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湍流减阻新概念的实验探索 被引量:34
1
作者 潘家正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4-310,共7页
本文对当今湍流表面摩擦减阻新概念进行了初步的风洞实验探索。将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小尺寸肋条按一定的间隔距离固定在平板上,利用自制的悬挂式天平测量了不同风速时的阻力,获得了约10.2%的减阻效果。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肋条参数对... 本文对当今湍流表面摩擦减阻新概念进行了初步的风洞实验探索。将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小尺寸肋条按一定的间隔距离固定在平板上,利用自制的悬挂式天平测量了不同风速时的阻力,获得了约10.2%的减阻效果。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肋条参数对减阻的影响,使用X型热线风速仪研究了雷诺应力的型态。从湍流边界层涡结构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边界层底部“微型空气轴承(MABS)”减阻新概念以及涡结构干扰对减阻的影响,并认为平均速度型态的改善是湍流表面摩阻减小的结果,雷诺应力型态的改善将是湍流减阻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摩擦减阻 风洞试验 雷诺应力
下载PDF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武兵 沈清 +2 位作者 朱德华 禹旻 刘智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在过去15年间,随着高超声速技术快速发展,边界层转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人们对流向行波失稳、横流失稳、G9rtler涡失稳等转捩机理取得了较深刻认识,发展了可供工程设计的转捩判据、eN方法和转捩模型等转捩预测方法,建设了... 在过去15年间,随着高超声速技术快速发展,边界层转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人们对流向行波失稳、横流失稳、G9rtler涡失稳等转捩机理取得了较深刻认识,发展了可供工程设计的转捩判据、eN方法和转捩模型等转捩预测方法,建设了高超声速静风洞,并努力改善大口径常规风洞的流场品质,显著提升了地面风洞的转捩模拟能力和测试能力。未来,边界层转捩研究仍将紧跟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趋势,在模型上更加关注椭锥和裙锥等外形;在机理上用PSE和DNS研究Mack模态与横流模态、G9rtler涡模态、流动分离的共同作用;在预测方法上发展基于PSE的eN方法、专用的转捩判据和更物理的转捩模型;在试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静风洞来流雷诺数和喷管口径,降低常规风洞背景噪声,发展点-面结合的转捩测试技术和时空高分辨率的流动显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边界层转捩 流动稳定性 转捩预测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大气边界层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兆印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3-293,共11页
本文通过比较大气边界层与不同比尺的模型实验,研究了风洞模型实验中的比尺效应。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粗糙高度的比尺应当和边界层厚度比尺相等。边界层厚度的比尺在200~400之间时可以得到最好的速度分布的相似性,表面压强分... 本文通过比较大气边界层与不同比尺的模型实验,研究了风洞模型实验中的比尺效应。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粗糙高度的比尺应当和边界层厚度比尺相等。边界层厚度的比尺在200~400之间时可以得到最好的速度分布的相似性,表面压强分布主要依赖于边界层比尺而与建筑物几何比尺关系不大。如果正确选择了粗糙高度比尺,扩散系数比尺和边界层厚度比尺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风洞模型 比尺效应 粗糙高度
下载PDF
低层大气中固体粒子运动及其物理模拟 被引量:17
4
作者 宣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0-355,共6页
对于大气边界层中的固体粒子的风致运动———较大粒子的蠕动跃动和较小粒子的悬浮———的主要特征作了介绍.着重介绍了在悬浮粒子运动的物理模拟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复杂地形和低层大气湍流会显著地提高起尘速率并改变降尘量的分布... 对于大气边界层中的固体粒子的风致运动———较大粒子的蠕动跃动和较小粒子的悬浮———的主要特征作了介绍.着重介绍了在悬浮粒子运动的物理模拟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复杂地形和低层大气湍流会显著地提高起尘速率并改变降尘量的分布;有一定顺风向厚度的风障除了屏蔽效应———即背风侧平均风速的减小———外,还有减小最终进入空气的灰尘数量的“宏观吸附效应”;总结了模拟悬浮粒子运动的风洞实验所应遵循的相似性准则,并提出了模拟防尘风障的实验中的一个新的相似参数———孔径雷诺数,并初步测定了它的临界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空气尘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粒子 模拟
下载PDF
(高)超声速流动试验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易仕和 陈植 +2 位作者 朱杨柱 何霖 武宇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19,共22页
