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治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彭丁 刘仁光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改变,导致起搏和(或)传出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缓慢心律失常,并伴有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本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心电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改变,导致起搏和(或)传出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缓慢心律失常,并伴有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本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心电图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简要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慢快综合征 心电图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孟军 白洁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68-869,892,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中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试验组24 h总心搏数、最高...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中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试验组24 h总心搏数、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慢-快综合征
下载PDF
快慢综合征与慢快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柴婵娟 杨志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快慢综合征患者一般窦房结功能正常,在出现快速心律失常转复时,因窦房结功能的一过性抑制而发生缓慢心律失常;慢快综合征患者窦房结功能多有器质性病变,表现为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合并有快速心律失常。快慢综合征患者经射频导管消... 快慢综合征患者一般窦房结功能正常,在出现快速心律失常转复时,因窦房结功能的一过性抑制而发生缓慢心律失常;慢快综合征患者窦房结功能多有器质性病变,表现为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合并有快速心律失常。快慢综合征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消失后伴随的长间期随之消失,窦房结功能一般可恢复;而慢快综合征患者首选植入起搏器,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控制不佳时也可选择导管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综合征 慢快综合征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下载PDF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慢-快综合征9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庆 韩玉礼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慢一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慢-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步长稳心颗粒,9克/次,每天3次,共4周。对照组给胺碘酮,0.2肷,每天3次,7天后改为每天1次,共4周。用药前后做常规心电图和...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慢一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慢-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步长稳心颗粒,9克/次,每天3次,共4周。对照组给胺碘酮,0.2肷,每天3次,7天后改为每天1次,共4周。用药前后做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稳心颗粒对快速心律失常显效15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稳心颗粒对缓慢心律失常显效20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有效8例,总有率为1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是治疗慢-快综合征的理想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长稳心颗粒 治疗 慢-快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律失常
下载PDF
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心率变异超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章志玲 彭文斌 +1 位作者 葛郁芝 张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心率变异超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心率变异超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心率变异超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心率变异超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药心宝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异位心律数、心率变异性指标[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的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MSD)、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并比较中医症候积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异位心律总数、各心率变异性指标、总心搏数、最快心率、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最慢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主要症状心悸、气短、头晕单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胸闷单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olter指导下,个体化心宝丸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较单药心宝丸能有效改善心率变异超常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心率变异性 慢-快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慢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维华 张军 谭小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2期1060-1061,共2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快速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通过生化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其安全性。结果稳心颗粒对临床症...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快速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通过生化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其安全性。结果稳心颗粒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快速心律失常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慢快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慢快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心脏起搏术后阵发性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运来 张常莹 +3 位作者 郑杰 李库林 郁志明 王如兴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风险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109例慢快综合征和30例快慢综合征患者,分别植入VVI(R)或DDD(R)起搏器。根据房颤进展情况分为持续性房颤组(进展组)和非持续性房颤...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风险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109例慢快综合征和30例快慢综合征患者,分别植入VVI(R)或DDD(R)起搏器。根据房颤进展情况分为持续性房颤组(进展组)和非持续性房颤组(非进展组)。分析心脏永久起搏术后房颤进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平均随访(5.1±2.2)年,51例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单因素分析显示预测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左房内径、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VVI起搏、高房颤负荷及慢快综合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内径(HR=1.103,95%CI1.085~1.124,P〈0.05)、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HR=1.975,95%CI1.336~2.813,P〈0.001)、VVI起搏(HR=2.156,95%CI1.458-3.157,P〈0.001)及慢快综合征(HR=1.875,95%CI1.3263.025,P〈0.001)是房颤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分析示慢快综合征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快于快慢综合征(P=0.034)。结论慢快综合征、左房内径、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VVI起搏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 心房颤动 慢快综合征 快慢综合征
