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赵志刚 谢林 +1 位作者 丁凡 郭卫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骨科住院并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者(利伐沙班组)30例,应用皮下注射低分...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骨科住院并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者(利伐沙班组)30例,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者(低分子肝素组)38例。利伐沙班组术后6 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 mg·d-1,口服连续5周;低分子肝素组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 100 IU,1 d/次,连续14 d。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出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利伐沙班组6个月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6.67%,低分子肝素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5.79%,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25,95%CI:0.40-3.93,P〉0.05);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 120.36±186.32)ml和(1 456.66±268.45)ml,利伐沙班组引流量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利伐沙班可明显降低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疗效无显著差异,且减少术后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关节置换术 下肢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出血风险
原文传递
STEMI患者急诊PCI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的近期出血风险评估 被引量:23
2
作者 胡建波 张源萍 +3 位作者 何永铭 李小庆 张邑 刘小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33-2935,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成功完成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依据PCI术中使用的抗凝方案将其分为比伐芦定组(21...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成功完成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依据PCI术中使用的抗凝方案将其分为比伐芦定组(217例)与普通肝素组(24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替格瑞洛180mg、阿司匹林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在术后长期给予替格瑞洛90mg(每日2次)、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PCI术后72h的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者所占百分比、伴随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PCI术前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芦定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5,P=0.05)。结论与普通肝素相比,在应用替格瑞洛的基础上PCI术中给予比伐芦定抗凝可减少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比伐芦定 替格瑞洛 出血风险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出血风险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宋莉 谭晓红 +8 位作者 赵汉军 刘臣 周鹏 谭宇 盛兆雪 李健楠 周金英 陈润真 颜红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比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院外长期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的轻微出血风险。方法:入选... 目的:比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院外长期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的轻微出血风险。方法:入选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PCI的STEMI患者520例。按出院时服用P2Y12受体抑制剂的种类分为替格瑞洛(n=293)和氯吡格雷(n=227)两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轻微出血风险,并分析影响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出血事件参照出血学术研究会(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 BARC)出血定义。结果:替格瑞洛组总体出血(35.2%vs 17.3%,P<0.001)和轻微出血(32.4%vs 13.3%,P<0.001)发生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严重出血(1.0%vs 0.0%,P=0.261)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替格瑞洛治疗(OR=3.420,95%CI:1.910~6.124,P<0.001)、女性(OR=2.123,95%CI:1.142~3.937,P=0.017)和低体重(OR=0.979,95%CI:0.959~0.999,P=0.043)是发生轻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非出血者相比,轻微出血者增加了阿司匹林(14.4%vs 5.4%,P=0.001)和P2Y12受体抑制剂(3.6%vs 0.5%,P=0.017)减量的比例。结论:STEMI患者长期服用替格瑞洛时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但主要为轻微出血,发生率近1/3。服用替格瑞洛、女性和低体重是发生轻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出血风险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及出血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露 谭梦彤 +3 位作者 徐璐 李芳芳 纵静 钱文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1-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预后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179例。根据血浆...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预后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179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两组:①HHcy组(Hcy≥15μmol/L),②对照组(Hcy<15μmol/L),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HHcy组患者随访6月累计MACCE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19.28%vs.8.30%,P=0.046),出血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7.35%vs.22.92%,P=0.048)。出血事件中以1型出血为主。年龄(OR=1.041,95%CI:1.006~1.076,P=0.022)及高血压(OR=1.947,95%CI:1.022~3.708,P=0.043)是影响Hcy水平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OR=2.781,95%CI:1.104~7.006,P=0.030)、年龄(OR=1.112,95%CI:1.044~1.184,P=0.001)及Hcy水平(OR=3.332,95%CI:2.266~8.771,P=0.015)是影响MAC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糖尿病(OR=2.470,95%CI:1.222~4.991,P=0.012)及Hcy水平(OR=2.240,95%CI:1.158~4.332,P=0.017)是影响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Hcy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MACCE事件、出血风险密切相关,且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MACCE事件、出血风险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风险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抗凝效果和出血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耿诗涵 许梦习 +5 位作者 刘晓光 李德坤 景小会 张艳军 周大铮 庄朋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中西药合理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断尾法评价联合用药对小鼠尾部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酶标仪法测定药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花...