近年来,与高速飞行器相关的(高)超声速流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类流动所具有的非定常性、强梯度和可压缩性对试验方法和风洞设计技术提出了挑战。超声速纳米示踪平面激光散射(NPLS)技术是由作者所在团队研发的非接触光学测试技术。它... 近年来,与高速飞行器相关的(高)超声速流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类流动所具有的非定常性、强梯度和可压缩性对试验方法和风洞设计技术提出了挑战。超声速纳米示踪平面激光散射(NPLS)技术是由作者所在团队研发的非接触光学测试技术。它能够以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来揭示超声速三维流场的一个瞬态剖面的时间解析的流动结构。介绍了NPLS技术以及基于NPLS开发的密度场测量、雷诺应力测量和气动光学波前测量等方法,并回顾了这些技术在超声速边界层、超声速混合层、超声速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和光学头罩绕流等流动中的应用,清晰地再现了边界层、混合层、激波等典型流场结构及其时空演化特性。另外,为了模拟和研究高空大气条件下边界层自然转捩和超声速混合层的转捩特性,介绍了高超声速静风洞、超-超混合层风洞的设计技术以及层流化喷管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流动 气动光学 激波 边界层 高超声速静风洞 纳米示踪平面激光散射技术
原文传递
风工程学与大气边界层风洞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元 张鸿雁 吴延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344-348,共5页
论述了大气边界层风洞在风工程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双实验段大气边界层风洞的设计及调试过程。
关键词 风工程 大气边界层 风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超声速条件下7°直圆锥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小林 易仕和 +2 位作者 牛海波 陆小革 赵鑫海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67-178,共12页
在Ma=6低噪声风洞中开展了半锥角7?的直圆锥边界层转捩相关实验研究.利用响应频率达到MHz量级的高频压力传感器对圆锥壁面脉动压力进行了测量,研究了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中扰动波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中第二模态扰动... 在Ma=6低噪声风洞中开展了半锥角7?的直圆锥边界层转捩相关实验研究.利用响应频率达到MHz量级的高频压力传感器对圆锥壁面脉动压力进行了测量,研究了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中扰动波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中第二模态扰动波产生的位置以及扰动波特征频率和波长等参数受雷诺数影响较大,当单位雷诺数从2×106m^(-1)增加到8×106m^(-1)时,第二模态波的特征频率从55 k Hz增加到226 k Hz;随着单位雷诺数增加,边界层中扰动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模态波出现在圆锥表面更靠近上游的位置;相同单位雷诺数条件下,随着第二模态波的向下游传播,其特征频率逐渐减小.通过对比发现自由来流湍流度对边界层中扰动波的发展同样有较大影响,自由来流湍流度降低,边界层中的第二模态波的特征频率明显减小.利用互相关分析得出第二模态扰动波在边界层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当地主流速度的0.8—0.9倍.在1?小攻角条件下,圆锥迎风面和背风面边界层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背风面边界层中扰动发展提前,第二模态波出现在更靠近上游的位置,而迎风面中扰动发展受到抑制,第二模态波特征频率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边界层 低噪声风洞 第二模态波 功率谱
下载PDF
利用均匀抽吸地板进行高速列车模型地板边界层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易仕和 邹建军 +2 位作者 吴桂馥 陈宏 刘春燕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7年第2期95-100,共6页
在KD-03低速风洞中研制了一种边界层可人为控制的均匀抽吸地板。研究了在各种来流速度下均匀抽吸地板上边界层与抽吸系数的关系。在该地板上对高速列车模型气动力与地板边界层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实验的几种模型状态,边界层吸除... 在KD-03低速风洞中研制了一种边界层可人为控制的均匀抽吸地板。研究了在各种来流速度下均匀抽吸地板上边界层与抽吸系数的关系。在该地板上对高速列车模型气动力与地板边界层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实验的几种模型状态,边界层吸除使列车模型所受阻力、负向升力和低头力矩均有明显增加,其增量与模型底部形状有关;在有侧滑角时,边界层吸除对模型气动力的六个分量均有影响。在没有边界层控制的固定地板上进行高速列车模型风洞实验,会使实验结果固边界层的影响而产生较大偏差。利用均匀抽吸地板可有效地消除边界层的影响,从而较准确地模拟地面效应的影响,提高高速列车模型风洞实验气动载荷的实验精度。而且,它的实验结果可为没有地板边界层控制装置的风洞中同类模型实验的边界层修正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抽吸地板 高速列车 地面效应 边界层 风洞
下载PDF
超临界自然层流机翼设计及基于TSP技术的边界层转捩风洞试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彦军 段卓毅 +2 位作者 雷武涛 白俊强 徐家宽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48,共15页
为了实现绿色航空节能减排的目标,层流设计技术成为飞行器设计者的研究热点。对于跨声速客机而言,超临界自然层流机翼设计技术将显著减小飞行阻力,提升气动性能,减少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首先,基于高精度边界层转捩预测技术耦合翼型... 为了实现绿色航空节能减排的目标,层流设计技术成为飞行器设计者的研究热点。对于跨声速客机而言,超临界自然层流机翼设计技术将显著减小飞行阻力,提升气动性能,减少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首先,基于高精度边界层转捩预测技术耦合翼型优化设计系统,实现超临界自然层流翼型设计;经过合理的翼型配置,形成超临界自然层流机翼。转捩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自然层流机翼的层流流动特性良好。然后,以比例为1∶10.4的试验模型在荷兰高速低湍流度风洞进行边界层转捩风洞试验,使用温度敏感材料涂层(TSP)技术拍照获得机翼表面在不同马赫数、雷诺数和迎角工况下的层流-湍流分布。最后,通过超临界自然层流机翼边界层转捩试验结果,探讨了该类型机翼的转捩特性随来流参数的变化规律,总结了超临界自然层流机翼设计的关键因素。此外,该模型也可用来验证边界层转捩预测技术在超临界、高雷诺数工况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层流 超临界机翼 高雷诺数 边界层转捩 温度敏感材料涂层(TSP)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湍流边界层时均速度分布的脊状表面减阻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海豹 宋保维 +2 位作者 刘占一 黄明明 潘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0-1047,共8页
