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6
1
作者 梁洪焕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5年第4期241-242,2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00例,其中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 目的探讨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00例,其中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的RDW、RBC及MCV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21,9.12,5.65,P均<0.05);地中海贫血患者的Hb、MCHC检测结果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4,6.20,P均<0.05);两组患者的MCH检测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1,P>0.05)。结论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参数
下载PDF
刺络拔罐加围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末梢和局部血炎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郝蓬亮 杨一玲 关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加围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液炎性相关指标的影响,并对其控制疼痛及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疱疹局部点刺放血采样后拔罐,并在皮损局部围刺,每天1次,3天后...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加围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液炎性相关指标的影响,并对其控制疼痛及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疱疹局部点刺放血采样后拔罐,并在皮损局部围刺,每天1次,3天后改为隔日1次,共治疗1周;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每日1次,共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末梢血与局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疼痛减轻时间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末梢血与局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局部血中性粒细胞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局部血淋巴细胞亦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局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本组末梢血及对照组局部血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刺络拔罐加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肯定,可显著降低患者局部血淋巴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数,这可能是其抗病毒治疗效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急性期 刺络疗法 拔罐 血常规
原文传递
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戴志辉 高立冬 +10 位作者 罗垲炜 肖洁华 黄超洋 曾舸 刘子言 赵善露 杨浩 孙倩莱 张恒娇 王娟 胡世雄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分析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为病例的发现、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2020年1月21日-2月13日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临床分型病... 目的分析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为病例的发现、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2020年1月21日-2月13日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临床分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918例患者高发年龄为15~64岁,小于15岁的病例28例(仅占3.05%),轻型病例318例(占34.64%),普通型病例523例(占56.97%),重型70例(占7.63%),危重型7例(占0.76%);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240例(占26.14%)。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占67.54%),干咳(占42.59%),部分患者出现乏力、咳痰、咳嗽、头痛症状;血常规表现白细胞总数以降低或正常为主(占97.37%),淋巴细胞下降(占43.9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或正常(占66.46%);95%患者胸部CT检查有肺炎影像学特征。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发热和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的血象有改变,胸部CT检查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胸部CT检查是一种较好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表现 发热 血常规检查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卢燕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5期96-98,共3页
目的探究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共计105例,均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红... 目的探究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共计105例,均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及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粒细胞阳性检出率。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58.09%、白细胞68.57%、红细胞62.85%,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80.95%、白细胞85.71%、红细胞82.85%,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均高于单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47.61%、单核细胞45.71%、淋巴细胞38.09%、中粒细胞33.33%,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61.90%、单核细胞60.00%、淋巴细胞59.04%、中粒细胞50.4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相对准确,极大的避免了单一检测下误诊、漏诊可能性,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常规检验 阳性检出率
下载PDF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0
5
作者 赵婧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5期97-99,共3页
目的探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26例受检者,先予以全自动血红细胞分析仪检查,再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查,将全自动血红细胞... 目的探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26例受检者,先予以全自动血红细胞分析仪检查,再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查,将全自动血红细胞分析仪检查设置为A组,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设置为B组,分析两种方法联合检验的效果。结果A组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14.29%,阴性检出率为85.71%;而B组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6.35%,阴性检出率为9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测红细胞形态异常、原始细胞、杆状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粒细胞、幼稚粒细胞的阳性情况与B组检测相比,其符合率分别是50.00%、50.00%、25.00%、50.00%、66.67%、33.33%,有较高假阳性。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可有效地弥补单一检查的不足点,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血常规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 假阳性
下载PDF
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8
6
作者 金燕 王惠萍 +1 位作者 肖延风 段毅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情况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并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的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选取同一时...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情况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并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的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选取同一时期诊断为肺炎的新生儿41例作为肺炎组,入院后采集病史,行体格检查并检测血常规、CRP、PCT、电解质、血乳酸及血糖等感染相关指标。结果败血症组患儿自然分娩率高于肺炎组,剖宫产率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5);败血症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明显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76、-5.765,均P<0.05),而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及PC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血气分析中pH值、碳酸氢根离子、血糖、乳酸及生化指标中电解质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败血症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有一定关系。此外,败血症患儿早期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而CRP的变化不显著,因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早期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SPF级与普通级新西兰兔血液学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增强 孙淑华 +4 位作者 孟金萍 王艳蓉 杨旭 张琨 刘云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对普通级新西兰兔进行剖宫产,获得SPF兔,比较SPF兔和普通级兔血液学参数。方法采取剖宫产手术培育成无菌兔,接种正常寄生菌使之SPF化。耳缘静脉采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PF兔、普通级兔血液学参数。结果经检测SPF兔符合国家SPF兔标... 目的对普通级新西兰兔进行剖宫产,获得SPF兔,比较SPF兔和普通级兔血液学参数。方法采取剖宫产手术培育成无菌兔,接种正常寄生菌使之SPF化。耳缘静脉采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PF兔、普通级兔血液学参数。结果经检测SPF兔符合国家SPF兔标准;SPF兔和普通级新西兰兔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酰转肽酶、葡萄糖、钙、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参数差异极显著(P<0.01);血小板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肌酐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单核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尿素氮、尿酸、磷、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等级微生物环境对新西兰兔血液学指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兔 血常规 血生化
