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汪呈 曹宇 +1 位作者 顾永清 张令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209-1214,共6页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并能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预防骨折的发生,但仍没有特效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的3类药物中,骨吸收抑制剂是当前的主要药物,它通过抑制骨的重...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并能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预防骨折的发生,但仍没有特效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的3类药物中,骨吸收抑制剂是当前的主要药物,它通过抑制骨的重吸收来提高骨密度;骨形成促进剂可以直接刺激骨形成,并且有重建骨组织的效应;骨矿化物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策略,靶向治疗成为未来药物的发展趋势.当前以RANKL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的研究为依据的各种骨生长因子制剂(如denosumab,sclerostin antibody等)逐渐被开发,疗效也较好.另外,BMP信号通路作为骨生长的重要调节通路,其刺激骨形成的作用十分突出,且在该通路的调节蛋白中存在较多潜在靶点,如Smurf1,CKIP-1等.这在靶向治疗骨质疏松的新药研发领域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吸收抑制剂 骨形成促进剂 靶向治疗 RANKL信号通路 WNT信号通路 BMP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必由之路:长程序贯治疗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梅 章振林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1-446,共6页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急剧攀升。有效防控骨质疏松症,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对于减轻疾病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双重作用药物,...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急剧攀升。有效防控骨质疏松症,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对于减轻疾病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双重作用药物,上述药物长程序贯治疗能够持续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是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必然趋势,但基于骨折风险的科学序贯治疗方案仍需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吸收抑制剂 骨形成促进剂 序贯治疗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早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啟维 王英民 +1 位作者 薛庆云 张华俦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为了解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后早期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率,分析骨密度、合并骨折、应用钙剂、骨吸收抑制剂与早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2010年12月期间行5mg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58例患者进行随... 目的:为了解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后早期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率,分析骨密度、合并骨折、应用钙剂、骨吸收抑制剂与早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2010年12月期间行5mg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58例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用药后30 d内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唑来膦酸用药后早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痛、流感样症状、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其发生率分别为48.3%,25.9%,31.0%,41.4%,24.2%。总不良反应率为60.3%。多为一过性,用药后30 d内均完全缓解。经比较发现骨密度差异、是否合并骨折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前是否应用钙剂在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的发生率反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是否应用骨吸收抑制剂药物史的患者与治疗后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的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早期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症状多为一过性,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骨密度、合并骨折无关,可能与钙剂、骨吸收抑制剂有关。用药前后应及时预防治疗,早期观察无严重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注射液 绝经后骨质疏松 不良反应发生率 钙剂 骨吸收抑制剂
原文传递
骨吸收抑制剂氨基二膦酸类化合物及其钠盐的合成 被引量:8
4
作者 苏国强 朱崇泉 +1 位作者 边军 冷宗康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9-50,共2页
氨基膦酸作为骨吸收抑制剂 ,疗效显著、剂量小、作用时间长 .以氨基羧酸溶液直接与三氯化磷反应 ,免用无水亚磷酸 ,避免了反应对试剂及溶剂的无水要求 ,反应条件更容易控制 .
