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北部苏尼特左旗蓝片岩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8
1
作者 徐备 J.Charvet 张福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434,共11页
在苏尼特左旗以南地区的中古生代造山带的混杂岩带内发现了以岩块形式出现的蓝片岩 ,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阳起石 +蓝闪石 +绿帘石 +榍石。蓝片岩化学成分说明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矿物化学分析表明 ,蓝片岩中角闪石可分为钙质、钙钠... 在苏尼特左旗以南地区的中古生代造山带的混杂岩带内发现了以岩块形式出现的蓝片岩 ,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阳起石 +蓝闪石 +绿帘石 +榍石。蓝片岩化学成分说明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矿物化学分析表明 ,蓝片岩中角闪石可分为钙质、钙钠质和钠质 3类。钙质闪石均为阳起石 ,钙钠质闪石为蓝透闪石和冻蓝闪石 ,钠质闪石为蓝闪石和青铝闪石及少量镁钠闪石。利用Na(M4 )和AlⅣ 的含量推测本区钙质、钙钠质和钠质 3类闪石的压力从 0 3~ 0 7Gpa ,表明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压力约为 0 7GPa。用化学反应限定蓝片岩的形成温度为 2 0 0~ 3 75℃左右。4 0 Ar 3 9Ar同位素年代学测定蓝闪石的等时线年龄为 3 83± 1 3Ma(1δ)。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沿贺根山—苏尼特左旗南是一条中古生代的缝合线 ,其俯冲—碰撞的标志即为混杂岩带以及其中的蓝片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中古生代 造山带 内蒙古 变质年代 岩石学 年代学
下载PDF
北阿尔金HP/LT蓝片岩和榴辉岩的Ar-Ar年代学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83
2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2 位作者 于胜尧 陈文 陈松永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58-564,共7页
在北阿尔金的红柳泉一带,新识别出蓝片岩和榴辉岩的出露。它们与泥质片岩、钙质片岩和石英片岩等一起构成HP/LT变质带,与相邻的蛇绿混杂岩呈断层接触。根据估算的温度和压力显示榴辉岩形成的峰期温压条件为T=430~540℃,P=2.0~2.3GPa... 在北阿尔金的红柳泉一带,新识别出蓝片岩和榴辉岩的出露。它们与泥质片岩、钙质片岩和石英片岩等一起构成HP/LT变质带,与相邻的蛇绿混杂岩呈断层接触。根据估算的温度和压力显示榴辉岩形成的峰期温压条件为T=430~540℃,P=2.0~2.3GPa。分别对榴辉岩和蓝片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和钠云母进行39Ar-40Ar年代学测定,获得榴辉岩中多硅白云母的坪年龄为(512±3)Ma,等时线年龄为(513±5)Ma;蓝片岩中钠云母的坪年龄为(491±3)Ma,等时线年龄为(497±10)Ma。这些年龄资料显示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形成时代可能早于北祁连HP/LT变质带,反映了北阿尔金—北祁连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存在穿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阿尔金 蓝片岩 榴辉岩 AR-AR年代学
下载PDF
西藏中北部双湖地区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涵义 被引量:70
3
作者 鲍佩声 肖序常 +2 位作者 王军 李才 胡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2-314,T001,共14页
西藏中北部的蓝片岩呈岩块断续出露长达300 km.东起西亚尔岗双湖及其以西的恰格勒拉,经纳若、角木日、冈塘错、果干加年山、玛依岗日,西至冈玛错一带。除恰格勒拉及果干加年山的蓝片岩早年有简要报导外,其余均为李才等近年的新发现。蓝... 西藏中北部的蓝片岩呈岩块断续出露长达300 km.东起西亚尔岗双湖及其以西的恰格勒拉,经纳若、角木日、冈塘错、果干加年山、玛依岗日,西至冈玛错一带。除恰格勒拉及果干加年山的蓝片岩早年有简要报导外,其余均为李才等近年的新发现。蓝片岩的原岩主要为冈瓦纳大陆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裂谷型(裂陷槽)沉积-火山岩系,包括基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泥质砂岩、泥质灰岩等,尚有少量基性煌斑岩。高压低温变质矿物主要为青铝闪石,次为镁钠闪石,少量蓝透闪石。缺失典型蓝片岩相的硬玉和硬柱石。根据钠质角闪石类矿物成分所估算的变质压力为0.67~0.75 GPa,变质温度为410~460 C,视为蓝片岩与绿片岩之间的过渡相更为确切。 蓝片岩典型的矿物组合为:(1)绿泥石+绿帘石+青铝闪石+钠长石;(2)绢云母+青铝闪石(±镁钠闪石)-蓝透闪石-斜长石+石英;(3)方解石+青铝闪石-绿帘石:(4)绿泥石-透闪石+蓝透闪石(±单斜辉石残晶)。 蓝闪石的^(46)Ar-^(48)Ar年龄值为222.5±3.7 Ma,故其变质年龄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高压变质带及其伴随的“蛇绿混杂岩”很可能是冈瓦纳古陆北缘边缘海内裂陷槽或“初始有限洋盆”从离解到汇聚消亡的地质记录,龙木错-冈玛错-双湖-丁青-澜沧江一带作为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分界地带.基本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构造涵义 双湖地区 藏北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9
