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部分切除术结合放化疗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敏光 沈周俊 +7 位作者 张存明 吴瑜璇 周文龙 张荣明 祝宇 孙福康 邵远 黄欣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1-917,共7页
目的探讨膀胱部分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02—2007年MIBC病例136例。男108例,女28例。年龄30~88岁[(65.9±12.1)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膀胱部分切除术组(PC组)和根治性膀胱... 目的探讨膀胱部分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02—2007年MIBC病例136例。男108例,女28例。年龄30~88岁[(65.9±12.1)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膀胱部分切除术组(PC组)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组(RC组)。PC组100例(T2 74例,T3 16例,T4 10例),T3、T4病例术后加行顺铂为主的放化疗;RC组36例(T2 12例,T3 20例,T4 4例)。以电话和门诊方式随访,随访时间3~66个月[(33.1±1.2)个月]。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2组生存情况,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MIBC生存和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随访期间死于膀胱癌者40例,其中PC组24例(24%),RC组16例(44.4%))。总体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5%,2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8%与55%(P=0.033),总体肿瘤特异性生存期为49.9个月,2组分别为52.6和40.4个月。PC组术后出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46例(46%),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14例(14%);其中术后16个月内局部复发45例(75%)。PC组中,与肿瘤复发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数量〉3个(RR=2.718),浸润性生长方式(RR=4.537);与生存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数量〉3个(RR=4.109),脉管侵袭(RR=6.098)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再植术(PC+UR)(RR=0.129),其中PC+UR为保护因素;与MIBC生存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脉管侵袭(RR=4.176)、肿瘤数量〉3个(3.610)、高龄(〉70岁)(RR=2.609)、复发性膀胱癌(RR=2.714)。结论PC结合放化疗是治疗MIBC的有效方法,可达到与RC相似甚至更高的生存率,肿瘤数量〉3个者不宜行保留膀胱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肌层浸润 膀胱部分切除术 保留膀胱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血清sICAM-1、VEGF及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林晨 刘湘鄂 +2 位作者 向俊 乔亮 赵明启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SBC)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SBC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SBC)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SBC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术后2年内复发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术后6月时血sICAM-1、VEGF及MMP-9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6~12个月患者复发率及非原位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sICAM-1、VEGF及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灌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降低SBC患者TURBT术后血清sICAM-1、VEGF及MMP-9水平,抑制肿瘤复发,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治疗 膀胱癌 吡柔比星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Ⅱ级膀胱尿路上皮癌microRNA差异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程文 高建平 +3 位作者 张征宇 葛京平 徐锋 位志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microRNA(miRNA)通过调节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或miRNA自身丢失/突变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形成,其差异表达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疗效、预后评估的指标,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我国泌尿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其发... 目的microRNA(miRNA)通过调节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或miRNA自身丢失/突变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形成,其差异表达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疗效、预后评估的指标,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我国泌尿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文中对Ⅱ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中miRNA的差异表达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手术切除的新鲜Ⅱ级膀胱尿路上皮癌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各3例保存于液氮中,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用Nano-drop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NA检测,用标记酶Hy3TM荧光基团标记RNA的探针和miRCURYTM芯片杂交,用GenePix4000B芯片扫描仪及GenePixproV6.0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用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Ⅱ级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组织共有21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上调者12个:hsa-miR-203、hsa-miR-876-3p、hsa-miR-29b-1*、hsa-miR-665、hsa-miR-668、hsa-miR-181b、hcmv-miR-US25-2-5p、hsa-miR-768-3p、hsa-miR-548d-5p、hsa-miR-518c*、hsa-miR-145*、hsa-miR-363*,表达下调者9个:hsa-miR-126、hsa-miR-140-3p、hsa-miR-223、hsa-miR-300、hsa-miR-24-2*、hsa-miR-627、hsa-miR-142-3p、hsa-miR-744、hsa-miR-142-5p随机选择hsa-miR-363*、hsa-miR-627、hsa-miR-768-3p、hsa-miR-3004个基因差异表达的miRNA用RT-PCR验证,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基因,可能是导致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膀胱尿路上皮癌