通过对试验测得的脊状表面湍流边界层时均速度分布的分析,获得了脊状表面的减阻范围和基本规律.脊状表面理论零点及壁面摩擦速度的计算采用基于湍流边界层Spalding壁面律公式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模型板摩擦阻力计算采用基于边界层动量... 通过对试验测得的脊状表面湍流边界层时均速度分布的分析,获得了脊状表面的减阻范围和基本规律.脊状表面理论零点及壁面摩擦速度的计算采用基于湍流边界层Spalding壁面律公式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模型板摩擦阻力计算采用基于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的方法.研究表明:脊状结构使得湍流边界层粘性底层增厚,近壁面法向速度梯度降低,过渡层与对数律区上移;V型脊状结构的无量纲宽度s+介于6至18时具有减阻效果;当s+≈12时,减阻量最大,最大值约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表面 减阻 湍流边界层 时均速度 风洞
原文传递
旋成体仿生凹坑表面减阻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成春 任露泉 +2 位作者 刘庆平 冯家波 秦永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4,共6页
基于非光滑表面减阻的仿生学理论,通过凹坑表面控制超声速旋成体附壁区的边界层结构来减小旋成体的阻力。利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旋转设计,对排列在旋成体后部的仿生凹坑表面参数进行优化。Ma数为2.51,基于旋成体最大直径的雷诺数为1.9... 基于非光滑表面减阻的仿生学理论,通过凹坑表面控制超声速旋成体附壁区的边界层结构来减小旋成体的阻力。利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旋转设计,对排列在旋成体后部的仿生凹坑表面参数进行优化。Ma数为2.51,基于旋成体最大直径的雷诺数为1.9×106的风洞试验表明,旋成体后部的凹坑表面最大可减小旋成体4.98%的粘性前部阻力以及2.69%的底部阻力,总阻力最大可减小2.98%。通过二次旋转设计得到关于凹坑直径、深度以及凹坑轴向间距三个因素的二次回归方程,利用此方程得到的最优凹坑表面减少总阻力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仿生学 减阻 边界层控制 风洞试验 二次旋转设计
下载PDF
典型气动问题试验方法研究的综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罗金玲 周丹 +1 位作者 康宏琳 王济康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0-609,共10页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与推进系统高度一体化,飞行器内外流场复杂及相互影响,地面试验模拟技术难度大,有必要开展风洞试验方法研究。本文简要分析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主要气动问题和试验需求。针对机体/推进一体化性能试验、边...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与推进系统高度一体化,飞行器内外流场复杂及相互影响,地面试验模拟技术难度大,有必要开展风洞试验方法研究。本文简要分析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主要气动问题和试验需求。针对机体/推进一体化性能试验、边界层强制转捩试验与尖锐前缘电弧风洞等三类典型试验,梳理了国内外相关风洞试验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上述三类典型风洞试验应模拟的参数,对地面试验难以模拟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影响分析。根据现有试验设施的模拟能力,总结了三类典型风洞试验方法,并提出了机体/推进一体化性能数据准确获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气动性能 尖锐前缘 边界层强制转捩 风洞试验方法
下载PDF
复杂地形风场的风资源评估方法与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毅 赵勇 +2 位作者 童博 甘勇 Michael STOELLINGER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9-146,共8页
风资源评估作为风场建设的首要工作,其对风况预测的精确度直接关系到风电场整体发电量和经济效益的准确性预估与论证。本文从风资源的本质出发,以研究大气边界层湍流运动为基础,总结了复杂地形风场基于实地测风、风洞实验以及数值模拟... 风资源评估作为风场建设的首要工作,其对风况预测的精确度直接关系到风电场整体发电量和经济效益的准确性预估与论证。本文从风资源的本质出发,以研究大气边界层湍流运动为基础,总结了复杂地形风场基于实地测风、风洞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的风资源评估方法,重点对数值模拟方法中不同计算精度的评估模式进行归纳梳理,并对各评估模式的理论依据与适用特点、优势与局限性进行客观评述,最后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对复杂地形条件下高精度风资源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大气边界层 风资源评估 实地测风 风洞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粗糙物面引起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现象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云飞 刘伟 +2 位作者 冈敦殿 易仕和 邓小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9-746,共8页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平板表面圆柱形粗糙单元引起的M=3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问题。实验采用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对流动结构进行测量。