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熊峰 王海蓉 +3 位作者 赵明明 干学东 万静 王扬淦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0,159,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例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其中干预组15例,给予rhBNP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功能...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例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其中干预组15例,给予rhBNP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及5d后血浆IL-6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应用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在血流动力学上,rhBNP干预组在用药后明显改善心功能(P<0.05),但对心率(HR)、血压(BP)、电解质等指标无影响;硝酸甘油对照组用药后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P<0.05)。rhBNP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患者血浆IL-6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BNP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IL-6浓度,机制可能与其扩张全身动静脉,降低心肌氧耗以及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供氧,改善心肌缺血情况下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LPO、BNP、MMP-2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员小利 卢迎宏 +1 位作者 王梦超 井海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9期2886-2890,共5页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血清脑尿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0例,依...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血清脑尿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为2周,两组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各项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LPO、BNP、MMP-2水平及生活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LVEDD、LVEF、LVES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均较低,LVEF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血清LPO、BNP、MMP-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血清LPO、BNP、MMP-2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与对照组的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病人血清LPO、BNP、MMP-2水平,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丹红注射液 瑞舒伐他汀 血清过氧化脂质 血清脑尿钠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等剂量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永强 吴建江 +1 位作者 郑宏 王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32-2435,共4页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不同阶段应用等剂量[1 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七氟醚对围术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探索七氟醚预处理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最佳时机与方式.方法 择期行心脏膜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3组:对照组(C组)、七...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不同阶段应用等剂量[1 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七氟醚对围术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探索七氟醚预处理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最佳时机与方式.方法 择期行心脏膜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3组:对照组(C组)、七氟醚预处理组(P组)组和七氟醚全程吸入组(S组).观察术前(T1)、术毕(T2)、术后4 h(T3)、8h(T4)、24 h(T5)和72 h(T6)共6个时点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和脑利尿钠肽(BNP)的浓度;记录术后不良事件;对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 3组患者cTn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NP、不良事件及3组间术后超声心动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MAC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最佳方式为全程吸入;而对心脏结构改变无影响,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七氟醚 肌钙蛋白 脑利尿钠肽
原文传递
慢性心衰患儿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脑利钠肽水平改变 被引量:8
4
作者 孙裕平 孙平平 +3 位作者 蒋艳 李德华 杨柳 徐迎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4-947,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儿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tic peptide,BNP)水平改变,探讨二者在慢性心力衰竭患儿诊... 目的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儿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tic peptide,BNP)水平改变,探讨二者在慢性心力衰竭患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CHF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血浆h-FABP、BNP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以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 CHF患儿血浆h-FABP、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7±4.3ng/mL vs 6.3±1.7ng/mL;582.4±180.6 pg/mL vs 31.2±9.8pg/mL,P均<0.01),且心衰程度越重,h-FABP、BNP浓度升高越明显(P均<0.01);EFE、DCM两组h-FABP、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两组间h-FABP、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F患儿心功能明显降低,轻、中、重度心衰患儿 LVEDD、 LVESD、LVEF、LVSF、CI明显不同,心衰程度越重,心功能越差,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HF患儿h-FABP与BNP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1);h-FABP血浆水平与心功能参数LVEDD、 LVESD值呈正相关(分别r=0.63,0.66,均P〈0.01),与LVEF、LVFS、CI值呈负相关(分别r=-0.65,-0.64,-0.71,均P〈0.01);BNP血浆水平与心功能参数LVEDD、 LVESD值呈正相关(分别r=0.73,0.69,均P〈0.01),与LVEF、LVFS、CI值呈负相关(分别r=-0.75,-0.61,-0.79,均P〈0.01)。结论 血浆h-FABP、BNP水平均可作为小儿慢性心衰的生物学标志物,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型 脑利钠肽 心功能 改变 相关性 志物 儿童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胡礼仪 张高明 +2 位作者 杨莉 陈孝东 李志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8期1545-154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153.24±69.76)ng...