4
作者 邓希光 丁林 +4 位作者 刘小汉 An Yin Paul A KAPP Michael A MURPHY Craig E MANNING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7-525,共9页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的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蓝片岩被认为是板块构造边界的产物 ,通过对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 ,其原岩属于洋岛型碱性玄武岩。再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研究 ,表明在该地区存在一个古特提斯洋 。
关键词 蓝片岩 地球化学特征 洋岛型碱性玄武岩 古特提斯洋 青藏高原 晚古生代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新疆西南天山蓝片岩的变质作用pTDt轨迹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51
5
作者 高俊 肖序常 +2 位作者 汤耀庆 赵民 王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4-553,共10页
西南天山蓝片岩的变质作用pTDt轨迹显示进变质作用为快速升压过程、退变质作用为近等热降压过程。自俯冲杂岩进入俯冲带到形成蓝片岩后抬升并出露于造山带,变质作用经历了浊沸右相(415Ma?)→硬柱石-蓝闪片岩相(408Ma?)→蓝闪绿片岩相(34... 西南天山蓝片岩的变质作用pTDt轨迹显示进变质作用为快速升压过程、退变质作用为近等热降压过程。自俯冲杂岩进入俯冲带到形成蓝片岩后抬升并出露于造山带,变质作用经历了浊沸右相(415Ma?)→硬柱石-蓝闪片岩相(408Ma?)→蓝闪绿片岩相(345Ma)→绿片岩相(314Ma)连续渐变演化的过程。蓝片岩中现存主要蓝闪绿片岩相矿物组合并非峰期变质矿物组合。造山运动晚期的大规模韧性推覆作用促成蓝片岩快速抬升并出露于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变质作用 pTDt轨迹 构造演化
下载PDF
The^(40)Ar/^(39)Ar age record of for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blueschists and eclogites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36
6
作者 GAO Jun, ZHANG Lifei & LIU Shengwei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1期1047-1052,共6页
The <sup>40</sup>Ar/<sup>39</sup>Ar ages indicate that the eclogite facies rocks of the Hasiate slice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were form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onian (401 Ma) and... The <sup>40</sup>Ar/<sup>39</sup>Ar ages indicate that the eclogite facies rocks of the Hasiate slice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were form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onian (401 Ma) and had been uplifted to the greenschist facies tectonic level in the middle stage of Devonian (381 Ma). The for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blueschists of the Akesayi slice are constrained to the late stage of Devonian (370-364 Ma). The different tectonic slices in th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have experienced the different uplift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ECLOGITE blueschist 40Ar/39Ar age.
