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应用现况 被引量:26
1
作者 林柳兰 周建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22-1628,共7页
背景: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而3D打印技术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定制个性化植入物,两者在骨缺损修复领域均具有明显优势。目的:总结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与3D打印技术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展望两者有... 背景: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而3D打印技术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定制个性化植入物,两者在骨缺损修复领域均具有明显优势。目的:总结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与3D打印技术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展望两者有效结合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聚醚醚酮,聚醚醚酮复合材料,骨缺损修复,聚醚醚酮植入物,聚醚醚酮3D打印,口腔修复”。英文检索词为“PEEK,PEEK composites,bone defect repair,PEEK implants,PEEK 3D printing,prosthodontics”。检索时限为1995年4月至2019年4月。共检索到147篇文章,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将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及改善力学性能的颗粒或纤维引入到聚醚醚酮基体中制备成复合材料,借助3D打印技术精准定制出与患者骨缺损处高度匹配的植入物;②这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的植入物在颅骨、颌骨、脊椎腰椎、人工关节以及口腔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③文章总结了3D打印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在各类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并对联合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聚醚醚酮植入物或假体的应用前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骨缺损修复 骨科植入物 假体 3D打印技术 人工关节 口腔修复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用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骨缺损修复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曹畅 王菲 +1 位作者 王恩博 刘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评价β-磷酸三钙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的成骨效果,同时评价其对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5例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需拔除的患者,拔牙同时随机选... 目的:评价β-磷酸三钙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的成骨效果,同时评价其对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5例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需拔除的患者,拔牙同时随机选择在一侧拔牙窝内植入β-磷酸三钙(easy-graft TM CLASSIC)作为实验组,另一侧自然愈合作为对照组。在拔牙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并利用MCTIPS软件计算形成新生骨的体积分数,术后6个月进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记录远中颊侧探诊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CT测量试验组新生骨体积分数为63.3%±2.2%,对照组为50.1%±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为(5.53±0.39)mm,对照组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为(1.53±0.27)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第二磨牙远中颊角探诊深度为(3.0±0.7)mm,对照组为(6.6±0.8)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β-磷酸三钙进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骨缺损修复可以显著增加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并能促进拔牙窝内新生骨的形成,降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探诊深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锥形束CT Β-磷酸三钙
下载PDF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结合Bio-Oss骨粉在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区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传鸿 高丽荣 张建全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926-930,共5页
目的 探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结合Bio-Oss骨粉在颌骨囊肿患者术后骨缺损区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77例行囊肿刮治术的颌骨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对照组术后予以Bio-Oss骨粉修复骨缺损区,观察组术后予以CG... 目的 探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结合Bio-Oss骨粉在颌骨囊肿患者术后骨缺损区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77例行囊肿刮治术的颌骨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对照组术后予以Bio-Oss骨粉修复骨缺损区,观察组术后予以CGF结合Bio-Oss骨粉修复骨缺损区。记录术前及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时骨缺损填充区域CT值,测量术后3、6个月时垂直骨和舌侧骨吸收量、骨密度、囊肿体积和面积减小量、上颌骨和下颌骨高度以及颌骨宽度,于术后6个月评估临床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时骨缺损填充区域CT值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更加明显(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时垂直骨和舌侧骨吸收量、骨密度、囊肿体积和面积减小量、上颌骨和下颌骨高度以及颌骨宽度均优于术后3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时垂直骨和舌侧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骨密度、囊肿体积和面积减小量、上颌骨和下颌骨高度以及颌骨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1%vs.76.92%)(P<0.05),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05%vs.35.90%)(P<0.05)。结论 CGF结合Bio-Oss用于骨粉在颌骨囊肿患者术后骨缺损区的修复效果较好,能减少骨吸收,促进骨愈合,提高骨密度,恢复颌骨外形,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囊肿 浓缩生长因子 BIO-OSS骨粉 骨缺损修复