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中西药合理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断尾法评价联合用药对小鼠尾部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酶标仪法测定药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collagen)、凝血酶(thrombin)4种诱导剂作用下正常大鼠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测定凝血4项来评价联合用药对小鼠体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出血时间:联合用药后SAFI对阿司匹林作用的断尾小鼠出血时间无明显影响。抗血小板聚集:与对照组相比,SAFI、阿司匹林均可显著抑制ADP、胶原、AA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联合用药后SAFI可进一步增强阿司匹林抗ADP、胶原、AA和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效果(P<0.01,P<0.05)。凝血功能:联合用药后SAFI降低阿司匹林作用的凝血酶时间。结论 SAFI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增强抗凝效果,并且不增加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阿司匹林 联合用药 出血风险
原文传递
导管接触性溶栓患者出血风险分级管理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丽 王宝彦 +3 位作者 翁艳敏 李晓强 傅巧美 曹松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2-987,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导管接触性溶栓患者出血风险分级管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溶栓期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划分出血风险等级并制订管理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患者90例,随...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导管接触性溶栓患者出血风险分级管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溶栓期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划分出血风险等级并制订管理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实施分级管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住院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7例(15.55%),对照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22例(48.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静脉通畅显效31例(68.89%),大腿消肿显效21例(46.67%),小腿消肿显效19例(42.22%);对照组静脉通畅显效14例(31.11%),大腿消肿显效13例(28.89%),小腿消肿显效13例(28.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服务及临床疗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出血风险分级管理方案可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出血风险 分级管理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出血风险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程庆强 高洁 +2 位作者 吕中华 耿晓雯 任艺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比较≥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7例。根据选择... 目的:比较≥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7例。根据选择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同时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n=99)和氯吡格雷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n=498)。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分析影响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25.3% vs 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8),且两组患者的Ⅰ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Ⅱ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用药期间共有263例患者行血栓弹力图( TEG)检测,其中替格瑞洛组77例和氯吡格雷组186例。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显著增加[(80.29±20.67)%vs (61.65±26.81)%,P<0.001]、ADP诱导的最大振幅(MAADP)显著降低[(25.28±14.28) vs (36.41±16.20)mm,P<0.001]。替格瑞洛组中MAADP <31 mm的患者(68.8%vs 40.3%,P<0.001)以及此类患者中发生出血事件者(24.5%vs 10.7%,P=0.037)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体质量指数(BMI)(OR=0.910,95%CI:0.842~0.984,P=0.018)和高血压病(OR=1.301,95%CI:1.036~1.635,P=0.024)是≥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比氯吡格雷高,且低BMI与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出血事件,因此选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危险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出血风险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出血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丹 主有峰 +2 位作者 王珊 胡海 尹海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0-67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PubMed、Embase,中文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PubMed、Embase,中文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2017年9月,主题为LMWH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9项研究,共1 016例患者。19项研究对比了28天病死率,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RR=0.52,95%CI(0.43~0.63),P<0.001];亚组分析纳入2项研究,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28天病死率[RR=0.40,95%CI(0.21~0.75),P=0.004];4项研究对比了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发现LMWH对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MD=-0.84,95%CI(-1.95~0.26),P=0.14];15项研究对比了LMWH对APACHEⅡ评分,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7 d后APACHEⅡ评分[MD=-0.64,95%CI(-0.93~0.34),P=0.00];4项研究对比了LMWH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的影响,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DIC的发生率[RR=0.34,95%CI(0.18~0.67),P=0.002];12项研究对比了LMWH对出血的影响,发现LMWH可增加脓毒症患者出血风险[RR=2.74,95%CI(1.60~4.71),P=0.00]。结论 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改善预后,但增加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28天病死率 META分析 出血风险
下载PDF