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153.24±69.76)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5.16±28.15)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183.94±85.06)ng/L〕、中〔(155.66±57.13)ng/L〕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90.38±31.8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其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B型脑钠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与Hcy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高明 胡礼仪 +2 位作者 杨莉 王光胜 李志沭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9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与Hcy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Hey水平[(...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与Hcy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Hey水平[(153.24±69.76)ng/L,(30.34±9.46)μmol/L]显著高于与正常对照组[(85.16±28.15)ng/L,(11.54±3.29)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它们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B型脑钠肽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钟泽 罗秀英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改善的疗效及干预价值。方法采用结扎腹主动脉法制备清洁级雄性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肠内营养支持治...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改善的疗效及干预价值。方法采用结扎腹主动脉法制备清洁级雄性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未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常规治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在使用上述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液,未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安慰剂及生理盐水。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ELISA检测脑利钠肽(BNP)、心肌组织HE染色后病理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改善情况。结果常规药物治疗也能使慢性心力衰竭大鼠LVFS及LVEF水平升高(SNK.q检验:q=3.59,P〈0.05;q=4.01,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Mann—WhitneyU检验:Ⅱ=2.285,P〈0.05)、治疗4周后时心肌组织病变减轻(Mann-WhitneyU检验:M=2.332,P〈0.05)。然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使慢性心力衰竭大鼠LVFS及LVEF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SNK—q检验:q=4.34,P〈0.05;q=3.98,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Mann—WhitneyU检验:“=2.548,P〈0.02)、治疗6周时心肌组织病变较常规治疗组更轻(Mann-WhitneyU检验:M=2.631,P〈0.02)。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更快、更好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故临床上可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肠内营养支持 大鼠 脑利钠肽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HE染色 疗效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储岳峰 胡文杰 周鑫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诊断DCM的住院患者98例,根据超声数据分为正常肺动脉压组(43例)和肺动脉高压组(5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生化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数据.结果 肺动...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诊断DCM的住院患者98例,根据超声数据分为正常肺动脉压组(43例)和肺动脉高压组(5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生化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数据.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一般资料与正常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显著大于正常组[分别为(72.36±11.14)mm比(66.82±10.54)mm、(51.76±9.25)mm比(43.13±8.93)mm和(27.93±6.85)mm比(21.47±5.09)mm,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正常组[(28.51±9.36)%比(35.73±10.51)%,P<0.05],脑利钠肽(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1254.73±569.36)ng/ml比(573.26±257.14) ng/ml,P<0.05].结论 DCM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心脏扩张较显著,心功能更差,临床预后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肺动脉高压 超声检查 脑利钠肽
下载PDF
“强心合剂”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朝广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22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强心合剂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用西医基础治疗(30例)和西医基础治疗加中医药治疗(30例),观察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BNP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强心合剂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用西医基础治疗(30例)和西医基础治疗加中医药治疗(30例),观察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BNP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心合剂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有确切疗效,能够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且未发生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强心合剂 脑钠肽
下载PDF
降钙素原、脑钠肽、D-二聚体、PCIS评分对重症肺炎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红艳 张丽 +2 位作者 王丽丽 李娜 张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D-二聚体以及PCIS评分对儿童重症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重症肺炎患儿100例,就诊时间段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依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为治愈患儿,常规组为预后不良患儿,对...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D-二聚体以及PCIS评分对儿童重症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重症肺炎患儿100例,就诊时间段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依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为治愈患儿,常规组为预后不良患儿,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PCT、BNP、D-二聚体、PCIS评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的PCT、BNP、D-二聚体、PCIS评分进行分析,可对病情进行相应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S评分 重症肺炎 D-二聚体 脑钠肽 降钙素原 儿童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BNP与CR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陈子晞 陈怀红 陈琳迪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4期225-22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C-反应蛋白(CRP)在脑梗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40例亚急期患者血浆BNP与CR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BNP、CRP含量显...