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丽娜 刘相富 李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分析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HA患者,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根据患者自身抗...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分析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HA患者,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根据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及接受不同红细胞成分对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60例AIHA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阳性,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也均为阳性,其中单独Ig M类冷自身抗体8例(13. 33%),单独Ig G类温自身抗体49例(81. 67%),温冷双自身抗体3例(5. 00%),不规则体鉴定试验证实存在同种抗体17例(28. 33%)。60例AIHA患者中,34例接受了不相容红细胞输注共108次,输注次数的总有效率为57. 4%(62/108),总部分有效率为14. 81%(16/108),总无效率为27. 78%(30/108)。81次输注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中的有效率为58. 02%(47/81),部分有效率为12. 35%(10/81),无效率为29. 63%(24/81);27次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中的有效率为55. 56%(15/27),部分有效率为22. 22%(6/27),无效率为22. 22%(6/27),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抗体类型输注疗效比较显示,输注Ig M类冷自身抗体的有效率为41. 67%(5/12),部分有效率33. 33%(4/12),无效率25. 00%(3/12);输注Ig G类温自身抗体组的有效率58. 06%(54/93),部分有效率12. 90%(12/93),无效率29. 04%(27/93),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温冷双自身抗体组的有效率为100%(3/3)。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和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应用于AIHA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可避免O型洗涤红细胞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血清学 输血疗效 输血安全性
下载PDF
同种抗体特异性不明确的81名患者血清学特征分析及红细胞输注效果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封彦楠 陈麟凤 +3 位作者 马春娅 罗圆圆 付丽辉 汪德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对存在特异性不明确的同种抗体患者,通过分析血清学特征及评估红细胞输注效果,评价配血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2014年度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且血清学方法无法明确抗体特异性的患者139例,并应用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 目的对存在特异性不明确的同种抗体患者,通过分析血清学特征及评估红细胞输注效果,评价配血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2014年度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且血清学方法无法明确抗体特异性的患者139例,并应用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对81例输注红细胞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39例患者中,抗体类型分5种,效价低、活性弱抗体占多数。139例患者中红细胞输注81例,输注红细胞114次。其中输注有效率77.2%;部分有效率22.8%;输注无效率0%。不同类型抗体输注有效率与部分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81例输注红细胞患者中,男性34例,有输血史者19例(55.9%);女性47例,有输血史者43例(91.5%)。所有输血病例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红细胞输注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是必要的,尤应注意有输血史病例。即使血清学方法无法明确抗体特异性,必须同时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抗体 血清学特征 输注效果
下载PDF
大剂量成分输血方案在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德兴 李义平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3期2804-280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成分输血方案在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抢救中需大剂量输血的200例危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输血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特定比例的大剂量成分输血方案(红细胞3 ... 目的探讨大剂量成分输血方案在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抢救中需大剂量输血的200例危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输血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特定比例的大剂量成分输血方案(红细胞3 U、新鲜冰冻血浆400 mL、新鲜/冰冻AB型血小板1 U),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全血输血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和血栓弹力图指标[血凝块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角(α)、凝血最大振幅(MA)],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总量、各成分输血量、输血临床疗效、住院期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输血治疗结束24 h后,两组患者的APTT、PT及TT均较输血前延长,FIB水平较输血前降低,R值、K值均高于输血前,α值、MA值均低于输血前,而观察组APTT、PT、TT、R值、K值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α值、MA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术后异体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输血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需要大剂量输血治疗的危急重患者,采用特定比例的成分输血(红细胞3 U、新鲜冰冻血浆400 mL、新鲜/冰冻AB型血小板1U)疗效优于全血输血,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输血 成分输血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及输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任栋 赵宏斌 +1 位作者 郭效君 贺雪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5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且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患者不...