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客观定量表征阻塞高压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金荣花 李艳 王式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1-1128,共8页
已有的阻塞高压客观定量化表征方法可归纳为距平方法、T&M方法、动力学方法和环流型方法四种。以2008年1月1日~2月2日中国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阻塞高压事件为例,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压面资料,检验对比了上述四种方... 已有的阻塞高压客观定量化表征方法可归纳为距平方法、T&M方法、动力学方法和环流型方法四种。以2008年1月1日~2月2日中国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阻塞高压事件为例,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压面资料,检验对比了上述四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结果表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表明仅以某种标准或公式的客观方法实现对多种形态的阻塞高压的精确识别是极其困难的。同时还指出,研究者和业务技术人员在了解各种阻塞高压客观表征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针对具体需求选取适合的方法,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改进,都将可能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高压 客观定量表征方法 低温雨雪冰冻
下载PDF
阻塞高压与低温持续性降水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艳 马敏劲 +3 位作者 王式功 金荣花 侯锦芳 陈艳 《干旱气象》 2012年第4期539-545,共7页
利用PV-阻塞高压指数,研究了欧亚大陆阻塞高压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出现连阴降水的影响。结果显示:1978~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连阴降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区域连阴降水持续日数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2008年连阴降水持续日... 利用PV-阻塞高压指数,研究了欧亚大陆阻塞高压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出现连阴降水的影响。结果显示:1978~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连阴降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区域连阴降水持续日数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2008年连阴降水持续日数远远超过历史同期;合成分析的结果显示,连阴降水较强年份,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同时有阻塞高压存在,但阻塞高压所起的作用对于南方各省连阴降水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冬季1月10日至2月2日,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频繁发生有利于湖北大部和江西、安徽局部连阴降水的增多,而不利于贵州北部的连阴降水发生;贝加尔湖地区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湖北南部和安徽西部一些地区连阴降水的发生;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贵州大部和湖北西部连阴降水的偏多。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这段时间7省1市冬季的异常降水中,关键区阻塞高压所起的作用很复杂。贵州、江西地区异于常年的降水,可能与阻塞高压和其它天气系统的异常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连阴降水 阻塞高压 PV-θ阻塞高压指数
下载PDF
江淮梅雨季亚洲阻塞高压活动统计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晓晴 金荣花 +2 位作者 肖天贵 杨宁 魏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0-592,共13页
利用1960-2018年6-7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同期中国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资料,对江淮梅雨季亚洲地区阻塞高压活动地理分布、关键区阻塞高压事件活动频次、生命周期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利用1960-2018年6-7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同期中国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资料,对江淮梅雨季亚洲地区阻塞高压活动地理分布、关键区阻塞高压事件活动频次、生命周期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近59年江淮梅雨季(6-7月),亚洲阻塞高压事件共计363次,其中心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区域(40°-80°E)、贝加尔湖区域(80°-120°E)和鄂霍次克海区域(120°-160°E)3个关键区。(2)3个关键区阻塞高压事件的次数和累计日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鄂霍次克海、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区域。双阻塞形势以乌拉尔山-鄂霍次克海双阻居多,约占亚洲地区双阻日数的60%。阻塞事件的平均生命周期7 d左右,最长维持时间为13 d。(3)3个关键区总的及分区的阻塞次数和日数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并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线性增加趋势最为明显的是鄂霍次克海区域,与近59年江淮梅雨季的累计雨量增加趋势一致。(4)江淮梅雨季降雨量多寡与阻塞高压活动密切相关,梅雨正(负)异常年鄂霍次克海区域、乌拉尔山-鄂霍次克海双阻日数和次数显著偏多(偏少),而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区域的阻塞高压事件与梅雨关系并不显著。(5)江淮梅雨季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日数多寡可能与前期海表温度异常信号ENS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高压 江淮梅雨季 统计特征 梅雨异常年
下载PDF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波列对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4
4
作者 陆日宇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27-734,共8页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频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而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维持日数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少。为考察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我们分析了全球海温异常,并利用合成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模拟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高压形成和维持的影响。最后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的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波列是产生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太平洋 遥相关型 东北亚阻塞高压 年变化