原文传递
3种麻醉方法在兔骨缺损修复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欧阳毅 夏瑗优 +2 位作者 张一辰 王琼仁 于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比较戊巴比妥钠、乌拉坦、咪达唑仑与氯氨酮/速眠新Ⅱ复合麻醉3种麻醉方法在兔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家兔120只分为3组,每组40只,分别予以不同麻醉药物进行麻醉:A组戊巴比妥钠肌内注射;B组乌拉坦经耳缘静脉注... 目的比较戊巴比妥钠、乌拉坦、咪达唑仑与氯氨酮/速眠新Ⅱ复合麻醉3种麻醉方法在兔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家兔120只分为3组,每组40只,分别予以不同麻醉药物进行麻醉:A组戊巴比妥钠肌内注射;B组乌拉坦经耳缘静脉注射;C组咪达唑仑与氯氨酮/速眠新Ⅱ复合肌内注射。分别记录各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呼吸频率及心率、麻醉并发症、苏醒时间、追加麻醉药物情况及术后病死率。结果 B、C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4.53±0.65)、(3.56±1.31)min,与A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B组麻醉维持时间为(152.12±12.53)min,与A、C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C组麻醉苏醒时间为(31.05±5.73)min,与A、B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需要追加麻药物的概率及术后1个月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氯氨酮/速眠新Ⅱ复合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未观察到动物明显的呼吸、心率抑制,安全性与可控性高,对实验动物长期存活影响较小,是兔骨缺损修复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麻醉 手术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进 葛建飞 +1 位作者 郭开今 郑欣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556-560,共5页
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3D打印技术制备的多孔支架材料具有个性化及多样化的优势,可满足不同骨缺损修复的需求。除了金属、陶瓷等传统3D打印材料,3D细胞或组织打印以及3D打印载药材料的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各... 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3D打印技术制备的多孔支架材料具有个性化及多样化的优势,可满足不同骨缺损修复的需求。除了金属、陶瓷等传统3D打印材料,3D细胞或组织打印以及3D打印载药材料的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各种3D打印多孔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多孔支架 骨缺损修复
下载PDF
辛伐他汀复合聚乳酸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晶莹 宋泉生 +5 位作者 朱静琳 韩晓光 杨燕琳 陈栎 李旭 宋纯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聚乳酸复合物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150±10)g。制备直径为10mm的颅骨全层极限缺损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对照组缺损区单纯植入聚乳酸40mg;实验组缺损区植入辛伐...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聚乳酸复合物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150±10)g。制备直径为10mm的颅骨全层极限缺损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对照组缺损区单纯植入聚乳酸40mg;实验组缺损区植入辛伐他汀20mg,聚乳酸40mg。术后4周、8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比较颅骨缺损区新骨形成面积占总缺损面积百分比、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颅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大部分骨缺损区显示为不规则的高密度阴影,对照组大部分缺损区域仍为低密度透光影。各组(n=5)颅骨缺损区新骨形成面积占总缺损面积百分比,对照组为27.33%±2.54%,实验组为74.63%±2.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148,P=0.000)。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骨缺损区有少量新骨形成,术后8周实验组骨缺损区被大量骨组织充填;对照组骨缺损区为剩余材料与纤维组织充填,仅在缺损周边有少量新骨形成。结论局部应用辛伐他汀有显著促进成骨的作用,对修复骨缺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辛伐他汀 聚乳酸
下载PDF
完全埋伏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艺 康非吾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多数完全埋伏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由于紧邻第二磨牙,拔除术后常会出现相邻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且多为拔除术前原有骨质缺损的进一步显现及加剧,故拔除术后可能出现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形成,甚至远中牙根吸收、龋坏等症状,严重时甚... 多数完全埋伏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由于紧邻第二磨牙,拔除术后常会出现相邻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且多为拔除术前原有骨质缺损的进一步显现及加剧,故拔除术后可能出现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形成,甚至远中牙根吸收、龋坏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第二磨牙松动以致拔除的情况,故术后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有重要意义。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拔除术前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状态、手术方式等。目前针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不同影响因素有多种预防方式及修复方式,主要为骨及骨替代材料移植、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细胞活性成分移植等,不同修复方式均有不足之处,或经济成本高,或导致骨吸收影响新骨生成量,本文针对目前拔除完全埋伏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影响因素、预防及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骨缺损修复
