝上 ;叶片的大小从幼苗、幼树到成株阶段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表明栲树在生活史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分枝式样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 ,反映了不同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栲树 发育阶段 分枝式样 可塑性
下载PDF
台湾相思林和芒草草丛中薇甘菊枝构件的分枝格局及其生物量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炜银 王伯荪 +2 位作者 李鸣光 昝启杰 王勇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6-350,共5页
外域杂草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具有极强的分枝能力。在枝构件水平上 ,对生长在台湾相思 (Acaciaconfusa)群落和芒草 (Miscanthussinensis)群落中的薇甘菊枝构件的分枝格局和生物量分配的比较分析得出 :1)同芒草群落相比 ,台湾相思... 外域杂草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具有极强的分枝能力。在枝构件水平上 ,对生长在台湾相思 (Acaciaconfusa)群落和芒草 (Miscanthussinensis)群落中的薇甘菊枝构件的分枝格局和生物量分配的比较分析得出 :1)同芒草群落相比 ,台湾相思群落中薇甘菊各级枝的分枝数、分枝密度和分枝率都低 ,而分枝长度则较长 ;2 )台湾相思群落中薇甘菊以第一级分枝为主 ,而在芒草群落中则以第二级分枝为主 ;3)台湾相思林中薇甘菊枝构件的叶面积率、比叶面积和比茎长及叶片生物量分配显著大于芒草草丛 ;4)两个群落中薇甘菊枝构件的节间长和比叶柄长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薇甘菊枝构件对环境条件变化具不同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相思林 芒草草丝 薇甘菊 枝构件 分枝格局 生物量
下载PDF
沙质海岸黑松分枝格局特征及其抗风折能力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丹 李传荣 +4 位作者 许景伟 刘立川 周振 王晓磊 黄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6-936,共11页
沙质海岸空间梯度上环境差异较大,黑松(Pinus thunbergii)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树冠结构变化也很大。为揭示黑松树冠结构与环境间的适应机制,在山东省胶南市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距海岸线0-50、200-250和400-450m梯度内各设置1个样带,记为带... 沙质海岸空间梯度上环境差异较大,黑松(Pinus thunbergii)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树冠结构变化也很大。为揭示黑松树冠结构与环境间的适应机制,在山东省胶南市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距海岸线0-50、200-250和400-450m梯度内各设置1个样带,记为带I、带II、带III,采用枝构型的理论和方法,对黑松的分枝格局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模拟自然风法测定了黑松枝条的抗风折能力。结果表明:1)在海岸梯度上黑松分枝格局差异较大,随着距离海岸越来越远,黑松各级枝的分枝长度、总体分枝率均逐渐增大,而枝径比和逐步分枝率逐渐减小,各级分枝角度表现为带I>带III>带II。2)带I树冠背风面与迎风面相比,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分枝数量、枝条干枯率分别是迎风面的1.62、1.38、2.65和0.59倍,随着距离海岸越来越远,这种不对称性逐渐减弱,至带III树冠基本对称。3)海风是影响带I分枝角度偏转、枝条干枯和冠型不对称现象的主要原因。4)带III枝条的抗风折能力高于带I,且两个样带模拟风速与枝条所承受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蒂方程,相关系数R2均达0.97以上。该研究揭示了不同海岸梯度上黑松分枝格局的形成机制及其抗风折能力,可为沿海黑松防护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格局 环境梯度 黑松 沙质海岸 抗风折能力
原文传递
太白红杉分枝格局的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赵相健 王孝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研究了不同竞争类型和地形因子对太白红杉分枝格局的影响.结果发现: 1 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太白红杉分枝格局有较大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枝间距变化明显; 2 太白红杉南、北方向的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末级枝的... 研究了不同竞争类型和地形因子对太白红杉分枝格局的影响.结果发现: 1 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太白红杉分枝格局有较大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枝间距变化明显; 2 太白红杉南、北方向的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末级枝的分枝角度的差异;而东、西方向上无明显差异; 3 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太白红杉个体中存在明显的侧枝上转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太白红杉植株在分枝格局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太白红杉不同方位的分枝也具有较大的差异,说明太白红杉植冠构型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地位 植冠构型 分枝格局 可塑性
