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萧伟祥
李纯
萧慧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6%。用茶黄素单没食子酯在纯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研究其降解作用,其产物用双向纸层析和紫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别出3,4-二羟苯甲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和邻苯二酚等4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茶黄素
茶红素
色素形成
色素降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种工夫红茶的茶汤色泽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
12
2
作者
成洲
廖茜
姚逸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71-75,共5页
通过测定红茶色素的含量、茶汤色差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红茶色素、茶汤色差与感官审评评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试样感官品质审评总评分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b,Cab,Sab,...
通过测定红茶色素的含量、茶汤色差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红茶色素、茶汤色差与感官审评评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试样感官品质审评总评分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b,Cab,Sab,ΔE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红茶色素含量的直线型相关性都不显著;L,Hab值与TR,TF呈正相关,与TB呈负相关;a,b,Cab,ΔE值与TR,TB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Sab值与TB呈正相关,与TR,TF呈负相关;TB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Sab值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红茶色素
茶汤色差
感官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浸提条件对红茶色素(TR/TF)浸出率的影响及红茶汤浸提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建芳
尹鹏
张江萍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4,108,共5页
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茶水比、pH值四大因素对红茶汁中茶红素(TR)、茶黄素(TF)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TR/TF浸出率和浸提液感官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确定了红茶汤最佳浸提工艺。结果表明:当红...
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茶水比、pH值四大因素对红茶汁中茶红素(TR)、茶黄素(TF)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TR/TF浸出率和浸提液感官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确定了红茶汤最佳浸提工艺。结果表明:当红茶汤中TR含量过高或过低,TR/TF比值过高或过低时,红茶汤的感官品质并不是很好,红茶汤的感官品质与TR/TF的浸出率不成正相关。红茶汤较优的浸提工艺为:浸提温度85℃、时间15min、茶水比1:40、pH5.5,在这一浸提条件下得到的红茶汤光泽透明,呈红棕色,且具有红茶汤特有的香气,味感纯正,爽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红茶
浸提工艺
红茶色素
浸出率
优化
原文传递
液态悬浮发酵法生产红茶茶汤的工艺参数探索
被引量:
4
4
作者
周昀
陈躬瑞
+2 位作者
黄椿鑑
付燕秋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7-182,共6页
通过添加作为内源酶来源的茶鲜叶,对低档绿茶茶汤进行悬浮发酵生产红茶茶汤。以茶红素(TRs)和茶黄素(TFs)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做部分析因试验及扩充试验;使用JMP软件分析最佳工艺参数以及对产品中红茶色素影响较大的...
通过添加作为内源酶来源的茶鲜叶,对低档绿茶茶汤进行悬浮发酵生产红茶茶汤。以茶红素(TRs)和茶黄素(TFs)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做部分析因试验及扩充试验;使用JMP软件分析最佳工艺参数以及对产品中红茶色素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兼顾TRs和TFs的情况下,茶汤中二者含量达到最佳比例时的发酵条件是:发酵时间35min,通氧量26.5mL/min,温度30-35℃,pH从5.5逐渐升至6,且无需添加果胶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茶汤
悬浮发酵
低档绿茶
茶鲜叶
红茶色素
原文传递
酶法提高红茶茶汤中红茶色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周昀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5-37,76,共4页
文章介绍了红茶色素的主要成分、形成机理及对茶汤的影响,总结了目前利用酶法提高红茶色素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影响酶法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
红茶
红茶色素
茶汤
酶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的5种人工合成色素
被引量:
1
6
作者
曹莹莹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8期43-47,共5页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35—2016)的基础上,改进样品前处理提取方式,使用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洗脱液蒸干定容后经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90~800 nm全波长扫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35—2016)的基础上,改进样品前处理提取方式,使用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洗脱液蒸干定容后经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90~800 nm全波长扫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的5种人工合成色素,利用日落黄的特征光谱图和最大吸收波长483 nm有效排除假阳性干扰峰。结果表明,在2.0~80.0μg·mL-1各标准物质的浓度与峰面积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检出限为0.02~0.09 mg·kg^(-1),样品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9.0%~99.6%,相对标准偏差为0.8%~3.2%(n=6)。该方法新颖简便,回收率高、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合成色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茶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23
7
作者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在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中, 加入铜酶抑制剂NaDDC可使茶黄素(TFs) 的总量下降,而其各组分的消长趋势则各异, 然而对茶红素(TRs) 的形成似乎并无明显的影响( 高浓度的NaDDC除外) , 表明TRs 的形成存在多条平行途径; 在发酵体系中加入...
