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片对顺铂透血脑屏障促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董先智 汤小爱 +1 位作者 高秋华 徐辉碧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研究冰片对顺铂 (DDP)透血脑屏障 (BBB)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ICP AES测量给药后KM小鼠和Wistar大鼠脑中Pt2 + 的浓度。结果 冰片对DDP透过BBB具有促进作用。量效实验表明 :冰片对于♂KM小鼠的最佳剂量为 0 .2 5 g·kg-1·... 目的 研究冰片对顺铂 (DDP)透血脑屏障 (BBB)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ICP AES测量给药后KM小鼠和Wistar大鼠脑中Pt2 + 的浓度。结果 冰片对DDP透过BBB具有促进作用。量效实验表明 :冰片对于♂KM小鼠的最佳剂量为 0 .2 5 g·kg-1·d-1;时效实验表明 :经过冰片的促透作用 ,DDP能够以较高浓度在小鼠脑中维持较长时间 ;给药方式的研究表明 :冰片通过ig和iv方式给药均能增加DDP在小鼠脑中的含量。 结论 冰片是一种有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顺铂 血脑屏障 脑癌
下载PDF
全脑放射促进顺铂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陈丽昆 刘国贞 徐光川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顺铂 (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变化,定量观察脑放射促进 DDP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 20例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脑放射, DDP 20mg/m2分别于... 目的:通过检测顺铂 (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变化,定量观察脑放射促进 DDP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 20例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脑放射, DDP 20mg/m2分别于脑放射前、脑放射 10 Gy、 20 Gy、 30 Gy及 40 Gy时静滴,于之后 3h采集脑脊液与血标本。 10例 NSCLC无脑转移者于首次用 DDP后 3h采集脑脊液与血标本。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 DDP浓度。结果:脑转移可评价者 20例,无脑转移者 10例。脑转移者放疗前脑脊液中 DDP浓度平均 1.02mg/L,明显高于无脑转移者脑脊液中 DDP浓度 (平均 0.33mg/L);脑转移者全脑放疗 10~ 30Gy,脑脊液中 DDP浓度随脑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全脑照射 30Gy时浓度最高,平均 2.36mg/L。结论: DDP可透过脑转移者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并可以达到治疗浓度;全脑放射可以促进 DDP透过血脑屏障,全脑放疗 10~ 30Gy时 DDP进入脑脊液中的浓度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30Gy时浓度最高; DDP可少量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但未达有效治疗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顺铂 转移性脑肿瘤 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脑脊液
下载PDF
冰片及石菖蒲促进羟基红花黄色素A透过血脑屏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吴雪 欧阳丽娜 +1 位作者 向大位 向大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4-737,共4页
目的考察芳香开窍药冰片及石菖蒲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ig给予大鼠20.00 mg/kg HSYA混悬液,分别配伍冰片及石菖蒲水提液,给药后采集大鼠血浆及脑组织。HPLC测定大鼠血浆及脑组织内HSYA浓度,以各组HSY... 目的考察芳香开窍药冰片及石菖蒲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ig给予大鼠20.00 mg/kg HSYA混悬液,分别配伍冰片及石菖蒲水提液,给药后采集大鼠血浆及脑组织。HPLC测定大鼠血浆及脑组织内HSYA浓度,以各组HSYA的AUC脑/AUC血为评价指标,进行冰片及石菖蒲对BBB通透性影响的评价。结果 HSYA、HYSA+冰片、HYSA+石菖蒲组HSYA在大鼠血浆及脑匀浆中的AUC0~8 h分别为(77 228.76±2 873.19)、(81 949.04±2 283.11)、(28 479.63±2 431.71)ng.mL-1.min及(55 925.0±2 434.28)、(82 768.53±3 277.00)、(70 914.29±2 900.71)ng.mL-1.min,各组AUC脑/AUC血分别为0.72、1.01、2.49。结论 HSYA配伍冰片及石菖蒲后,AUC脑/AUC血均显著升高(P<0.05)。冰片及石菖蒲均对BBB有开启作用,且石菖蒲可影响HSYA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石菖蒲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脑屏障 芳香开窍药
原文传递
脑靶向性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东兴 高永良 恽榴红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靶向递送到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给药途径。现从药物由鼻腔到脑的转运方式、影响因素、剂型、评价... 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靶向递送到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给药途径。现从药物由鼻腔到脑的转运方式、影响因素、剂型、评价方法以及增强脑靶向性的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鼻腔给药脑靶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靶向性鼻腔给药 血脑屏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伟 杨鲲鹏 +1 位作者 盛利 苏志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27,51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脑屏障(BBB)超微结构和Occludin的变化,探讨BBB的结构改变及Occludin的表达异常在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3h、12h、24h、72h组,应用透射电镜、RT-...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脑屏障(BBB)超微结构和Occludin的变化,探讨BBB的结构改变及Occludin的表达异常在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3h、12h、24h、72h组,应用透射电镜、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区皮质BBB的超微结构,Occludin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皮质BBB的超微结构受损,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上述变化开始于再灌注后3h,再灌注24h达到高峰,72h开始减弱。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BBB的超微结构损伤及Occludin的表达下降加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bbb) OCCLUDIN
下载PDF