RCA-CRRT在高出血风险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建平 王峰 +2 位作者 王勇刚 林玲 潘孔寒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比较存有高出血风险因素的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时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和无抗凝模式间的优缺点。方法患者达到改善全球肾... 目的比较存有高出血风险因素的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时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和无抗凝模式间的优缺点。方法患者达到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标准的急性肾损伤3期,同时并存高出血风险因素,如大手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正常值的1.5倍或凝血酶原时间〉1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0s)、血小板减少(〈50×10^9/L),合并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溶栓药物等;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无抗凝组和RCA组后4h内完成上机。排除严重肝功能衰竭(血总胆红素〉171μmol/L)患者。两组均采用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滤器常规72h更换,除非管路凝结。因目前国内尚无商品化的无钙透析液,故此透析液由本单位自行配置。结果两组各有16例患者纳入研究,多为外科术后,组间年龄、性别比,及并存高血压、2型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行CRRT前后的血气、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RCA组患者行CRRT时其单个滤器使用时间较无抗凝组更长(χ^2=9.707,P=0.002);单个滤器使用的时间(h)为36.01(26.61—45.42)和22.04(18.35~25.73)。无抗凝组在CRRT期间较RCA组需输更多的浓缩红细胞量与血小板量(P=0.04)。RCA组与无抗凝组患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6和9/16,P=0.724)。两组患者行CRRT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失血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RCA组行CRRT期间,体温与血电解质基本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滤器后血离子钙水平及机体血总钙/离子钙比例在目标范围内。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局部枸橼酸抗凝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出血风险
原文传递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相关血管构筑学研究(附80例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志刚 曲元明 +2 位作者 李国新 刘作勤 唐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探讨DSA的超选择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构筑学与脑AVM的出血关系 ,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AVM 80例 ,栓塞材料为不同长度 5 / 0的手术丝线、IBCA或NBCA。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①出血风险评... 目的 :探讨DSA的超选择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构筑学与脑AVM的出血关系 ,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AVM 80例 ,栓塞材料为不同长度 5 / 0的手术丝线、IBCA或NBCA。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①出血风险评估 :术前年平均出血率 2 .18% ,栓塞治疗后年平均出血率 2 .0 2 % ,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②单因素分析结果 :对出血危险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依次是 :引流静脉支数、AVM位置、合并动脉瘤、AVM大小、供应动脉类型及年龄。出血危险与供血动脉支数、静脉引流形式和合并静脉瘤无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静脉引流支数越少危险性越大。位于基底节、后颅凹的AVM ,合并动脉瘤的AVM出血危险性亦大。结论 :①单支引流静脉、位于脑深部基底节或后颅凹以及合并动脉瘤的AVM最易破裂出血。AVM出血的影响因素还有AVM大小、供血动脉类型和年龄 ,②血管内栓塞治疗不能有效地防止AVM的再出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构筑学 出血危险 DSA AVM
下载PDF
老年与中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疗效与出血风险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中华 耿晓雯 +2 位作者 程庆强 高洁 任艺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比较≥75岁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60岁中年ACS患者"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方案的疗效与出血风险。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 目的比较≥75岁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60岁中年ACS患者"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方案的疗效与出血风险。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年龄<60岁及≥75岁,并进行血栓弹力图(T7EG)检查的患者416例,分为:(1)年龄<60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60C组),(2)年龄≥75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5C组),(3)年龄<60岁阿司匹林+替格瑞洛(<60T组),(4)年龄≥75岁阿司匹林+替格瑞洛(≥75T组),随访1年,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结果各组MACE事件发生率、TEG检测的最大振幅(MA)值、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I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段"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患者二磷酸腺苷抑制率(ADP-IPA)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P<0.05),但"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在两个年龄段的ADP-I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75C组ADP-IPA较<60C组低(P=0.011);相同年龄段"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患者(P<0.05),但多为I型非致命性出血;"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在不同年龄段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应用Cox回归分析MACE危险因素:血糖(B=0.111,RR=1.117,95%CI:1.014~1.231,P=0.025),eGFR(B=-0.023,RR=0.977,95%CI:0.961~0.993,P=0.005),心率(B=0.040,RR=1.041,95%CI:1.013~1.070,P=0.004)。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事件危险因素:DAPT方案(B=3.527,OR=34.025,95%CI:9.560~121.101,P<0.001),性别(B=1.126,OR=3.085,95%CI:1.083~8.788,P=0.035)。结论在本研究中"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不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且I型出血风险增高;中、老年人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出血风险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骨科护士长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出血风险评估认知及管理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娜 张阳春 +3 位作者 李玫 张丽 季学丽 刘云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34期2670-2673,共4页