下载PDF
梯度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吕娟 高子龙 +3 位作者 朱友家 沈昕 黄闽 王阅春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梯度浓度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建立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利用自体骨,未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和梯度浓度脱矿牙配合Bio-Oss骨粉分别行钛钉内固定法修复牙槽骨缺损,12周后处死动物,取... 目的:探讨梯度浓度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建立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利用自体骨,未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和梯度浓度脱矿牙配合Bio-Oss骨粉分别行钛钉内固定法修复牙槽骨缺损,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所有移植体均与骨组织愈合良好,无松动,脱落。X线片提示不同实验组钛钉周围骨密度和高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组织学提示不同实验组移植体和骨组织界面均有不同程度血管化及新骨形成。结论:自体牙用钛钉内固定可修复骨缺损,不同程度脱矿牙修复骨缺损效果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矿牙 BIO-OSS骨粉 骨缺损修复
原文传递
磷酸钙微球骨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波 徐文峰 廖晓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09-1017,共9页
磷酸钙微球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高的比表面积、低致密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在分离、催化、传感、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方面均有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磷酸钙陶瓷微球在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骨修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实心、多孔、... 磷酸钙微球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高的比表面积、低致密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在分离、催化、传感、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方面均有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磷酸钙陶瓷微球在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骨修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实心、多孔、空心和花瓣状等四种不同结构磷酸钙陶瓷微球制备方法以及在骨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并归纳总结了各类微球具有的优缺点和改进的方向,为骨修复用磷酸钙微球的设计和制备提供较系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微球 骨修复 综述
下载PDF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成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杰 许建中 +4 位作者 刘曦明 罗飞 何清义 代飞 谢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可能的成骨机制。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自主构建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内分泌的成骨关键蛋白BMP-2、TGF-β1以及IGF-1的表达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个体化组织工程骨WB结果显示以上三种蛋白均有表达,且分泌最... 目的探讨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可能的成骨机制。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自主构建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内分泌的成骨关键蛋白BMP-2、TGF-β1以及IGF-1的表达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个体化组织工程骨WB结果显示以上三种蛋白均有表达,且分泌最高峰在上架后第5~9天。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可分泌较多的成骨关键蛋白,最佳手术植入时间为构建后第5~9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 成骨机制 骨缺损修复
下载PDF
聚乳酸膜复合脱钙冻干异体骨修复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祖兵 侯劲松 程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 探讨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PL A)膜复合脱钙冻干异体骨 (demineralized freeze- dried bone,DFDB)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 ,比较单纯 PL A膜和 PL A膜复合 DFDB的骨修复能力。方法 在 2 4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下缘中份形... 目的 探讨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PL A)膜复合脱钙冻干异体骨 (demineralized freeze- dried bone,DFDB)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 ,比较单纯 PL A膜和 PL A膜复合 DFDB的骨修复能力。方法 在 2 4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下缘中份形成 1.0 cm× 0 .6 cm× 0 .4cm的矩形缺损。左侧缺损覆以 PL A膜 ,右侧缺损植入 DFDB后表面覆盖 PL A膜。术后 4、8、12周分期处死动物 ,取双侧下颌骨标本作大体观察 ,组织学观察 ,以及 X线片计算机灰度值分析。结果  PL A膜复合 DFDB侧成骨活跃 ,成骨量高 ,计算机灰度值分析表明 ,术后 4、8周两侧缺损区内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复合材料侧骨密度较高。结论  PL A/ DFDB复合材料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膜 脱钙冻干异体骨 骨缺损修复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兔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世杰 马立琼 +5 位作者 熊贤梅 张严 陈梓杰 冯俊铭 高怡加 曾展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155-2160,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成骨和血管化的相关因子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可促进骨不连愈合。