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多向锁定髓内针与胫骨远端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1
作者 唐军伟 麦合木提 +3 位作者 蔡佳 阿布都为力 张玉新 王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247-2251,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胫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针(TTMLIIN)与经皮微创胫骨远端钢板固定(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根据AO骨折分型标准:43A型21例,43B型12例... [目的]比较分析胫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针(TTMLIIN)与经皮微创胫骨远端钢板固定(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根据AO骨折分型标准:43A型21例,43B型12例,43C型8例。23例采取胫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针固定,其中3例为Ⅱ度以上开放性骨折;18例采用经皮微创胫骨远端钢板固定,其中9例为Ⅱ度以上开放性骨折。术后进行临床随访,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的方法,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随访和记录。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应用Joh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系统评价患肢功能,并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和踝关节AOFAS评分。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IPO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TMLIIN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TMLIIN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价患肢功能,MIPO组:优9例,良6例,可1例,差2例。TMLIIN组:优17例,良6例,可0例,差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HSS评分和踝关节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IPO组有2例皮肤坏死,1例伤口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TMLIIN组有1例水泡结痂后皮肤破溃坏死骨外露,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PO组显著高于TMLIIN组,P〈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实施胫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针与胫骨远端钢板治疗均能够获得理想的固定和骨折愈合效果,经皮微创胫骨远端钢板固定的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 内固定术 植入物 骨植入植物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
原文传递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沈铁城 黄永辉 +3 位作者 徐晓峰 崔福斋 李艳 任永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种植人体后的骨修复效果,探讨该材料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仿生方法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并用于临床,通过影像学方法观察和评价病人骨创愈合情况。结...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种植人体后的骨修复效果,探讨该材料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仿生方法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并用于临床,通过影像学方法观察和评价病人骨创愈合情况。结果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成分与微结构上与天然骨类似,种植人体后患者无高热、渗出和免疫排斥反应,骨修复情况良好。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是优良的骨修复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复合材料 仿生合成 分级结构 骨缺损 骨移植
下载PDF
医用特种高分子聚醚醚酮植入体及其表面界面工程 被引量:10
3
作者 毛誉蓉 孙佳敏 +3 位作者 周雄 廉晓克 杨为中 邓怡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4-160,共17页
由手术或创伤引起的骨缺损给现代临床医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骨移植治疗方式受到供体限制,需要寻找可替代的治疗方式。聚醚醚酮(PEEK)具有近似人体天然骨的弹性模量,且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是潜在的治疗骨缺损材料,但其表面... 由手术或创伤引起的骨缺损给现代临床医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骨移植治疗方式受到供体限制,需要寻找可替代的治疗方式。聚醚醚酮(PEEK)具有近似人体天然骨的弹性模量,且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是潜在的治疗骨缺损材料,但其表面疏水性及生物惰性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受骨组织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启发,人们提出了许多改变PEEK结构和使PEEK表面功能化的策略。本文综述了PEEK基材料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以及提高PEEK生物活性的各种改性策略,并为今后制造多功能植入体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表面改性 骨植入体 抗菌 医用材料
下载PDF
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延志 徐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优越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自1996年以来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43例,通过断端创新,自体髂骨植骨和轴向加压促进骨折愈合,早期活动以恢复关节功能。[结果]经...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优越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自1996年以来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43例,通过断端创新,自体髂骨植骨和轴向加压促进骨折愈合,早期活动以恢复关节功能。[结果]经术后6~15个月、平均10.3个月的随访,43例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6.8个月,功能评价优35例,良7例,差1例。[结论]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自体髂骨植骨和轴向加压促进骨折愈合,早期无痛关节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即简便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臂外固定支架 胫骨骨折 骨不连 植骨 轴向加压