目的了解骨科护士长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出血风险评估认知及管理现状,为今后出血风险评估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5名骨科护士长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并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对下肢... 目的了解骨科护士长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出血风险评估认知及管理现状,为今后出血风险评估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5名骨科护士长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并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出血风险评估认知及管理提炼出了4个主题,主要为重视风险评估、评估时机的选择、多种风险评估方法、分级态度不明确。结论出血风险评估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需进一步科学明确出血风险评估时机与方法、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加强护理人员对出血风险分级的认识、促进临床护理实践,从而更好地进行出血方面的评估与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风险评估 骨科 护理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瞬时弹性超声成像检测肝脾硬度联合APRI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健 蒋开平 +3 位作者 胡洪涛 李建鸿 莫小艾 黄凯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究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LSM)、脾脏硬度(SSM)联合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行胃镜检查并确诊为肝硬化... 目的:探究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LSM)、脾脏硬度(SSM)联合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行胃镜检查并确诊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80例)和重度组(57例);根据出血状况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130例)和有出血组(60例)。采用Fibroscan检测LSM、SS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计算APR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LSM、SSM、APRI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患者LSM、SSM、APRI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患者LSM、SSM、APRI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组患者血钾、LSM、SSM、APRI水平高于无出血组,血钠水平低于无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M、SSM、APRI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4、0.757、0.841,截断值分别为27.230 kPa、61.080 kPa、2.744,特异性分别为70.0%、83.8%、86.2%,敏感度分别为65.0%、58.3%、68.3%;联合预测的AUC为0.928,特异性为86.2%,敏感度为86.7%。结论:Fibroscan检测LSM、SSM联合APRI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筛查和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瞬时弹性超声成像 肝脏硬度 脾脏硬度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 出血风险
下载PDF
Bleeding risk assess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被引量:6
14
作者 Lucía Riobóo-Lestón Sergio Raposeiras-Roubin +1 位作者 Emad Abu-Assi Andrés I?iguez-Romo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5-150,共6页
Nowadays,elderly people represent a growing population segment with a well known increased risk of both ischemic and bleeding events.Curren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uidelines,strongly recommend dual antiplatelet ther... Nowadays,elderly people represent a growing population segment with a well known increased risk of both ischemic and bleeding events.Curren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uidelines,strongly recommen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with few specific references for aged patients due to lack of evidence.Patients aged>75 years are misrepresented in the classic derivation trials cohorts.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bleeding risk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daily clinical practice.Identify the specific age related bleeding risk facto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an integral geriatric assessment remains challenging.Some of the available in-hospital and out-hospital bleeding risk scores have shown a lower to moderate predictive ability in older patients and no specific tools are developed in elderly population.The importance of an appropriate vascular access choice,type and duration of antiplatelet drugs is crucial to reduce the bleeding risk.Increase radial approaches and short DAPT duration leads to reduce hemorrhages.One interesting subgroup of patients is those who need chronic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due to their very high risk of bleeding.New alternatives as dual therapy with oral anticoagulation and only one antiplatlet drug should be considered.In current review,we evaluat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about bleeding risk in elde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leeding risk Dual ANTIPLATELET treatment ELDERLY patients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涂英杰 张盼盼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以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神经介入...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以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神经介入手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桥接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5.66%,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1,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神经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安全性更高,治疗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介入治疗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出血风险
下载PDF
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文益 林桂芬 +2 位作者 石红 李惜华 孙华锋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7期899-900,共2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研究组采用枸橼酸钠...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研究组采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对比两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pH、 iCa2+、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HCO3-水平显著上升, Scr水平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的APTT、 PT、 TT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的APTT、 PT、 TT明显上升,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研究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中应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的效果显著,患者出血风险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钠 血液净化 重症医学科 出血风险
下载PDF
