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中硼的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侯若昕 顾平 +1 位作者 韦晓竹 张光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8,共5页
硼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含硼废水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苦咸水和海水由于硼含量较高,作为饮用水或灌溉水之前必须进行除硼处理。水中硼的去除方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概述了硼的相关环境标准及水中... 硼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含硼废水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苦咸水和海水由于硼含量较高,作为饮用水或灌溉水之前必须进行除硼处理。水中硼的去除方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概述了硼的相关环境标准及水中硼的去除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除硼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硼 选择性离子交换树脂 反渗透 吸附 电混凝
下载PDF
反渗透海水淡化脱硼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艳辉 潘献辉 葛云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91-93,共3页
硼在水中以硼酸的分子形式存在,其浓度过高对农作物和人体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硼的分子半径小,且不具有电性,因此反渗透海水淡化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硼含量达到饮用水的卫生要求。介绍了目前反渗透海水淡化中的脱硼方法。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反渗透 脱硼
下载PDF
阴离子螯合树脂吸附硼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邓绍雄 孙国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4-58,共5页
用 Amberlite IRA-743和国产 564型树脂来吸附硼,研究了pH、硼的 浓度、温度、杂质高子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树脂皆能将硼的浓 度降到 1×10-6以下,但Amberlite IRA-74... 用 Amberlite IRA-743和国产 564型树脂来吸附硼,研究了pH、硼的 浓度、温度、杂质高子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树脂皆能将硼的浓 度降到 1×10-6以下,但Amberlite IRA-743树脂的吸硼性能明显地优于国产 564型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螯合树脂 阴离子
下载PDF
高纯冶金硅除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蔡靖 陈朝 罗学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81-84,100,共5页
硼是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受主元素,影响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硼在硅中的物理性质很稳定,通过定向凝固、真空熔炼等方法很难去除。主要介绍了冶金法除硼的研究进展,包括吹气造渣除硼、等离子体除硼、合金定向凝固除硼工艺。同时... 硼是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受主元素,影响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硼在硅中的物理性质很稳定,通过定向凝固、真空熔炼等方法很难去除。主要介绍了冶金法除硼的研究进展,包括吹气造渣除硼、等离子体除硼、合金定向凝固除硼工艺。同时,介绍了本实验室采用冶金法除硼的最新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冶金硅 冶金法提纯 除硼
下载PDF
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硅过程的湿法除硼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汤培平 陈云霞 +3 位作者 徐敏 朱丽 刘宏宇 王文宾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8-71,76,共5页
湿法提纯作为冶金法路线制备太阳能级硅前处理工序,可去除大部分铁铝等碱金属及硼杂质,提高最终产品收率。实验考察了湿法除硼过程主要工艺因素:浸出剂浓度、温度、时间、搅拌等对产品纯度的影响,采用SEM对产品进行表征。当工艺条件为c(... 湿法提纯作为冶金法路线制备太阳能级硅前处理工序,可去除大部分铁铝等碱金属及硼杂质,提高最终产品收率。实验考察了湿法除硼过程主要工艺因素:浸出剂浓度、温度、时间、搅拌等对产品纯度的影响,采用SEM对产品进行表征。当工艺条件为c(HNO3)=6.5 mol/L,c(H2SO4)=6 mol/L,温度120℃、时间4 h,处理后产品中杂质质量分数为3.574×10-6,湿法过程单元的去除率为44.58%。实验结果为高等级太阳能级硅制备工业化开发大幅度降低成本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硅 冶金级硅 湿法冶金 除硼
下载PDF
海水除硼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翟晓飞 张宇峰 孟建强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36,共6页
介绍了硼的基本性质和硼对植物及人类的危害;重点介绍了海水除硼的几种方法,如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吸附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分离过程、优缺点、发展趋势等做了分析.