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5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且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患者不规则抗体;观察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结果:5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1.71%;96例恶性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主要涉及的血型系统为Rh、MNSs、Duffy系统,其中Rh血型最为常见,且以抗-E占比最高;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年龄>60岁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40且≤50岁患者,18-30岁患者占比最低;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以血液系统(包括淋巴瘤)、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为主;输血无效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是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以女性为多见,且年龄>60岁占比最高,主要分布于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且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与患者输血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型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疗效
下载PDF
Rh表型配合性输注红细胞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贾军会 高晓云 +2 位作者 田华 白薇 王新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5-869,共5页
目的:分析评价Rh表型配合性输注红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Rh表型配合性输注与非配合性输注、初次非配合性输注与再次非配合性输注红细胞后患者血红蛋白增长量和溶血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评价了120例反复输血患者共计67... 目的:分析评价Rh表型配合性输注红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Rh表型配合性输注与非配合性输注、初次非配合性输注与再次非配合性输注红细胞后患者血红蛋白增长量和溶血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评价了120例反复输血患者共计674次输血效果,Rh表型配合性输注每U红细胞血红蛋白增长量优于非配合性输注[(33.397±1.475)g/U vs (29.951±1.304)g/U,P=0.033],而初次非配合性输注与再次非配合性输注后血红蛋白增长量无统计学差异[(28.942±2.083)g/U vs(30.686±1.737)g/U,P=0.589]。输血后溶血相关检测显示,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与红细胞洗涤、辐照、效期、再次非配合性输注等因素均有相关性(均P<0.05);再次非配合性输注后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较初次非配合性输注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结论: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Rh表型配合性输注可以减少抗原暴露的概率,增强输血疗效,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表型 配合性输注 输血疗效
下载PDF
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伟超 温俊杰 刘娟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运用积极输血、限制输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实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处理的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参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运用积极输血、限制输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实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处理的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参照组采用积极输血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限制输血治疗方案。记录并比较两组中显效、有效、无效等临床治疗结局对应的例数以及临床诊治有效性,观察比较治疗后24、48、72 h等时间节点时两组的成功止血率,比较两组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诊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成功止血率为30.61%(15/49),参照组为12.24%(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及72 h,两组成功止血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限制输血疗法相较于积极输血疗法,对成功止血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且有助于降低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输血 限制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秋会 胡兴斌 +5 位作者 安群星 孙文利 安宁 张婧 徐金梅 尹文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6例AIHA患者的输血疗效进行统计与分析,其血清或放散液均经过同种或类同种抗体鉴定,红细胞进行... 目的:探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6例AIHA患者的输血疗效进行统计与分析,其血清或放散液均经过同种或类同种抗体鉴定,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按照输注方式将其分为2组:试验组(相合性输注)和对照组(不合性输注),试验组选用:ABO、Rh、Kidd、Duff、MNSs、lewis血型系统抗原相合的主侧配血供者血液,对照组选用:ABO、Rh血型系统抗原相合的主侧配血供者血液,分别输注2单位后,观察2组患者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试验组患者输血治疗后Hb和HCT水平明显高于输血治疗前(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输血治疗前Hb和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b和HC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有效性为100%。结论:对于AIHA患者的输血治疗,选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能更好的提高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和免疫反应,同时也减少了抗体的产生,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多种血型抗原 相合性输血 输血疗效
原文传递
RhD阴性孕产妇输血相关因素及供血时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可莹 高屾 +4 位作者 刘爱 史高群 祝幸 孟雪宇 赵金辉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762-766,共5页