合成冰片影响血脑屏障开放促槲皮素脑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刚 曾南 +5 位作者 王建 杜士明 杨光义 李发鹏 向俊伟 夏厚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冰片对正常小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开放性的影响及其促进槲皮素脑组织吸收的作用,为芳香开窍药的促BBB开放作用应用于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单用槲皮素给药组、冰片加槲皮素组、P-糖蛋白... 目的:观察冰片对正常小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开放性的影响及其促进槲皮素脑组织吸收的作用,为芳香开窍药的促BBB开放作用应用于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单用槲皮素给药组、冰片加槲皮素组、P-糖蛋白抑制剂加槲皮素给药组、5-羟色胺抑制剂加槲皮素给药组等,空白组为对照,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3天后,断头取血和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及脑组织中槲皮素含量。结果:与单用槲皮素给药组(50 mg/kg)相比较,冰片(200mg/kg)加槲皮素组(50 mg/kg)、P-糖蛋白抑制剂(56mg/kg)加槲皮素给药组(50 mg/kg)的脑组织槲皮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5-羟色胺抑制剂(25mg/kg)加槲皮素给药组(50 mg/kg)的脑组织槲皮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单用槲皮素给药组(50 mg/kg)相比较,冰片(200mg/kg)加槲皮素组(50 mg/kg)、P-糖蛋白抑制剂(56mg/kg)加槲皮素给药组(50 mg/kg)槲的血浆药物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冰片对小鼠生理状态下的血脑屏障具有一定的开放效应,可能是该类药物通过影响P-糖蛋白与5-羟色胺的含量使血脑屏障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药物吸收,其促血脑屏障开放的机制可能为芳香走窜、引药上行功效的药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槲皮素 血脑屏障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脑靶向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5-580,共6页
目的阐述鼻腔的生理特点和药物由鼻黏膜转运入脑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近年来的29篇中外文文献,对药物的鼻腔脑靶向实验手段、离体在体模型、鼻黏膜的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结果鼻黏膜给药途径在脑内递药领域具有独特优... 目的阐述鼻腔的生理特点和药物由鼻黏膜转运入脑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近年来的29篇中外文文献,对药物的鼻腔脑靶向实验手段、离体在体模型、鼻黏膜的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结果鼻黏膜给药途径在脑内递药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其在脑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药物的鼻腔脑靶向给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黏膜 脑靶向 血脑屏障
下载PDF
脑水肿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AQP4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常明秀 陈丽霞 +2 位作者 陈立杰 孙锋 迟春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7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采用枕大池内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的方法建立大鼠脑水肿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 目的:采用枕大池内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的方法建立大鼠脑水肿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AQP4及Occludin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脑水肿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Wistar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脂多糖组,后两组的观察时间点选定于造模后3 h、6h、12 h、24 h、72 h。采用经皮穿刺枕大池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制备脑水肿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脂多糖组分别于各时间点进行开颅取脑,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通过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ccludin的表达变化。应用RT-PCR技术测定脑组织内AQP4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中有少量AQP4mRNA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脂多糖组在造模后3 hAQP4的mRNA表达开始增加,6-12 h达高峰,此后明显下降,随后表达开始减弱,24-72 h表达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出现于造模后3 h,12-24 h下降更明显,72 h表达开始升高。结论:枕大池内注入脂多糖(LPS)所建立脑水肿模型中,脑组织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病理学特点是血管源性脑水肿出现早且持久,后期伴有细胞毒性脑水肿的改变。AQP4早期表达增强是胶质细胞的适应性反应,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促进了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后期AQP4表达减弱是机体内在防御机制的表现,同时又促进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形成。occludin在脑组织中表达量随脑水肿的加重而降低,即与脑水肿的程度呈负相关,目前认为这与脑水肿时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occludin的表达下调有关,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AQP4 血脑屏障 OCCLUDIN
原文传递
甘草素在体肠吸收及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吕鹏 卞广兴 +2 位作者 温利青 任建平 吕秋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1-666,共6页
目的:研究甘草素(liquirtigenin)的肠吸收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方法:利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及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研究甘草素的吸收。分离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和星形胶质细胞(AC),建立体外BBB模型,研究甘草素的BBB通透... 目的:研究甘草素(liquirtigenin)的肠吸收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方法:利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及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研究甘草素的吸收。分离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和星形胶质细胞(AC),建立体外BBB模型,研究甘草素的BBB通透性。结果:在体肠灌流模型中甘草素在空肠处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1.1±4.7)×10-6cm.s-1,高于工具药盐酸普萘洛尔的Peff(77.4±15.2)×10-6cm.s-1。BBB通透实验中90 min时甘草素的BBB通透率为(29.73±6.83)%,工具药青霉素钠和氯霉素的BBB通透率分别为(1.64±0.17)%和(34.03±4.92)%。