下载PDF
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代营 陈松龄 +1 位作者 周苗 姚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用Summer’s骨凿冲顶提升上颌窦底后窦底骨质和黏骨膜改变情况以及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结合生物学变化,为临床应用该项技术提供进一步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6只狗随机分为提升高度不同(2 mm、4 mm)2组,每只狗植入种植体4枚... 【目的】探讨用Summer’s骨凿冲顶提升上颌窦底后窦底骨质和黏骨膜改变情况以及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结合生物学变化,为临床应用该项技术提供进一步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6只狗随机分为提升高度不同(2 mm、4 mm)2组,每只狗植入种植体4枚,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在不同时间(3、6、12、24周)取材。标本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组织学检查,四环素荧光检查,抗BMP-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提升4 mm不植骨种植体顶端无骨形成。【结论】上颌窦提升2 mm种植体顶端有骨存在,提升4 mm时,植入种植体顶端多数情况下无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骨种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自体楔形骨块修复初次膝关节置换时严重膝内翻畸形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董乐乐 樊建军 +2 位作者 蔚磊 董海涛 连建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046-3049,共4页
目的: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时,对严重膝内翻(内翻角>15°)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及费用差异较大,本研究介绍一种疗效满意、经济适用的方法:自体楔形骨块嵌入移植治疗严重膝内翻畸形。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初次... 目的: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时,对严重膝内翻(内翻角>15°)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及费用差异较大,本研究介绍一种疗效满意、经济适用的方法:自体楔形骨块嵌入移植治疗严重膝内翻畸形。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7例,721膝,严重膝内翻畸形16例,21膝,全部为非包容性倾斜型骨缺损,平均体质指数31 kg/m2,年龄(63±5)岁,术前临床KSS评分18分,其中疼痛评分12分,活动度评分12分,内翻角平均为27°,功能KSS评分20分。手术的关键点是术中将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修剪成阶梯状梯形骨缺损,将外侧平台截骨块修剪成与缺损面紧密匹配的骨块,完整嵌入缺损面,以增加植骨块与主体骨的接触面积、即刻稳定性,减少骨水泥渗漏。术后3个月完全负重。结果:平均随访5.3年,膝关节平均临床KSS评分由42分恢复到88分,平均功能KSS评分由57分恢复到92分。术后6个月后,X线片见植骨块骨小梁改建,未见植骨块塌陷、应力骨折、松动、骨不连发生。12个月后核素扫描可见植骨部核素浓聚,炎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初次膝关节置换中,自体楔形骨块嵌入修复骨缺内后侧骨缺损具有植骨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费用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 骨移植 骨重建 自体
下载PDF
人工骨替代自体骨进行椎体前路植骨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卫国 陈安民 +1 位作者 易成腊 孙淑珍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11期1680-1680,1713,共2页
目的 研究脊柱前路手术植骨融合时 ,使用人工骨替代自体骨的可能性。方法 将兔腰椎间盘摘除后分别植入带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增韧陶瓷骨( HA-ZrO2)和自体髂骨,行扫描电镜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电镜观察复合骨成骨能力略迟于... 目的 研究脊柱前路手术植骨融合时 ,使用人工骨替代自体骨的可能性。方法 将兔腰椎间盘摘除后分别植入带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增韧陶瓷骨( HA-ZrO2)和自体髂骨,行扫描电镜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电镜观察复合骨成骨能力略迟于自体骨( 12周复合骨生长情况与 9周自体骨相同);生物力学测试证实复合骨抗拉力低于自体骨, 9周和 12周时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复合骨可以应用于临床脊柱融合,建议临床上用于不宜取髂骨植骨融合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 骨形态发生蛋白 脊柱融合 骨移植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植入物的表面修饰 被引量:3
8
作者 方旭 董军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573-3578,共6页
背景:骨组织工程植入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治疗,但现有的骨植入物往往还存在着力学性能差、免疫反应、微生物感染、愈合不良等缺点,不同的表面修饰技术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目的:对现有骨组织工程植入物的表面修饰技术做一综述。方法... 背景:骨组织工程植入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治疗,但现有的骨植入物往往还存在着力学性能差、免疫反应、微生物感染、愈合不良等缺点,不同的表面修饰技术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目的:对现有骨组织工程植入物的表面修饰技术做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9年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国期刊网等收录的与骨组织工程表面修饰相关的文献,优先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implant;surface modification;coating",中文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骨植入物;表面改性;涂层"。结果与结论:通过无机成分、有机成分或改变植入物表面地貌的方法来对骨组织工程植入材料进行表面生物修饰,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骨植入物的成骨性、骨传导性、抑菌性、生物相容性等。但是要将这种新植入体应用与临床,还需要解决一下问题:如何确定不同表面修饰成分的最佳浓度,最大限度地促进骨愈合和抑制细菌活性,且避免其他不良反应;如何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骨组织工程植入物发生表面磨损而产生的颗粒导致的异物反应和免疫反应;如何将各种生长因子、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纳入涂层,而不损害其各自的化学结构和功能;如何以协同和可控的方式引导生长因子和分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骨植入物 表面改性 涂层 骨缺损 涂层假体 骨修复 重建材料