关键词 骨吸收抑制剂 氨基二膦酸钠 合成
下载PDF
骨吸收抑制剂帕米膦酸二钠的合成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崇泉 苏国强 +2 位作者 边军 李晴 冷宗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47-648,共2页
以β-氨基丙酸溶液直接与三氯化磷反应合成帕米膦酸二钠,免用无水亚磷酸,避免了反应对试剂及溶剂的无水要求,反应条件更容易控制。
关键词 骨吸收抑制剂 帕米膦酸二钠 合成
下载PDF
新型骨吸收抑制剂地诺单抗的药理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钟旭丽 封宇飞 张君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9-392,共4页
地诺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单克隆抗体,其能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对本品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及安全性评... 地诺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单克隆抗体,其能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对本品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及安全性评价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诺单抗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吸收抑制剂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彩云 吴祝峰 +2 位作者 罗宇燕 郭喆霏 张永明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目的介绍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常见病因、诊断标准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 OP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性激素分泌减少、某些疾病或... 目的介绍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常见病因、诊断标准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 OP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性激素分泌减少、某些疾病或者药物等诱因导致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直接测量及评估骨强度的理想方法,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被作为临床上诊断OP常用的定量指标;防治OP的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剂和一些滋阴补肾的中药等,骨吸收抑制剂通过促进骨形成和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活性削弱其对骨吸收的速度从而提高BMD、增强骨强度,骨形成促进剂则是直接促进骨形成提高BMD。结论雌激素减少、器官及其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等是OP发生的主要原因;已经发生脆性骨折或BMD低下是临床上诊断OP的通用指标;目前,临床上防治OP的相关药物还是以骨吸收抑制剂为主,其中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s,BP)是较为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病因 诊断标准 骨吸收抑制剂 骨形成促进剂
下载PDF
源于内生真菌的破骨细胞所形成抑制剂的研究
8
作者 褚以文 李端华 余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分离鉴定由梨果仙人掌内生土曲霉SIIAF5446菌株产生的破骨细胞所生成的抑制剂。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HPLC来分离纯化发酵液,借助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并采用抗酒石酸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计数法测定其抑制小鼠骨... 目的分离鉴定由梨果仙人掌内生土曲霉SIIAF5446菌株产生的破骨细胞所生成的抑制剂。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HPLC来分离纯化发酵液,借助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并采用抗酒石酸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计数法测定其抑制小鼠骨髓破骨细胞生成的活性。结果分离得到3个抑制破骨细胞生成的高活性化合物,即洛伐他汀、3″-羟基洛伐他汀和2″,3″-脱氢洛伐他汀。结论 3″-羟基洛伐他汀和2″,3″-脱氢洛伐他汀为活性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类似物 破骨细胞 骨吸收抑制剂 土曲霉 内生真菌
原文传递
脂多糖刺激小鼠MLO-Y4骨细胞白细胞介素6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奇奇 刘敏 +1 位作者 杨健 余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121-3126,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脂多糖刺激小鼠MLO-Y4骨细胞上调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白细胞介素6上调破骨细胞生成相关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表达,而PI3K/AKT信...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脂多糖刺激小鼠MLO-Y4骨细胞上调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白细胞介素6上调破骨细胞生成相关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表达,而PI3K/AKT信号通路是骨代谢中的重要调节通路,验证其是否参与脂多糖诱导骨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对研究细菌炎症性骨吸收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验证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脂多糖刺激下小鼠MLO-Y4骨细胞白细胞介素6及RANKL的表达。方法:①分别以0,100μg/L的脂多糖刺激MLO-Y4骨细胞,1,2,4,6,8 h后,采用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和RANKL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ANKL和p-AKT蛋白表达;②取对数生长期的MLO-Y4骨细胞,分7组处理: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100μg/L脂多糖、1μmol/L PI3K抑制剂+100μg/L脂多糖、2.5μmol/L PI3K抑制剂+100μg/L脂多糖、5μmol/L PI3K抑制剂+100μg/L脂多糖、10μmol/L PI3K抑制剂+100μg/L脂多糖、20μmol/L PI3K抑制剂+100μg/L脂多糖,采用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和RANKL的mRNA表达;③将MLO-Y4骨细胞分4组处理: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100μg/L脂多糖、二甲基亚砜+100μg/L脂多糖、10μmol/L PI3K抑制剂+100μg/L脂多糖,采用RT-qPCR检测RANKL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ANKL与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脂多糖刺激后,骨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与RANKL的mRNA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时间点的两基因表达量均高于无脂多糖刺激组(P<0.05);骨细胞内RANKL和p-AKT蛋白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时间点的两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无脂多糖刺激组(P<0.05);②1-10μmol/L的PI3K抑制剂呈浓度依赖性降低脂多糖诱导的骨细胞白细胞介素6和RANKL的mRNA表达量升高,浓度越高降低效果越明显,当浓度达到20μmol/L时降低效果与10μmol/L无明显差异;③二甲基亚砜与PI3K抑制剂均可降低脂多糖刺激诱导的骨细胞RANKL蛋白与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脂多糖 PI3K/AKT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吸收 磷酸化 PI3K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