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作为边缘群体的一种言说方式和身份建构路径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青叶 《符号与传媒》 2015年第1期53-64,共12页
身体与语言符号一样是人与世界对话的中介,它把各种概念、观念和情感用可见、可阐释的形式具体化。身体被物化和符号化为一种言说和身份建构方式,实施某种社会行为。本文在综述不同学科身体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身体、身份与权力的关系,... 身体与语言符号一样是人与世界对话的中介,它把各种概念、观念和情感用可见、可阐释的形式具体化。身体被物化和符号化为一种言说和身份建构方式,实施某种社会行为。本文在综述不同学科身体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身体、身份与权力的关系,并以中国转型期边缘群体为例阐释了他们如何用身体参与身份与社会现实的建构。身体像话语一样是一种可以消费的产品,社会行为者通过消费身体来获取社会关注和身份认同,表达自身诉求和捍卫自身利益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份建构 话语 意义
下载PDF
教科书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12
2
作者 段发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6,共6页
意识形态通过话语建构教科书的"最合价值"内容体系与"最合秩序"的编排体例,形成了不同的教科书体。在新中国60多年的教科书史中,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在不断地争夺教科书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新中国不同时期教科书的&q... 意识形态通过话语建构教科书的"最合价值"内容体系与"最合秩序"的编排体例,形成了不同的教科书体。在新中国60多年的教科书史中,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在不断地争夺教科书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新中国不同时期教科书的"革命模式"与"学术模式"之间的钟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教科书体 话语 建构
下载PDF
当汤姆偷窥微笑的美杜莎——多丽斯·莱辛《屋顶丽人》的福柯权力理论解读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荃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50-54,共5页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作家,多丽斯·莱辛以其敏锐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人文关怀享誉现当代世界文坛。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致辞时给予她高度的评价:"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作家,多丽斯·莱辛以其敏锐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人文关怀享誉现当代世界文坛。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致辞时给予她高度的评价:"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在莱辛的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体验的关注和书写体现她对于人类情感、道德伦理、两性关系以及人类生存现状的深入洞见与剖析。《屋顶丽人》刻画了三个屋顶建筑工人与一个晒日光浴女子在两性权力关系中的性别冲突与危机。根据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三个工人对晒日光浴女子的男性凝视,象征着父权制度下的规训惩罚权力,物化女性的身体。被凝视的对象——晒日光浴的女子以漠然的态度应对三个工人的骚扰与挑衅,拒绝内化父权制的社会规约对女性身体的约束和控制。伴随着具有表现力和抗争性的身体语言策略,她的沉默既体现了父权制语言符号系统对女性话语的压制,又以无声的反抗巧妙瓦解了三个工人的话语霸权在父权制语言符号系统的主导统治地位,从而以三个工人的尴尬离场为标志,象征女性以身体话语为武器的无声反抗最终转变女性在两性权力关系中的被动他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凝视 女性身体 父权话语 无声反抗
下载PDF
《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权力机制论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健然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4,共9页
女性身体在爱丽斯·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福柯的权力理论框架下,身体是权力运作的场所,它既是权力规训的对象,又是反抗权力的策源地。本文结合福柯的权力理论,从规训权力和反抗权力两个方面探析《父亲的微... 女性身体在爱丽斯·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福柯的权力理论框架下,身体是权力运作的场所,它既是权力规训的对象,又是反抗权力的策源地。本文结合福柯的权力理论,从规训权力和反抗权力两个方面探析《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父权权力机制的运作,指出一方面父权规训权力在女性身上强加种种限制,生产出驯服的女性身体,另一方面被规训的女性又以身体为立足地与父权权力抗衡和较量,获得自由的身体,建构女性话语,摆脱处于边缘的生存境遇,实现了两性之间深层交流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女性身体 规训权力 反抗权力 女性话语
原文传递
身体、话语和权力:“农民工”群体的污名化建构过程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文军 田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166,共13页
当前存在某种以"污名化"的方式来诠释"农民工"艰难生活与生存状态的倾向,这既不利于"农民工"问题的真正解决,也影响了这一群体主体性与权利意识的形成。污名化及其破解构成了现阶段"农民工"问... 当前存在某种以"污名化"的方式来诠释"农民工"艰难生活与生存状态的倾向,这既不利于"农民工"问题的真正解决,也影响了这一群体主体性与权利意识的形成。污名化及其破解构成了现阶段"农民工"问题的关键。但既有单一维度的污名化分析难以完整地把握农民工群体的污名化建构全貌,也无法为"农民工"污名的消除与该群体生活境遇的改善提供有效借鉴。因此,构建以"身体—话语—权力"为分析中轴的多维分析框架,有助于从不同层面剖析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污名化建构及其维系方式。在此基础上,为有效消解"农民工"的污名提供思路,也为进一步维护其生存与发展权利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污名化建构 身体 话语 权力
