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对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载药入脑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柴国宝 潘越芳 李范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考察中药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对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吸收入脑的影响。方法:采用125I同位素标记法,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测定脑内神经毒素浓度的变化,并应用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添加... 目的:考察中药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对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吸收入脑的影响。方法:采用125I同位素标记法,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测定脑内神经毒素浓度的变化,并应用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添加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的神经毒素纳米粒脑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tmax,Cmax,AUC,t1/2(β)分别为0.68 h、27.32μg.L-1,132.68μg.h.L-1,3.107 6 h,其入脑的速度与程度均优于单用薄荷脑或者冰片。结论:神经毒素纳米粒在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作用下,可显著增加其鼻腔吸收入脑的药量,且能较快达到峰浓度,消除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 神经毒素纳米粒 鼻腔给药 脑药动学
原文传递
芒柄花素磺酸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瑜 罗西 +4 位作者 王健 庄朋伟 宋丽丽 陈磊 乔夕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1870-1874,共5页
目的建立脑组织样品中芒柄花素磺酸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确定芒柄花素磺酸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的量–时关系,明确芒柄花素磺酸钠在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吸收分布情况。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10组,每组各5只。... 目的建立脑组织样品中芒柄花素磺酸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确定芒柄花素磺酸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的量–时关系,明确芒柄花素磺酸钠在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吸收分布情况。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10组,每组各5只。于脑缺血1 h及再灌注3.5 h ip芒柄花素磺酸钠注射液20 mg/kg,并于给药后15、30、45、60、90、120、150、180、240、300 min实施心脏灌流后取脑组织匀浆。样品处理后,采用HPLC法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中芒柄花素磺酸钠的质量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Win Non Lin 6.3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模型大鼠缺血1 h再灌注4 h时给药,脑组织中芒柄花素磺酸钠含量最高。芒柄花素磺酸钠在模型大鼠脑组织内药动学参数t1/2、Cmax、AUC0-t分别为(261.18±49.33)min、(1.56±0.37)μg/m L、(93.60±7.13)min·μg/m L。结论芒柄花素磺酸钠可以进入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滞留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磺酸钠 脑缺血再灌注 脑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不同粒径神经毒素-Ⅰ纳米粒大鼠鼻腔给药脑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包强 蔡鑫君 李范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目的制备不同粒径甲基化聚乙二醇(methylated-polyethyleneglycol,Me-PEG)修饰的神经毒素-Ⅰ(neurotoxin,NT-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纳米粒(NT-Ⅰ-MePEG-PLA-NP,NT-Ⅰ-NP),并考察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后脑药动学特征。... 目的制备不同粒径甲基化聚乙二醇(methylated-polyethyleneglycol,Me-PEG)修饰的神经毒素-Ⅰ(neurotoxin,NT-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纳米粒(NT-Ⅰ-MePEG-PLA-NP,NT-Ⅰ-NP),并考察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后脑药动学特征。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MePEG-PLA)为纳米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NT-Ⅰ-NP。以尾静脉注射NT-Ⅰ-NP为对照组,4组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分析NT-Ⅰ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部位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不同粒径的NT-Ⅰ-NP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大鼠鼻腔给药后小于100nm的NT-Ⅰ-NP的AUC(0-t)分别是100~200、200~300和大于300nm NT-Ⅰ-NP的1.22、1.34、1.60倍(P<0.05),表明粒径小于100nm时NT-Ⅰ在脑靶部位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粒径的纳米粒。结论纳米粒的粒径对NT-Ⅰ的脑内递送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粒径小于100nm的NT-Ⅰ-NP可以明显增加NT-Ⅰ的脑内浓度,这一结果为研究适宜粒径的NP用于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入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素 甲基化聚乙二醇 粒径 纳米粒 大鼠 鼻腔给药 微透析 脑药动学
下载PDF
大鼠脑脊液多次采集改良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顾利强 章媛 +6 位作者 徐晓珍 陈灵芳 张升 黄敏聪 辛艳飞 郑高利 陈忠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多次采集脑脊液的动物模型,以进行药物在大鼠脑部的动力学研究。方法将大鼠麻醉后,利用脑立体定位仪,通过大鼠双侧耳道与上方门齿固定大鼠头部,切开大鼠头部皮肤,暴露颅骨与颈部肌肉交界处,将采样针对准大鼠颅骨与颈部肌肉... 目的建立大鼠多次采集脑脊液的动物模型,以进行药物在大鼠脑部的动力学研究。方法将大鼠麻醉后,利用脑立体定位仪,通过大鼠双侧耳道与上方门齿固定大鼠头部,切开大鼠头部皮肤,暴露颅骨与颈部肌肉交界处,将采样针对准大鼠颅骨与颈部肌肉交界处的中心位置,利用脑立体定位仪的上下轴将采样针竖直缓慢向下刺入,刺入约0.6~0.9 cm(视大鼠体质量而定)后,脑脊液即可被采出。结果脑脊液采集成功率(脑脊液成功采样1次及以上)100%(26例),动力学采样成功率(脑脊液成功采样6次及以上)80%(10例)。结论本模型操作简单、结果稳定、成功率高、重复性高,适合脑部作用药物进行脑脊液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脊液 采集模型 脑部药动学
原文传递
磷酸川芎嗪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在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的脑部药动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宏伟 晏亦林 周莉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679,共3页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的根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及脑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小板活性等作用[1,2],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原位凝胶 脑部药动学
原文传递
盐酸川芎嗪大鼠鼻腔给药脑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范珠 冯耀荣 冯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TMPH)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内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连续收集盐酸川芎嗪鼻腔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脑内纹状体透析液,HPLC测定其浓度,并经回收率校正后,以WinNonlin4....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TMPH)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内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连续收集盐酸川芎嗪鼻腔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脑内纹状体透析液,HPLC测定其浓度,并经回收率校正后,以WinNonlin4.0.1药动学软件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MPH鼻腔给药5 min后脑纹状体中的药物浓度为(1.43±0.29)mg·L^(-1),而静脉注射后在相同时间点入脑不显著。鼻腔给药的p_(max)低于静脉注射,分别为(3.43±0.46)和(4.67±0.76)mg·L^(-1),但二者的t_(max),AUC_(0-1),AUC_(0-∞)MRT,CL_s、近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PH鼻腔给药后可迅速吸收入脑,且吸收量与静脉注射近似,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芎嗪 鼻腔给药 微透析 脑内药动学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