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经三七总皂苷干预后的生长因子释放情况,以及对兔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七... 背景: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成骨和血管化的相关因子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可促进骨不连愈合。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经三七总皂苷干预后的生长因子释放情况,以及对兔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对照组、空白组3组。三七总皂苷组用三七总皂苷灌胃2周;对照组予10 mL生理盐水灌胃处理2周;空白组正常饲养。三七总皂苷组与对照组一起采血离心获得富血小板血浆,激活后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节点(激活后0,2 h及1,3,5,7 d)生长因子释放浓度。1周后所有动物行桡骨骨缺损造模,三七总皂苷组与对照组植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通过观察术后X射线片及大体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比较骨缺损愈合情况。实验方案已经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TCMF1-2019062)。结果与结论:①生长因子释放情况:三七总皂苷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激活后第7天、转化生长因子β在激活后第1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激活后第3,5天释放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②X射线片检查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2个月三七总皂苷组的骨缺损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三七总皂苷组与对照组都明显优于空白组;术后3个月3组骨缺损均已愈合;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三七总皂苷组骨小梁密度大于对照组;空白组劣于其余2组;④实验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可以上调富血小板血浆释放生长因子的浓度;三七总皂苷干预后的富血小板血浆对促进兔骨缺损愈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富血小板血浆 三七总皂苷 生长因子 兔桡骨 骨愈合 骨缺损修复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Bio-oss人工骨粉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晓虹 刘伟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1611-1615,共5页
目的观察富小板血浆联合Bio-oss人工骨粉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完成种植修复、后期复查时确诊为牙种植体周围缺损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富小板血浆联合Bio-oss人工骨粉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完成种植修复、后期复查时确诊为牙种植体周围缺损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Bio-oss人工骨粉进行修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Bio-oss人工骨粉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以及菌斑指数(PI)、龈沟出血指数(SBI)水平分别为(7.18 ±1.31) mm,(5.68 ±0.87) mm,(1.23 ±0.31),(2.48 ±0.34)和(7.22 ± 1.28) mm、(5.74 ± 0.83) mm、(1.27 ±0.33)、(2.53 ±0.36),均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骨密度(BMD)水平分别为(35.48 ±4.58)g/cm^3 .(35.74 ±4.61)g/cm^3,明显低于治疗后(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 PD、CAL 及 PI、SBI 水平分别为(4.48 ± 1.01) mm,(4.27 ± 0.53) mm ,(0.68 ±0.21),(1.12 ±0.13)和(3.43±0.76)mm、(0.58±0.54)mm、(0.38±0.07)、(0.41 ±0.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 ±0.83)mm、(4.83 ±0.71 )mm、(0.89 ±0.27)、( 1.46 ±0.21)和(4.14 ±0.98)mm、(4.21 ±0.62)mm、(0.49 ±0.11),(0.63 ±0.13)](t= 3.213、3.739、3.632、8.144 和 3.387、4.533、4.991、8.526,P = 0.002、0.000,0.000、0.000和0.001、0.000、0.000、0.000)。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的牙尖交错位习惯咬合状态(ICP-HB)、最大力紧咬合状态(ICP-MC)时的颍肌前部(TA)肌电值和咬肌(MA)肌电值水平分别为(76.81 ±15.17),(67.56 ±14.43),(74.24 ± 13.28),(68.27 ±13.03)和(66.44 ± 13.28)、(58.76 ± 13.07)、(65.58 ±11.55)、(59.04 ± 10.76) m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46.48 ± 11.15)、(38.19 ± 13.04)、(54.83 ± 12.57)、(56.48 ±13.13)和(45.71 ± 10.98),(38.23 ± 13.11),(55.14 ±12.69)、(56.61 ± 13.08) mV](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ICP-HBJCP-MC时的TA、MA肌电值水平均明显高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质丢失 牙种植体 富血小板血浆 Bio-oss人工骨粉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骨缺损修复
原文传递
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思宇 徐永清 +3 位作者 李福兵 单长蒙 汤浩 冯凡哲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50例骨缺损并接受骨缺损重建修复... 目的探讨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50例骨缺损并接受骨缺损重建修复术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组(实验组)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组(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观察并比较术后1、6、12、24周两组患者植骨融合例数(植骨融合发生率),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结果术后46例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切口均I期愈合,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间术后1周、6周、12周、24周植骨融合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手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组升高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余血常规检测指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术后检查结果比较,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血肌酐术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在四肢骨缺损修复中均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可作为治疗四肢骨缺损中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良好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植骨重建 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