下载PDF
聚内消旋乳酸(PDLLA)椎间融合器在椎间降解情况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郝勇 周跃 +2 位作者 滕海军 曹国勇 潘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08,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可降解材料在椎间植骨融合中的降解情况。[方法]将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通过前路手术植入山羊的腰椎间隙,与正常植骨融合组对照,通过大体观察、电镜观察了解不同阶段的可吸收材料在植骨融合过程中的降解吸收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可降解材料在椎间植骨融合中的降解情况。[方法]将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通过前路手术植入山羊的腰椎间隙,与正常植骨融合组对照,通过大体观察、电镜观察了解不同阶段的可吸收材料在植骨融合过程中的降解吸收情况。[结果]材料在椎间融合过程中的降解速度是非匀速的,在早期阶段,材料主要表现为表面材料的水解,分子量的下降,随着材料各层水解逐渐加快,内部降解速度由于自催化作用而加快,最终材料塌陷,分解。[结论]在早期可保持其基本外形,力学强度虽然在后期明显有所下降,但足够维持骨融合进程,植骨部位骨融合后才逐渐分解,强度下降,最终塌陷崩解。作为椎间融合器的材料,PDLLA在椎间植骨融合中的降解情况基本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植骨 聚内消旋乳酸 可降解材料
下载PDF
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熊建 付中国 +6 位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武京伟 王天兵 徐海林 王静 张宏波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6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9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9例;年龄23~83岁,平均59岁;左侧6例,右侧13例...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9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9例;年龄23~83岁,平均59岁;左侧6例,右侧13例。按照AO分型:A型9例,B型5例,C型5例;根据Neer分型:I型5例,Ⅱ型9例,Ⅲ型5例。闭合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6例,其中合并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同侧髌骨骨折1例,同时合并同侧胫骨平台及髌骨骨折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 h~6 d,平均22.6 h。对术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功能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4~76个月,平均35.9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二次手术植骨后好转。所有患膝关节伸直均达0度,屈曲平均达122.4度,无内外翻畸形,关节内骨折患者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表现。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5.1分,优良率94.7%;Lysholm评分83.6分,优良率89.5%。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平均为82.1%。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并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切开复位 植骨 功能锻炼
下载PDF
骨科植入金属材料表面电化学制备磷酸钙涂层方法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东琴 李文 +6 位作者 段可 杜佳恒 向守刚 张波 李忠 冯刚 尹一然 《西部医学》 2023年第8期1110-1116,1121,共8页
目的 探讨骨科植入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制备磷酸钙涂层方法及机理。方法 首先在控制钙/磷摩尔比条件下采用滴定法建立磷酸钙的沉淀边界pH曲线,然后根据曲线确定4种涂层工作溶液浓度和pH。接着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确定4种溶液中在不同电极电... 目的 探讨骨科植入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制备磷酸钙涂层方法及机理。方法 首先在控制钙/磷摩尔比条件下采用滴定法建立磷酸钙的沉淀边界pH曲线,然后根据曲线确定4种涂层工作溶液浓度和pH。接着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确定4种溶液中在不同电极电位下所发生的界面阴极反应,并明确合适的工作电位。结果 滴定测得磷酸钙溶液的沉淀边界曲线显示,当溶液pH低于边界0.7~1.2时溶液可保持3天以上不发生沉淀且可以稳定形成涂层。电化学沉积电位的合理区间为-1.0~-1.2 V。将pH控制在沉淀边界以下(~1.0),选择-1.15 V为电化学沉积的工作电位,在4种工作溶液中均成功制备了磷酸八钙为主要相的涂层。通过电极反应动力学研究了电流-时间关系,发现涂层形成初期氢离子还原为涂层沉积提供了初始过饱和度,水分子还原为涂层生长提供持续的驱动力。结论 成功确定了电化学沉积磷酸钙的关键条件并阐述了涂层生成机理,且该涂层方法也已成功应用于钽金属,具有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植入体 电化学沉积 磷酸钙 机理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生物功能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翁文剑 庄均珺 +2 位作者 林素雅 董灵庆 程逵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39-1547,共9页
医用金属材料作为骨科常用的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但缺乏骨整合能力。表面修饰生物功能涂层可极大地提升其生物学性能。电化学沉积作为一种工艺简单、过程温和的涂层制备方式在生物涂层制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医用金属材料作为骨科常用的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但缺乏骨整合能力。表面修饰生物功能涂层可极大地提升其生物学性能。电化学沉积作为一种工艺简单、过程温和的涂层制备方式在生物涂层制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根据骨整合阶段植入体表面所需具备的生物功能,例如生物活性、组织诱导性、抗菌性等,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利用电化学沉积制备生物功能涂层的研究状况,介绍了电化学沉积生物功能涂层的机理及优势,展望了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生物功能涂层制备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生物功能 涂层 骨整合 骨植入体
原文传递
An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 with Artificial Bone in Place of Autologous Bone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卫国 陈安民 +1 位作者 冯旭 印卫锋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3年第3期300-301,共2页