关键词 除硼 分离 海水
下载PDF
Boron removal from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by CaO–SiO_2 slag refining 被引量:6
7
作者 Kui-Xian Wei Hai-Fei Lu +4 位作者 Wen-Hui Ma Yan-Long Li Zhao Ding Ji-Jun Wu Yong-Nian Dai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22-526,共5页
Boron removal from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MG-Si) using CaO–SiO2 slag was studied by employing a medium-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furna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tical basicity(K)of the CaO–SiO2... Boron removal from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MG-Si) using CaO–SiO2 slag was studied by employing a medium-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furna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tical basicity(K)of the CaO–SiO2 slag and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boron(LB) was investigated.Consequently, the local minimum and maximum LBvalues of 0.72 and 1.58 are obtained when K = 0.56 and K = 0.71, respectively.The boron content in MG-Si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refinement time increasing, down to a minimum value of4.73 9 10-6.The controlling step in the removal of boron from MG-Si is not the chemical reac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slag and silicon.Instead, the controlling step is a diffusion mass transfer, in which boron impurities diffuse from molten silicon to the interface of the slag and silicon,or B2O3 formed by the chemical reaction diffuses from the slag–silicon interface to molten sl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boron removal Slag ref
原文传递
离子交换树脂脱除淡化海水中微量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时玥 吴克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50-452,共3页
饮用含硼的水会对人体和动植物产生相当大的危害,因此海水淡化后的硼含量应越小越好,而离子交换是最适合脱除海水淡化后剩余微量硼的技术。文章总结了水中硼的存在形式,分析了离子交换适用于去除微量硼的原因及其脱硼原理,对比了几种吸... 饮用含硼的水会对人体和动植物产生相当大的危害,因此海水淡化后的硼含量应越小越好,而离子交换是最适合脱除海水淡化后剩余微量硼的技术。文章总结了水中硼的存在形式,分析了离子交换适用于去除微量硼的原因及其脱硼原理,对比了几种吸附剂的脱硼效果及影响离子交换树脂脱硼的因素等,并对离子交换树脂的经济优势做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硼 海水淡化 离子交换树脂
下载PDF
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运行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洪武 吴成志 +3 位作者 迟文浩 吴绍全 李珂 万鹏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在海水淡化厂RO膜组上进行生产性试验,探究pH、温度、多级反渗透和膜组件等因素对RO脱硼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水pH值在8.5~10. 5,RO脱硼率随pH增大而升高,可以达到95%左右;随着进水温度从约17℃下降至约5℃,RO脱硼率从约70%升高... 在海水淡化厂RO膜组上进行生产性试验,探究pH、温度、多级反渗透和膜组件等因素对RO脱硼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水pH值在8.5~10. 5,RO脱硼率随pH增大而升高,可以达到95%左右;随着进水温度从约17℃下降至约5℃,RO脱硼率从约70%升高到85%以上;在试验条件下,二级RO比例为45%,采用两级RO工艺相对一级RO脱硼率高出约20%;不同品牌型号的RO膜在同等工艺和进水条件下,脱硼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PEG处理性能下降的RO膜,一级RO脱硼率可以提高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反渗透 脱硼
下载PDF
压裂返排液中残余硼的清除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沅武 柳建新 +2 位作者 颜回香 陈金建 龙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64-2369,2376,共7页
对国内外现有主要除硼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如化学沉淀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并分析将其应用于压裂返排液中残余硼处理上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压裂返排液回用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认为吸附法较为适合处理压裂返排液中... 对国内外现有主要除硼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如化学沉淀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并分析将其应用于压裂返排液中残余硼处理上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压裂返排液回用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认为吸附法较为适合处理压裂返排液中残余硼,而有效改善现有硼吸附剂的可再生性、提高官能团的负载率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残余硼 除硼 吸附法
下载PDF
反渗透膜脱硼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韵浩 王书浩 +2 位作者 顾凯峰 周勇 高从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604,共9页
