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人妇女文学之母”赫斯顿小说的“黑人性”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纪萍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0-63,共4页
黑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黑人性"。"黑人妇女文学之母"佐拉.尼尔.赫斯顿经历了黑人文化复兴的全过程,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诸多的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以及极富特色的黑人英语,... 黑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黑人性"。"黑人妇女文学之母"佐拉.尼尔.赫斯顿经历了黑人文化复兴的全过程,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诸多的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以及极富特色的黑人英语,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灵动之感,"黑人性"特征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斯顿小说 黑人性 黑人民俗文化 黑人英语
下载PDF
沃克和赫斯顿小说中的黑人宗教——兼谈黑人民俗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2
2
作者 水彩琴 《外国语言文学》 2017年第1期56-63,共8页
黑人宗教是黑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黑人建构民族身份的精神支柱。赫斯顿与沃克的小说通过描写伏都教法术的通灵、泛灵论思想的和谐以及其它迷信习俗的神秘,揭示黑人宗教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和审美智慧,既体现了黑人民俗文化的丰... 黑人宗教是黑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黑人建构民族身份的精神支柱。赫斯顿与沃克的小说通过描写伏都教法术的通灵、泛灵论思想的和谐以及其它迷信习俗的神秘,揭示黑人宗教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和审美智慧,既体现了黑人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又凸显了黑人作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身份意识,收到了突出人物个性、烘托作品主题的艺术效果。赫斯顿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积累和优秀的民俗文学成果成为坚守黑人民俗文化的楷模;沃克以女性作家独有的敏锐视角,发掘赫斯顿作品的民俗文化精髓,沿袭了赫斯顿通过文学创作进行文化寻根的叙事技巧,实现了对赫斯顿文本的模仿与修订,建立了与赫斯顿之间亲密的文学"母女"关系,成为赫斯顿弘扬黑人民族文化的嫡系传人,为黑人民俗文化的传承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拉·尼尔·赫斯顿 艾丽斯·沃克 黑人宗教 黑人民俗文化 传承
原文传递
浅析《看不见的人》的写作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枫 李忠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1期84-85,共2页
《看不见的人》描写了天真的黑人青年在美国社会中追求理想、渴望自我实现过程中的苦闷、迷惘和失落感。为了表现其主题,作者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包括运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黑人民间文化等手段。这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黑人民间文化
下载PDF
论《紫颜色》的民间视角
4
作者 尤蕾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0-97,共8页
在《紫颜色》中,沃克以民间视角来呈现美国南方黑人女性的民间文化,开拓了黑人女性的话语空间,传递了作家的民间价值立场。在文学样式和语言的选择上,《紫颜色》充分体现了黑人音乐布鲁斯的创作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说是对黑人民... 在《紫颜色》中,沃克以民间视角来呈现美国南方黑人女性的民间文化,开拓了黑人女性的话语空间,传递了作家的民间价值立场。在文学样式和语言的选择上,《紫颜色》充分体现了黑人音乐布鲁斯的创作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说是对黑人民间美学的艺术再现。将沃克与鲁迅相比较,可以看出前者对后者的批评源于二人迥异的价值取向:鲁迅的作品是反映孤独者与大众之间复杂关系的民族寓言,是"五四"语境下中国文人启蒙立场的注脚;而沃克作为黑人妇女的"辩护人",把民间世界的生活上升为作品主要审美对象,是其民间立场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紫颜色》 民间视角 黑人女性民间文化 布鲁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