目的探讨产科RhD阴性孕产妇常规输血和紧急抢救输血的相关因素、输血时机和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分娩并输血治疗的54例RhD阴性孕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自娩组和产钳助产组,... 目的探讨产科RhD阴性孕产妇常规输血和紧急抢救输血的相关因素、输血时机和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分娩并输血治疗的54例RhD阴性孕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自娩组和产钳助产组,按照供血时限分为15 min组和2 h组。统计分析孕产妇基本信息、出血量及输血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等。结果37.0%(20例)RhD阴性产妇产后出血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导致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显著高于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产后出血[950(650,1425)ml比305(250,462)ml;1127(820,1675)ml比320(270,480)ml,P<0.05],3组孕产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输血前Hb显著高于产钳助产组[90.0(79.8,115.0)g/L比69.0(59.3,77.3)g/L,P<0.05)。产钳助产组输血后Hb显著高于输血前[86.5(74.5,95.5)g/L比69.0(59.3,77.3)g/L],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显著高于输血前[26.0(24.3,28.1)比20.7(18.0,24.3),P<0.05]。自娩组输血后HCT为24.8(22.4,25.7),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和产钳助产组。不同分娩方式组间一般资料和输血前后其他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1000~1500 ml的孕产妇,15 min供血和2 h供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1500 ml的孕产妇,2 h供血组输血后的Hb和HCT均显著低于15 min供血组[75.0(74.0,93.0)g/L比99.1(86.5,108.0)g/L;22.5(21.4,27.3)比29.6(25.7,31.3)]。结论临床应加强产科、输血科、血站的联动机制,做好RhD阴性孕产妇的备血管理,掌握输血时机,保证RhD阴性孕产妇的安全和及时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孕产妇 输血时机 输血疗效 备血管理
下载PDF
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岚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9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治疗的7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叶酸+泼尼松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输... 目的探讨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治疗的7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叶酸+泼尼松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输血治疗方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74%)和对照组(76.3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63%)和对照组(21.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利妥昔单抗+输血治疗方案,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利妥昔单抗 输血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精准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霞蔚 卢根杰 +3 位作者 陈科达 金青 陈巍 周洁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探讨精准配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应用价值。方法确认献血员血型结果且直抗和抗筛均阴性血液入库。首次输血、治疗中输血次数≥3 次 1 811 例患者用常规配血法直抗、抗筛均阴性的 359 例患者为常规配血组。首次输血、治疗中输血次数≥3... 目的探讨精准配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应用价值。方法确认献血员血型结果且直抗和抗筛均阴性血液入库。首次输血、治疗中输血次数≥3 次 1 811 例患者用常规配血法直抗、抗筛均阴性的 359 例患者为常规配血组。首次输血、治疗中输血次数≥3 次 2 028 例患者用精准配血法直抗、抗筛均阴性 332 例患者为精准配血组。利用数据库进行献血员和患者自动匹配。各组均用血清学试验平行论证,追踪评价输血疗效。结果患者和献血员直抗阳性率分别为0. 49%和 0. 03%,抗筛阳性率分别为 0. 52%和 0. 06%。以血清学试验结果为标准常规配血总合格率达 99. 76%,但新生儿合格率仅为 42. 86%。多次重复输血后精准配血组抗体阳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配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精准交叉配血可以减少血液制品的浪费、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输血 电子交叉配血技术 RH 抗原分型 疗效评价 输血反应 抗体筛查
原文传递
286例意外抗体阳性患者鉴定结果及其输血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罗福享 谢春梅 +2 位作者 刘峰 张雪睿 兰炯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23-428,共6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意外抗体的分布,评估意外抗体阳性患者相应输血策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86例意外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55例输血患者按不同的输血策略分成抗原阴性配血相合(35...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意外抗体的分布,评估意外抗体阳性患者相应输血策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86例意外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55例输血患者按不同的输血策略分成抗原阴性配血相合(35例)、盲配相合(11例)和盲配凝集不强于自身对照(9例)3组,收集各组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及生化资料,计算输血前后每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Hb)增量值、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差值,评估各组的输血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286例意外抗体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4.21±23.02)岁,其中男134例,女152例(比例:0.88∶1.00);以汉族(62.8%)和壮族(32.1%)为主;以患血液系统疾病(45.1%)、肿瘤疾病(14.0%)、消化系统疾病(9.8%)、心血管系统疾病(7.0%)等为主。②共鉴定出233例特异的血型意外抗体中抗E占34.29%、抗Lea占10.45%、抗M和抗c均占8.39%,抗Mur占4.90%、抗Jka和抗C均占2.45%。③三种输血策略组的输血前后Hb增量值(χ^(2)=2.142,P=0.343)、总胆红素(χ^(2)=5.455,P=0.065)及间接胆红素(χ^(2)=2.688,P=0.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地区以Rh、MNS、Lewis血型系统意外抗体检出为主,精准的抗体鉴定对意外抗体阳性患者实施安全输血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抗体 抗体鉴定 输血疗效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探讨及临床意义分析
12