硼是生命体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但是摄入过量的硼会危害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在现有脱硼技术中,反渗透膜脱硼被认为最具应用前景,但受硼酸分子的分子直径小和不带电荷等影响,反渗透膜对硼的脱除仍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因此制备高脱硼反渗... 硼是生命体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但是摄入过量的硼会危害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在现有脱硼技术中,反渗透膜脱硼被认为最具应用前景,但受硼酸分子的分子直径小和不带电荷等影响,反渗透膜对硼的脱除仍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因此制备高脱硼反渗透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反渗透膜脱硼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提高反渗透膜脱硼率的机制,主要思路包括优化反渗透膜结构和利用硼酸特殊性质;改善反渗透膜脱硼性能的有效途径包括开发新型膜材料,优化界面聚合工艺和物理化学法改性等;制备高脱硼反渗透膜的主要障碍是水硼传输的trade-off现象和缺少针对水和硼传输的模型。另外,硼酸分子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借助硼酸分子研究聚酰胺反渗透膜的网络结构、水硼在膜内的传输机制和引起trade-off现象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硼 反渗透 分离 传质
下载PDF
除硼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融融 李小康 +1 位作者 鱼涛 屈撑囤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期17-19,40,共4页
硼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水溶液中以硼酸、硼酸盐、硼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有弊,当硼浓度过大时,会影响周围环境和生物生存,而化学沉淀法、吸附法、树脂法、膜分离法是现在去除污水中硼主要使用的方法。介绍了这几种除硼... 硼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水溶液中以硼酸、硼酸盐、硼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有弊,当硼浓度过大时,会影响周围环境和生物生存,而化学沉淀法、吸附法、树脂法、膜分离法是现在去除污水中硼主要使用的方法。介绍了这几种除硼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海水淡化、压裂返排液中的应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升级优化和新的技术结合,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环境治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硼 压裂返排液 海水淡化
下载PDF
盐湖电解镁原料生产中的卤水脱硫除硼技术分析
13
作者 马芬兰 都永生 马忠良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3,9,共4页
文章将察尔汗盐湖钾肥生产排放的老卤作为电解法炼镁的原料,就其中关键杂质硫酸根和硼对电解的影响行为进行分析,并对目前不同工艺脱硫除硼技术的优劣势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察尔汗盐湖的特点,将除杂行为在盐田滩晒工艺进行有效控制,... 文章将察尔汗盐湖钾肥生产排放的老卤作为电解法炼镁的原料,就其中关键杂质硫酸根和硼对电解的影响行为进行分析,并对目前不同工艺脱硫除硼技术的优劣势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察尔汗盐湖的特点,将除杂行为在盐田滩晒工艺进行有效控制,利用“掐头去尾”工艺高效脱硫、除硼。在深度脱硫除硼方面,对盐湖高盐分卤水环境中的钡法深度除硫(含膜过滤)、硼特效树脂除硼技术及原理进行了介绍,以期对盐湖同类装置除杂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盐水 脱硫 除硼
下载PDF
Si-Al合金分凝偏析除硼及硅固相中硼的活度
14
作者 林涛 孙艳辉 段春艳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采用太阳能级硅(6 N)为原料,铝以及硼作为合金中的杂质研究对象,实验过程中保持硅硼浓度比为常数,改变过程温度及硅铝浓度比。结果显示,杂质硼是从硅固相中迁移至硅铝合金相,从而达到了去除杂质硼的目的。当温度是1623 K,硅铝质量比为5... 采用太阳能级硅(6 N)为原料,铝以及硼作为合金中的杂质研究对象,实验过程中保持硅硼浓度比为常数,改变过程温度及硅铝浓度比。结果显示,杂质硼是从硅固相中迁移至硅铝合金相,从而达到了去除杂质硼的目的。当温度是1623 K,硅铝质量比为5∶4的条件下除硼的效果最好,此时硼的去除率达到了87.8%;这表明温度和硅铝质量比是影响除硼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更低的温度和硅铝质量比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去除硅中的硼杂质。另外,也对硅固相中硼的活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硅固相中硼的活度的表达式。结果显示,硅固相中硼的活度与温度成反比,与硅固相中硼的含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凝偏析 除硼 活度
原文传递
XSC-700树脂对压裂返排液中硼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佳佳 屈撑囤 鱼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34,共6页
硼交联剂在压裂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再次配制压裂液时,残留的硼交联剂含量较高会影响所配压裂液的性能。文章选用XSC-700硼特效树脂对返排液中的残留硼交联剂进行吸附去除,以硼去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 硼交联剂在压裂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再次配制压裂液时,残留的硼交联剂含量较高会影响所配压裂液的性能。文章选用XSC-700硼特效树脂对返排液中的残留硼交联剂进行吸附去除,以硼去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了初始硼质量浓度、树脂用量、温度、pH值、时间、转速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Ca^2+,Mg^2+,SO4^2-,CO3^2-等二价离子与硼在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pH值为9、水中树脂加量2.5%、转速200r/min,室温下吸附1h时,返排液中的硼质量浓度由47.15mg/L降至3.67mg/L,去除率可达92.22%,满足重新配液的要求;返排液中共存的Ca^2+,Mg^2+,SO4^2-,CO3^2-等二价离子对XSC-700树脂吸附硼的影响较小,XSC-700树脂对硼具有极好的选择吸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SC-700树脂 压裂返排液 除硼 吸附
下载PDF
Boron separation from Si–Sn alloy by slag treatment 被引量:2
16
作者 Rowaid Al-khazraji Ya-qiong Li Li-fe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439-1446,共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 purification process for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MG-Si) in which Si is alloyed with tin(Sn) and Ca O–Si O_2–Ca Cl_2 slag is used to remove boron(B) impurity. Acid leaching was perform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 purification process for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MG-Si) in which Si is alloyed with tin(Sn) and Ca O–Si O_2–Ca Cl_2 slag is used to remove boron(B) impurity. Acid leaching was performed to remove the Sn phase after slag refining to recover high-purity Si from the Si–Sn alloy. The effect of refining time was investigated, and acceptable refining results were realized within 15 min. The effects of slag composition and Sn content on the removal of B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creasing Sn content favors B removal. With the increase of Sn to 50% of the alloy, the final B content decreased to 1.1 × 10^(-4) wt%, 93.9% removal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n removal metallurgical grade silicon Si–Sn ALLOY SLAG REFINING