下载PDF
常规检验及治疗与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诊断的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峰 张景皓 +4 位作者 方毅 郭明权 刘越 赵虎 张艳梅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常规、粪常规检验结果及治疗方案与病原学诊断的关系,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96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样本,鉴定病原体,并进行血常规和粪常规检验,分析血常规、粪常规检验... 目的分析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常规、粪常规检验结果及治疗方案与病原学诊断的关系,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96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样本,鉴定病原体,并进行血常规和粪常规检验,分析血常规、粪常规检验结果及治疗方案与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关系。结果从96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病原体295例,其中细菌239例、病毒56例。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细菌性腹泻与病毒性腹泻患者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以及NE%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异常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常规检验结果中,病毒性腹泻患者发生水样便的比例明显高于细菌性腹泻患者(P=0.002),而发生黏液便的比例明显低于细菌性腹泻患者(P=0.049)。临床经验用药与患者病原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72.2%(213/295)。结论常规检验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应进行更准确、全面的病原学检测,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更精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粪常规检验 常规用药 急性感染性腹泻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瑜 《中外医疗》 2017年第6期98-99,1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9—12月该院检验科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监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5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31例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9—12月该院检验科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监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5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31例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研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31例对照组血液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异常的标本共计19例,计算假阴性率为4.41%,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共检出形态异常146例,检出阳性率为33.87%;530例观察组标本中血液细胞形态正常共计175例,假阳性率为33.02%;在对对照组异常血液标本结果分析中发现,19例形态异常的标本主要以白细胞形态异常为主,与其他异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传统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操作繁琐、检测效率低下的缺点,但在血常规检查中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避免漏诊现象的发生,可为临床对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病证模型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朱传武 彭康 佟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4期706-709,共4页
目的:复制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仪器分析法检测血常规,用LIANG-100型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①对血常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白细胞显著升高(... 目的:复制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血常规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仪器分析法检测血常规,用LIANG-100型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①对血常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白细胞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白细胞显著降低(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红细胞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红细胞显著升高(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血红蛋白胞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组血小板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血红蛋白胞显著升高(P<0.01,P<0.05)。②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01~0.05);与模型组比较,除高剂量组对5 s-1、30 s-1切变率时的全血黏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01~0.05)。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01~0.05);中剂量组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免疫机能,改善气虚血瘀和能量代谢,改善循环功能,并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方补气活血作用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 血常规 血液流变性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龚庆辉 银广悦 +3 位作者 张龙 史连义 王保亚 张继领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静脉血在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运用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1份在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的血标本,其中31份血标本于4℃冷藏,并于0.5h、24h、48h、72h测定。30份血标本20℃保存,...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静脉血在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运用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1份在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的血标本,其中31份血标本于4℃冷藏,并于0.5h、24h、48h、72h测定。30份血标本20℃保存,于0.5h、2h、4h、8h、24h测定;另30份血标本20℃保存,于24h、48h、72h再测定,各以0.5h测定结果为对照组,观察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结果 20℃保存24h,WBC、RBC、Hb、MCH及WBC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种血常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保存72h,WBC、RBC、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种血常规参数从24h即有明显的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冷藏72h,WBC、RBC、MCH、Hb在72h内比较稳定,HCT、PLT及WBC分类在48h内比较稳定,14种血常规参数在24h有明显变化。结论血常规标本4℃冷藏,血细胞参数结果较稳定,但仍要考虑到个别参数的变化,以便于为临床提供更可信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温度 放置时间 血常规 参数 检测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下载PDF
关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郝崇华 刘建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9期666-667,共2页
关键词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血常规检查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下载PDF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松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临产孕妇为观察组,选取120例非妊娠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临产孕妇和对照组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凝血四项与血常规检验,检验指标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临产孕妇为观察组,选取120例非妊娠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临产孕妇和对照组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凝血四项与血常规检验,检验指标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对比并分析两组女性检测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PT、PBC、TT、HGB偏低,Fib、WBC偏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与血常规检测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有效降低了母婴出现危险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血常规 临床检测
下载PDF
利用血常规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筛查方法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邱埜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1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中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IDA)和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病例来自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78例贫血患者,入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其中IDA45例,地中海贫... 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中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IDA)和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病例来自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78例贫血患者,入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其中IDA45例,地中海贫血33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分析三组患者MCV、RDW水平之间的差异,计算IDA组和地中海贫血组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地中海贫血组、IDA组、对照组成员MCV、RDW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红蛋白电池分析结果分Hb-H组,β轻型地贫,β中间型地贫,β重型地贫,四组患者MCV、RDW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血常规进行MCV和RDW的筛查,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测 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下载PDF