下载PDF
梭梭不同生长阶段的枝系构型特征 被引量:27
9
作者 许强 杨自辉 +1 位作者 郭树江 王强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通过对民勤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不同生长发育阶段(3~11a龄)枝系构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梭梭不同生长阶段的分枝格局参数,总体分枝率和分枝角度差异不显著,且总体分枝率均较低。2)梭梭生长初期逐步分枝率(SBR)... 通过对民勤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不同生长发育阶段(3~11a龄)枝系构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梭梭不同生长阶段的分枝格局参数,总体分枝率和分枝角度差异不显著,且总体分枝率均较低。2)梭梭生长初期逐步分枝率(SBR)1∶2大于生长后期,而梭梭生长初期(SBR)2∶3小于生长后期。3)梭梭的分枝角度随级数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梭梭在越靠近植株顶端,年幼的枝和干之间的分枝角度越接近于30°,而在越靠近植株基部的老枝和干之间的分枝角度多接近于60°。4)梭梭的各级分枝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梭梭枝条的伸展能力从低级到高级呈现相对减弱的趋势。5)随着梭梭个体生长发育,其植株的枝径比差异显著(p<0.05),随分枝级数的增加,其枝径比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其枝条间的承载力越大。梭梭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枝系构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反映了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分枝格局 枝系构型
下载PDF
放牧及土壤斑块质量对白三叶密度及分枝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包国章 李向林 白静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79-783,共5页
对白三叶长期禁牧草地及土壤斑块质量不同的春季休牧草地的研究结果显示 ,4月份 ,在中等放牧强度草地上 ,约有 76.5%~ 80 .4 %的白三叶植株为茎部出现断折的残株 ,放牧草地植株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草地。放牧草地较好的土壤营养条件使白... 对白三叶长期禁牧草地及土壤斑块质量不同的春季休牧草地的研究结果显示 ,4月份 ,在中等放牧强度草地上 ,约有 76.5%~ 80 .4 %的白三叶植株为茎部出现断折的残株 ,放牧草地植株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草地。放牧草地较好的土壤营养条件使白三叶单株构件数量明显上升 ,但使分枝强度略有下降。白三叶各构件密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样地上白三叶的分枝均以 2、3级分枝为主。放牧草地的分枝角度大小顺序为 :1级分枝角 >2级分枝角 >3级分枝角 ;对照草地为 :2级分枝角 >3级分枝角 >1级分枝角。放牧及对照草地白三叶平均分枝角分别为 73 .0°、4 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放牧 斑块质量 密度 分枝格局
下载PDF
元宝槭幼树施肥研究 Ⅰ.不同施肥处理对生长与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苏建荣 邓疆 +1 位作者 罗香 杨文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在云南省禄丰县进行元宝槭幼树施肥试验,比较9个不同施肥配方对2年生元宝槭植株大小、分枝格局、叶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导致的营养差异对元宝槭的构型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对元宝槭的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分配产... 在云南省禄丰县进行元宝槭幼树施肥试验,比较9个不同施肥配方对2年生元宝槭植株大小、分枝格局、叶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导致的营养差异对元宝槭的构型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对元宝槭的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应根据经营目的选择适当的施肥方案。N0P250K75是培育园林绿化树的最好施肥配方,其地径、株高和冠幅分别为2 85cm、1 26m和0 59m2,分别比对照增加34 26%、51 66%和140 23%。