原文传递
关于南天山碰撞造山时代的讨论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曰俊 张洪安 +3 位作者 钱一雄 孟庆龙 赵岩 刘亚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5,共9页
南天山是天山山脉的一支,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它经历了复杂的增生—碰撞过程。关于古南天山洋最终闭合—碰撞造山(碰撞事件)发生的时间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由来已久。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 南天山是天山山脉的一支,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它经历了复杂的增生—碰撞过程。关于古南天山洋最终闭合—碰撞造山(碰撞事件)发生的时间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由来已久。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对放射虫、蛇绿岩、蓝片岩、火山弧及前陆盆地沉积等地质事实的研究,我们认为,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碰撞事件 二叠纪末-三叠纪初 放射虫化石 蛇绿岩 高压变质带 火山弧 前陆盆地沉积
下载PDF
缅甸含硬玉的蛇纹石化橄榄岩及其围岩的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施光海 崔文元 +1 位作者 刘晶 于海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3-490,共8页
以缅甸帕敢地区含硬玉岩的蛇纹石化橄榄岩及其围岩 -未细分的变质岩为研究对象 ,较详细地研究了各类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主要矿物的组成 ,认为该区超基性岩为含铬铁矿的蛇纹石化纯橄岩 ,它的围岩由含多硅白母蓝闪石片岩、石榴斜长... 以缅甸帕敢地区含硬玉岩的蛇纹石化橄榄岩及其围岩 -未细分的变质岩为研究对象 ,较详细地研究了各类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主要矿物的组成 ,认为该区超基性岩为含铬铁矿的蛇纹石化纯橄岩 ,它的围岩由含多硅白母蓝闪石片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及透辉石大理岩、石英岩等构成。通过其中典型的变质反应分析与计算 ,认为围岩的变质程度分别为蓝闪石片岩相和的高角闪岩相 ,其中蓝闪石片岩相的压力大于 0 .8~ 1.0 GPa,斜长角闪岩相的温度为 5 82℃。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不同产地硬玉岩的特征 ,认为硬玉岩 ,尤其是优质者 ,产出环境如下 :(1)容矿岩体属超基性岩 ,以含铬铁矿的纯橄岩为最佳 ;(2 )围岩中存在低温高压变质岩 ,即蓝闪石片岩 -榴辉岩类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硬玉岩 纯橄岩 斜长角闪岩 蓝片岩 变质作用 砂纹石化橄榄岩 变质岩
下载PDF
蓝片岩与绿片岩共存:龙江岩系构造演化的新证据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兴洲 张元厚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77-282,348,共7页
本文从岩石及矿物的变质—变形关系和化学成分研究证明,龙江岩系①中蓝片岩与绿片岩的共存不是单一变质事件的产物,而是构造变动和不连续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早期蓝片岩形成在一种高压低温,高氧逸度环境。后经构造变动,转变为地热梯度... 本文从岩石及矿物的变质—变形关系和化学成分研究证明,龙江岩系①中蓝片岩与绿片岩的共存不是单一变质事件的产物,而是构造变动和不连续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早期蓝片岩形成在一种高压低温,高氧逸度环境。后经构造变动,转变为地热梯度较高的变形环境中,遭受韧性变形和以增温为主的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叠加。其间,钠质闪石向钠钙质闪石的转变,代表一种不连续的增温事件,而钠钙质闪石向钙质闪石的转变反映一种连续的增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绿片岩 岩系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藏北羌塘地块中部蓝片岩中捕获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0
作者 邓希光 张进江 +1 位作者 张玉泉 刘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8-702,共5页
羌塘中部2个蓝片岩样品中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属于残留锆石,不是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生锆石,这些年龄代表源区原岩的年龄或原岩捕获锆石的年龄,是不同构造-热事件的响应。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 羌塘中部2个蓝片岩样品中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属于残留锆石,不是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生锆石,这些年龄代表源区原岩的年龄或原岩捕获锆石的年龄,是不同构造-热事件的响应。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2533Ma,说明这颗锆石来自新太古代,虽然不一定源自本地,但至少暗示羌塘地区新太古代曾经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石 SHRIMP U—Pb年龄 蓝片岩 羌塘地块中部 西藏
下载PDF
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原岩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23
11
作者 郑碧海 朱文斌 +3 位作者 舒良树 张志勇 于俊杰 黄文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39-2848,共10页
阿克苏蓝片岩地体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其东南侧蓝片岩与上覆震旦纪地层不整合接触,因此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有确切证据的前寒武纪蓝片岩之一。过去人们对这个地区的工作主要围绕高压变质的同位素定年展开,若干个年龄数据... 阿克苏蓝片岩地体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其东南侧蓝片岩与上覆震旦纪地层不整合接触,因此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有确切证据的前寒武纪蓝片岩之一。过去人们对这个地区的工作主要围绕高压变质的同位素定年展开,若干个年龄数据均表明阿克苏蓝片岩的俯冲折返过程发生在新元古代。但是关于俯冲之前蓝片岩原岩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目前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基性片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得出蓝片岩原岩主要是洋壳玄武岩的结论。样品硅含量和一系列玄武岩不活动元素分类图解表明所有样品的原岩是拉斑玄武岩。由于明显的元素含量差异,样品被划分为 A、B 两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以及常见的玄武岩大地构造判别图解都表明 A 组样品具有异常洋脊玄武岩的特征,而 B 组样品具有正常洋脊玄武岩的特征。阿克苏蓝片岩的原岩是新元古代邻近塔里木的某一洋壳的残片,它作为俯冲带增生楔的一部分经历深俯冲—折返过程,最终出露于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 蓝片岩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环境 正常洋脊玄武岩 异常洋脊玄武岩