作者 王丹婷 龙红惠 +1 位作者 牛迎迎 黄春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6期750-755,共6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开展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且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患者标本,开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开展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且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患者标本,开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检测,DAT阳性者进行酸放散试验,并对放散液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DAT阴性者做献血者抗体筛查或复查次侧配血。部分DAT阳性输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和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筛选交叉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并评估输血疗效。结果380例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患者中,患者DAT阳性372例(占97.89%),酸放散试验后放散液抗体筛查结果为364例全阴(占97.85%),6例全阳(占1.61%)且无格局,抗体鉴定仍为全阳无格局,2例疑似有反应格局(占0.54%),但经抗体鉴定后未检测出特异性抗体,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未影响输血的安全性和输血疗效。DAT阴性中献血者抗筛阳性4例(占1.05%),凝胶卡异常1例(占0.26%)。人为操作错误2例(占0.52%),假凝集1例(占0.26%)。结论微柱凝胶法次侧配血不合对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几乎无影响,绝大多数交叉配血次侧不合原因在于患者DAT阳性,少量由人为操作错误、假凝集或凝胶卡异常等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 次侧不合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输血疗效
下载PDF
RhD抗原鉴定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能及安全性研究
13
作者 袁新梅 许静 +1 位作者 景淑贞 谢伟伟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RhD抗原鉴定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应用效能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2月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需要输血的患者1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学试验及RhD抗原鉴定。对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MGCT)、凝聚胺法(MPT)、盐水... 目的:研究不同RhD抗原鉴定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应用效能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2月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需要输血的患者1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学试验及RhD抗原鉴定。对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MGCT)、凝聚胺法(MPT)、盐水法的效能进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效能。结果:谱细胞检测RhD抗原(Rh+)1115例,无RhD抗原(Rh−)11例。MGCT的Kappa值为0.816,与谱细胞检测一致性最高。MGCT曲线下面积>MPT、盐水法,MPT曲线下面积>盐水法。结论:三种RhD抗原鉴定技术中,MGCT在RhD抗原鉴定中表现最佳,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RhD抗原鉴定 效能
下载PDF
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用于预防和降低临床无效输血发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沙吉代木.买买提 胡国龙 阿先古丽.阿不力孜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利用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预防和降低临床上的无效输血,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诊的献血者和接受血液者,各1,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Ⅰ号、Ⅱ号、Ⅲ号细胞和抗体鉴定谱细胞对血... 目的利用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预防和降低临床上的无效输血,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诊的献血者和接受血液者,各1,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Ⅰ号、Ⅱ号、Ⅲ号细胞和抗体鉴定谱细胞对血液中的血型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结果 2,000例检测者中,含有血型不规则抗体的81例,阳性几率为4.1%。其中献血者中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1例,阳性几率为3.1%;受血者中血型不规则抗体有50例,阳性几率为5.0%。结论人群中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几率虽然较低,但仍然存在。我院采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预防和降低临床输血无效的发生,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 无效输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白细胞滤器用于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泽寅 左超 王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5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白细胞滤器用于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择期在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术中需输血的患者120例,... 目的观察分析白细胞滤器用于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择期在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术中需输血的患者120例,根据输血方法不同分为异体血输血组(A组)、自体血回输组(B组)、自体血通过白细胞滤器回输组(C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细胞因子水平、体温,输血后并发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NEU%在术后1 d及术后3 d时,B组最高;LYM%在术后1 d时,B组最低;TNF-α在术后1 d与3 d时,C组最低;IL-2在术后1 d时,A组最高;IL-6在术后1 d与3 d时,C组最低;在术后1 d时,B组体温最高(P<0.05)。三组术后未出现输血并发症与感染。结论自体血回输时加用白细胞滤器可减轻内固定术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输 白细胞滤器 创伤骨科 疗效
下载PDF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疾病分布及输血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仇彩霞 王玉琳 +5 位作者 傅晓娜 孙燕 刘媛 牛静静 张彩霞 高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免疫分型与临床疾病分布特点,并评价其输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4例于我院输血科进行DAT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交叉配血过程中次侧配血不合的244例DAT阳性患者(未包含新生儿溶血病)为试...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免疫分型与临床疾病分布特点,并评价其输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4例于我院输血科进行DAT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交叉配血过程中次侧配血不合的244例DAT阳性患者(未包含新生儿溶血病)为试验组,随机选择同时间段内配血相合、DAT阴性的100例患者(未包含新生儿溶血病)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DAT检测和免疫分型;比较各组红细胞输注疗效。结果244例DAT阳性患者中,DAT凝集强度W+~2+占比83.20%,3+~4+占比16.80%。