N0P125K37 5是营建叶用林的最佳施肥配方,其总生物量、根、茎、叶的生物量干质量分别为438g、192g、159g、88g,分别比对照高出83 42%、60 10%、98 13%、113 44%;根冠生物量为0 81比对照减少18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槭 施肥 生长 分枝格局 叶特征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宿爱芝 郑益兴 +1 位作者 吴疆翀 张燕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7-1063,共7页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盆地辣木种植密度与分枝格局和生物量的关系及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不同栽培密度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木林分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盆地辣木种植密度与分枝格局和生物量的关系及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不同栽培密度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木林分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密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不同密度下,根、茎、叶生物量及果荚数和果荚均长、直径和果荚均仔粒数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栽培密度对辣木的分枝格局有较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一级/二级分枝率、二级/三级分枝率以及三级分枝长度上有显著差异;辣木在不同方位上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侧枝分枝长度和一级分枝角度上的差异显著;在本试验范围内,以叶用辣木为培育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0.9m×0.9m,以果用为栽培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m×1.5m。在不同的栽培密度下,辣木人工林之间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显著性差异,反映了辣木随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分枝格局 栽培密度 生物量 果荚
原文传递
桂花植冠的枝系构型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林勇明 洪滔 +4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胡喜生 范海兰 宋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1-306,共6页
采用Strahler法对福建省石峰寨风景区内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枝系构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花的分枝格局参数,除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SBR1:2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参数因发育阶段的不同,均发生不同程度的... 采用Strahler法对福建省石峰寨风景区内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枝系构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花的分枝格局参数,除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SBR1:2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参数因发育阶段的不同,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枝系构型的比较分析表明:成树阶段高生长不明显,以拓展上层空间为主,幼苗阶段表现出高生长,幼树阶段则表现出从高生长向横向生长过渡的趋势。通过分析叶片配置发现:在不同枝系上,叶片均集中于植冠内一级枝和二级枝上;叶片的大小从幼苗、幼树到成树阶段逐渐增大。这些说明桂花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枝系构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反映了不同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植冠 分枝格局 构型分析
下载PDF
不同距海处木麻黄分枝格局特征及冠形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勇明 俞伟 +5 位作者 刘奕 闫淑君 洪伟 陈灿 李键 吴承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7-592,共6页
近海区域受持续性风力胁迫,防护林树种木麻黄在生长过程中树冠结构产生较大变化.为揭示木麻黄树冠结构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可塑性响应特征,在福建省长乐市大鹤国有防护林场距海岸线450-500 m(样带1)、750-800 m(样带2)、1 050-1 100 m(样... 近海区域受持续性风力胁迫,防护林树种木麻黄在生长过程中树冠结构产生较大变化.为揭示木麻黄树冠结构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可塑性响应特征,在福建省长乐市大鹤国有防护林场距海岸线450-500 m(样带1)、750-800 m(样带2)、1 050-1 100 m(样带3)设置3个距离梯度的样带,运用Strahler法研究木麻黄的分枝格局,并采用分形理论测定冠形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1)在不同距海处木麻黄的分枝格局差异较大,距离海岸线越远,木麻黄各级枝条的分枝长度、总体分枝率、枝径比和逐步分枝率不断增大,但各级枝分枝角度表现出随机性分布的特征.(2)样带1树冠迎风面与背风面相比,分枝长度、枝径比2:1和枝径比3:2、分枝率均显著小于背风面,随着距海岸线距离的增加,差异性不断减弱.(3)在海风作用下,树木表现出对主干偏移式形态响应,即距海岸线越近,主干偏移角越大.(4)木麻黄距海岸线越近,其树冠的分形维数越小,占据空间能力小,反之则占据空间能力大.因此,在沿海区域,木麻黄会通过冠形调整、减小分枝长度等方式以适应风力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格局 距离梯度 木麻黄 树冠形态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额济纳绿洲胡杨地上部分建构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昊 李景文 +2 位作者 李俊清 张玉波 孙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9,共4页