下载PDF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玥 李飞 +6 位作者 杨帆 曾文利 林昊 翟启良 苏明强 陈自豪 谭万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明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否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生存预后指标。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2年4月间在本院初治诊为NMIBC,并行TURBT术治疗,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的216名膀胱癌患者。将... 目的明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否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生存预后指标。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2年4月间在本院初治诊为NMIBC,并行TURBT术治疗,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的216名膀胱癌患者。将纳入患者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40 g/L)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0 g/L)。应用Kaplan-Meier模型评估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总体生存率(OS)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16例NMIBC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组共82(39%)例,正常血清白蛋白组共127(61%)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组的5年OS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P=0.017)。进一步进行Cox多因素分析以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仍可成为NMIBC电切患者5年OS(HR:3.102,95%CI:1.200~8.020,P=0.02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NMIBC电切患者拥有更差的5年OS。对于NMIBC电切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一项廉价易得且简单有效的生存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白蛋白 预后
下载PDF
P504S在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和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志伟 董丹丹 +1 位作者 龚百生 邱明星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P504S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和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菌葡萄聚糖聚合物法(...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P504S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和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菌葡萄聚糖聚合物法(labeled dextran polymer,LDP),检测P504S在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织、正常肾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并作相应比较。结果:P504S在Pca、RCC和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0%、65.28%和46.07%,而在BPH、正常肾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分别为0%、6.67%和6.2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04S阳性表达水平与Pca、RCC及BTC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的预后也密切相关。结论:P504S的表达水平可较好地反映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病情发展及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肾细胞癌 膀胱尿路上皮癌 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膀胱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智能 高小玲 +2 位作者 黄遂斌 袁敬东 章传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Ris)治疗直径≥3 cm高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直径≥3 cm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Ris)治疗直径≥3 cm高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直径≥3 cm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8例和观察组(B组)30例,A组单纯行传统术式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Ris)治疗,B组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实施髂内动脉TACE后2~3 d行TURis治疗,比较A组和B组的经尿道电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率、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术后2年肿瘤特异生存率。结果B组30例患者均成功行TACE治疗,介入手术成功率100%。两组电切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式。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10~38)个月。B组手术时间(45.8±7.5)min、导尿管留置时间(2.7±1.2)d、术后住院时间(3.5±1.4)d,分别短于A组手术时间(56.3±11.7)min、导尿管留置时间(3.8±1.5)d、术后住院时间(4.9±1.6)d;B组出血量为(55.4±8.2)mL低于A组(67.6±13.5)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率13.3%低于A组35.7%(P<0.05),B组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53.3%明显低于A组78.6%(P<0.05),B组术后2年肿瘤特异生存率73.3%明显高于A组4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髂内动脉TACE联合TURis治疗直径≥3 cm的高危膀胱癌安全有效,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肿瘤彻底切除,提高了保留膀胱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肿瘤特异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 双极等离子电切 大体积肿瘤
下载PDF
PD-1、PD-L1和T细胞亚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林林 胡艳萍 +1 位作者 白杨 马国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56-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和T细胞亚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正常尿路上皮组织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和T细胞亚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正常尿路上皮组织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高级别、T3~T4期组织中PD-1、PD-L1、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达分别明显高于低级别、Ta~T2期的组织;肿瘤直径≥3 cm的组织PD-L1表达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 cm的组织(P<0.05)。CD4^(+)淋巴细胞与PD-1、PD-L1、CD8^(+)淋巴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257、0.312、0.329,P<0.05),PD-1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r=0.278,P<0.05)。结论PD-1、PD-L1、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组织学级别、浸润深度相关,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PD-1 PD-L1 T淋巴细胞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膀胱灌注化疗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复发膀胱癌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黄雪强 李常颖 +4 位作者 王一 张婷 郭战军 畅继武 孙光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化疗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复发膀胱癌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及膀胱癌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膀胱癌复发率为20.8%(16/77),未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的...