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血虚肝旺论治偏头痛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松颖 过伟峰 +1 位作者 李佩珊 刘金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225,共3页
认为偏头痛作为一个具有周期性发作特点的独立疾病,血虚肝旺及其彼此之间的消长转化是其病机特征,并贯穿疾病始终。提出养血平肝为治疗大法,头痛发作期病机重点在风阳上扰,治以祛风平肝,兼以养血柔肝;间歇期则本虚标实,治以养血平肝;不... 认为偏头痛作为一个具有周期性发作特点的独立疾病,血虚肝旺及其彼此之间的消长转化是其病机特征,并贯穿疾病始终。提出养血平肝为治疗大法,头痛发作期病机重点在风阳上扰,治以祛风平肝,兼以养血柔肝;间歇期则本虚标实,治以养血平肝;不同兼夹证则随证治之,需谨守养血平肝之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血虚肝旺 养血平肝
下载PDF
生血宝合剂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血虚肝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潇尹 赵参军 +1 位作者 闫咏梅 郑瑾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生血宝合剂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血虚肝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接受治疗的血虚肝旺型不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生血宝合剂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血虚肝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接受治疗的血虚肝旺型不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生血宝合剂,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宝合剂联合耳穴压豆能改善血虚肝旺型不寐患者的PSQI、AIS、ISI评分,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宝合剂 耳穴压豆 血虚肝旺型不寐 失眠状态 中医证候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过伟峰养血平肝法为主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验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小燕 张兰坤 +2 位作者 徐丹 王智强 过伟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11-12,17,共3页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具有疼痛剧烈、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等特点,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现代医学认为,女性月经周期性偏头痛是一种与卵巢周期变化有关的特殊类型偏头痛。西医治疗本病常用曲普坦类、非甾体抗炎类、麦角胺...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具有疼痛剧烈、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等特点,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现代医学认为,女性月经周期性偏头痛是一种与卵巢周期变化有关的特殊类型偏头痛。西医治疗本病常用曲普坦类、非甾体抗炎类、麦角胺类、止痛剂、镇静剂及5-HT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血虚肝旺 养血平肝 验案
下载PDF
方朝晖教授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经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汪四海 方朝晖 +5 位作者 张竣玮 赵进东 熊国慧 于东东 方舟 毕正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32-36,共5页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具有独特优势。方朝晖教授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本病虚证以血虚肝旺为主,实证以湿热蕴藉为...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具有独特优势。方朝晖教授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本病虚证以血虚肝旺为主,实证以湿热蕴藉为主,瘀血贯穿于任何阶段。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不管何种证型,均配伍当归和生地,内服药物还根据瘙痒严重部位和发作时间加用相关药物,上半身瘙痒严重者加羌活、菊花;下半身瘙痒严重者加川牛膝、独活;全身皮肤泛发者加淡防风、浮萍;夜间瘙痒严重者加酸枣仁、生龙骨。外洗基础方采用祛湿止痒、活血化瘀之剂,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另外,还告知患者注意生活调护,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 血虚肝旺 湿热 瘀血 当归 生地 方朝晖 风瘙痒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敏 《系统医学》 2022年第5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对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倍他司汀药物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倍... 目的 探讨对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倍他司汀药物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倍他司汀药物+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常规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常规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LVA为(23.15±2.46)cm/s、RVA为(22.13±2.69)cm/s、BA为(25.77±2.57)cm/s,常规组患者LVA为(23.32±2.31)cm/s、RVA为(22.49±2.45)cm/s、BA为(26.05±2.32)c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0.648、0.530,P>0.05);治疗后,研究组LVA为(26.69±0.22)cm/s、RVA为(26.13±0.35)cm/s、BA为(28.46±0.35)cm/s,常规组LVA为(24.63±0.25)cm/s、RVA为(24.43±0.51)cm/s、BA为(27.35±0.25)c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63、18.022、16.922,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倍他司汀药物有效应用,可明显增强患者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有效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促进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整体治疗水平、预后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养血清脑颗粒 倍他司汀 疗效 不良反应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