下载PDF
蓝片岩及其有关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魏春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140-144,共5页
通常认为蓝片岩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的造山带中,其成因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大陆上的蓝片岩一般与蛇绿岩和混杂岩伴生代表了古板块的缝合线。但近来研究发现,蓝片岩的矿物组合、时空分布和原岩建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两... 通常认为蓝片岩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的造山带中,其成因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大陆上的蓝片岩一般与蛇绿岩和混杂岩伴生代表了古板块的缝合线。但近来研究发现,蓝片岩的矿物组合、时空分布和原岩建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类型:科迪勒拉型和大陆内部型。不同的蓝片岩是在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不同的成因机制形成的,还是仅在洋壳俯冲环境中,由于不同的物质卷入俯冲带,引起俯冲过程中动力学机制变化形成的,是当前蓝片岩研究中至为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高压变质带 蓝片岩相
下载PDF
从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和碰撞:来自羌塘中西部地区榴辉岩和蓝片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4 位作者 李才 解超明 王明 邓明荣 张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21-2834,共14页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低温/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但大量关键高压变质岩石出露地区地球化学资料匮乏,严重制约了对高压变质带原岩建造以及构造演化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羌塘中西部地区尚无地球化学资料的果...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低温/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但大量关键高压变质岩石出露地区地球化学资料匮乏,严重制约了对高压变质带原岩建造以及构造演化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羌塘中西部地区尚无地球化学资料的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和红脊山蓝片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以及原岩恢复工作。研究表明,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围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和少量大理岩中,其原岩为亚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REE=51.19×10^-6~59.43×10^-6)和轻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0.59~0.70],不具有Nb、Ta、Ti的亏损,与典型的N-MORB特征一致,暗示其原岩可能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红脊山地区基性蓝片岩的原岩为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玄武岩,具有高的TiO2(2.97%~4.14%)和P2O5(0.29%~0.48%)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10~11.6]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但是这些基性蓝片岩与大量的陆源碎屑岩伴生产出,且具有明显的硅铝质上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与南羌塘地区二叠纪大陆板内基性岩墙的产出特征以及地壳混染特征一致,可能是其俯冲消减的产物。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并结合区域内已识别出的E-MORB型洋壳和洋岛/海山物质深俯冲的证据,我们认为羌塘中部晚三叠世高压变质带以洋壳物质深俯冲为主,同时亦保留了部分陆壳物质俯冲的证据,暗示大洋向北俯冲消减结束之后,又牵引至少一部分南羌塘北缘陆壳物质经历了随后的俯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蓝片岩 地球化学 洋壳俯冲 陆壳俯冲 羌塘
下载PDF
Petrology and ^(40)Ar/^(39)Ar iso-topic ages of blueschists in Gangmar, central Qiangtang, northern Tibet 被引量:13
14
作者 DENG Xiguang, DING Lin, LIU Xiaohan & ZHOU Yong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Tectonic Evolu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5期423-427,共5页
The petrology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of blueschists in the Gangmar, central Qiangtang, northern Tibet were examin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amorphic condition is high-pressure low-temperature. In this note, we r... The petrology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of blueschists in the Gangmar, central Qiangtang, northern Tibet were examin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amorphic condition is high-pressure low-temperature. In this note, we reported the 40Ar/39Ar dating results of glaucophane from two blueschist samples. Their apparent ages are (275.0±1.3) Ma and (287.6±2.3) Ma and similar isochron ages are (275.0±0.9) Ma and (282.4±0.8) Ma, respectively. These iso-topic datings show th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occurring in Lower Permian. The ages also coincide with the evolution of Palaeo-Tethys ocean in Late Palae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UCOPHANE blueschist 39Ar/40Ar age Palaeo-Tethys Gangmar northern Tibet.