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化疗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复发膀胱癌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及膀胱癌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膀胱癌复发率为20.8%(16/77),未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的复发率为55.1%(27/4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肿瘤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8.0%(2/25),未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40.0%(6/1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肿瘤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20.6%(7/34),未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55.0%(11/2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肿瘤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38.9%(7/18),未接受灌注治疗复发率为71.4%(10/1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灌注的复发率为18.2%(4/22),术后2周开始行膀胱灌注的复发率为21.8%(12/55),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膀胱内尿路上皮癌的复发。G1、G2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的效果较G3肿瘤好。UTUC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主要参考BUC的方案进行,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尿路上皮癌 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尿路上皮癌
原文传递
膀胱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尹玉 仲坤 +2 位作者 李雪 罗文武 蒋俊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GEPIA数据库或直接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分析HER2(ERBB2)表达与BUC的关系。结果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26.67%,16/60)显著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BUC(7.41%,2/27)和非浸润性高级别BUC(0,0/5)(P<0.05)。多灶性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75.00%,6/8)显著高于单灶性患者(19.23%,10/52)(P<0.05)。各组织学亚型中HER22+/3+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通型为30%(6/20)、腺样分化型为57.14%(4/7)、微乳头型为66.67%(4/6)、浆细胞样型为100.00%(2/2),余亚型均为0/1+。HER2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GEPIA数据库中,BUC肿瘤组织中HER2(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HER2(ERBB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HER2(ERBB2)低表达(P>0.05);对TCGA数据进行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T和N越高的患者OS较短。结论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和高级别BUC,并与肿瘤个数、组织学亚型密切相关,提示结合HER2表达状态、肿瘤个数和组织学亚型或有助于筛选出可能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浸润性高级别BU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HER2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发症及控瘤效果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凯 刘春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10例行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位数48个月并发症及控瘤效果,证实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03年1月~2010年3月210例因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目的回顾性分析210例行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位数48个月并发症及控瘤效果,证实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03年1月~2010年3月210例因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及肿瘤控制情况,术中及术后提示淋巴结阳性或T3a期的患者给予辅助化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05 min,平均出血量为220 ml,围手术前输血率为20.5%,术中平均清扫淋巴结17.6个,淋巴结阳性病例数为42例(20%)。围手术期轻度及重度并发症分别为19.0%及5.3%,5年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未复发生存率及未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3.8%,83.3%,81.8%及90.5%。结论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安全可行,具有满意的控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下载PDF
NLR及PL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杰翔 廖大忠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837-3840,3844,共5页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病理分级分期程度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病理分级分期程度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并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152例行回顾性研究。按照WHO 2004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法进行临床病理分级,按照UICC 2002年第6版TNM分期法进行临床病理分期。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血常规正常者11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之间的PLR和NLR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表明:PLR指标及NLR指标均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炎症指标PLR与NLR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及病理分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项经济可行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病理分期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下载PDF
SATB1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春晓 温勇 +3 位作者 许凯 郑少波 徐亚文 陈玢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9-1391,1394,共4页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情况,探讨SATB1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3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4例正常膀胱粘膜中SATB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膀胱尿路...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情况,探讨SATB1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3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4例正常膀胱粘膜中SATB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7例正常膀胱粘膜中SATB1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SATB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两者有差异(P<0.05);SATB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是否发生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SATB1基因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临床分期及其是否发生转移有关,且有望成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SATB1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芯片Twist、 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琦 王惠菊 +3 位作者 刘锋 祁小龙 毛祖杰 张大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0-456,共7页