下载PDF
福柯身体思想对体育社会学研究启示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晓智 王永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身体是福柯研究的一大领域,对身体为载体的体育运动研究中,借助了福柯概念系统。福柯视角下,体育运动过程中包含权力关系转移,在体育的话语结构下,所表现出的身体形态以及权力结构。本文通过简述福柯身体研究,呈现福柯思想对体育社会学... 身体是福柯研究的一大领域,对身体为载体的体育运动研究中,借助了福柯概念系统。福柯视角下,体育运动过程中包含权力关系转移,在体育的话语结构下,所表现出的身体形态以及权力结构。本文通过简述福柯身体研究,呈现福柯思想对体育社会学思想的启发,话语建构下的体育运动,健身考古学的研究,以及西方体育研究者运用福柯思想的研究的相关研究,旨在呈现福柯身体研究的思想对体育社会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身体 话语建构 体育运动
下载PDF
异化与解放——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作家身体话语言说脉络
7
作者 陈诗雯 沈妉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身体话语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异化批判的重要方式,依循尼采式思路和社会实践路径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对身心和谐的追求,同时针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的言说空场,从政治、性别、日常生活、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填补,调和了建构... 身体话语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异化批判的重要方式,依循尼采式思路和社会实践路径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对身心和谐的追求,同时针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的言说空场,从政治、性别、日常生活、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填补,调和了建构主义和本质主义两大传统之间的分歧。但如何在当今突破西方马克思主义身体批判未达底部的局限性,以彻底保存其身体话语的批判性也成为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体话语 身体政治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元宇宙空间中的虚拟身体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伟 张原婧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3-180,共8页
“身体转向”与“空间转向”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两大转向,元宇宙问题的出现,将身体理论与空间理论引入了技术领域。元宇宙场域的复杂性特征,促使虚拟身体、真实身体与元宇宙空间形态及其关系问题具有新意涵。三种形态被置于多维度的交互... “身体转向”与“空间转向”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两大转向,元宇宙问题的出现,将身体理论与空间理论引入了技术领域。元宇宙场域的复杂性特征,促使虚拟身体、真实身体与元宇宙空间形态及其关系问题具有新意涵。三种形态被置于多维度的交互中,既可能导向抽象空间,重构二元对立的哲学传统,使虚拟身体和真实身体在离身化中分裂,也可能导向差异性空间,模糊空间与身体的界限,使虚拟身体和真实身体在具身化中聚合,生产出全新意涵。观察、阐释元宇宙空间中缠绕着的复杂辩证关系,正是将元宇宙问题上升到形而上学层面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空间 虚拟身体 感官经验 权力话语 性别身份
下载PDF
人类世的身体:当代艺术中的身体转向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丽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8-124,150,160,共9页
人类世的显著特征是在“人类能动性”视野下,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对地球产生的不可逆转之影响,以及“身体”与“社会”在“归化”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双重变化之间再次交替。在此影响下,身体的边界不断扩展,身体正在转变为一个与技术、... 人类世的显著特征是在“人类能动性”视野下,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对地球产生的不可逆转之影响,以及“身体”与“社会”在“归化”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双重变化之间再次交替。在此影响下,身体的边界不断扩展,身体正在转变为一个与技术、文化和社会交织的物质网络,这一特征引发了身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转向,即身体—环境、身体—技术,以及物质—话语三个主要向度,这三个向度同时触及了身体的重新定义对当代艺术创造性发展的拓展之维,以及身体政治的有效性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引导之维,它们共同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身体转向 身体—环境 身体—技术 物质—话语
下载PDF
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的共构:数字媒介时代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进路的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磊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1年第1期126-144,共19页