结论:甘草素肠壁通透性较好,也较易透过BB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素 肠吸收 通透性 血脑屏障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坏引起大鼠高血压性脑白质病变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娴 蓝琳芳 +2 位作者 邢世会 曾进胜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al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变化引起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 目的探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al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变化引起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和RHRSP组(n=75),定期监测血压,在4周、8周、12周、20周、30周分别进行WML分级,透射电镜观察白质区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白蛋白漏出,Loyez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改变。结果模型组术后4周、8周血压明显升高(P<0.01),分别为(148.3±11.6)mm Hg、(169.9±10.7)mm Hg,12周为(188.9±13.6)mm Hg,此后血压趋于平稳;WML逐渐加重,胼胝体病变最明显,分级依次为(0.4±0.2)、(0.8±0.2)、(1.4±0.2)、(2.2±0.2)、(2.6±0.2);RHRSP 4周及8周TJ无明显变化,12周时27个中有8个、20周时24个中9个、30周时20个中有11个破坏;RHRSP 12周前脑实质及血管周围未见血浆白蛋白漏出,20周可见血管周围白蛋白漏出,30周可见颗粒状白蛋白漏出到脑实质内,白质区域以胼胝体及尾核漏出最明显;RHRSP 8周时出现神经纤维紊乱,12周可见空泡形成,20周可见明显的脑白质疏松,30周加重。结论RHRSP模型是合适的研究高血压性WML模型;长期高血压可以破坏BBB的TJ,从而引起血浆白蛋白的漏出,造成神经毒性,导致WM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高血压性脑白质病变 机制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下载PDF
抗菌药物血脑屏障通透能力概述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佳 白婕 赵志刚 《药品评价》 CAS 2012年第35期32-36,共5页
本文通过对抗菌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β-内酰胺及酶抑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在脑膜炎时的血脑屏障通透率较为理想,抗菌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广泛用于神经外科。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血脑屏障 脑脊液 通透率
下载PDF
一种新穿膜肽的构建、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怡 蔡绍晖 +1 位作者 姜丽娟 李校堃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2期79-84,共6页
通过对穿膜肽TAT-PTD构效关系的分析和结构改造,构建能有效进入血脑屏障且低毒的新穿膜肽。该研究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出表达型载体pET28a-T1-GFP,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His-T1-GFP,经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后,... 通过对穿膜肽TAT-PTD构效关系的分析和结构改造,构建能有效进入血脑屏障且低毒的新穿膜肽。该研究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出表达型载体pET28a-T1-GFP,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His-T1-GFP,经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后,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来检测His-T1-GFP在活体动物小白鼠体内的跨膜递送作用。经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表达型载体pET28a-T1-GFP,融合蛋白His-T1-GFP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表达率为20%。经组氨酸亲和纯化,得到纯度达85%的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纯化蛋白为His-T1-GFP,动物实验表明融合蛋白His-T1-GFP能够有效跨过血脑屏障,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和海马回。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新的穿膜肽-T1,为其携带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到达脑部进行蛋白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肽 绿色荧光蛋白 血脑屏障 跨膜效率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AQP-4与脑水肿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敏 郑威楠 《农垦医学》 2012年第3期254-258,共5页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影响水分子跨膜转运和调节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膜蛋白,AQP-4是脑内表达最多的AQP亚型,主要分布在脑胶质细胞、室管膜上皮细胞、液体腔隙(如血管、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的接触面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影响水分子跨膜转运和调节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膜蛋白,AQP-4是脑内表达最多的AQP亚型,主要分布在脑胶质细胞、室管膜上皮细胞、液体腔隙(如血管、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的接触面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两侧,在水分子通过BBB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AQP-4的表达均发生改变,且与脑损伤、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脑出血后血肿周围AQP-4表达的升高多伴随有BBB通透性的破坏、神经功能缺损、水肿程度的加剧,AQP-4表达水平降低则可以延缓或阻止脑水肿形成。基于AQP-4与脑水肿形成和消除的关系,AQP-4及AQP-4表达调节剂可为脑水肿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AQP-4 血脑屏障 脑水肿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翔 胡向军 +5 位作者 彭瑞云 高亚兵 王水明 王丽峰 董红艳 苏镇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02-804,共3页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BBB)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0.30和100mW/cm^2微波辐射Wistar大鼠,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BBB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伊文思蓝(EB)染色和硝酸镧电镜示踪检测BBB通透性变化。结果10~100mW/c...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BBB)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0.30和100mW/cm^2微波辐射Wistar大鼠,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BBB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伊文思蓝(EB)染色和硝酸镧电镜示踪检测BBB通透性变化。结果10~100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大脑皮层与海马部分胶质细胞固缩深染;血管周间隙增宽。假辐射组EB局限于血管腔内;100mW/cm^2组辐射后3d,可见EB弥散至血管腔外。