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C-反应蛋白(CRP)在脑梗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40例亚急期患者血浆BNP与CR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BNP、CRP含量显著高于亚急期(P<0.01)与正常对照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CRP含量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P<0.01),在非大面积梗死组中后循环梗死组血浆BNP含量显著高于前循环梗死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钠肽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肌钙蛋白I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琴 张宪 +6 位作者 姚亚宾 陈丽萍 高诗博 刘东昇 刘阳 姚咏明 赵晓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质量浓度,评价其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质量浓度,评价其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留观及急诊病房住院的老年脓毒症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一般脓毒症组84例、严重脓毒症组45例、脓毒性休克组16例。来院后立即检测血浆NT-proBNP和cTnI质量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LVEF值,进行APACHEⅡ评分。随访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组患者28d生存情况,对存活组(49例)及死亡组(12例)患者检测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NT—proBNP和cTnI与APACHEI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浆NT-proBNP和cTnI在严重脓毒症组[(1375.48±537.15)pg/mL,(0.53±0.45)μg∥L]和脓毒性休克组[(2735.73±907.17)pg/mL,(1.94±1.14)μg/L]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554.1±107.48)pg/mL,(0.08±0.07)μg∥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血浆NT—proBNP、cTnI质量浓度及APACHE11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LVEF值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NT-proBNP和cTnI质量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NT—proBNP和cTnI质量浓度可用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脓毒症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I 射血分数 预后
原文传递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尤华彦 曹华明 +3 位作者 王强 陈茂华 张煜 羊镇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BNP、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LVEF、LVEDD和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和DB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心功能 利钠肽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贾志 宋昱 +4 位作者 郭牧 张云强 梁海青 朴知含 田树光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评价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rhBN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 目的评价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rhBN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脏超声资料、院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及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rhBNP组呼吸困难好转(明显好转36例,好转49例,无好转11例,恶化4例,Ridit值0.4618对0.5382,P=0.043)及Killip分级(明显好转26例,好转56例,无好转14例,恶化4例,Ridit值0.4553对0.5447,P=0.017)在治疗后均好于对照组(呼吸困难好转:明显好转27例,好转46例,无好转20例,恶化7例;Killip分级:明显好转20例,好转45例,无好转25例,恶化10例);rhBNP组治疗1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优于对照组[(53.0±5.2)%对(50.0±6.2)%,P:0.014]。住院期间rhBNP组心绞痛(13.0%对27.0%,P=0.013)、心力衰竭(18.0%对32.0%,P=0.022)及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17.0%对30.0%,P:0.030)均少于对照组。6个月内无事件存活率rhBNP组高于对照组(69.0%对55.0%,P=0.041)。结论短期使用rhBNP能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增加6个月无事件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重组人脑利钠肽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潘洁丽 郏国炯 王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972-975,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结合常规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收集本院92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数据,应用随机方法分组,包括4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以及46例PCI术后...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结合常规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收集本院92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数据,应用随机方法分组,包括4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以及46例PCI术后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观察组。观察术后两组患者CRP、心肌蛋白、LVESV、LVEDV、LVEF、肾素、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12h、24h与观察组比较,观察组CRP、肌钙蛋白改善更佳(P均<0. 05);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显示观察组术后1周、4周的血流动力学改善要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 05);术后各时间段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肾功能指标检测,也均是观察组的指标改善好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PCI手术与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于术后联合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 心功能 肾素 醛固酮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下载PDF
房颤导管消融后早期复发预测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蓓 刘庆 谢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17-3720,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容积(left atrial volume,LAV)、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 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中不同时段的变化以及对房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127... 目的:探讨左心房容积(left atrial volume,LAV)、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 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中不同时段的变化以及对房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12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及6个月测定LAV、NT-pro BNP、MMP-2。根据术后6个月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维持窦律组和房颤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维持窦律组术后1、3和6个月,LAV均较房颤复发组显著减小(P<0.05);术后3个月,NT-pro BNP低于房颤复发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MMP-2均小于房颤复发组(P<0.05)。(3)以术后1个月LAV值预测房颤的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80,以37.8 cm3为截点值,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2.5%。