244例DAT阳性患者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占比最高,其次是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其他疾病类型占比较低;肿瘤、感染性疾病和不明原因贫血患者DAT免疫分型主要以单纯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为主,单纯补体C3d次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单纯抗体IgG和IgG+C3d复合阳性较多。IgG组、C3d组输血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C3d组输血后RBC、Hb、Hct变化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C3d组和IgG+C3d组输血后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AT凝集强度W+~1+组、2+组输血后RBC、Hb、Hct变化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和4+组输血后的RBC、Hb、Hct变化值小于对照组(P<0.05);4+组输血后的RBC、Hb、Hct变化值显著小于W+~1+组(P<0.05);4+组输血后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IBI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AT分型以单纯抗体IgG和单纯补体C3d为主,单纯抗体IgG阳性和单纯补体C3d阳性患者输血疗效较IgG+C3d复合阳性更优;随着DAT凝集强度的增加输血疗效基本呈降低趋势;DAT凝集强度和DAT免疫分型对输血疗效有预测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免疫分型 疾病分布 输血疗效
下载PDF
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IC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锋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8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在产科DIC抢救中成分输血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补充1750mL新鲜冰冻血浆,196U血小板,170U悬浮红细胞后,出血症状得到改善及控制,生产12例,无一例产... 目的探讨在产科DIC抢救中成分输血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补充1750mL新鲜冰冻血浆,196U血小板,170U悬浮红细胞后,出血症状得到改善及控制,生产12例,无一例产妇死亡,围产儿出现1例死亡,死亡率为8.3%。结论对产科DIC患者及时补充体液及血液,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DIC 产后出血 疗效
下载PDF
临床内科患者连续输血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丹薇 王苏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内科患者的输血情况,了解输血前后患者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为临床内科患者总结提高输血效率的方案。方法对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5月内科患者共116例输血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输血前后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将116例... 目的分析临床内科患者的输血情况,了解输血前后患者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为临床内科患者总结提高输血效率的方案。方法对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5月内科患者共116例输血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输血前后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将116例病例分为连续输血组和非连续输血组,分别统计各组输血后24 h内平均红细胞改变量(△RBC)和血红蛋白平均改变量(△Hb)。结果在116例输血病例中,红细胞平均用量为2.23 U,平均每单位输血量提高红细胞0.21×10^(12)/L,血红蛋白6.30 g/L;基础疾病与24 h内输血效果无明显相关性;与非连续输血组以及连续输血组第1次输血后相比,连续输血组第2次输血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平均改变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科患者,提倡采用连续输注适量红细胞悬液、输血间隔不超过24 h的输血方案,能明显改善输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连续输血 输血效果
下载PDF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崇先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4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积极输血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评价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积极输血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48 h内、72 h内止血成功率及输血后72 h再出血危险性评分、止血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止血成功率2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血后48 h内止血成功率4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血后72 h内止血成功率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输血后72 h再出血危险性评分(2.47±0.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0.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止血时间(17.16±5.21)h和退热时间(14.62±5.11)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18±5.19)、(19.95±5.1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相比,限制输血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可显著提高患者止血成功率,降低再出血危险性,同时有利于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和退热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下载PDF
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效率及效能分析
20
作者 陈上卿 杨晓明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2期1699-1700,共2页
目的比较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用于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效率与效能。方法521例输血患者均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阳性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时间、检测效能。结果微柱凝... 目的比较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用于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效率与效能。方法521例输血患者均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阳性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时间、检测效能。结果微柱凝胶法的检测时间长于凝聚胺法,次侧阳性率、总阳性率均高于凝聚胺法(P<0.05)。微柱凝胶法对不规则抗体的灵敏度为100.00%,高于凝聚胺法的33.33%(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微柱凝胶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效能,而凝聚胺法的检测时间更短、检测效率更高,临床可联合使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效率 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