数字化媒介技术在当下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包括性别叙事在内的日常生活各领域叙事话语的生产与建构。在简要梳理了既往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话语”与“身体”两个基本维度的基础上,本文借用韩炳哲、基特勒以及斯蒂格勒的理论资源,... 数字化媒介技术在当下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包括性别叙事在内的日常生活各领域叙事话语的生产与建构。在简要梳理了既往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话语”与“身体”两个基本维度的基础上,本文借用韩炳哲、基特勒以及斯蒂格勒的理论资源,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数字化媒介技术所造成的叙事困境。结合哈拉维的“赛博格”概念,本文认为,在当下的媒介技术环境中,要想实现对于性别话语的重新书写,就必须考虑技术问题的重要性,将技术、身体、叙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数字媒介平台中的叙事困境,从“技术身体”处探寻重构更加平等的性别叙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身体 叙事 话语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论西方后女权主义对女性身体的文化批判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影君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87,91,共5页
对女性身体所进行的文化批判是西方后女权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父权社会对女性长期的压迫统治,使女性主体意识被放逐,身体成为女性存在的表征。但身体被意识形态权力所监禁,使女性成为父权制文化中的"他者"。后女权主义... 对女性身体所进行的文化批判是西方后女权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父权社会对女性长期的压迫统治,使女性主体意识被放逐,身体成为女性存在的表征。但身体被意识形态权力所监禁,使女性成为父权制文化中的"他者"。后女权主义希望通过身体批判,可以获得女性主体意识回归。于是,"女性"被重新发现与命名,但这种刻意的命名也将消解在文化批判的行进中,后女权"酷儿"批评的动向,即使其成为一种可转换的变动不居的临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女权 身体 酷儿 文化 权力话语
下载PDF
国家在场的身体知识:民国时期武术近代化的身体谱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苑城睿 戴国斌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对民国武术史料进行谱系学研究后发现:社会精英一方面以强国强种话语将国民身体与国家身体相关联,既利用“女子习武”拓展国人的身体赋权范围而促进国家文明进步,也对“童子军身体”进行深度征用而隐喻国家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他们以... 对民国武术史料进行谱系学研究后发现:社会精英一方面以强国强种话语将国民身体与国家身体相关联,既利用“女子习武”拓展国人的身体赋权范围而促进国家文明进步,也对“童子军身体”进行深度征用而隐喻国家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他们以“病夫”话语将中西作比较,既对武术进行教育化新探索,也开启竞技化新征程,并交汇于“土洋之争”及其背后所彰显的国族身份话语和权力意识的塑造。总之,在近代武术身体知识的国家性话语中,于民族国家话语权的场域下,武术以其所兼具的“切身性”和“民族性”而成为振兴民族、铸造共同体意识的工具,国民身体在知识与权力的运作下也将国家共同体的“想象性”作肉身化体现。但因其矛盾的“古今中外”认识,致使他们既以传统为傲也以西方体育为憧憬,及其近代武术既以西学为师也以其为对手的发展之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社会精英 民族国家 武术 身体知识 话语 谱系学
下载PDF
身体叙事文本——权力话语视域下的女性体育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永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1-35,共5页
后现代主义以语言学为转向,通过文本策略反叛传统西方哲学,使社会化的"文本身体"浮上水面,迎合了批判理论对父权制的反抗和对女性身体的关注。体育作为一种制度体系,在成为女性身体重要展示舞台的同时,也实践着微观的权力控制... 后现代主义以语言学为转向,通过文本策略反叛传统西方哲学,使社会化的"文本身体"浮上水面,迎合了批判理论对父权制的反抗和对女性身体的关注。体育作为一种制度体系,在成为女性身体重要展示舞台的同时,也实践着微观的权力控制,并通过隐形的话语机制建构女性的社会化身体。通过文献查阅,以女性身体为议题,揭示了体育领域内女性身体和社会文化的同构,及生物学、消费主义等权力话语的策略机制,探讨和展望了女性在体育中找回主体意识、反抗霸权话语、规划美学身体救赎的困境与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体育 身体 权力 话语 文本
下载PDF
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思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75-79,共5页
女性诗歌以躯体写作作为话语建构的支点和逻辑起点。躯体作为她们最后的领地,既是对抗大工业社会和陈腐理念双重挤压的手段,又是抵抗男权秩序、成为充分意义上的女人的基点。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主要有四种:欲望主体型、欲望客体... 女性诗歌以躯体写作作为话语建构的支点和逻辑起点。躯体作为她们最后的领地,既是对抗大工业社会和陈腐理念双重挤压的手段,又是抵抗男权秩序、成为充分意义上的女人的基点。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主要有四种:欲望主体型、欲望客体型、主客体交融型和自恋神话型。通过对女性诗歌文本中躯体意象的考察,发现她们的私设话语既体现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同时又规避了人文精神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意象 女性诗歌 女性话语 男权秩序
下载PDF
边界与融合: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参与者的身体展演与话语叙事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莲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6,共6页