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维持窦律患者在左房结构、心脏功能及胶原代谢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而术后1个月LAV的大小可能是房颤复发预测的较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导管消融术 左房容积 基质金属蛋白酶 脑钠肽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8异前列腺素F2α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倩 王会玲 +2 位作者 商永芳 李盈 姚民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60,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α)、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α[Lp(α)]的水平,探讨其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无症状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T2-DM)组125例...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α)、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α[Lp(α)]的水平,探讨其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无症状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T2-DM)组125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病组75例,单纯T2-DM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测定血浆MCP-1、8-iso-PGF2α、Hcy、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Lp(α)和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比较各组的MCP-1、8-iso-PGF2α、NT-pro-BNP、Hcy、Lp(α)、IVST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心肌病组的MCP-1、8-iso-PGF2α、NT-pro-BNP、Hcy、Lp(α)、IVST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CP-1、8-iso-PGF2α、Hcy、Lp(α)分别与NT-pro-BNP、IVST呈正相关(r=0.942,0.88,0.857,0.88,P=0.000;r=0.815,0.75,0.826,0.864,P=0.000);MCP-1、8-iso-PGF2α是NT-pro-BNP的主要影响因素,Hcy、Lp(α)是IVST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MCP-1、8-iso-PGF2α、Hcy、Lp(α)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8异前列腺素F2α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室间隔厚度 糖尿病心肌病
下载PDF
加味升陷汤联合常规治疗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超 杜宗礼 +4 位作者 李正兰 孙月园 谢晓彤 胡雪冰 崔萌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47-50,67,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升陷汤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HFpEF患者(气虚血瘀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加味升陷汤口服,治疗时间为12... 目的观察加味升陷汤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HFpEF患者(气虚血瘀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加味升陷汤口服,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6 min步行试验(6MWT)以及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胸闷气喘、水肿、心悸、倦怠懒言、自汗、气短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均降低,但试验组中医症状总积分降低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6MWT提升,且试验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NT-ProBNP下降,且试验组NT-ProBNP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味升陷汤对HFpEF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调整人体脏腑和气血功能,有效改善HFpE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陷利水法 加味升陷汤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6 min步行试验 N-末端脑钠肽原
下载PDF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脑利钠肽和醛固酮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红宇 魏云玉 沈洪远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3-954,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脑利钠肽(BNP)、醛固酮(Ald)评估2型糖尿病(T2DM)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85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4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45例),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脑利钠肽(BNP)、醛固酮(Ald)评估2型糖尿病(T2DM)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85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4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45例),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LIA)及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检测三组血浆NT-proBNP、BNP和Ald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NT-proBNP、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Ald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NT-proBNP、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Ald明显降低(P<0.05)。结论检测血浆NT-proBNP、BNP和Ald可以作为评估T2DM肾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脑利钠肽 醛固酮
原文传递
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ANP、NT-proBNP和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华 黄刚 刘利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单用胺碘酮或联用培哚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对血浆心钠素(Atrialn atriureticpeptide,ANP)、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超敏C... 目的:探讨单用胺碘酮或联用培哚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对血浆心钠素(Atrialn atriureticpeptide,ANP)、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入选112例PAF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PAF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组1接受小剂量胺碘酮治疗(R1组);组2接受小剂量胺碘酮及培哚普利联合治疗(R2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接受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血浆ANP、NT-ProBNP和hs-CRP水平;经胸超声检查治疗前,接受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左房内径变化;随访终点为房颤复发。结果:(1)PAF组服药前血浆AN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服药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2)服药后R1组的血浆ANP、NT-ProBN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R2组;同时房颤复发组(RE)的上述血浆指标也显著高于维持窦律组(SR)。(3)治疗后12个月,R2组的左房内径显著小于R1组(35.73mm±5.90mmvs37.85mm±4.70mm,P=0.04)。⑷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2组的窦律维持率显著高于R1组(P=0.02,log-ranktest)。结论: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可明显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ANP、NT-ProBNP水平,延缓左房内径扩大,减少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利钠素 N端脑钠素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