原文传递
澜沧江杂岩带小黑江-上允地区蓝片岩的成因及变质演化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舫 刘福来 +4 位作者 冀磊 刘平华 蔡佳 田忠华 刘利双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4-820,共17页
通过对澜沧江杂岩带小黑江-上允地区蓝片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相平衡模拟的综合研究,阐述蓝片岩的原岩以及变质演化过程。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蓝片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弱Eu正或负异常,稀土元素和微量元... 通过对澜沧江杂岩带小黑江-上允地区蓝片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相平衡模拟的综合研究,阐述蓝片岩的原岩以及变质演化过程。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蓝片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弱Eu正或负异常,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OIB相似,其原岩可能为OIB型玄武岩。详细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蓝片岩记录了俯冲峰期蓝片岩相变质和峰期后绿片岩相变质两个变质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蓝闪石+钠长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蓝闪石+钠长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通过Na_2O-Ca O-Fe O-MgO-Al_2O_3-SiO_2-H_2O-O体系相平衡计算,得到两个阶段的压力范围分别约为0.95 GPa和0.40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变质演化 澜沧江杂岩带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前寒武纪蓝片岩构造—热演化史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志勇 朱文斌 +3 位作者 舒良树 万景林 杨伟 苏金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49-2856,共8页
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产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柯坪隆起区内。近二十年来,中外科学家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许多新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但是年龄测定大多偏重于确定蓝片岩的变质年龄,蓝片岩形成后的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为了... 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产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柯坪隆起区内。近二十年来,中外科学家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许多新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但是年龄测定大多偏重于确定蓝片岩的变质年龄,蓝片岩形成后的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为了讨论:1.裂变径迹数据有没有记录到阿克苏蓝片岩形成后快速折返至地表的信息?2.阿克苏蓝片岩剥露以后是否经历过再次埋藏和剥露,再次埋藏的深度和剥露的时间?3.蓝片岩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对大陆边缘不同构造事件的响应;采集阿克苏地区前寒武纪蓝片岩带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6个样品的年龄值介于107.5~62.5Ma 之间,远小于高压变质年龄,径迹长度介于10.46~12.12μm。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区地层序列和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结果,大致重建了蓝片岩的热史演化:1.蓝片岩形成(872~862Ma)后快速折返至地表,可能在整个早震旦世一直遭受剥蚀,到晚震旦世才重新开始接受沉积埋藏;2.晚震旦世地层基本保持连续,整个古生代也仅缺失中、上志留统,中、下石炭统。至古生代末,早震旦世和整个古生代地层厚度已近万米。蓝片岩完全退火,年龄被重置;3.中生代晚期区内地层普遍开始隆升,裂变径迹时钟重新开始计时;4.古新世开始有沉积作用发生,样品接受埋藏增温至部分退火带,随后可能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中新世地层重新开始隆升剥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 蓝片岩 裂变径迹 构造-热演化
下载PDF
甘肃玉门昌马地区的蓝闪片岩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汉泉 冯益民 +1 位作者 霍有光 左国朝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91年第32期1-13,共13页
蓝闪片岩产于一套含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大理岩、板岩、变质基性火山岩中,与此相伴的超基性岩块,以一系列向南逆冲的断片产出。蓝闪片岩中的蓝闪石往往和黑硬绿泥石、钠长石、绿泥石以及钠钙闪石(蓝透闪石、冻蓝闪石等)、钙闪石(阳起石等... 蓝闪片岩产于一套含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大理岩、板岩、变质基性火山岩中,与此相伴的超基性岩块,以一系列向南逆冲的断片产出。蓝闪片岩中的蓝闪石往往和黑硬绿泥石、钠长石、绿泥石以及钠钙闪石(蓝透闪石、冻蓝闪石等)、钙闪石(阳起石等)共存。据钠角闪石、绿泥石计算的生成压力是0.65GPa至0.8GPa,略大于美国佛兰西斯科的瓦尔德溪蓝片岩中该矿物对生成的压力。稀土元素分析证明蓝片岩的原岩是典型洋底(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这是蓝片岩沟-弧俯冲-碰撞的证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闪石片岩 片岩 甘肃
下载PDF
北祁连山清水沟蓝片岩带中含硬柱石蓝片岩和榴辉岩的岩石学﹑^(40)Ar/^(39)Ar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林宜慧 张立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03-1524,共22页
本文在北祁连造山带清水沟高级蓝片岩中发现了硬柱石,硬柱石作为包体出现在石英颗粒中,颗粒细小(9.5~4μm),无自形晶。在与其伴随的榴辉岩中也发现了硬柱石包体。利用矿物内部一致性热力学数据和Domino/Theriak软件计算了清水沟含硬柱... 本文在北祁连造山带清水沟高级蓝片岩中发现了硬柱石,硬柱石作为包体出现在石英颗粒中,颗粒细小(9.5~4μm),无自形晶。在与其伴随的榴辉岩中也发现了硬柱石包体。利用矿物内部一致性热力学数据和Domino/Theriak软件计算了清水沟含硬柱石榴辉岩、百经寺白石崖绿帘石蓝片岩、清水沟绿帘石蓝片岩和阿柔煤矿含硬柱石蓝片岩的温压条件分别是:495~519℃,2.24~2.39GPa;530~600℃,1.35~2.15GPa;520~545℃,2.20~2.35GPa;544~576℃,1.92~2.08GPa。反映清水沟高级蓝片岩带经历了硬柱石蓝片岩相到绿帘石蓝片岩相的变质转化,与含硬柱石榴辉岩的温压条件相似,代表了古祁连山洋向北俯冲发生高压低温变质作用的产物。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绿帘石蓝片岩的变质年龄分别为447±1.7~447±5Ma和453±2~454±2Ma;低温榴辉岩中蓝闪石得到的蓝片岩相退变年龄为392±12~400±3Ma。综合以上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分析等资料,进一步探讨了北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 蓝片岩 榴辉岩 视剖面图 40Ar/39Ar定年
