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族群的社会记忆 |
彭兆荣
朱志燕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2
|
亚文化与数字身份生产:快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土味文化研究 |
李彪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2
|
|
3
|
跑步健身中的身体管理与理性化——一项基于马拉松跑者的质性考察 |
王健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2
|
|
4
|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身体与自我认同 |
黄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16
|
|
5
|
身体作为边缘群体的一种言说方式和身份建构路径 |
唐青叶
|
《符号与传媒》
|
2015 |
15
|
|
6
|
经历乳腺癌:疾病与性别情境中的身体认同 |
鲍雨
黄盈盈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4
|
|
7
|
“下力”的身体经验:重庆“棒棒”身份意识的形成 |
秦洁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8
|
从“盗亦有道”到“春秋无义战”——香港“黑道”电影中的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的演变 |
钟大丰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9
|
空间的感知 |
胡滨
|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10
|
流量时代的身体意象与消费体验 |
伍麟
赵颖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0
|
|
11
|
人机融合:赛博格的身体技术与身份认同 |
乔新玉
张国伟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12
|
社会身份标记——红瑶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研究之一 |
冯智明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3
|
广场舞女性日常生活的群体互动与身份建构 |
刘建
吴理财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
2018 |
9
|
|
14
|
身体张力、身体塑造与自我认同——兼析“塑身类”运动在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哲学”意义 |
赵歌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15
|
同一与差异: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属性认同 |
尹伊
|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6
|
休闲、身体与自我——城市马拉松流行的社会生成逻辑 |
王健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7
|
身体维度下的自我认同 |
黄剑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8
|
具身视角下遗产地研学旅行中遗产认同的建构研究 |
何银春
陈果
|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19
|
数字时代学习者身体展演的权力隐匿与共生秩序 |
杨霞
范蔚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20
|
身体·性·忏悔——评日本新华侨女作家陈永和《一九七九年纪事》 |
林红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