目的 探讨Twist、E-cadherin和N-cadhe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膀胱癌手术切除膀胱癌组织标本蜡块180例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60例的Twist、E-e... 目的 探讨Twist、E-cadherin和N-cadhe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膀胱癌手术切除膀胱癌组织标本蜡块180例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60例的Twist、E-e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表达Twist、N-cadherin上调,阳性率分别为63.9%和47.8%,E-cadherin表达下调,阳性率为27.8% Twist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数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N-cadher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膀胱癌组织Twist与N-cadherin的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18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2±9.1)个月,肿瘤组织Twist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和46.1%,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wist表达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 结论 Twist、E-cadherin及N-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蛋白 E-CADHERIN蛋白 N-cadherin蛋白 膀胱尿路上皮癌 组织芯片
原文传递
世界卫生组织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标准变化要点解读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闪 田军 吕宁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3年第8期555-558,共4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先后于1973年、1999年和2004年提出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标准。1973年版标准在国内应用时间最长,而2004年版正在推广普及中。目前,国内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上存在以下两方面主要问题:把握2004年版病理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先后于1973年、1999年和2004年提出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标准。1973年版标准在国内应用时间最长,而2004年版正在推广普及中。目前,国内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上存在以下两方面主要问题:把握2004年版病理分级标准存在困难,不能简单快速分级;混淆各版本之间的区别,将不同版本的分级进行错误的转换。文章系统回顾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标准的变化,详细解读各版本WHO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标准要点。3个版本分级标准均以细胞间变为分级依据,但1973年版缺乏准确的量化指标,1999年版仍沿用1973年版的3级分类法,各级间的标准虽有一定量化,但3级间的区别仍不甚明确。2004年版病理分级将3级分类标准改为2级,很好地解决了3级级别中Ⅱ级占大多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病理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
原文传递
儿童膀胱尿路上皮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努尔艾力·排尔哈提 朱新胜 +3 位作者 李卫华 王令令 展昭兴 艾力亚尔·艾尼瓦尔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28-730,73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膀胱尿路上皮肿瘤(BUC)的临床病理特点,分享诊疗经验。方法报告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罕见的9岁男性BUC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和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主诉血尿。术前经腹部泌尿系超声、计算机断... 目的探讨儿童膀胱尿路上皮肿瘤(BUC)的临床病理特点,分享诊疗经验。方法报告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罕见的9岁男性BUC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和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主诉血尿。术前经腹部泌尿系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成像(CTU)发现BUC,予以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尿路上皮肿瘤钬激光剜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膀胱低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术后给予盐酸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随访3个月未发现肿瘤进展或复发。结论儿童BUC在临床上十分罕见,血尿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无特异性阳性体征。经腹泌尿系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手术治疗是最佳途径,目前尚无可推荐的膀胱灌注化疗方案,术后需要进行长期严格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尿 膀胱尿路上皮肿瘤 低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膀胱灌注化疗
下载PDF
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阳凯 董丰铭 刘屹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2330-2334,共5页
目的:检测核仁和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USAP1在8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 目的:检测核仁和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USAP1在8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USAP1蛋白在T24和SV-HUC-1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预后价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62%,在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高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有关(P<0.05)。NUSAP1蛋白在T24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V-HUC-1细胞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SAP1表达、临床分期和转移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Kaplan-Meier曲线表明,NUSAP1阳性表达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明显少于NUSAP1阴性表达者。结论:NUSA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现高表达,且与肿瘤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有关,NUSAP1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独立危险因素,其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SAP1 膀胱尿路上皮癌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BLOT 多因素分析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滕东海 张雁钢 +4 位作者 王晓锋 李军 黄贵闽 敖敏 杜友怀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和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01~2010-12收治的80例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采用区组随机法随...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和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01~2010-12收治的80例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THP和MMC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THP组和MMC组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分别为15.0%和1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和MMC组化学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42.5%和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和MMC组均无尿道狭窄、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损害病例。结论 THP和MMC用于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临床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小,无全身性药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C 膀胱灌注 膀胱尿路上皮癌