不同苯暴露水平工人血常规指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曾汕 高晨 +3 位作者 张波 李婕 肖勇梅 陈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苯暴露对工人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并以3.25 mg/m^3(1 ppm)、0.325 mg/m^3(0.1 ppm)为界值探讨不同范围的苯暴露对各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Scopus、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2016年5月1日之前发表的... 目的探讨苯暴露对工人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并以3.25 mg/m^3(1 ppm)、0.325 mg/m^3(0.1 ppm)为界值探讨不同范围的苯暴露对各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Scopus、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2016年5月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苯作业人群苯暴露及其血常规指标计数情况的文献,采用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标准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同时根据苯暴露浓度对数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苯暴露工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等血常规指标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当苯暴露浓度高于3.25 mg/m^3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等6项血常规指标计数明显下降;当苯暴露浓度在0.325~3.25 mg/m^3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3项血常规指标计数明显下降;当苯暴露浓度低于0.325 mg/m^3时,仅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苯暴露与工人多个血常规指标的异常有关,即使在低于3.25 mg/m^3的暴露浓度下,苯暴露也具有血液毒性;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对低浓度苯暴露的毒性效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亚组分析 低剂量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药对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剑英 颜诚 +5 位作者 王杰豪 杨伟标 何永明 陈龙 唐兆新 王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0-243,共4页
选取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个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Ⅰ组为常规饲喂对照组,Ⅱ、Ⅲ、Ⅳ组饲料中分别添加比例为0.75%、1.00%和1.50%的复方中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周,Ⅲ、Ⅳ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 选取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个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Ⅰ组为常规饲喂对照组,Ⅱ、Ⅲ、Ⅳ组饲料中分别添加比例为0.75%、1.00%和1.50%的复方中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周,Ⅲ、Ⅳ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用指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在第1、3周时,Ⅱ、Ⅲ和Ⅳ组血液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升高,Ⅲ和Ⅳ组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同时,Ⅲ、Ⅳ组小鼠血液中间细胞(MID)和淋巴细胞(LYM)也显著增加(P<0.05)。因此,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药饲喂小鼠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超微粉 胸腺指数 脾脏指数 血清生化 血常规 小鼠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6
17
作者 武金娥 高凡 +2 位作者 吕军 孙超峰 强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620-622,62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PCI的STEMI患者393例,平均随访30.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PCI的STEMI患者393例,平均随访30.4个月得到MACE的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常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进入多因素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TE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MACE的STEMI患者相比,发生MACE的患者年龄更大,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更高(P<0.05);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水平、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而血红蛋白则是保护因素。结论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及血红蛋白降低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对STEMI患者发生MACE具有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和防治MACE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血常规
下载PDF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敬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0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例疑似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全自动血液细...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例疑似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及对各种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对淋巴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幼稚细胞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9.00%(38/200)、35.00%(70/200)、38.00%(38/200),均显著高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11.00%(22/200)、21.50%(43/200)、9.00%(1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对红细胞异常、核左移、白细胞减少的检出率分别为16.00%(32/200)、32.50%(65/200)、11.50%(23/200),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15.00%(30/200)、31.50%(63/200)、12.50%(25/2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中198例经病理检测确诊为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7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准确率为89.33%(67/75),低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97.33%(7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地中海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均可被较为广泛的运用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研究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程秀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二者联合应用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提示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镜检阳性率与阴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镜检在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杆状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和单核粒细胞等不同类型细胞中的符合率分别为33.3%、50.0%、25.0%、66.7%、25.0%、33.3%。结论:在实施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单独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率,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联合运用可以弥补不同检测方式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检测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血常规红细胞各项参数检验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检验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丽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6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红细胞各项参数检验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7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组,另选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体检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各项参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 目的探讨血常规红细胞各项参数检验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7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组,另选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体检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各项参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结果缺铁组患者的血红蛋白(85.62±8.76)g/L、红细胞计数(3.36±0.69)×10^(12)/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5.05±1.49)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68.87±14.79)g/L、平均红细胞体积(71.03±4.98)fl均低于体检组的(123.21±8.23)g/L、(4.23±0.33)×10^(12)/L、(28.78±1.34)pg、(319.87±13.28)g/L、(88.76±4.12)f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21.20±1.37)%高于体检组的(13.21±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积极进行血常规检验,通过红细胞各项参数检验结果可辅助临床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健康体检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各项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