定量分析结果可见,10~100mW/cm^2微波辐射后3~14 d海马组织中EB含量均高于假辐射组,其中10和30mW/cm^2组在7 d内进行性增加,14 d恢复;100mW/cm^2组在14 d内进行性增加。假辐射组镧离子仅滞留在血管腔内;100mW/cm^2组辐射后1和7 d,镧颗粒分别见于血管周围的内皮下层及脑间质细胞间隙。结论微波辐射可致大鼠BBB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BBB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大鼠 血脑屏障 通透性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脑血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正言 周良辅 +2 位作者 任惠民 毛颖 黄峰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术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血脑屏障(BBB)及脑血流(CBF)的影响,探讨该手术对缺血性脑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改良Koizumi′s法制作脑缺血大鼠动物模型,脑缺血后6h行去骨瓣减压术,分别在术后3和7d观察脑水肿和血脑...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术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血脑屏障(BBB)及脑血流(CBF)的影响,探讨该手术对缺血性脑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改良Koizumi′s法制作脑缺血大鼠动物模型,脑缺血后6h行去骨瓣减压术,分别在术后3和7d观察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的变化,另持续观察缺血1h+去骨瓣减压2h的CBF变化。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半暗区CBF增加更加持久和有效,在术后第3天时BBB破坏范围明显缩小,术后第7天时脑水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半暗区CBF、改善BBB破坏和减轻脑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去骨瓣减压术 脑水肿 血脑屏障 脑血流
原文传递
Interaction of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 wit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16
作者 Yilun Ma Taiwei Dong +3 位作者 Fei Luan Juanjuan Yang Feng Miao Peifeng We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8期2133-2152,共20页
The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s crucial in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in the brain microenvironment;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bloo... The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s crucial in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in the brain microenvironment;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The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key regulator of blood-brain barrier function.I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romoting and maintaining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al stabilit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in addition to the transport of lipids,such as docosahexaenoic acid,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Furthermor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 is involved i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in a variety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however,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 affects the blood-brain barrier.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 proteins and the blood-brain barrier,including their basic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cross-linking between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 and the blood-brain barrier,and the in-depth studies on lipid transport and the regulation of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This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contributes to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 proteins in maintain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to date.This will not only help to elucidate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improve the accuracy of laboratory diagnosis,and optimize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but it ma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gnostic monitoring.In addition,the effects of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 on blood-brain barrier leakage in various disease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brain barrier(bbb) caveolin-1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ocosahexaenoic acid endothelial cells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MFSD2A) TRANSCYTOSIS
Nanosensitizers for sonodynamic therapy for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被引量:5
17