下载PDF
夏季西风带定常扰动对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陆日宇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3-542,共10页
利用 E C M W F1980 ~1988 年9 年的格点资料, 分析了定常扰动与东北亚阻塞高压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定常扰动的分布对阻塞高压维持日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定常扰动的季节变化可以很好地说明阻塞高压冬季多在太... 利用 E C M W F1980 ~1988 年9 年的格点资料, 分析了定常扰动与东北亚阻塞高压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定常扰动的分布对阻塞高压维持日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定常扰动的季节变化可以很好地说明阻塞高压冬季多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发生和维持, 而夏季多在东北亚地区发生和维持的特征。此外, 从定常扰动的分布可以看到, 不仅中高纬地区上空的正距平强度可以影响着阻塞高压的发生和维持, 其南侧的负距平强度也同样重要地影响着阻塞高压。分析结果还表明: 不仅定常扰动的水平结构对阻高有着重要影响, 其垂直结构亦有着重要影响。最后, 对夏季定常扰动进行了波数域分析, 表明在夏季定常扰动的作用主要通过其中所包含的行星波、特别是行星波1 波来实现, 定常扰动中行星波部分的振幅变化是影响阻塞高压发生和维持的重要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常扰动 阻塞高压 行星波 夏季 西风
下载PDF
东北夏季极端低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霏燕 徐海明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9-637,共9页
利用1958—2007年全球海温、位势高度月平均资料和中国东北地区64个测站的夏季地面气温等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近50a来中国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事件频... 利用1958—2007年全球海温、位势高度月平均资料和中国东北地区64个测站的夏季地面气温等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近50a来中国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数在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主要存在两种模态:全区一致变化型和南北反相变化型;(2)东北夏季极端低温频数与乌拉尔山高压,东亚大槽,阿留申低压,东北冷涡密切相关;(3)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存在遥相关关系。在1990s初期以前,在E1 Nino发生年或翌年基本都对应东北夏季极端低温年,但1990s初期开始,El Nino发生年与东北地区夏季极端低温的对应关系遭到破坏;(4)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数的年际变化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会影响东北地区上空的环流,致使东北夏季极端低温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 海温异常 东北冷涡 乌拉尔山高压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形势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陆日宇 黄荣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39-47,共9页
本文利用IAP-AGCM模拟研究了实测海温异常和热带西太平洋假想海温异常对夏季东亚地区环流异常的影响,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籍此间接地研究了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形势的影响。首先,利用1980年实测海温异常,分三种试... 本文利用IAP-AGCM模拟研究了实测海温异常和热带西太平洋假想海温异常对夏季东亚地区环流异常的影响,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籍此间接地研究了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形势的影响。首先,利用1980年实测海温异常,分三种试验(全球海温异常试验、热带海温异常试验、热带外海温异常试验)模拟了该年7月和8月的大气环流异常,指出海温异常是致使东北亚阻塞形势得以形成和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表明在对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型的影响方面,热带海温异常比热带经温异常更为重要。此外,我们还模拟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的假想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阻塞形势 海温异常 环流异常型
下载PDF
冬季乌拉尔山地区不同生命期阻塞高压的热动量输送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路瑶 李旭 +1 位作者 李艳 陈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1-683,共13页
冬季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以下简称乌山阻高)是引发东亚地区寒潮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研究其动力机制可为实际业务工作中的极端低温事件的预测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能源部(National Centre from Environme... 冬季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以下简称乌山阻高)是引发东亚地区寒潮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研究其动力机制可为实际业务工作中的极端低温事件的预测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能源部(National Centre from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Department of Energy,NCEP-DOE)的再分析数据,采用天气学方法从1979-2018年40个冬季中甄选出21次短中(生命期5~7天)及14次长生命期(生命期等于或大于8天)乌山阻高,对比分析两类阻高过程中定常热(v*T*)、动量(u*v*)通量的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冬季长生命期阻高期间60°N附近v*T*的辐合量及u*v*输送量显著大于短中生命期的,说明定常热、动量输送对阻高的长时间维持有重要作用。且长生命期阻高期间对流层上层(300~150 hPa)20°N-40°N区域u*v*向北输送,短中生命期的则向南输送,说明副热带急流向中纬度输送u*v*为阻高长时间维持提供动量补充。同时冬季长生命期阻高期间70°N极锋急流偏弱,为阻高延长生命期,扩大范围提供有利条件。(2)定常热、动量通量在对流层中上层各层次上的分布也有显著不同。各层次上的v*T*及u*v*的输送都是通过阻高激发的Rossby波波列完成的。对流层中上层(500~300 hPa)乌山阻高关键区西北-东南域定常动量通量向极补充输送是阻高长时间维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山阻高 定常热、动量通量 副热带急流 极锋急流 Rossby波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