植物体地上部分建构模式反映了植物种对空间、光等资源的利用和适应策略。针对额济纳绿洲分布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个体地上部分构建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胡杨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为胡杨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 植物体地上部分建构模式反映了植物种对空间、光等资源的利用和适应策略。针对额济纳绿洲分布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个体地上部分构建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胡杨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为胡杨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额济纳绿洲分布的胡杨个体地上分枝的级别、数量、长度、直径和角度,随其年龄的增长发生规律变化;枝条以3~6的模数着生于上级枝条上依次重复,直至5级,构成个体的树冠;不同级别分枝间产生次级枝条所经历年限为:Ⅱ级~Ⅲ级(5±1.7a)〈Ⅲ级~Ⅳ级(8±2.4a)〈Ⅳ级~Ⅴ级(11±3.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枝条 构型 额济纳绿洲
下载PDF
不同密度四翅滨藜人工种群的分枝格局可塑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昌龙 赵明 王玉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植物种群的构件结构理论,对不同栽培密度下四翅滨藜分枝格局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支格局主要受空间资源和光照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高、冠幅以及分枝数方面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与密度呈正相关,类型Ⅰ植株高大于... 利用植物种群的构件结构理论,对不同栽培密度下四翅滨藜分枝格局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支格局主要受空间资源和光照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高、冠幅以及分枝数方面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与密度呈正相关,类型Ⅰ植株高大于类型Ⅱ和类型Ⅲ;冠幅以及各级分枝数与密度呈负相关,冠幅类型Ⅲ大于类型Ⅰ,各级分枝数类型Ⅲ和类型Ⅱ大于类型Ⅰ,且差异显著;(2)在1级/2级分枝率、2级/主侧枝分枝率、2级枝平均分枝角度、2级枝平均长度在3种类型中不存在差异,而在主侧枝节间距、主侧枝平均枝长度、1级枝平均分枝角度方面类型Ⅲ与类型Ⅱ和类型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主侧枝平均分枝角度、1级枝平均枝长度方面类型Ⅲ和类型Ⅱ与类型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密度越小,其差异越显著;(3)不同方位分枝格局差异主要表现在主侧枝分枝角度、1和2级枝平均长度、分枝角度,主侧枝分枝角度南大于东、西,1级枝分枝角度北大于东、西、南,2级枝分枝角度西、北大于东、南,1级枝平均长度东、南大于西、北,2级枝平均长度南、北大于东、西,而主侧枝节间距,平均枝长度差异不明显。由以上分析表明,四翅滨藜具有很强的空间结构可塑性,人工种群栽培密度不应小于2 m×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分枝格局 密度
下载PDF
太白红杉顶芽动态及其对分枝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相健 王孝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应用计盒维数方法比较研究了与太白红杉顶芽动态相关的不同分枝格局对空间占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Ⅰ型分枝有利于对所拥有的空间进行有效填充和利用,Ⅱ型分枝有利于扩展枝条所占的面积,Ⅲ型分枝既扩展了面积,又实现了对所拥有空间的... 应用计盒维数方法比较研究了与太白红杉顶芽动态相关的不同分枝格局对空间占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Ⅰ型分枝有利于对所拥有的空间进行有效填充和利用,Ⅱ型分枝有利于扩展枝条所占的面积,Ⅲ型分枝既扩展了面积,又实现了对所拥有空间的有效填充和利用.总的来讲,顶芽的死亡使分枝对空间的占据能力和对光能利用的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对植株冠型的调整也有重要作用.太白红杉枝条顶芽的死亡是外界严酷环境条件的被迫“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芽动态 计盒维数 分枝类型 分枝格局
下载PDF
太白红杉顶芽与分枝格局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孝安 赵相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16-2620,共5页
