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 |
王军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9
|
|
2
|
重复与修正:性别、种族、阶级主题在《看不见的人》和《最蓝的眼睛》中的变奏 |
赵文书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3
|
黑人音乐成就黑人文学——论布鲁斯音乐与詹姆斯·鲍德温的《索尼的布鲁斯》 |
宓芬芳
谭惠娟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1 |
7
|
|
4
|
论《宠儿》的黑人文学性 |
桂宏军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5
|
略论美国当代种族文学 |
白燕
耿博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0 |
2
|
|
6
|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和社会意义 |
刘杰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4 |
2
|
|
7
|
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的人性变化 |
梁所丰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5
|
|
8
|
论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杨莉
龙迪勇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9
|
走出历史的魅影——论《宠儿》对黑人历史的记忆与忘却问题的探讨 |
王湘云
朱磊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0
|
为“黑色权力”抗争的艺术——评美国黑人自传体文学作品 |
杨芳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8 |
3
|
|
11
|
试析人权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凸显 |
覃承华
郭小娟
|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2
|
|
12
|
黑人文学中的布鲁斯——托尼·莫里森文学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
吴丽聪
|
《音乐探索》
CSSCI
|
2011 |
2
|
|
13
|
盖茨的黑人文学正典论研究 |
何燕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4
|
美国非裔文学中的“新鲜事物”——论《牧牛传说》里的道家思想 |
陈后亮
贾彦艳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5
|
三十年以来美国黑人文学及文学研究的回顾 |
法拉赫.杰斯敏.格里芬
韩红宇
|
《科教文汇》
|
2013 |
0 |
|
16
|
托尼·莫里森与黑人女权主义批评 |
丁杨
孔祥国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7
|
Ellelou是谁?——厄普代克长篇小说《政变》中的身份寻求 |
宋德发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8
|
“黑人性”运动的文学思考 |
施雪莹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9
|
美国黑人文学对澳洲土著文学的影响 |
杨永春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20
|
詹姆斯·鲍德温创作中的“弑父”伦理 |
钟京伟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