The feasibility of an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 with artificial bone in place of autogenous bone was investigated Porous hydroxyapatite(HA)/ZrO 2 ceramics loading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 were impl... The feasibility of an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 with artificial bone in place of autogenous bone was investigated Porous hydroxyapatite(HA)/ZrO 2 ceramics loading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 were implanted after removal of lumbar vertebral disc in rabbits The adjacent intervertebral discs were also removed by the same way and autogenous illic bone was implanted SEM observation and biomechanical test were carried out Compound bone had a bit lower osteoinductive activity than autogenous bone by SEM(Osteoindutive activity of artificial bone in 12 weeks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autogenous bone in 9 weeks) Biomechanical test revealed that compound bone had lower anti-pull strength than autogenous bone ( P< 0 00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ti-pull strength between compound bone at 12th week and autogenous bone at 9th week (P>0 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compound bone could be applied for anterior spinal fusion, especially for those patients who can't use autogenous b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ERAMIC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spinal fusion bone implant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骨移植替代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房雷 陈雄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32-1635,共4页
纳米材料表现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医用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骨移植替代物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传统的人工骨成为新型的体内植入材料?2005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批准注册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充填材料(YZB/... 纳米材料表现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医用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骨移植替代物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传统的人工骨成为新型的体内植入材料?2005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批准注册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充填材料(YZB/国0063-2003),但是这个领域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少争议。本文关注纳米骨的应用研究进展,参考近年骨移植替代物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骨移植替代物 纳米材料
下载PDF
犬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成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耀升 周知航 +7 位作者 王烨欣 张善勇 郑吉驷 杨驰 汪湧 朱应超 黄慧 张永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犬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成骨效果。方法:随机将6只比格犬(共12侧上颌窦)分为2组,A组为上颌窦内提升+即刻种植(3.5 mm×8 mm),B组为上颌窦内提升+Bio-Oss(0.8 mL)+即刻种植(3.5 mm×8 mm)。利用CT、Micro-C... 目的:比较内镜下犬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成骨效果。方法:随机将6只比格犬(共12侧上颌窦)分为2组,A组为上颌窦内提升+即刻种植(3.5 mm×8 mm),B组为上颌窦内提升+Bio-Oss(0.8 mL)+即刻种植(3.5 mm×8 mm)。利用CT、Micro-CT以及组织学评价2组术后上颌窦内和种植体周围成骨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A组术后即刻、3个月的CT数据重建上颌窦内成骨体积和密度显著低于B组。Micro-CT和组织学切片均证实,A组的成骨仅在种植体周围的下部,而中部和上部未见明显骨质;而B组的种植体周围均包绕着适量骨质。2组中上部和中部新骨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部新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时仅在窦底有一定量的新骨形成,为了达到良好的术后和远期效果,建议在行内提升术时适当植入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 植骨 成骨
下载PDF
定制式骨植入物及工具设计开发中的医工交互质量控制要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晓磊 刘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0期160-163,177,共5页
定制式骨植入物及其配套工具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医工交互工作贯穿始终,其设计开发的程序、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转换、更改及相应文档的记录,均必须由临床医师根据诊断、手术、术后康复的需求进行深度主导。因此,需要对... 定制式骨植入物及其配套工具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医工交互工作贯穿始终,其设计开发的程序、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转换、更改及相应文档的记录,均必须由临床医师根据诊断、手术、术后康复的需求进行深度主导。因此,需要对临床医师的行为有大量的系统化的控制,方能提高定制式假体及工具的研发质量。工程师(包括统计师)从生产企业研发体系的角度,将临床医师的需求转化为工程内容,对临床医师间的自由度进行限定和校正,确保产品性能稳定性。同时,定制式骨植入物及工具设计开发中的医工交互,影响着长期临床研究的特征,需要临床医师有更丰富的临床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 骨植入物 设计开发 医工交互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新型医用Mg-4Y-3Nd-Zr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强 高家诚 +1 位作者 李伟 王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17-1719,共3页