侵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腹主动脉球囊封堵下剖宫产大出血的MRI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冯棱 赖华 +2 位作者 王志刚 敬怀波 张倩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探讨产前MRI检查在预测侵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IPPP)产妇腹主动脉球囊封堵联合剖宫产(AABO-CS)大出血中的价值并构建MRI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粘连型23例,植入型77例,穿透型22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IPPP产妇的临床及MR... 目的:探讨产前MRI检查在预测侵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IPPP)产妇腹主动脉球囊封堵联合剖宫产(AABO-CS)大出血中的价值并构建MRI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粘连型23例,植入型77例,穿透型22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IPPP产妇的临床及MRI资料,根据AABO-CS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将其分为大出血组和非大出血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分析出血量与临床特征、MRI征象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MRI征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此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盘穿透、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下段、胎盘增厚、胎盘凹陷征、T_(2)WI胎盘低信号带、子宫局限性膨凸、子宫肌层欠连续、浆膜下异常血管影、胎盘内异常血管影及宫颈形态异常在大出血与非大出血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盘内异常血管影(X1:OR=6.971,P=0.001)、浆膜下异常血管影(X2:OR=6.306,P=0.002)、胎盘增厚(X3:OR=5.490,P=0.008)及宫颈形态异常(X4:OR=5.012,P=0.007)为预测AABO-CS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 P=-3.899+1.942X1+1.841X2+1.703X3+1.612X4,该模型的诊断准确率为86.9%,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0.873~0.972),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P=0.582),当最佳预测概率>45.4%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0%、90.3%。结论:产前MRI对IPPP产妇AABO-CS术中大出血有提示作用,本研究建立的MRI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量化评估其出血风险,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腹主动脉球囊封堵 剖宫产术 出血风险 磁共振成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应用肝素钠与华法林抗凝致出血情况的比较及华法林抗凝致出血风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桂尼 刘运仲 +2 位作者 王月婵 陈少丽 何瑞玲 《中国医药》 2023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应用肝素钠与华法林抗凝致出血情况差异并构建华法林抗凝致出血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应用肝素钠与华法林抗凝致出血情况差异并构建华法林抗凝致出血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随访6个月血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进行华法林治疗发生出血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华法林致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国际标准化比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栓总发生率、总出血率低于对照组[3.3%(2/60)比13.6%(8/59)、21.7%(13/60)比39.0%(23/5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较差、抗凝知识知晓程度差、治疗依从性差、农村居住地、有嗜酒史、有吸烟史、病程长是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应用华法林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依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华法林致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对华法林抗凝致出血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改善凝血指标,降低患者的血栓及出血发生率。通过对华法林致出血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期可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肝素钠 华法林 出血风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合并易栓状态的临床治疗决策
19
作者 周雅萍 洪月慧 +3 位作者 苏宁 刘暴 朱铁楠 倪俊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回顾并报道1例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合并JAK2基因突变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为此类患者临床抗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24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1例CAA合并JAK2... 目的回顾并报道1例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合并JAK2基因突变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为此类患者临床抗栓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24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1例CAA合并JAK2基因突变致ET及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学科协助的诊疗过程,同时复习国内外有关CAA合并ET的相关病例报道,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矛盾、抗栓决策及预后。结果本例患者为74岁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头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多发局限脑叶微出血、皮层表浅含铁血黄素沉积、多发脑白质高信号及腔隙等,排除其他病因,根据Boston 2.0诊断标准,符合很可能的CAA(Probable CAA)诊断,自发性脑出血风险较高。同时,患者合并JAK2基因突变相关ET及进展性DVT,具有明确的抗凝指征,治疗存在矛盾。经神经科、血液科及血管外科多学科讨论评估本患者出血和血栓风险,权衡利弊,给予羟基脲降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预防剂量利伐沙班(10 mg/d)口服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出院3个月随访患者下肢DVT好转,且未发生出血,提示该方案安全有效。复习文献,仅国外报道1例CAA合并ET病例,该例患者出血风险高于血栓风险,治疗以预防出血为主,停用抗栓治疗。结论当CAA合并高凝/易栓性疾病时,需权衡出血及血栓风险,进行个体化抗栓决策,同时密切随诊,动态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对于CAA合并ET及DVT的患者,若近期内血栓风险较高而出血风险相对较低,可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使用预防量抗凝治疗,药物选择以新型口服抗凝药为首选,动态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并随时调整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出血风险
原文传递
强化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鹏 郭慧 钟诚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强化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功能及其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8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 目的研究强化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功能及其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8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尿激酶强化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6.13±10.09)%,救治成功率为9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分别为(11.12±0.92)s、(20.79±2.13)s、(13.01±1.22)s、(3.83±0.35)g/L及(151.78±38.86)ug/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应注意控制用药剂量,以利于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凝血功能 出血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