下载PDF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涧 郑和平 +4 位作者 谢志平 张天浩 王之江 张豪杰 陆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根据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研究,获得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第5跖骨穿支与足背外侧区血管吻合特点, 在前足外侧设计... 目的 探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根据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研究,获得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第5跖骨穿支与足背外侧区血管吻合特点, 在前足外侧设计并切取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转位修复前足缺损创面7例.结果 本组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经1~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良好,供区未发现穿鞋不适、行走受限等异常,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解剖恒定,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中小创面较为理想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外侧动脉 第5跖骨 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柚皮苷调控miR-199a-5p/ECE1分子轴促进骨损伤修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冲 曹慧 +1 位作者 杨彩彩 王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柚皮苷通过调控mi R-199a-5p/ECE1分子轴对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ECE1及成骨分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mi RNAs相对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 R-199a-5p和ECE1靶向关系;MTT检测MC3T3... 目的探讨柚皮苷通过调控mi R-199a-5p/ECE1分子轴对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ECE1及成骨分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mi RNAs相对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 R-199a-5p和ECE1靶向关系;MTT检测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ALP)检测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能力;茜素红染色检测MC3T3-E1细胞矿化情况。结果柚皮苷处理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成骨分化指标Runx2、OPN、BMPs、OC等的表达、ALP活性以及细胞钙化能力水平(P<0.01)。其中20ng/m L浓度处理的效果最优。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柚皮苷能显著上调mi R-199a-5p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ECE1是mi R-199a-5p的一个靶基因;并且,mi R-199a-5p靶向下调ECE1的表达。进一步实验表明,敲降mi R-199a-5p显著降低柚皮苷对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ALP活性和钙矿化的促进作用(P<0.01);敲降ECE1显著促进了柚皮苷对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ALP活性和生物矿化能力的促进作用(P<0.01);柚皮苷处理加同时敲降mi R-199a-5p和ECE1组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ALP活性和钙矿化能力与柚皮苷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细胞成骨分化标志的检测也证明了上述结果。由此可知,柚皮苷通过上调mi R-199a-5p对ECE1靶向下调作用,进而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结论柚皮苷处理显著促进了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水平;这种作用是通过上调mi R-199a-5p/ECE1分子轴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损伤修复 柚皮苷 miR-199a-5p ECE1 成骨分化
下载PDF
纳米粒子在骨组织工程化基因修饰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光照 裴锡波 王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771-4783,共13页
背景:传统的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临界骨缺损存在成骨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而以非病毒纳米粒子为基因载体构建的基因强化型骨组织工程移植物,具有更高的成骨效率和安全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的:对当前国内外有关纳... 背景:传统的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临界骨缺损存在成骨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而以非病毒纳米粒子为基因载体构建的基因强化型骨组织工程移植物,具有更高的成骨效率和安全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的:对当前国内外有关纳米粒子在组织工程成骨基因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述,旨在为纳米粒子介导的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第一作者在Pub 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上进行文献检索,并以“Bone defect repair,Bone tissue engineering,Gene delivery,Nanoparticles,Non-viral gene vector,Sustained release technology,Sequential release,Targeted delivery”作为英文检索词,以“骨缺损修复,骨组织工程,基因递送,纳米粒子,非病毒基因载体,缓释技术,序贯释放,靶向递送”作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84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1)在骨缺损愈合的各个生理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基因递送可以显著增强骨修复效果。