共考察了1 mm、2 mm和4 mm三个不同的粗糙度条件。采用五阶精度加权紧致非线...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平板表面圆柱形粗糙单元引起的M=3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问题。实验采用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对流动结构进行测量。共考察了1 mm、2 mm和4 mm三个不同的粗糙度条件。采用五阶精度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WCNS-E-5)对风洞实验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实验及计算表明:粗糙元对边界层干扰后诱导了尾迹流向涡的形成,流向涡通过抬升机制产生剪切层和流向速度条带等不稳定结构;实验流动图像显示,剪切层不稳定在边界层转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粗糙元高度增加,流动分离范围和转捩区域明显扩大,转捩位置有提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转捩 粗糙物面 超声速流 风洞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声速进气道边界层吸除方案设计及实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红军 忻贤钧 +1 位作者 白葵 沈清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应用工程设计方法,结合数值模拟,设计了一种带有边界层吸除型式的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对进气道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且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发现,对进气道中心锥边界层进行合理流量的吸除可以明显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增强了进... 应用工程设计方法,结合数值模拟,设计了一种带有边界层吸除型式的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对进气道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且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发现,对进气道中心锥边界层进行合理流量的吸除可以明显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增强了进气道的稳定工作的能力。从试验数据可知,在Ma=4.0时,进气道临界总压恢复系数达到了0.43,与不吸除比较,比常规同类进气道的临界总压恢复系数(σ=0.33)提高了约30%。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的对比可知,二者能够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吸除 超声速进气道 数值模拟 风洞实验
下载PDF
沟槽表面边界层湍动能分布规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海豹 宋保维 +2 位作者 刘占一 黄明明 黄桥高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23-1828,共6页
通过对不同风速下不同尺寸V型沟槽表面及光洁平板表面边界层内湍动能的测试,对比分析了沟槽表面边界层湍动能的分布规律。试验在一小型专用风洞中开展,流场测试中使用恒温式IFA300智能型流动分析仪,测试模型则采用有机玻璃材质的矩形平... 通过对不同风速下不同尺寸V型沟槽表面及光洁平板表面边界层内湍动能的测试,对比分析了沟槽表面边界层湍动能的分布规律。试验在一小型专用风洞中开展,流场测试中使用恒温式IFA300智能型流动分析仪,测试模型则采用有机玻璃材质的矩形平板结构;而在沟槽表面理论零点及壁面摩擦速度的计算中,采用基于湍流边界层Spalding壁面律公式同时计算壁面理论零点和壁面摩擦速度的改进方法。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沟槽结构主要影响边界层流场的近壁区,沟槽的存在提高了边界层中黏性底层内湍流脉动所具有的动能,有效降低了边界层中过渡区内的湍动能,最大相对降幅超过10%,较好地验证了基于"二次涡"的沟槽表面减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表面 边界层 湍动能 风洞 二次涡
原文传递
风洞试验中风剖面的模拟及近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元齐 Yuki Toamura 沈祖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2-388,共7页
首先简单介绍了日本东京工艺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新建的开环流低速边界层风洞中风剖面模拟的试验情况。基于试验结果,采用被广泛应用的三角尖劈加上布置粗糙元的方法,成功地模拟出日本建筑学会定义的四类不同场地对应的风剖面。通过对试... 首先简单介绍了日本东京工艺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新建的开环流低速边界层风洞中风剖面模拟的试验情况。基于试验结果,采用被广泛应用的三角尖劈加上布置粗糙元的方法,成功地模拟出日本建筑学会定义的四类不同场地对应的风剖面。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就所采用的立方体粗糙元及三角尖劈对最终模拟得到的风剖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对风剖面模拟及特性判定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如三角尖劈的形状优化、风速功率谱的一致性、积分尺度的分析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对在边界层风洞中模拟预定的风剖面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风洞 风速剖面模拟 湍流强度剖面模拟 风速功率谱 积分尺度
下载PDF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oblique shock train upstream propagation 被引量:7
18