下载PDF
膀胱部分切除术结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敏光 沈周俊 +7 位作者 张存明 吴瑜璇 周文龙 祝宇 张荣明 孙福康 邵远 何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1-58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PC)结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MIBC患者136例,男108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65.9±12.1)岁。分入两组:PC组100例,其中T2期74例,T3期16例,T4期1... 目的回顾性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PC)结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MIBC患者136例,男108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65.9±12.1)岁。分入两组:PC组100例,其中T2期74例,T3期16例,T4期10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RC)组36例,其中T2期12例,T3期20例,T4期4例。术后对PC组T3、T4期患者加行以顺铂为主的放化疗。随访3~6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3.1±1.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MIBC生存和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和MIBC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Q-BLM30)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MIBC患者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4.7%(88/136),其中PC组为68.0%(68/100),显著高于RC组的55.6%(20/36,P〈0.05)。PC组术后发生局部复发60例(60.0%),其中非MIBC复发46例(76.7%,46/60),MIBC复发14例(23.3%,14/60);术后16个月内发生局部复发75.0%(45/60)。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3个(RR=2.718,95%CI为1.455~5.079,P=0.002)和浸润性的生长方式(RR=4.537,95%CI为1.573~13.081,P=0.005)是膀胱癌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量〉3个(RR=4.109,95%CI为1.676~10.072,P=0.002),脉管侵袭(RR=6.089,95%CI为2.038~18.246,P=0.001)和PC加输尿管再植术(RR=0.129,95%CI为0.027~0.627,P=0.011)是保留膀胱手术治疗MIBC后肿瘤特异性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指标,其中PC加输尿管再植是术后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与MIBC生存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脉管侵袭(RR=4.176,95%CI为2.152~8.105,P=0.000)、肿瘤数量〉3个(RR=3.610,95%CI为1.887~6.906,P=0.000)、有膀胱肿瘤病史(RR=2.714,95%CI为1.400~5.263,P=0.003)和高龄(〉70岁,RR=2.609,95%CI1.440~4.729,P=0.002)。PC组的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RC组(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肌层浸润 膀胱部分切除术 保留膀胱 疗效分析
下载PDF
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19
作者 黄新 李莉 +1 位作者 邹前卫 姚君秀 《智慧健康》 2024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讨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疾病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表达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医院接受... 目的 探讨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疾病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表达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医院接受诊疗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利用免疫组化法对HE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统计比较阳性检出率。另外结合观察组患者病理学分级、年龄分布、肿瘤直径等信息比较HER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分级高级别患者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级别患者(P<0.05),不同年龄患者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肿瘤直径超过2.0cm患者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不足2.0cm患者(P<0.05)。结论 通过检验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可用于临床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疾病,且患者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对HER2表达有直接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膀胱尿路上皮癌 膀胱黏膜组织 表达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在膀胱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粟麟 许巧 +3 位作者 万士豪 张洪瑜 陈禹杰 何云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0-744,共5页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特瑞普利单抗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UBC)及特殊类型膀胱肿瘤(atypical bladder tumor,ABT)综合治疗中的疗效及相关安全性。方法:纳入46例手术+特瑞普利单抗综合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32例尿...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特瑞普利单抗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UBC)及特殊类型膀胱肿瘤(atypical bladder tumor,ABT)综合治疗中的疗效及相关安全性。方法:纳入46例手术+特瑞普利单抗综合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32例尿路上皮癌、14例特殊类型肿瘤)的资料,统计分析治疗期间出现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评估。结果:分组:尿路上皮癌患者32例,特殊类型膀胱肿瘤14例,在使用特瑞普利单抗的综合治疗中患者整体复发率为15.2%,46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17.4%),甲状腺功能异常(15.2%),食欲下降(10.9%)等,其中3~4级不良反应发生有14例,占总不良反应的36.8%。结论:特瑞普利单抗在UBC和ABT的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显著,整体安全可控,但应警惕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瑞普利单抗 综合治疗 膀胱尿路上皮癌 特殊类型膀胱肿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