运用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等方法,以福建高地畲族村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为研究对象,探讨村落场域中畲、客族群空间边界与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关刀文武灯阵是高地村客家族群为祭祀祖先而构建的族群仪式体育活动。研究认为,在客家关刀... 运用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等方法,以福建高地畲族村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为研究对象,探讨村落场域中畲、客族群空间边界与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关刀文武灯阵是高地村客家族群为祭祀祖先而构建的族群仪式体育活动。研究认为,在客家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的族祭场域,形塑了村落畲族、客家之间的空间边界;在畲族庆典场域中,客家关刀文武灯阵仪式体育的参演,促生了两个相互隔离的村落族群的融合。村落族群空间边界是为了保存族群特质而构建,而族群融合推动了村落共同体的构建,使得多宗族共同体之间的协同治理格局被形塑,边界与融合是村落族群寻找自我存在与共同发展的需要,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族群仪式体育成为这种需要实现的工具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体育 身体媒介 关刀文武灯阵 身体展演 话语叙事
下载PDF
论王尔德戏剧《莎乐美》中的“凝视”与“反凝视”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向读者展示了一位极富主体意识和个人魅力的女性形象,剧中复杂的"凝视"关系隐含着欲望纠缠、权力运作和身份意识。从凝视理论与福柯关于微观权力机制的论述可知,作品女主人公莎乐美利用女性身体、话... 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向读者展示了一位极富主体意识和个人魅力的女性形象,剧中复杂的"凝视"关系隐含着欲望纠缠、权力运作和身份意识。从凝视理论与福柯关于微观权力机制的论述可知,作品女主人公莎乐美利用女性身体、话语建构等"反凝视"策略来对抗菲勒斯中心的男权凝视,并向我们展示了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可贵的反叛意识和抗争精神,对于消解菲勒斯中心话语和颠覆男权文化统治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莎乐美》 凝视 反凝视 权力 身体 话语
下载PDF
从被凝视到反凝视:《茶蓬河的恋人》中的女性主体性建构
17
作者 胡敏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8期15-18,39,共5页
《茶蓬河的恋人》收录在美国越战作家蒂姆·奥布莱恩的半自传性小说集《士兵的重负》中,故事讲述了到越南美军驻地探亲的高中毕业生玛丽从一个对战争一无所知的平民,转变为一个热衷于战争的战士的过程。作品颠覆了主流战争叙事中的... 《茶蓬河的恋人》收录在美国越战作家蒂姆·奥布莱恩的半自传性小说集《士兵的重负》中,故事讲述了到越南美军驻地探亲的高中毕业生玛丽从一个对战争一无所知的平民,转变为一个热衷于战争的战士的过程。作品颠覆了主流战争叙事中的“衬托男性英雄主义的辅助性角色”的传统女性形象,揭露了战争对人性的异化。该文以《茶蓬河的恋人》中的玛丽为研究对象,从凝视理论出发,探讨玛丽是如何从一位战争语境下的“被凝视”客体,通过身体意识的觉醒、话语权的建构,激发女性主体意识,从而对“男性凝视”发起“反凝视”,打破战争话语中性别化的二元对立,成为一个在战争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女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蓬河的恋人》 男性凝视 反凝视 主体性 身体 话语权
下载PDF
论身体的德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旭蕾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0,共5页
无论伦理道德的理论阐释还是实践,必须处理身/心、灵/肉、精神/物质、欲望/理性、自我/他者之间的关系,以安置身体,引领欲求,进而建制社会组织与秩序。其间,身体是伦理道德话语编织的结,是德性得以展现的实践模式及抱慰个体心灵的核心。
关键词 身体 德性 话语 体现
下载PDF
与现代主义的博弈--米娜·洛伊《女性主义宣言》的女性话语建构
19
作者 张甜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年第2期15-21,共7页
现代主义犹太女诗人米娜·洛伊身份多重,她集艺术家、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未来主义者、女权主义者、演员、灯具设计者以及波希米亚人于一身。洛伊的诗作激进,种族意识强,个人感悟十足,同时还颇具先锋派的特质。本文将以洛伊创作... 现代主义犹太女诗人米娜·洛伊身份多重,她集艺术家、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未来主义者、女权主义者、演员、灯具设计者以及波希米亚人于一身。洛伊的诗作激进,种族意识强,个人感悟十足,同时还颇具先锋派的特质。本文将以洛伊创作于1914年的诗作《女性主义宣言》为例,探讨其在展现女性主义主体性问题上呈现出的不同的叙述维度,此诗在文本叙事和视觉叙事上均大放异彩。洛伊巧妙地将哲学思想、视觉艺术、文本话语融合在一起,她挑战基于男性主体而生成的语言体系,批判这一单向度且具有压制性的话语体系。在未来主义和直觉哲学影响下,洛伊对构建20世纪初女性主体性身体政治以及推动现代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娜·洛伊 现代主义 未来主义 主体性 身体政治 女性话语
原文传递
空间生产和身体言说:中国电影的上海城市想象和建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灵 王晓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8,共7页
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和建构,它是历时和共时交构的结果。作为中国现代都市的代表,上海经由中国电影的历史性书写,并立足空间生产和身体言说两个维度的影像建构,最终成为民族家国话语、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图景的指... 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和建构,它是历时和共时交构的结果。作为中国现代都市的代表,上海经由中国电影的历史性书写,并立足空间生产和身体言说两个维度的影像建构,最终成为民族家国话语、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图景的指代。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的特殊代言,是中国民族志书写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上海 城市形象 空间生产 身体言说 全球化 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