下载PDF
Metamor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Kadui Blueschist in the Central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Southern Tibet 被引量:11
19
作者 Guangming Sun Xu-Ping Li +4 位作者 WenYong Duan Shuang Chen Zeli Wang Lingquan Zhao Qingda Fe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26-1039,共14页
The Kadui blueschis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YZSZ), southern Tibet, and has been subjec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an Ocean below the Asian Plate and provides impor... The Kadui blueschis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YZSZ), southern Tibet, and has been subjec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an Ocean below the Asian Plate and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ia-Asia convergence zone.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atical petrographic and mineral chemical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Kadui blueschist, which reveal a mineral assemblage of sodic amphibole, chlorite, epidote, albite and quartz with accessory minerals of titanite, calcite and zircon.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amphibole shows zoned from actinolite core to ferrowinchite/riebeckite rim composi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sodic amphibole has formed during a prograde metamorphic event. The protolith of the blueschist is an intermediate-basic pyroclastic rock. The calculated pseudosection indicates a clockwise P-T path and constrains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of about 5.9 kbar at 345 ℃. This condition is transitional between pumpellyite-actinolite, greenschist and blueschist facies with a burial depth of 20-22 km and a thermal gradient of 15-16 ℃/km. This thermal gradient belongs to high pressure intermediate P/T facies series and is possibly related to a warm subduction setting of young oceanic slabs. Our new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Kadui blueschist in the central part of YZSZ experienced a rapid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process as a response to a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an oceanic lithosphere during the initial India-Asia collision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dui blueschist METAMORPHISM P-T conditions accretionary complex southern Tibet.
原文传递
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变质变形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跃 张兴洲 +2 位作者 宋海峰 张春艳 熊小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6-1072,共7页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露一套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将这套杂岩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变质变形相带:蓝片岩带、黑硬绿泥石带和黑云母带,带与带之间被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所分隔,表明彼此间为构造接触,而非连续...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露一套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将这套杂岩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变质变形相带:蓝片岩带、黑硬绿泥石带和黑云母带,带与带之间被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所分隔,表明彼此间为构造接触,而非连续的变质相带,说明了牡丹江地区的黑龙江杂岩不是正常的变质地层单元。3个相带的出露与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事件有关。根据黑龙江杂岩变质变形特征和其年代学资料,将本区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305~296 Ma之前的陆间洋洋壳俯冲及闭合阶段;(2)170.26~154 Ma佳木斯和兴凯地块之间的陆陆碰撞和后期作为整体统一受西太平洋构造域影响的阶段;(3)154 Ma之后敦密断裂左行走滑并对黑龙江杂岩进行改造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变质变形相带 黑龙江杂岩 佳木斯地块 兴凯地块 地球年代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