作者 Wang Chengpeng Xue Longsheng Tian Xu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663-676,共14页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an oblique shock train in a duct model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n a hypersonic wind tunnel.Measurements of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front of and across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an oblique shock train in a duct model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n a hypersonic wind tunnel.Measurements of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front of and across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have been taken and the dynamics of upstream propagation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the synchronized schlieren imaging with the dynamic pressure measurements.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are initiated by the throttling device at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duct model.Multiple reflected shocks,expansion fans and separated flow bubbles exist in the unthrottled flow,causing three adversepressure-gradient phases and three favorable-pressure-gradient phases upstream the oblique shock train.The leading edg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propagates upstream,and translates to be asymmetric with the increase of backpressure.The upstream propagation rat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increases rapidly whe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encounters the separation bubble near the shock reflection point and the adverse-pressure-gradient phase,while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slow movement whe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is in the favorablepressure-gradient phase for unthrottled flow.The asymmetric flow pattern and oscillatory natur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are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hole upstream propag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Compressible flow Shock train Oscillating flow wind tunnel testing
原文传递
低速风洞均匀抽吸地板系统 被引量:5
19
作者 易仕和 陈宏 +1 位作者 邹建军 吴桂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KD-03低速风洞中研制了一种附面层可人为地控制的均匀抽吸地板系统。在不同来流速度和不同抽吸系数条件下,对均匀抽吸地板上附面层速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在该地板上的高速列车模型风洞实验的结果与... 在KD-03低速风洞中研制了一种附面层可人为地控制的均匀抽吸地板系统。在不同来流速度和不同抽吸系数条件下,对均匀抽吸地板上附面层速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在该地板上的高速列车模型风洞实验的结果与国外同类模型在移动带地板上的实验结果一致。利用均匀抽吸地板可有效地消除阻面层的影响,从而提高模型风洞实验气动力的试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抽吸地板 地面效应 风洞实验 高速列车
下载PDF
NPLS技术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易仕和 刘小林 +2 位作者 陆小革 牛海波 徐席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8-354,378,共8页
基于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是作者自主研发的一种流动显示与精细测量技术。在超声速条件下,NPLS技术具有很高的时空分辨率和信噪比,已经成功应用于超声速复杂流动现象的精细测... 基于纳米粒子示踪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是作者自主研发的一种流动显示与精细测量技术。在超声速条件下,NPLS技术具有很高的时空分辨率和信噪比,已经成功应用于超声速复杂流动现象的精细测量,包括超声速混合层、超声速平板边界层、超声速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等。近年来,该技术被进一步应用到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了NPLS技术在高超声速静音风洞喷管边界层流态测量、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转捩以及三角翼边界层转捩等研究中的应用。高超声速条件下NPLS研究结果与高频传感器、温敏漆等测试技术得到的结论一致性较好,表明NPLS技术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LS 高超声速流动 边界层转捩 静音风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