用电磁感应炉和石墨坩埚,在RJ-5覆盖剂的保护下制备了Mg-4Y-3Nd-Zr合金。通过SEM和XRD,研究了其铸造和均匀化处理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测试了热处理后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主要由-αMg、Mg24Y5和Mg41Nd5相组成,经过... 用电磁感应炉和石墨坩埚,在RJ-5覆盖剂的保护下制备了Mg-4Y-3Nd-Zr合金。通过SEM和XRD,研究了其铸造和均匀化处理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测试了热处理后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主要由-αMg、Mg24Y5和Mg41Nd5相组成,经过均匀化处理后,合金枝晶偏析消除和非平衡相溶解。经热处理的合金在室温下表现出了较好的塑性,断口具有准解理和韧性断裂的混合特征。伸长率达到了15.8%,弹性模量更接近人的皮质骨模量,可满足人体骨植入材料力学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稀土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骨植入
下载PDF
多孔钽植入物在骨缺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琳晶 干耀恺 姚怡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共13页
多孔金属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传导能力,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植入物材料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与高的摩擦因数,可以避免发生应力遮挡效应且具有与人类松质骨类似的多孔结构。多孔钽的力学性能优势与优秀的生物学性能,在骨修复材料领域受... 多孔金属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传导能力,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植入物材料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与高的摩擦因数,可以避免发生应力遮挡效应且具有与人类松质骨类似的多孔结构。多孔钽的力学性能优势与优秀的生物学性能,在骨修复材料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且已研发并应用于多种部位的骨缺损修复中。随着多孔钽材料制备方法的更新与多种改性方法的提出,多孔钽进一步展示了在临床应用中的广阔前景。本文从多孔钽材料的制备工艺、细胞毒性、与骨结合特性以及目前在临床的应用情况等方面,介绍多孔钽植入物在骨缺损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多孔钽在表面改性建立复合体系、优化制备工艺及个性化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多孔钽植入物在治疗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骨缺损 骨植入物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个体化解剖匹配骨植入假体的上市前临床评价及上市后研究要求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晓磊 卢忠 刘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77-80,共4页
目的探索个体化解剖匹配(广义定制)骨植入假体的上市前注册资料技术审评关注点,以区别于型号规格参数定型的骨植入物。同时,对"定制"概念进行细分梳理,探索与审评结论相适应的、对定制产品上市后研究的要求。方法在专家咨询... 目的探索个体化解剖匹配(广义定制)骨植入假体的上市前注册资料技术审评关注点,以区别于型号规格参数定型的骨植入物。同时,对"定制"概念进行细分梳理,探索与审评结论相适应的、对定制产品上市后研究的要求。方法在专家咨询会及初步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审评员对申请注册的"个性化定制型颅颌面骨外科修复重建植入物"进行技术审评,并提出补充研究的要求;在与审评员的密切沟通下,生产企业研发者及临床试验研究者针对产品设计规范,补充进行了设计开发的临床确认工作。针对开放的、单组的、非随机的、自身对照病例系列研究的固有缺陷,补充相同病患群体接受传统重建接骨板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数据,形成历史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基于对比结果的临床显著性,审评员评价产品上市风险,并与生产企业共同分析,细化了对产品上市后研究的要求。结果有别于型号规格参数定型的骨植入物产品的注册产品标准,审评员促使企业形成定性的、具有设计边界的产品设计规范;基于上市前设计开发验证与确认所形成的先验信息,审评结论提出了进一步的临床和非临床两方面的上市后研究要求,包括产品设计参数与性能数据累积,及临床随访数据的汇总统计要求。这些内容与企业制定的上市后研究方案相互补。结论有别于型号规格参数设计定型的骨科医疗器械,个体化解剖匹配骨植入假体的风险控制,必须整合上市前后两部分的临床研究信息,以对综合风险趋势做出判定。审评机构应促进个体化定制到批量化标准产品的转化,加速精准医疗产品的研发,助力国产医疗器械原创研发实现换道超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解剖匹配 定制 骨植入 临床评价 上市后研究
下载PDF
牙种植骨量不足患者应用骨诱导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文彦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16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牙种植骨量不足患者应用骨诱导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月为牙种植骨量不足患者36例患采用种植体植入48枚,同时采用Bio-Oss及少量自体骨植入,并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的骨诱导术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依据观察... 目的探讨牙种植骨量不足患者应用骨诱导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月为牙种植骨量不足患者36例患采用种植体植入48枚,同时采用Bio-Oss及少量自体骨植入,并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的骨诱导术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依据观察内容术后10d对本组36例病例48枚种植体检查,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出现胶原膜外露,术后种植体无动度。结论应用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和Bio-Oss粉,行骨诱导术诱导骨组织再生,在牙种植骨量不足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二者均有协同作用促进新骨形成,同时与种植体形成了紧密的骨性结合,使得种植体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骨量不足 骨诱导术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