原文传递
远程数据传输在慢快综合征患者术后急性期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林运 杨铎 +4 位作者 吴翔宇 刘彤 赵战勇 张京梅 李志忠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了解远程数据传输对慢快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急性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明确诊断为慢快综合征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120例,按植入起搏器是否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8)和远程监测... 目的了解远程数据传输对慢快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急性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明确诊断为慢快综合征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120例,按植入起搏器是否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8)和远程监测组(n=52)。按照随访方案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有意义随访[随访时进行了起搏参数调整和(或)药物的调整]及非常规随访(患者因不适、担心等任何原因在随访方案以外的时间主动到医院进行的随访)率的差别及非常规随访的原因。结果在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内,对照组有20例(29.4%)就诊,远程监测组有30例(57.7%)得到医生的复诊建议,其中29例到医院就诊,两组非常规随访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中18例(26.4%)患者进行了有意义随访,远程监测组27例患者进行了有意义的随访(51.9%),两组有意义随访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首次随访40%是由于心慌不适感觉就诊。术后3个月内收到的监测组患者报警信息主要是因为高心室率(59.6%)和频繁的模式转换(51.9%)。结论起搏器远程数据传输可及时发现慢快综合征患者起搏术后起搏参数及药物调整需求,指导患者到医院进行有意义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数据传输 慢快综合征 永久起搏器植入 急性期 随访
下载PDF
以心脏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观察厄贝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诚军 许剑峰 +5 位作者 陈跃光 宿燕岗 余强 董健 归冬梅 张大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采用心脏起搏器的自动模式转换(AMS)功能观察厄贝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防治效果,探讨厄贝沙坦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慢快综合征)且行心脏永久起搏器(双腔)置入术的... 目的采用心脏起搏器的自动模式转换(AMS)功能观察厄贝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防治效果,探讨厄贝沙坦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慢快综合征)且行心脏永久起搏器(双腔)置入术的患者128例,按照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后有无服用厄贝沙坦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厄贝沙坦组。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间体表心电图的最大P波宽度(Pmax)、P波离散度(Pd)、AMS次数和持续时间、心房颤动总负荷等。结果除厄贝沙坦组的吸烟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两组间其他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厄贝沙坦组、对照组术后与术前的平均血压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年,对照组的Pmax为(128.0±7.8)ms,显著长于厄贝沙坦组的(122.0±11.5)ms(P<0.05);对照组的Pd值为(29.9±4.8)ms,显著长于厄贝沙坦组的(25.7±5.5)ms(P<0.05);厄贝沙坦组的AMS次数为(276±58)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87±49)次(P<0.05);厄贝沙坦组的AMS持续时间为(267±23)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07±31)h(P<0.05);厄贝沙坦组的心房颤动总负荷为(3.00±0.55)%,显著轻于对照组的(3.50±0.67)%(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明显减轻有心脏起搏器置入指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颤动总负荷,可能与改善患者的心房电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慢快综合征 心房颤动 心脏起搏器 疗效
下载PDF
右室间隔部起搏对慢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抗心律失常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7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对慢快综合征患者行间隔部起搏后远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间隔部起搏对阵发性房颤的控制效果。方法:需要植入DDD型起搏器的78例慢快综合征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随机分为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和右室心尖(RVA)起搏两组,对起... 目的:探讨对慢快综合征患者行间隔部起搏后远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间隔部起搏对阵发性房颤的控制效果。方法:需要植入DDD型起搏器的78例慢快综合征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随机分为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和右室心尖(RVA)起搏两组,对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QRS波宽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P波离散度、房颤负荷以及术中阈值、电极阻抗、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RVS组患者QRS时限较术前有延长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RVA组患者QRS时限较术前显著延长(P<0.05);RVS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无明显变化,RVA组患者心功能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明显增加,两组相比,RV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RVS组患者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RVS组患者较术前P波离散度和房颤负荷无明显变化,而RVA组患者较术前P波离散度和房颤负荷增加。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将稳定或改善慢快综合征患者的远期心功能,最大限度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间隔部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慢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起搏器联合伊布利特治疗儿童慢-快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挥茗 李运泉 +3 位作者 巴宏军 李轩狄 王慧深 覃有振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1例双腔永久起搏器(DDD起搏模式)联合伊布利特治疗儿童慢-快综合征的病例,探讨伊布利特在儿童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诊治1例儿童慢-快综合征,结合病例特点与文献资料,总结分析起搏器联合伊布利特治疗儿童慢-快综合征的... 目的:分析1例双腔永久起搏器(DDD起搏模式)联合伊布利特治疗儿童慢-快综合征的病例,探讨伊布利特在儿童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诊治1例儿童慢-快综合征,结合病例特点与文献资料,总结分析起搏器联合伊布利特治疗儿童慢-快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置入起搏器后,患儿的心动过缓得以纠正,存在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QT-c间期延长。伊布利特使患儿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消失,但QT-c间期进一步延长。伊布利特继续支持治疗1个月后,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复现,QT-c间期明显缩短;3个月后,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仍存在,但QT-c间期已缩短至正常范围。结论:双腔永久起搏器(DDD起搏模式)是治疗儿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伊布利特对长期性儿童慢-快综合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短期抑制作用。伊布利特治疗后长期支持治疗和随访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伊布利特 儿童 慢-快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