野外调查发现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枝条顶芽死亡比例较高 ,顶芽死亡对分枝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可形成 3种分枝类型 : 型、 型和 型。对 3种分枝类型枝条的芽数量、计盒维数以及植冠不同部位的分枝类型比例、顶芽死亡比例、主侧... 野外调查发现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枝条顶芽死亡比例较高 ,顶芽死亡对分枝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可形成 3种分枝类型 : 型、 型和 型。对 3种分枝类型枝条的芽数量、计盒维数以及植冠不同部位的分枝类型比例、顶芽死亡比例、主侧枝平均枝长和主侧枝总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芽数量 : 型 (115 .3) < 型 (15 4 .8) < 型 (2 0 9.9) ;计盒维数 : 型(1.30 5 ) < 型 (1.4 0 0 ) < 型 (1.5 37) ;顶芽死亡比例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提高 ,而冠层东南西北 4个方向的顶芽死亡比例无显著差异 ;主侧枝平均枝长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加 ,而主侧枝总数量则逐渐降低 ;由于风、光照、坡度和坡向的影响 ,冠层4个方向间的主侧枝平均枝长和总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 型分枝使植冠半径扩大 , 型分枝快速扩展植冠的横向空间 , 型分枝在扩展空间的基础上并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占据。研究表明太白红杉枝条中一定比例的顶芽死亡增加了分枝形态的多样性 ,表现出顶芽和分枝格局的环境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计盒维数 顶芽死亡 分枝格局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分枝格局对不同土壤供水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亚雄 王烨 +4 位作者 李广德 李豆豆 贺曰林 席本野 孙丽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5-15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供水水平对三倍体毛白杨分枝格局及适应性的影响,为毛白杨人工林冠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充分灌溉(FI)、控水灌溉(CI)和不灌溉(CK)3种处理下...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供水水平对三倍体毛白杨分枝格局及适应性的影响,为毛白杨人工林冠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充分灌溉(FI)、控水灌溉(CI)和不灌溉(CK)3种处理下9株样树的分枝格局。【结果】1)不同土壤供水水平对一级枝条平均枝长和分枝角度有显著影响(P<0.05),FI处理下一级枝条平均枝长最长(3.31 m)、分枝角度最大(59.81°);2)不同处理对RD2∶1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土壤供水量增加枝径比呈增大趋势,CK、CI和FI的RD2∶1分别为0.39、0.39和0.51;3)不同处理间毛白杨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FI处理下当年生新生枝条较多,CK处理下较少。【结论】在不同土壤供水水平下,毛白杨平均枝长、分枝角度、枝径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变异性,土壤水分充足时,毛白杨分枝数增多,一级枝条生长较快,分枝角度加大,总体分枝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分枝格局 灌溉量 分枝角度 分枝率
下载PDF
冀北山地阴坡优势树种的树体分维结构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超 刘阳 +4 位作者 杨新兵 刘凤芹 赵心苗 陈波 毕可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753-6765,共13页
以冀北山地阴坡两种混交林分中5种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形几何理论,论述了不同树种的树冠和侧枝分维结构,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的树冠最宽处处于中上部(相对冠高的60%—80%),白桦处于中部(40%—60%),山杨和糠椴都处于中下部(40%... 以冀北山地阴坡两种混交林分中5种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形几何理论,论述了不同树种的树冠和侧枝分维结构,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的树冠最宽处处于中上部(相对冠高的60%—80%),白桦处于中部(40%—60%),山杨和糠椴都处于中下部(40%—50%),落叶松桦木混交林中的黑桦处于上部(70%—80%),而山杨桦木混交林中黑桦则处于中部(50%—60%);(2)通过计盒维数法所得华北落叶松树冠的分形维数最大为1.690,山杨桦木混交林中4种树木分维数较接近(0.770—1.202),而两混交林中,前者白桦分维数(0.997)与后者(1.149)相似,而前者黑桦分维数(1.257)>后者(0.770);(3)胸径13.1cm的华北落叶松侧枝在各方向上符合均匀分布,总体也符合均匀分布,前者中的黑桦在胸径15.8 cm时绝大多数方向上为均匀分布,前者中白桦及后者中4种树木在不同胸径时在各个方向上均为不均匀分布;(4)华北落叶松侧枝倾角随树龄增大分布在85—95°,糠椴则分布在55—85°。山杨树龄小(5.3)与树龄大(16.5)时分布在40—55°,中间树龄(10.5)分布在60—80°,黑桦分布在30—65°,前者中白桦倾角范围25—90°,后者则主要分布在45—85°;(5)采用网格覆盖法所得华北落叶松枝条的分维数平均值最高为1.772,其次为山杨桦木混交林中的4种树木,而两混交林中黑桦枝条的平均分维数却相差很大,其中前者为1.476,而后者为1.674。尽管同一树种侧枝形状大小各异,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相关系数均在0.93以上,刻画了各枝条分枝格局的自相似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优势树种 冠形结构 分枝格局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