下载PDF
冶金法生产太阳能级硅的除硼方法、技术及工艺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毅 任永生 +3 位作者 马文会 陈辉 詹曙 曹静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6-949,共24页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而杂质去除是从冶金级硅中获得太阳能级硅所需的纯化过程,对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至关重要。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由于其能耗低、成本低和污染少等优点,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而杂质去除是从冶金级硅中获得太阳能级硅所需的纯化过程,对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至关重要。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由于其能耗低、成本低和污染少等优点,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但如何有效地去除硼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硼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溶解度、扩散率、扩散系数、传质系数和活度系数)以及近年来除硼的相关课题研究(吹气、炉渣处理、等离子体处理、酸浸和溶剂精炼)。研究发现,溶剂精炼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获取高纯硅的方法,硅的富集率以及硼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而添加剂能够加强硼化物的形成和析出来改进除硼工艺,且后续几乎可被完全消除,不会对精炼硅造成污染,这将更加有效除硼并增加工艺实用性。最后本文对几种除硼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冶金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冶金级硅 除硼 冶金法 硅提纯
原文传递
Mg-Al-Ce水滑石吸附去除水中的硼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炜 刘晨 +1 位作者 陈元涛 吴王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7-344,共8页
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镁铝铈水滑石(Mg-Al-Ce-HT),采用不同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Mg-Al-Ce-HT的吸附效率与初始pH、吸附剂剂量、初始硼酸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关系。当pH小于8.0时,溶液的pH对硼吸附几乎没有影响,... 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镁铝铈水滑石(Mg-Al-Ce-HT),采用不同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Mg-Al-Ce-HT的吸附效率与初始pH、吸附剂剂量、初始硼酸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关系。当pH小于8.0时,溶液的pH对硼吸附几乎没有影响,当pH超过8.0时,吸附容量降低。吸附剂的最佳用量为200 mg,最大吸附容量为32.52 mg·g–1。硼去除量在16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非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数据与Langmuir模型拟合良好,表明吸附是单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硼 水滑石 吸附
下载PDF
海水同步脱盐除硼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匡彬 石勇 欧阳二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90,共4页
以海水同步脱盐除硼为目的,对2种新型组合技术反渗透(RO)+电去离子(EDI)和RO+离子交换(IE)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RO系统具有优良的脱盐性能,均可为2种组合方案的后续工艺提供稳定的除盐率。水中的硼含量对RO系... 以海水同步脱盐除硼为目的,对2种新型组合技术反渗透(RO)+电去离子(EDI)和RO+离子交换(IE)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RO系统具有优良的脱盐性能,均可为2种组合方案的后续工艺提供稳定的除盐率。水中的硼含量对RO系统的除盐率影响较小,且RO系统的除硼率在47%-50%,为后续工艺提供良好的前期处理。空白实验表明盐度对RO-EDI设备的除硼率影响很小,且除硼率在93%以上,具有优良而稳定的除硼性能,但RO-EDI设备的产水率较低(小于60%)。RO-IE系统的产水量较高(大于70%),但设备对进水硼含量和盐度适应性较差。RO-EDI组合工艺的原水硼含量适应范围更广,盐度影响更小,综合考虑,RO-EDI工艺更具优越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硼 脱盐 反渗透-电去离子 反渗透-离子交换 海水
下载PDF
电磁感应辅助等离子体熔炼去除金属硅中的硼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靖 卢成浩 +2 位作者 李锦堂 马文会 罗学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29-3534,共6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转移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对金属硅进行电磁感应加热辅助等离子体熔炼除硼的研究;探索不同工艺条件如反应气体、熔炼时间和初始硼含量对除硼效果和硅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氩气和水蒸气混合气体(Ar+H2O)作为反应气体... 采用自主设计的转移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对金属硅进行电磁感应加热辅助等离子体熔炼除硼的研究;探索不同工艺条件如反应气体、熔炼时间和初始硼含量对除硼效果和硅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氩气和水蒸气混合气体(Ar+H2O)作为反应气体比氩气和氧气混合气体(Ar+O2)具有更好的除硼效果;随H2O含量的增加,硼的去除率与硅损失率都呈线性增加;采用Ar+1.5%H2O(体积分数)等离子体时,硼的去除率在30 min后达到最大值,其含量从22×10 6降至0.2×10 6(质量分数),硅损失率约为0.5%/min;初始硼含量对除硼效果和硅损失率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级多晶硅 电磁感应 等离子体熔炼 除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