在早期炎症阶段,通过纳米粒子递送抗炎基因来调节炎症反应,可以为后续骨愈合奠定基础;在血管新生期,向局部递送促血管化基因有助于形成高度组织化、可灌注的血管系统,加快骨愈合速度;随着血管化的进行,骨骼的神经再支配也开始发生,此时递送促神经再生的功能性基因有利于促进神经化骨再生;在成骨阶段,通过构建纳米粒子-成骨基因复合物,可以直接提升支架及体内新骨形成的效率。(2)各种有机、无机纳米颗粒、金属有机框架和外泌体等非病毒纳米载体,在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这些纳米基因载体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基因转染效率、生物安全性和成骨特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类型。(3)为了全面提升递送基因的效果,目前主要通过对纳米载体进行各种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骨组织工程 基因递送 纳米粒子 非病毒基因载体 缓释技术 序贯释放 靶向性递送
胚胎骨引导骨再生膜下植入对颌骨缺损修复的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侯劲松 黄洪章 李祖兵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15,T003,共3页
目的 评价胚胎骨 (FetalBone ,FB)的空间维持能力和聚乳酸膜 (PLA)胚胎骨复合植入 (PLA/FB)的骨修复效果。方法 在 18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方形骨缺损 ,一侧缺损表面以PLA膜严密覆盖 ,另一侧缺损内植入FB后表面覆盖PLA膜... 目的 评价胚胎骨 (FetalBone ,FB)的空间维持能力和聚乳酸膜 (PLA)胚胎骨复合植入 (PLA/FB)的骨修复效果。方法 在 18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方形骨缺损 ,一侧缺损表面以PLA膜严密覆盖 ,另一侧缺损内植入FB后表面覆盖PLA膜。术后 4、8、12周分期处死动物 ,标本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各期单纯PLA膜侧多数标本发生程度不同的膜塌陷 ,复合植入侧仅 3例发生轻度膜塌陷。组织学观察 ,术后 4、8周复合植入侧成骨量高 ,骨组织丰富。 12周时复合植入侧再生皮质骨连续致密。结论 PLA/FB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成骨活性高 ,骨量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骨 引导性骨再生 聚乳酸膜 骨修复
下载PDF
大动物节段性骨缺损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胡贵 覃建国 +4 位作者 李理 石展英 潘浩波 李兵 崔旭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四肢节段性骨缺损,尤其是临界尺寸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仍然是骨科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人工骨材料逐渐取代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成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为评价人工骨材料作为骨缺损修复替代物的发展前景,有必要建立可重复且有效的节... 四肢节段性骨缺损,尤其是临界尺寸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仍然是骨科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人工骨材料逐渐取代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成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为评价人工骨材料作为骨缺损修复替代物的发展前景,有必要建立可重复且有效的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但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大动物节段性骨缺损模型能完美模拟人类骨结构和力学特征。因此本文对大动物节段性骨缺损模型的临界尺寸骨缺损大小的取值、常用建模动物的优缺点、节段性骨缺损模型的建立、骨材料的不同固定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促进大动物节段性骨缺损模型的优化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骨缺损 生物材料 骨缺损修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膜同种异体体内成骨修复兔肩胛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苍宇 王栓科 +6 位作者 任广铁 拓振合 庾佳佳 汪静 安丽萍 马婧琳 赵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88,共5页
目的 以兔BMSCs和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植入同种异体兔体内修复肩胛骨缺损,探讨组织工程骨膜修复大块不规则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取2周~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 目的 以兔BMSCs和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植入同种异体兔体内修复肩胛骨缺损,探讨组织工程骨膜修复大块不规则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取2周~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猪近端空肠制备SIS,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取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制备单侧肩胛骨3 cm × 3 cm次全切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9),分别于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膜和单纯SIS。术后观察动物大体情况;8周时处死动物后行X线片观察并按Lane-Sandhu X 线片评分标准评分;标本大体观察后,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 结果实验动物术后进食、活动均正常,切口无红肿、渗液。X线片观察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片状新生骨形成,密度与正常骨相同;对照组骨缺损区无骨形成征象,骨缺损区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影相似。X线片评分实验组为(6.67 ± 0.32)分,对照组为(0.32 ± 0.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71,P=0.001)。标本大体观察示实验组两端桥接部已形成骨性愈合,部分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填充;对照组无骨组织生成。HE及Masson染色示实验组骨缺损处有新骨生成,骨组织中可见血管腔及髓腔样结构,未见明显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骨缺损区仅为胶原瘢痕组织和纤维样结构,无骨组织生成。 结论以兔BMSCs和猪SI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在同种异体兔体内可以成骨,具有修复大块不规则骨缺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膜 BMSCS 小肠黏膜下层 骨缺损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