在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中, 加入铜酶抑制剂NaDDC可使茶黄素(TFs) 的总量下降,而其各组分的消长趋势则各异, 然而对茶红素(TRs) 的形成似乎并无明显的影响( 高浓度的NaDDC除外) , 表明TRs 的形成存在多条平行途径; 在发酵体系中加入不同比例蒸青叶( 酶已钝化) 的试验表明, 对TFs 和TRs 的形成量未产生影响, 说明酶浓度不是红茶发酵的限制因子; 降低发酵体系的pH (pH=4-0) , 虽然使多酚氧化酶(PPO) 和过氧化物酶(POD) 的稳定性明显下降, 且PPO活性降幅大于POD, 但由于减缓了TFs 的非酶性氧化消耗速率, 因而TFs 的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形成机理
酶
PH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萧伟祥
李纯
萧慧
机构
安徽农学院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9-5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6%。用茶黄素单没食子酯在纯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研究其降解作用,其产物用双向纸层析和紫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别出3,4-二羟苯甲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和邻苯二酚等4种成分。
关键词
红茶色素
茶黄素
茶红素
色素形成
色素降解
Keywords
black
tea
pigments
Theaflavins
Thearubigins
Pigment
formation
Pigment
degradation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种工夫红茶的茶汤色泽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
12
2
作者
成洲
廖茜
姚逸
机构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市农业局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出处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71-75,共5页
文摘
通过测定红茶色素的含量、茶汤色差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红茶色素、茶汤色差与感官审评评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试样感官品质审评总评分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b,Cab,Sab,ΔE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红茶色素含量的直线型相关性都不显著;L,Hab值与TR,TF呈正相关,与TB呈负相关;a,b,Cab,ΔE值与TR,TB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Sab值与TB呈正相关,与TR,TF呈负相关;TB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Sab值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红茶色素
茶汤色差
感官品质
Keywords
Congou
black
tea
pigments
of
the
black
tea
tea
soup
chromatism
sensory
quality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浸提条件对红茶色素(TR/TF)浸出率的影响及红茶汤浸提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建芳
尹鹏
张江萍
机构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系
出处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4,108,共5页
文摘
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茶水比、pH值四大因素对红茶汁中茶红素(TR)、茶黄素(TF)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TR/TF浸出率和浸提液感官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确定了红茶汤最佳浸提工艺。结果表明:当红茶汤中TR含量过高或过低,TR/TF比值过高或过低时,红茶汤的感官品质并不是很好,红茶汤的感官品质与TR/TF的浸出率不成正相关。红茶汤较优的浸提工艺为:浸提温度85℃、时间15min、茶水比1:40、pH5.5,在这一浸提条件下得到的红茶汤光泽透明,呈红棕色,且具有红茶汤特有的香气,味感纯正,爽口。
关键词
信阳红茶
浸提工艺
红茶色素
浸出率
优化
Keywords
Xinyang-
black
tea
extractive
technique
black
tea
pigments
extraction
rat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原文传递
题名
液态悬浮发酵法生产红茶茶汤的工艺参数探索
被引量:
4
4
作者
周昀
陈躬瑞
黄椿鑑
付燕秋
倪莉
机构
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处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7-182,共6页
文摘
通过添加作为内源酶来源的茶鲜叶,对低档绿茶茶汤进行悬浮发酵生产红茶茶汤。以茶红素(TRs)和茶黄素(TFs)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做部分析因试验及扩充试验;使用JMP软件分析最佳工艺参数以及对产品中红茶色素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兼顾TRs和TFs的情况下,茶汤中二者含量达到最佳比例时的发酵条件是:发酵时间35min,通氧量26.5mL/min,温度30-35℃,pH从5.5逐渐升至6,且无需添加果胶酶。
关键词
红茶茶汤
悬浮发酵
低档绿茶
茶鲜叶
红茶色素
Keywords
black
tea
infusion
fermentation
in
aqueous
suspension
low-grade
green
tea
fresh
tea
leaves
black
tea
pigments
分类号
TS275.2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酶法提高红茶茶汤中红茶色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周昀
机构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保健营养学系
出处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5-37,76,共4页
文摘
文章介绍了红茶色素的主要成分、形成机理及对茶汤的影响,总结了目前利用酶法提高红茶色素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影响酶法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
红茶
红茶色素
茶汤
酶法
Keywords
black
tea
black
tea
pigments
infusion
enzymatic
technology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的5种人工合成色素
被引量:
1
6
作者
曹莹莹
机构
池州市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出处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8期43-47,共5页
文摘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35—2016)的基础上,改进样品前处理提取方式,使用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洗脱液蒸干定容后经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90~800 nm全波长扫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的5种人工合成色素,利用日落黄的特征光谱图和最大吸收波长483 nm有效排除假阳性干扰峰。结果表明,在2.0~80.0μg·mL-1各标准物质的浓度与峰面积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检出限为0.02~0.09 mg·kg^(-1),样品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9.0%~99.6%,相对标准偏差为0.8%~3.2%(n=6)。该方法新颖简便,回收率高、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红茶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合成色素
Keywords
black
tea
solid-phase
extractio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nthetic
pigments
分类号
O657.72 [理学—分析化学]
TS272.52 [理学—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茶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23
7
作者
夏涛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在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中, 加入铜酶抑制剂NaDDC可使茶黄素(TFs) 的总量下降,而其各组分的消长趋势则各异, 然而对茶红素(TRs) 的形成似乎并无明显的影响( 高浓度的NaDDC除外) , 表明TRs 的形成存在多条平行途径; 在发酵体系中加入不同比例蒸青叶( 酶已钝化) 的试验表明, 对TFs 和TRs 的形成量未产生影响, 说明酶浓度不是红茶发酵的限制因子; 降低发酵体系的pH (pH=4-0) , 虽然使多酚氧化酶(PPO) 和过氧化物酶(POD) 的稳定性明显下降, 且PPO活性降幅大于POD, 但由于减缓了TFs 的非酶性氧化消耗速率, 因而TFs 的含量显著增加。
关键词
红茶色素
形成机理
酶
PH值
Keywords
black
tea
pigments
Mechanism
Enzyme
pH
value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52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萧伟祥
李纯
萧慧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几种工夫红茶的茶汤色泽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成洲
廖茜
姚逸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浸提条件对红茶色素(TR/TF)浸出率的影响及红茶汤浸提工艺优化研究
李建芳
尹鹏
张江萍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
6
原文传递
4
液态悬浮发酵法生产红茶茶汤的工艺参数探索
周昀
陈躬瑞
黄椿鑑
付燕秋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原文传递
5
酶法提高红茶茶汤中红茶色素的研究进展
周昀
《武夷学院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的5种人工合成色素
曹莹莹
《食品安全导刊》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红茶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