作者 Qing-Long Guo Xing-Liang Dai +5 位作者 Meng-Yuan Yin Hong-Wei Cheng Hai-Sheng Qian Hua Wang Dao-Ming Zhu Xian-Wen Wa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4-112,共19页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 and it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ts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highly invasive and undergoing heterogeneous genetic mutation, as w...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 and it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ts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highly invasive and undergoing heterogeneous genetic mutation, as well as the presence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 have reduced the efficacy of GBM treatment. The emergence of a novel therapeutic method, namely, sonodynamic therapy(SDT), provide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eradicating tumors via activated sonosensitizers coupled with low-intensity ultrasound. SDT can provide tumor killing effects for deep-seated tumors, such as brain tumors. However, conventional sonosensitizers cannot effectively reach the tumor region and kill additional tumor cells, especially brain tumor cell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develop a method to help therapeutic agents pass through the BBB and accumulate in brain tumo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multifunctional nanosensitizers and newly emerging combination strategies, the killing ability and selectivity of SDT have greatly improved and are accompanied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In this review, w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on SDT for GBM, with a focu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promising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 bloodbrain barrier(bbb) Sonodynamic therapy(SDT) Sonosensitizers Combination therapy
下载PDF
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的可溶性表达及其对脑的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颜冰 朱恒奇 黄培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分段合成大鼠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基因 (ox2 6_scFv) ,经三轮PCR拼接成 794bp的完整片段。测序后构建pTIG_Trx ox2 6_scFv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 ,经Ni_NTA金属鏊合层析柱纯化 ,在2 9kD处可见单一条带。... 分段合成大鼠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基因 (ox2 6_scFv) ,经三轮PCR拼接成 794bp的完整片段。测序后构建pTIG_Trx ox2 6_scFv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 ,经Ni_NTA金属鏊合层析柱纯化 ,在2 9kD处可见单一条带。大鼠GH3细胞免疫组化显示 ,该单链抗体能识别并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将单链抗体尾静脉注射大鼠 ,于鼠脑组织切片上可见阳性染色 ,尤其是脑血管处着色明显 ,说明该单链抗体对脑血管具有较好的靶向作用 ,并在受体的介导下通过了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受体 单链抗体 血脑屏障 可溶性表达 药物转运
下载PDF
硝化应激参与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继云 韩峰 《神经药理学报》 2011年第5期56-64,共9页
硝化应激(nitrosative stress)指机体对活性氮族(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的高应激性,主要表现为病理过程中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过量生成,从而诱发细胞内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等分子事件,并最终导致细胞损伤或... 硝化应激(nitrosative stress)指机体对活性氮族(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的高应激性,主要表现为病理过程中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过量生成,从而诱发细胞内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等分子事件,并最终导致细胞损伤或凋亡级联反应。缺血性脑损伤病理过程中,硝化应激稳态失衡与血脑屏障及神经血管单元破坏密切关联,近年来以抗硝化应激来进行神经血管保护的药物研究受到关注。通过减少ONOO-生成和清除过多的ONOO-来对抗硝化应激损伤将有可能成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应激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缺血性脑损伤 血脑屏障 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
下载PDF
CXCR4/SDF-1轴调节人肺腺癌PC-9细胞对Bends细胞血脑屏障模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鸿茹 涂洵崴 +2 位作者 陈正伟 陈愉生 韩莉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模型,探讨人肺腺癌PC-9细胞在CXCR4/SDF-1轴作用下对BBB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永生化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s进行单层培养,建立体外BBB模型;通过跨内皮细胞电阻(transe...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模型,探讨人肺腺癌PC-9细胞在CXCR4/SDF-1轴作用下对BBB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永生化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s进行单层培养,建立体外BBB模型;通过跨内皮细胞电阻(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测定及荧光素钠通透性实验判定体外BBB模型的功能状态以及观察PC-9细胞对体外BBB模型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PC-9细胞在CXCR4抑制剂AMD3100、SDF-1单独或联合(1μg/ml AMD3100,100 ng/ml SDF-1,AMD3100+SDF-1)作用下对BBB模型功能和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CXCR4/SDF-1轴对PC-9细胞跨BBB模型细胞层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Bends细胞单层培养可形成紧密连接的"屏障"并产生较高的TEER,第96 h达到(182.13±5.19)Ω·cm^2;同时行荧光色钠通透性实验结果显示,BBB具有良好屏障性能,其通透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C-9细胞作用后,BBB模型TEER逐渐降低,第24 h降至(46.7±4.35)Ω·cm^2;同时BBB通透率较作用前显著提高(P<0.05)。PC-9细胞在AMD3100作用下能够上调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P<0.05);AMD3100处理组的PC-9细胞穿过BBB的细胞数较空白组明显减少[(43±2)vs(81±2)个,P<0.05]。结论:AMD3100能够减弱PC-9细胞对Bends细胞建立的体外BBB模型紧密连接的破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C-9细胞 血脑屏障 Bends细胞 紧密连接 跨内皮细胞电阻 迁移 CXCR4/SDF-1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